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bì]

[bì]

部首:部首笔画: 6画总笔画: 16画

康熙字典笔画: ( 篳:17; )

  • 五笔编码:TJAF
  • 仓颉编码:HWTJ
  • 四角号码:88504
  • UniCode:U+7BF3
  • 规范汉字编码:
  • 基本解释



    见“筚”。

    笔画数:16;
    部首:竹;
    笔顺编号:3143142511122112


  •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木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非姓氏

  • 索引参考

    [ 古文字诂林 ]:04册,第42部,竹部,138
    [ 故训彙纂 ]:1686|1764.1
    [ 说文解字 ]:编号2989,第05卷上,竹部第138字
    [ 康熙字典 ]:页895第39

  • 详细解释

    暂无汉字(篳)的详细解释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畢(zhubi)
    [ 笔顺编号 ]:3143142511122112
    [ 笔顺读写 ]:撇横捺撇横捺竖折横横横竖竖横横竖

  • 汉语字典解释

    [①][bì]

    [《廣韻》卑吉切,入質,幫。]

    “筚1”的繁体字。

    (1)篱笆。以荆条竹木编织而成,常用以遮拦屏蔽。

    (2)见“篳篥”。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 篳;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895第39(点击查看原图)
    【廣韻】
  • 音韵参考

    [ 广 韵 ]:卑吉切,入5質,bi,臻開三入眞A幫
    [ 平水韵 ]:入声四质
    [ 粤 语 ]:bat1
    [ 闽南语 ]:pit4

  • 说文解字详解
    【卷五】【竹部】 编号:2989
      篳,[卑吉切 ],藩落也。从竹畢聲。《春秋傳》曰:“篳門圭窬。”


  • 字源演变
    小篆楷体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