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清朝为何在乾隆年间开始由盛转衰?

乾隆皇帝开创了清王朝的盛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蓬勃发展,达到了我国封建时期的最高峰。当然,历史既有光荣、先进的一面,也有黑暗、落后的一面。正是在乾隆时期,清朝由盛转衰,走下坡路。

乾隆朝人口的增长大大超过了耕地面积的增长。人均耕地数量迅速减少。加之严重的土地兼并,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贵族、官僚、地主手中。又连年干旱,饥荒频发,官场腐败。阶级矛盾逐渐激化,广大贫困群众生活困难,不得不采取孤注一掷的措施。

基层反抗斗争逐渐从零星的抗租、抗粮,发展到大规模、有组织的打旗子、帐子的武装斗争。乾隆三十九年,山东临清爆发王伦起义。沿运河、南北交通大动脉发动起义,打破了中原近百年没有战争的和平局面。

乾隆四十六、四十八年,甘肃发生苏十三、田武等回民起义;乾隆五十二年,台湾发生林爽文起义;乾隆六十六年,湖南、贵州发生苗族起义;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爆发,声势浩大,斗争旷日持久,对清朝形成强大冲击波。

乾隆即位那天,星星之火如燎原之火。从此,国家进入了战乱频繁、战乱频仍的时代。经过嘉庆、道光两朝五十多年,清政府已疲惫不堪。这场社会大动乱一直持续到近代的太平天国运动。

乾隆在位期间,不仅开创了清朝的盛世,晚年也遭遇了冲突。那么他在哪些方面犯了错误呢?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满族、压制汉族

清朝政权实质上是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占人口极少数的满族,为了维持稳定的统治,必须与汉族地主和知识分子联合起来。乾隆皇帝基本沿袭了这一传统政策。他本人虽然沉浸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但他对汉人的警惕和防范几乎比清朝其他皇帝还要多。他对汉族大臣和绿营士兵非常不信任。

乾隆初期,杭世钧批评全国总督都是满汉人,而没有一个总督是汉人。到了乾隆末年,情况大致如此,汉人担任都督的人很少。乾隆时期,掌权的文武大臣有过去的尔泰、讷亲、傅恒、张光嗣、舒和德、昭惠,以及晚年的阿桂、和珅、福康安,他们都是旗人。只有张廷玉、于敏等少数汉族官员担任要职,而且只供职于内廷,述说法令,撰写诏书。他们相当于皇帝的秘书,而不是实际的决策者。

当时,满汉矛盾虽然不是社会主要矛盾,但始终是影响政治的重要因素。乾隆皇帝致力于维护满族的文化习俗和尚武精神。他认为这是清朝长治久安的保证。他说:“马射箭是满洲的老产业,以此为第一要务的人应该注意学习。如今国家太平已久,很多人都在寻求和平。”重要的技能都被放弃了,因为他们的懦弱,他们与汉人没有什么不同,我讨厌他们。”

尽管乾隆帝屡次警告,多措并举,但事情却适得其反,八旗贵族奢靡之风、沉浸汉俗、放弃武术之势愈演愈烈。普通旗人虽然有俸禄,但清政府禁止他们从事生产经营。结果,日益繁衍的满族人衣食无着,民生问题严重。可以说,是爱才会被伤害。

二、文化禁锢

乾隆朝文化繁荣。不幸的是,这种繁荣并没有带来思想本质和内容的飞跃。反而经常被风霜剑毁灭。乾隆朝对于书写刑罚十分严格,禁止毁坏书籍。有人估计,乾隆朝有文字狱130余处,远高于康熙、雍朝。其中大多数都是基于不实指控和毫无根据的指控。

文人吟诗作文时,措辞不慎,就会招致祸患。被乾隆朝的话得罪的人,大多是下层知识分子。大多数指控都是影射、嘲笑、违反神圣禁忌和不当措辞。事实上,并没有明显的反清精神。想法。

鲁迅老师对乾隆王朝的文学监狱有一句话:“有的鲁莽,有的疯狂,有的迂腐,有的不知忌讳,有的才是真正关心皇室的草原无知之人。” ”由于乾隆皇帝用言辞控罪,百姓常常相互指责罪孽,往往酿成死罪。官员们害怕因疏忽而受到惩罚,所以故意捏造指控、夸大其词。

为何乾隆时期的文学网络如此严密,监狱为何如此之多?这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对下层阶级反抗的预防性反应。当时,大规模武装斗争尚未开始,零星抵抗却日益频繁。乾隆皇帝日益感受到来自下层阶级反抗的威胁,试图加强思想统治,采取镇压手段,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起到警示作用。

这种预防性反应源于统治者对安全的渴望。犯罪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严厉的惩罚来震慑社会,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可能造反的头上。

文字狱的不良影响,让知识分子不敢讨论现实,甚至历史,变得沉默如蝉。龚自珍说:“我避席而畏文牢,为米而着书。”这是乾隆时期知识分子普遍心态的写照。

三、隐居

乾隆王朝犯下的另一个政策错误就是加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他虽然没有拒绝对外贸易,但规定只对广州开放一个口岸,制定了限制中外交往和贸易的细则,并强化了贸易中介制度,形成了严格的闭关锁国制度。外面的世界。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在热河会见皇帝,提出扩大贸易的建议。但因采访礼仪发生严重争议,英国代表团被拒绝。毫无疑问,马戛尔尼使团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提出的要求含有侵略性条款,这将对中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当时英国还无法对中国发动武装进攻,只能通过和平谈判寻求进入中国。中国也迫切需要畅通外交渠道,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拓展视野,了解世界动态,改变中国与世界的孤立状态。

然而,乾隆皇帝并没有感受到加强与外界联系和交流的紧迫性。他自视为主权国家,鄙视、蔑视外国,又因使节礼仪不善而感到不满,于是关上了谈判之门。

傲慢和无知蒙蔽了乾隆的眼睛,他错过了一次了解外界世界的机会。中英两国就像两艘巨轮正在逐渐靠拢。中国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希望与外界保持安静、孤立的局面,并努力获得外国的表面投降,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然而,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却在世界各地寻找殖民地,开拓商品市场。两国的制度、传统、追求的目标完全不同,大规模冲突在所难免。

作为18世纪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不仅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他的政策堵塞了他的臣民和子孙了解和探索外部世界的渠道。这反映了乾隆皇帝思想保守落后的一面,其影响是深远的,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应该对历史承担沉重的责任。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在评论乾隆皇帝是非时,巡检和土木工程这两件事也是讨论的热点话题。这里也有必要简单讨论一下。乾隆皇帝一生游历各地,六次南巡,八次山东,四次盛京,五次西巡,一次河南。至于热河避暑,木兰秋仪还有更多的办法。有人估计,他一生巡逻的次数多达150次。

乾隆王朝国力强大,财政充沛,因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六十年间,康熙修建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景明园、长春园等都得到扩建和修建,形成了“三山五园”的园林格局。他还大规模修缮和扩建了皇宫、中南海、北海、寺庙、房屋、路桥、城墙、军营、衙署等。其规模宏大、工艺精湛、耗资之大、艺术水平之高,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

巡逻和建设工程耗费大量资金,历代都被视为浪费人力、财力的糟糕政策。就连乾隆自己也说:“我的工作太多了,巡视的时候还有两件事要做,我向内反省,总是担心不已。”但无论别人怎么想,也不管乾隆自己怎么想,平心而论,巡视和土木工程都应该一分为二来分析。当然,这也有浪费人力和金钱的一面,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大国的君主,他端坐,住在宫殿里。虽然省了钱、省了力气,但他没有接触社会,不了解情况。用人来执政是不利的。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从来没有出巡过,而且很多都是平庸之人。然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明成祖、清康熙等才华横溢、富有战略眼光的君主,却游历各地。巡视是封建君主与社会保持联系的渠道。虽然是狭隘和间接的,但对于一个在与世隔绝的皇宫里长大的皇帝来说,保持这种联系还是非常重要的。乾隆的出游固然有观光的动机,但也有政治和经济的目的。如考察黄河、运河、浙江海堤,练武、训练士兵,考察官员政绩、农业收成、风土人情等。

至于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虽然是乾隆自娱自乐的浪费行为,但客观上也是城市建设和美化自然环境的行为。当时国家财力充足。除了在养兵俸禄、征战、减免赋税、赈济饥荒、修建水利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外,国库每年还有两倍以上的财政收入。

乾隆时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建设,不可能投资工厂、铁路、科学事业。剩余资金可能流向的是书籍编纂的文化项目,以及修建园林和宫殿的环境建设。在各项工程的建设中,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清政府用的是劳力和物资,而不是劳力和征用。 ”。

或许连乾隆自己都没有想到,在他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工程时,这些建筑如今竟然成为了文物和旅游资源。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乾隆,北京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作为后人,我们评价古人不应该太严厉。乾隆皇帝开创了盛世,这是值得肯定的。毕竟,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这个能力。同时,他也对盛世时期爆发的各种冲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俗话说,没有对错之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关羽之死也与魏有关 刘备为什么不先攻魏呢? 下一篇:商汤和周武都有自己的军师 大禹身边有谁呢?
推荐故事
八爷党在皇位争夺战中输给了雍正 他们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诸葛亮在上方谷烧死司马懿 为何没有成功? 刘备是一流人物 为何统一三国失败? 土木堡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土木堡事件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明朝为何会失败? 古代刀剑真的能削铁如泥吗?古代的剑有那么厉害吗? 土木堡事件给明朝和瓦拉带来了哪些影响? 抢门有什么变化?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古人铸剑时需要活人祭祀 古人这样做有科学依据吗? 30岁的明武宗死于豹房 什么是豹房? 抢门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朱祁镇是如何恢复的呢? 杨广在宫中立下了什么奇葩规矩? 武则天在位期间更改了哪些年号? 政变的结果是什么?带来了哪些影响? 清朝三藩之乱的导火索是什么? 古代有女兵吗?女兵擅长打仗吗?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是进步吗? 宋太宗的血统是如何断绝的? 万历皇帝为何不立朱常洵为太子? 史思明大败朝廷六十万大军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朱棣是如何效仿李世民的宫廷政变的?他能成功吗? 明代的考生和学者有什么区别? 古人所说的“十恶不赦”是什么意思? 韩非子和李斯是同学 谁更厉害? 出生于甘肃武威的三国名人 你知道有几个吗? 古代读书人除了做官还能怎样谋生? 古代打仗的时候 为什么要举旗? 《史记》中的故事真的发生过吗?是捏造的吗? 早年贤惠的吕雉为何后来变得如此残暴? 崇祯即位后 为何要对付魏忠贤?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