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第二章 家世及教育

苏秦号为策士,夫策士亦儒生业也。古者重世业,故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而苏秦固非士人之子,一旦为儒生之业,奋迹青云,成左右一世之人物,宜其艰难困苦倍于寻常。百世之后,闻其风者,犹为之兴起也。

苏秦,东周雒阳轩里(今河南洛阳县)人也。兄弟五人,秦最少,故字曰季子。兄曰代,曰厉,曰辟、鹄。自苏秦得志,代、厉皆受其学,亦以游说著于时。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一以为务者,谓之本业。苏秦独否。负笈出门,从师访友,以此耗其家资,而己亦时遭困阨。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曰:“今子释本业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周天子境内阳城之地(今河南登封县),有谷焉,山深林密,人迹罕至,世因名之曰鬼谷(亦名归谷)。中有隐士,不知其名(或云晋人王栩,与墨子友),以其居于鬼谷也,皆称谓鬼谷子云。鬼谷子之胸中,无所不知,尤熟于七国之大势。自创一种学说,曰纵横之学。盖其身虽隐,其心则未尝忘天下也。罗致英才,传其所学,使成将相之资。又著书十四篇(书名《鬼谷子》今存十二篇)。旋乾转坤之人才,合纵连横之局势,已于空山风雨、寂然不动之中,蕴酿成矣。其门弟子中,以口辩著者,则周人苏秦、魏人张仪也。

苏秦之学成而归也,正当卫鞅用秦之时。秦之为国,僻处西陲,东出而争霸于中原,则赵拊其背,韩掣其肘,魏扼其吭。西南北三面,又山岭崎岖,蛮夷逼处,实无霸业之可图。孝公之世,任用卫鞅,先整内治,以树富强之基。既已成功,谋倾其势力于东方,则梗于三晋(韩赵魏本晋国,故又称三晋),而魏尤逼近。盖秦之有魏,如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势不两立者也。以国势论,魏之不如秦也远甚,于是魏始危矣。

夫首谋弱魏,以次蚕食各国,而遂统一之愿者,此秦人之素志也。彼楚齐燕赵韩之五国者,既非尽聋瞽,岂不知唇亡齿寒之理?合力以存魏,如昔年英法共保土耳基,以抗强俄之故事。乃竟不然。

周显王二十八年,齐伐魏,破魏师于武陵,杀其将庞涓,虏太子申。二十九年,秦人乘魏人新败,使卫鞅伐魏,诱执其将公子卬而败之。魏乃献河西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故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南三十里,遗址尚存),徙都大梁(今河南祥符县,控引河汴,南通淮泗,北接滑卫,舟车之所凑集)。是年,齐赵又伐之。三十年,秦又伐魏,虏其将魏错。魏本非强国,连年丧败,魏势益弱而秦势日张。

于斯时也,苏秦适去寂寞之山林,而入纷纭之世界。既知天下之大势如此,乃定其入世之方,而战国之风云起矣。

【批评】

鬼谷子,盖六国时之有心人也。相传齐人孙膑、魏人庞涓亦其弟子,则又以纵横家而兼兵家矣。今江湖卖卦者流,皆托其术于鬼谷,悬像以为招牌。古人为后人误用,往往类此。

纵横固非治本之道,以云治标,则虽有智者亦不能更易一说,以善其后也。粱襄王问孟子曰:“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如六国合力以拒秦,秦兵不敢东出而天下安。秦联五国以攻一国,以次蚕食,天下为一则亦免于兵争之苦,如此则天下定矣。惟以时君之多欲,与策士之无行,虽暂定于一时,亦未能永息干戈耳。治标之策,所以异乎孟子之言者在此。

鬼谷子之术,大意如此,而运用之者要不外乎口舌之巧妙。苏秦张仪之口,可谓巧于运用者。虽由天才,想受鬼谷子之教亦不少。吾国雄辨学之初祖,必推鬼谷子,惜不传于后世也。

苏秦号称纵横家,纵横家也是读书人的一种职业。古代人看重祖传的职业,所以士族的后代一直做官,农民的后代一直务农。而苏秦本来就不是士族子弟,有朝一日读书做官,奋起投身于高官显爵之中,成为影响时势的人物,他所付出的艰难困苦肯定比一般人多。千百年后,听到他事迹的人,还依然为他兴致勃发。

苏秦,是东周雒阳轩里(今河南洛阳县)人。他们兄弟五人,苏秦是年纪最小的一个,所以他的字叫季子。他的兄长分别叫苏代、苏厉、苏辟、苏鹄。自从苏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后,苏代、苏厉都学习他的学说,也凭借游说诸侯在当时称名。周朝人的习俗,治理产业,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为目的,被认为是基本的谋生职业。苏秦单单不认同这点。他背着书箱出门,拜师学习,访问友人。因为这样,家里的钱财渐渐花光殆尽,而自己也经常遭遇困窘。他的兄弟、嫂妹、妻妾都嘲笑他,说:“如今你放弃基本的谋生职业去做这些口舌之事,落得困顿的地步不也是应该的吗?”

周朝境内的阳城(今河南登封县),有一道山谷,高山绵延,丛林密布,人们很少经过这个地方,世人因此把这里称为鬼谷(也叫做归谷)。谷中有一位隐士,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有人说是晋国人王栩,跟墨子有交往),因为他住在鬼谷中,都称他为鬼谷子。鬼谷子这个人没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特别熟悉战国的天下大势。他自己创立了一种学说,叫做纵横学。这个人虽然归隐了,但心里从没有忘记天下。他搜罗一些有才华的人,把自己的学说传授给他们,使他们足以担当起将军、宰相的职务。他还有著作十四篇(著作名为《鬼谷子》,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十二篇)。改天换地的人才,合纵连横的局势,已经在鬼谷的风景变换中悄无声息地酝酿成了。他门下的弟子中,以能言善辩出名的,有周人苏秦、魏国人张仪。

苏秦学成归来的时候,正值卫鞅在秦国被重用的时候。秦这个国家,地处偏僻的西边,如果它向东出发与诸国在中原争霸,那么赵国可以攻击它的背后,韩国可以拉住它的胳膊,魏国可以扼住它的喉咙。它的西南北三面,又是些崎岖的山岭,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在是无法谋求什么霸业。秦孝公在位的时候,任用卫鞅,首先整顿内部,来树立富国强兵的基础。整顿好国内以后,就把国内的全部实力都投入到东边,受到韩赵魏三国的阻碍(韩赵魏本来属于晋国,所以又称三晋),而魏国离秦国尤其近。秦国旁边有魏国,就像是一个人的胸腹之间生了病,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这两个国家是势不两立的。从国家实力来看,魏国远远不如秦国,于是魏国就危险了。

首先想着削弱魏国,接着渐渐地吞食其他国家,完成统一天下的大愿,这是秦国人一直以来的愿望。而楚齐燕赵韩五国,又不都是聋子瞎子,哪里会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它们应该集中力量保存魏国,就像前几年英国法国一起保存土耳基来对抗俄国的事情一样。后来居然不是这样的。

周显王二十八年的时候,齐国讨伐魏国,在武陵大败魏军,杀死魏国将领庞涓,俘虏魏太子申。二十九年,秦国人趁着魏国刚刚打了败仗,派卫鞅攻打魏国,诱捕魏国将领公子卬,大败魏军。魏国献出黄河以西的土地送给秦国来求和,并离开安邑(老城在现在山西夏县西南三十里,遗址还在),迁往大梁(今河南祥符县,贯通黄河、汴水,向南通往淮河、泗水,北面接近滑国与卫国,是个交通便利、舟车聚集的地方)。这一年,齐国、赵国又来攻打魏国。三十年的时候,秦国又攻打魏国,俘虏了魏国将领魏错。魏国本来就不是一个强国,又连年打败仗,国力越来越弱,秦国的国力却越来越强。

在这个时候,苏秦离开寂寞的山谷,投身于纷乱的世界中。他已经明了天下的大势,就确定了投身社会的方法,战国开始风起云涌了。

【评论】

鬼谷子,是这一时期的有志之士。相传齐国人孙膑、魏国人庞涓也是他的弟子,那么他既是纵横家又是军事家了。如今江湖上那些算卦算命的,都假托自己的本领是鬼谷子传下来的,并挂着鬼谷子的画像作为招牌。古代的人被后世的人假借错用,往往就像这样。

纵横之术本来就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用来治理一些表面上的问题,那么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也不能作出改变,然后妥善处理问题。梁襄王问孟子说:“天下怎样才能安定下来?”孟子回答说:“统一了就能安定下来。”如果六国一起对抗秦国,秦兵就不敢东进,战争减少,这样天下会安定。秦国联合五个国家攻打一个国家,渐渐地吞并其他国家,统一天下,这样也能让黎民百姓免于战争之苦,这样的话天下就安定了。只是因为国君欲望太多,再加上谋士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即使一时之间暂且安定了,也不能永远停止战争。解决表面问题的方法,跟孟子说的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

鬼谷子的学说大概就像这样,但运用的关键在于口舌的巧妙。苏秦张仪的口舌,可以说是巧妙地运用起来了。即使他们天生就能言善辩,想来蒙受鬼谷子的教导也不少。我国雄辩学的鼻祖,一定得推鬼谷子了,可惜后世没有流传下来。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