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第八章 说齐楚

苏秦见韩赵魏三国,既已成功,因东说齐宣王曰:

齐南有泰山(在山东泰安县北五里),东有琅琊(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东南一百四十里),西有清河(今直隶清河县,清河旧经其处),北有勃海(碣石以西至直沽口,禹时为逆河,战国时谓之勃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邱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勃海也(绝、涉,皆渡也,言有军役不用渡河取诸二部,但取诸临菑而已足)。临菑(临淄,齐都城古营邱地城临淄水故云)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但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筑似琴而大头,围五弦击之)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六博、蹋鞠,皆古嬉戏之事)。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此以言其人多也),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莫能当。今乃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羞之。

且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界也。兵出而相当,不出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挫,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以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径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阳晋,地名,在卫国之西南),经乎亢父之险(亢父,山名,故县在任城县南五十一里),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狼性怯,走常还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

齐王曰:“寡人不敏,僻远守海,穷道东境之国也,未尝得闻余教,今足下以赵王诏诏之,敬以国从。”

苏秦乃西南说楚成王曰:

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西有黔中、巫郡(注见说燕),东有夏州(今夏日也)、海阳,南有洞庭(今洞庭湖,又名青草湖)、苍梧(今道州南石苍梧山),北有陉塞(陉山在楚北境)、郇阳(郇阳即新阳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陉山在楚国的北境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也,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孰计之。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用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燕代橐驼良马必实外廐。故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讐也。衡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讐者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愿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二者相去何居焉?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昧,心摇摇然如县(同悬)旌而无所终薄。今贤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批评】

燕为弱国,苟免于难,亦无他求,故苏秦之辞不多费,而说已行。韩赵魏三国,亦深苦秦人之暴,苟得保境息民,于愿亦已足矣。苏秦于此,亦易成功。齐处东海,春秋以还,世为霸国,其自视又与韩赵魏不同,说之较为费力。苏秦借韩魏之地势,以与齐国相比,而鼓动齐王之勇气,其说楚也亦然。惟楚为山东强国,其自视又不同于齐,苏秦于纵横利害之外,又不得不加上许多空话以媚之,正是狮子用全力处也。

为说士者,平日必读书通古今,贯澈历史地理之学,旁及风土人情,无所不晓。至一国。则能抉一国之利害,以其所挟持之政见,明目张胆,陈说于侯王之前。盖非兼才学识三长者不办,不是空言无补,或巧言乱政者之所得伪为也。读苏秦说六国文,常知苏秦之真本领。

苏秦看到韩赵魏三国已经游说成功,就向东去游说齐宣王说:

齐国南面有泰山(在山东泰安县北五里),东面有瑯邪山(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县东南一百四十里),西面有清河(今直隶清河县,清河旧经其处),北面有渤海(碣石以西至直沽口,禹时为逆河,战国时谓之勃海),这可说是四面都有天险的国家了。齐国的土地纵横两千余里,铠甲军队有几十万人,粮食堆积得像山丘一样高大。三军精良,联合起五家的兵卒,进攻如同锋芒之刀刃、良弓之矢那样勇猛捷速,打起仗来好像雷霆震怒一样猛烈,撤退好像风雨一样快地消散。自有战役以来,从未征调过泰山以南的军队,也不曾穿过清河,渡过渤海去征调这二部的士兵(绝、涉,都是渡的意思。是说有军役不用渡河取诸二部,但取诸临菑而已足)。光是临淄就有居民七万户,我私下估计,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万,用不着征集远处县邑的兵源,光是临淄的士兵本来就够二十一万了。临淄富有而殷实,这里的居民没有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棋踢球的。临淄的街道上车子拥挤得车轴互相撞击,人多得肩膀挨着肩膀。把人们的衣襟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围幔;举起衣袖,可以成为遮幕;大家挥洒的汗水,就像下雨一样。家家殷实,户户富足,志向高远,意志飞扬。凭借着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盛,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比得上。如今您却要向西去奉事秦国,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

况且韩、魏之所以非常畏惧秦国,是因为他们两国和秦国的边界相接壤。假如双方派出军队交战,不出十天,胜败存亡的局势就决定了。如果韩、魏战胜了秦国,那么自己的兵力要损失一半,四面的国境无法保卫;如果作战不能取胜,那么国家接着就陷入危亡的境地。这就是韩、魏把和秦国作战看得那么重要,而很轻易地想要向秦国臣服的原因。现在,秦国攻打齐国的情况就不同了。秦国背靠着韩、魏的土地,要经过卫国阳晋的要道,穿过齐国亢父的险塞,战车不能并驶,战马不能并行,只要有一百人守在险要之处,就是有一千人也不敢通过。即使秦国军队想要深入,就像狼一样疑虑重重,时常回顾,生怕韩、魏在后面暗算它。所以它虚张声势,恐吓威胁。它虽然骄横矜傲却不敢冒险进攻,那么秦国不能危害齐国的形势也就相当明显啦。不能深刻地估计到秦国根本对齐国无可奈何的实情,却想要向西而奉事秦国,这是群臣们策略上的错误。现在,齐国还没有向秦国臣服的丑名,却有强大的国家实力,所以我希望大王您稍微留心考虑一下,以便决定对策。

齐王说:“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居住在偏僻遥远、紧靠大海、道路绝尽、地处东境的国家,从未听到过您高明的教诲。如今您奉赵王的使命来指教我,我将恭敬地率领全国民众听从您的安排。”

苏秦又往西南区,到楚国游说楚成王说:

楚国,是天下强大的国家;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王。楚国西边有黔中、巫郡,东边有夏州(现在的夏日)、海阳,南边有洞庭(现在的洞庭湖,又叫青草湖)、苍梧(现在道州南石苍梧山),北边有径塞(径山在楚国的北境)、郇阳(就是新阳),土地纵横五千多里,铠甲军队一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存粮足够用十年。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啊。凭借着楚国的强大和大王您的贤明,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如今您却想向西侍奉秦国,那么,天下就再没有哪个诸侯不向西面拜服在秦国的章台宫下了。秦国最大的忧患没有比得上楚国的,楚国强大,那么秦国就会弱小;秦国强大,那么楚国就会弱小。从这种情势判断,两国不能同时并存。所以,我替大王考虑,不如合纵相亲,来孤立秦国。如果大王不采纳合纵政策,秦国一定会出动两支军队,一支从武关出击,一支直下黔中,那么鄢、郢的局势就动摇了。我听说在未发生动乱之前,就应该治理它,在祸患没有降临之前,就要采取行动。要等到祸患临头,再去忧虑它,那就来不及了。所以希望大王能早作仔细的打算。

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我能使崤山以东各国向您奉献四时的礼物,接受你英明的指教,把国家委托给您,奉献宗庙请您保护,训练士兵,磨砺兵器,听任大王的指挥。大王果真能采纳我这不成熟的计策,那么,韩、魏、齐、燕、赵、卫等国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女子,一定会充满您的后宫。燕国、代地所产的骆驼、良马一定会充满您的畜圈。所以,合纵成功了,楚国就能称王。连衡成功了,秦国就能称帝。如今您要放弃称王称霸的功业,蒙受侍奉别人的丑名,我私下认为大王这种做法不可取。

秦国,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还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秦国也是天下各诸侯的共同仇敌。凡主张连衡的人都想割取各诸侯的土地奉献给秦国,这就叫做供养仇人和敬奉仇敌啊。做为人家的臣子,却要割取自己国君的土地,用来和如狼似虎的强秦相交往,侵扰天下,而自己的国家突然遭受秦国的侵害,他们却不顾及这些灾祸。对外依仗着强秦的威势,用来在内部劫持自己的君主,索取割地,是最大的叛逆,最大的不忠,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过了。所以,合纵相亲,各诸侯就会割让土地奉事楚国,连衡成功,楚国就要割让土地奉事秦国,这两种策略相差太远了。这二者,大王要处于哪一方的立场呢?所以敝国赵王派我来奉献这不成熟的策略,奉上详明的公约,全靠大王晓喻众人了。

楚王说:“我国西边和秦国接壤,秦国有夺取巴、蜀并吞汉中的野心。秦,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是不可以亲近的。韩、魏经常遭受秦国侵害的威胁,不可以和他们作深入地策划。假如和他们深入地策划,恐怕有叛逆的人泄露给秦国,以致计划还没施行,而国家就面临危险了。我自己估计,拿楚国对抗秦国,不一定取得胜利;在朝廷内和群臣谋划,他们又不可信赖。我躺在床上睡不安稳,吃东西也感觉不到香甜,心神恍恍惚惚,好像挂在空中的旗子,始终没有个着落。现在您打算统一天下,团结诸侯,使处于危境的国家保存下来,我愿意恭恭敬敬地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评论】

燕国是比较弱的国家,只求免于危难,没有别的要求,所以苏秦没有费多少口舌就游说成功了。韩赵魏三国,也深受秦国暴虐之苦,只求保国安民,他们的愿望就满足了。苏秦到这些地方,也比较容易成功。齐国地处东边海域,自春秋时代以来,世世代代是霸主之国,因此齐国自以为与韩赵魏不一样,游说的时候比较费力。苏秦借着韩魏两国的地势,拿来跟齐国相比,来鼓动齐王的勇气,他游说楚国也是这样的情况。只是楚国是崤山以东的强国,看待自己又跟齐国不一样,苏秦除了谈论时势利害,还不得不加上许多空话来讨好楚王,这正是发挥狮子的全部力量啊。

能够成为说客的那些人,平时必然读了很多书,博古通今,熟悉历史地理方面的学问,了解地域的风土人情,这些方面没有他们不知道的。到了一个国家,则要切中这个国家的命脉,来推行自己的主张,无所畏惧地在国君面前娓娓而谈。这不是身兼才情、学问、见识的人不能办,不是只讲空话或者花言巧语扰乱国政的人所能做得到的。读了苏秦游说六国的文章,才知道苏秦的本领真实不虚。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