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第四章 公子与侯生

范睢数责须贾之事,既喧腾于一时,于是天下皆知范睢之名。范睢记其微时之恩仇,一饭之德必赏,睚眦之怨必报(睚眦,谓相嗔怒而见齿也)。而于郑安平、王稽二人,所报尤多焉(后郑安平为赵所围,举兵以降。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范睢亦以此罢相)。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佯遗平原君书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共作十日之饮。”平原君畏秦且信其无他,即入秦见秦昭王,秦昭王乃言曰:“范君之仇在君之家,愿使人归取其头来,不然今不令君归矣。”

平原君曰:“贵而为友者,为贱也。富而为交者,为贫也(上为如字下为于字,反言为富贵而结交,情深者为有贫贱之时也)。夫魏齐者,胜之友也。在固不出也,况又不在臣所。”昭王又遗书赵王,令其杀魏齐,不然将举兵伐赵,又不放归平原君。赵孝成王恐,发兵围平原君家。魏齐夜亡,出见赵相虞卿,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相印,与魏齐亡。

平原、虞卿宁弃其富贵,以救其穷迫之友,高情侠义,诚可以风示后人者也。虞卿挟魏齐奔大梁,求蔽于信陵君。秦闻公子之匿魏齐也,乃举兵伐魏国大梁。魏王及公子患之,及魏齐自刎,而秦始罢兵。

欲知魏齐所以自刎之故,则知弱国之外交为可哀矣。方虞卿魏齐之奔魏也,盖知公子能急人之所急,而不存世态炎凉之见。公子非不欲力践此义,以畏秦故,犹豫未肯见,又恐客窥见其隐,因问虞卿何如人。时侯嬴在旁对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跋涉至赵,一见赵王,即受相印,封万户侯,当此之时,天下争知之。及魏齐穷困过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公子大惭,魏齐闻公子之不肯见也,怒而自刭(音景,以刀割颈也)。赵王闻之,卒取其头予秦,秦昭王乃归平原君。

公子在魏,四方皆知其贤,然未尝有赫赫之功,魏王即不重之,亦未尝忌之也。赵与魏接壤,一日公子与魏王博(博局戏以五木为杀,有枭、卢、雉、犊、塞五者之采,枭为最胜),而北境举烽(烽即烽遂,古时用以告警者也),言赵寇至,且已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俄顷北方复传言来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探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

公子欲得邻国之阴事秘计,俾本国可预为之防,一时得意,遂不觉尽泄于王前,而不知适以触王之忌也。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再任公子以国政。呜呼,魏王休矣。己无能而能用人之能,己不贤而能用人之贤,犹可以为治也。乃家有贤能之公子,反畏之不敢用,而宁受外国之欺凌,其不可慨也哉!然公子并不以此灰心,礼贤下士,孜孜然惟恐不及,一如平时。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遗,音位,赠也)。侯嬴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车中以左位为尊,言公子虚左位以待侯生也),自迎夷门侯生。侯生登车,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友朱亥,故久立,与朱亥语,絮絮不休,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者窃皆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别朱亥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上坐,遍赞宾客(赞,告也,谓以侯生介绍于宾客也),宾客皆惊(惊公子之重视侯生若此也)。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曰:“今日嬴之累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使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得知,故隐屠间耳。”公子欣然往请,数往,朱亥亦不致谢,公子怪之。夫公子所敬礼之侯生朱亥,其人为何如人乎?盖皆古之勇士,苟遇知己,则慷慨任事,一瞑不返者也。

【批评】

魏齐乃范睢之私仇,此何预于秦昭王事,乃至逼勒平原,威吓魏王,掀动如许风波,强国心中惟知有己,岂复顾他人难堪哉。平原之不畏强御,虞卿之屈己存友,皆千古血性中人,可以泣鬼神,可以屈侯王。若赵王之唯唯听命,尚复成何国体。

结客诸公子中,平原之建白殊少,然唐人极重之,如云:“买丝绣出平原君。”又云:“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倾倒如是,盖独重其不出魏齐一事高谊足风也。

信陵欲蔽魏齐,以畏秦故,犹豫不决,此所谓失其自由者也。盖自由云者,言得依正道而行,不为强暴所夺,于儒家谓之义。有强暴者,禁遏其志,不得行其心之所安,乃即迁就委屈于其间,则所谓失却自由者是。不然而身可死,志不可屈,则所谓争回自由者是。儒家杀身成仁者,如龙逢、比干之抗暴君,文天祥、史可法之殉国难,盖自由二字爆发之时。如此其正且大也。若夫傲慢其长上,放恣其嗜欲,内则负疚于良心,外则见屈于清议,失其自由未有若此者也。自由云乎哉!

太子丹欲使荆卿刺秦王,而未得间,会秦将樊於期奔燕,荆卿乃思借樊将军之头,以亲见秦王,一击中之,为燕国及樊报仇雪恨。樊慨然允之,拔剑自刎,亲以其头付之荆卿之手。君子虽悲其遇,然较之忍辱偷生者,岂不凛凛然大丈夫哉。魏齐穷迫等于樊将,惟身本魏人,非若樊於期之出奔,秦人得以蔽其逃犯,强令燕国执之也。乃秦公然命之,赵欣然行之,以魏人而魏之国力不能保,哀已。以堂堂公子宰相,而魏之国力不能保,尤可哀已。转辗逃避,终觉天地虽宽,无彼栖息之处,至愤而自尽,函首西秦,弱国之民见此,能不人人自危也欤?亡羊补牢,或可挽救,顽廉懦立,不可一刻缓矣。

侯生用种种方法试验公子,毕竟浅率。观诸葛武侯之于先主,固未尝有此,而君臣之间亦未尝不鱼水相欢。盖先主之诚意与否,早断定于草庐三顾之中,既出而复悔之,亦晚矣。战国时人,好为此等做作,而不知适以见其浅也。

范睢数落须贾的事情,在一时之间沸沸扬扬,于是天下都知道了范睢。范睢牢记落魄时的恩仇,对他有恩德的一定赏赐,有仇恨的一定会报复(睚眦,就是说生气发怒,咬牙切齿)。而对于郑安平、王稽二人,回报尤其多(后来郑安平在赵国被围困,率兵投降。王稽当河东守的时候和诸侯私通,被杀了。范睢也因为这个被罢免相国)。秦昭王听说魏齐藏在平原君的家里,想替范睢报仇,于是假装给平原君一封信说:“我听说您的高义,想要和您结交朋友。请您来秦国,和我一起游玩十天吧。”平原君惧怕秦国,并且认为秦昭王没有别的意思,于是到秦国拜见秦昭王。秦昭王就说:“范睢的仇人在您家里,希望您派人把他的头拿过来,不然我就不会让您回去了。”

平原君说:“真正值得交的朋友,是当你贫贱时,还依然视你为朋友的那个人;当你在富贵的时候交的朋友,是不值得的(上面是如字,下面是于字,反过来说贫贱时的才是真朋友)魏齐,是我的朋友。即使他在我那里我也不会把他交出来,况且他不在我那里。”秦昭王又给赵王一封书信,让他杀掉魏齐,不然将讨伐赵国,也不归还平原君。赵孝王非常害怕,发兵围住平原君的家。魏齐在晚上逃了出去,去见赵国的宰相虞卿,虞卿认为赵王终究不会被说服,于是解下相印,和魏齐一起逃跑了。

平原君、虞卿宁愿放弃富贵来挽救穷迫中的朋友,侠情义骨,实在可以给后人作为楷模。虞卿带着魏齐到了大梁,想要在信陵君家中求得庇佑。秦国听说信陵君藏匿了魏齐,于是发兵攻打魏国,魏王和公子很担忧,直到魏齐自杀,秦国才罢兵。

想知道魏齐自杀的原因,就明白弱小国家的外交真是可哀啊。虞卿、魏齐投奔魏国,就是知道公子能急人之所急,不会有世态炎凉的看法。公子不是不想努力做到,是因为害怕秦国,犹豫着不肯见,又怕客人看见他的难言之隐,于是问虞卿是什么样的人。当时侯赢在旁边回答说:“人本来就不容易被人看懂,看懂别人也不容易啊。那个虞卿跋涉到赵国,一见到赵王,即接受相印,封万户侯,在这个时候,天下都知道的。当魏齐走投无路找到虞卿,虞卿不敢看重爵禄的尊贵,解下相印抛弃万户侯,因为他人的穷困而着急,来投奔公子。您问是什么样的人,人本来就不容易知道,知道别人也不容易啊。“公子十分惭愧,魏齐听到公子不愿见他,一怒之下刎颈自杀(刭的读音和景一样,用刀割脖子的意思)。赵王听了,把他的头给秦国,秦昭王就放还了平原君。

公子在魏国的时候,人们都知道他贤能,但是不曾有显赫的功绩,魏王就不看重他,也不忌惮他。赵国与魏国接壤,有一天公子和魏王下棋(棋盘游戏以五木作为杀着,有枭、卢、雉、犊、塞五类等级,枭是最优的),而北部边境举烽火示警(即烽火,远古时用以烽火报警),说赵入侵,而且已经进入边界。魏王停止下棋,想召见大臣商议,公子制止魏王说:“赵王打猎罢了,不是侵犯。”又重新下棋。魏王担心,心不在焉,不久北方又传来报告说:“赵王打猎罢了,不是侵犯。”魏王大吃一惊,说:“你怎么知道的?”公子说:“我的门客有能探得赵王情报的人,赵王做什么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的。”

公子想得到邻国的情报,使本国可以提前进行防范,一时得意,不觉地在魏王前泄露了秘密,而不知道刚好触动了魏王的大忌。从此以后,魏王畏惧公子的贤能,不敢再任公子把持国政。唉,魏王要完了。自己没有才能而能用有才能的人,自己不贤而用贤人,这样还可以治理国家。朝中有贤能的公子,反而害怕不敢任用,而宁愿接受外国的欺负,岂不令人感慨啊!但是公子并没有因此灰心,礼贤下士,孜孜不倦地唯恐不及,还像平时那样。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七十岁,家里贫穷,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夷门,就是城的东门。公子听说后,就去请,想送给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修身洁行,始终不为看门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公子于是摆酒大宴宾客,人们坐下后,公子驾着车马,空着左边(车中以左位为尊,说公子空着左位来给侯生坐)去往夷门迎接侯生。侯生上车,直接坐了上座,想要来观察公子的反应。公子手握马缰绳,态度更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上当屠夫,希望委屈您的车马去拜访他。”公子驾车入市,侯嬴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故意站了很久,与朱亥聊天,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暗中观察公子,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当时,魏国将相宗室宾客满堂,等待公子举杯。集市上的人都看公子手握缰绳,跟随的人都骂侯生。侯生看公子的脸色始终没有变,于是告别朱亥上车。到了公子家,公子引侯生上坐,把侯生介绍给了每位宾客(赞,告诉的意思,把侯生介绍给宾客),宾客都很吃惊(惊讶公子竟然如此重视侯生)。

饮酒尽兴,公子到侯生面前祝酒,侯生借机对他说:“今天我役使您也够了。我只是夷门的守门人,可是公子在大庭广众之中驾着车马迎接我,本来不应去别的地方,现在公子反而去了。我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所以让公子的车马在闹市中访客,来观察公子。您变得更加恭敬,集市上的人都是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您是长者,能礼贤下士啊。”于是酒席结束后,侯生便成了上客。

侯生对公子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这是个贤能的人,世上没有人能知道,所以隐居当了个屠夫。“公子欣然去请,多次前往朱亥也不致谢,公子感到奇怪。那公子所尊重的侯生、朱亥,他们的为人会是什么样的呢?全部都是古代的勇士,如果遇到知己,那么慷慨任事,死也不会感到遗憾啊。

【评论】

魏齐是范睢的私仇,这不关秦王的事,但是秦王逼迫平原君,威吓魏王,掀动如此大的风波,强国心中只知道有自己,怎么会考虑其他人的难堪呢?平原君不畏强暴,虞卿委屈自己来使朋友存活,这些都是千古血性中人,可以使鬼神哭泣,可以使侯王屈服。如果像赵王那样唯命是从,那还会成何体统呢。

各个公子中,平原君的建树很少,但是唐代人最重视他,比如说:“买丝线来绣出平原君。“又说:“我不知道谁是真心为国,却让人又想起平原君。”像这样钦佩平原君,是因为看中他不出卖魏齐这一件事所体现的看重友谊的风范。

信陵君要隐藏魏齐,因为害怕秦国才犹豫不决,这就是失去了自由。完全自由的人,言行按正道而行,不被强暴剥夺,在儒家眼中就是义。如果有暴权势力阻止他的志向,不能使他的心得到安宁,于是委屈于其中,那么这是所谓的失去了自由。不然的话身体可以死,志向不可屈服,那么这就是所谓的争回自由。儒家杀身成仁的人,像龙逢、比干反抗暴君,文天祥、史可法因国难而死,就是自由二字完全爆发的时候。这样的人正直而高大。如果有些人对长辈傲慢,放纵自己的嗜好欲望,对内则在良心负疚,对外则屈服于舆论,失去了自己的自由,还说什么自由啊!

太子丹想派荆轲刺杀秦王而没有得到机会,恰巧秦将樊於期逃奔到燕国,荆轲于是想借樊将军的头来亲自见秦王,一击中的,为燕国和樊於期报仇雪恨。樊於期慨然答应,拔剑自刎而死,亲自把他的头给了荆轲。君子虽然对他的遭遇感到悲哀,但是和忍受耻辱苟且偷生的人相比较,这难道不是大义凛然的丈夫吗?魏齐走投无路的情况跟樊於期一样,只不过他本身就是魏人,不像樊於期的出逃,秦国人就可以用隐藏逃犯的罪名,强迫燕国拘捕他。于是秦国公然命令,而赵国欣然遵从,作为魏人而魏国的力量不能保全他,悲哀啊。以堂堂公子和宰相,魏国的力量不能保全他,尤其可悲。他辗转逃避,始终觉得天地虽宽,却没有其栖息的地方,最后愤怒而自杀,把头颅装在盒子里给了秦国,弱小国家的民众看到,能不人人自危吗?亡羊补牢,或许还可以挽救,使顽劣的人变得廉洁,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就一刻不能放松了。

侯生用种种方法考验公子,毕竟浅率。看看诸葛亮对于先主,就不会这样,而君臣之间也感觉鱼水相欢。刘备的诚意与否,早在三次拜访草庐之时就断定了,如果是出来后却又后悔就太晚了。战国时的人,喜欢做作的样子而不知道刚好显现出浅薄来啊。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