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fǔ] [pú]

[fǔ] [pú]

部首:部首笔画: 4画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部首笔画: 6画 总笔画: 13画

康熙字典笔画: ( 脯:13; )

  • 五笔编码:EGEY
  • 仓颉编码:BIJB
  • 四角号码:73227
  • UniCode:U+812F
  • 规范汉字编码:2357
  • 基本解释



    肉干:鹿脯。兔脯。
    水果蜜渍后晾干的成品:果脯。杏脯。

    笔画数:11;
    部首:月;
    笔顺编号:35111251124


  •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水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非姓氏

  • 索引参考

    [ 古文字诂林 ]:04册,第34部,肉部,91
    [ 故训彙纂 ]:1862|1940.2
    [ 说文解字 ]:编号2672,第04卷下,肉部第91字
    [ 康熙字典 ]:页985第01

  •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肉,甫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driedmeat〗
    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谓加姜桂锻治者谓之,不加姜桂以盐干之者谓之脯。——《周礼·天官》注
    又如:肉脯;牛脯;脯饩(干肉和生肉);脯糗(干肉和干粮);脯腊(干肉);脯枣(干肉和枣类果品)
    干燥脱水的瓜果〖preservedfruit〗。如:桃脯;杏脯
    熟肉〖meat〗。如:脯羹(肉汁);脯酒(酒肉);脯肉(肉食);脯酱(肉酱)



    【动】
    制干肉〖makedried-meat〗
    辜谏者,脯诸侯,俎方伯,剖人心,破人胫。——《抱朴子》
    又如:脯醢(古代把人做成肉干或剁成肉酱的酷刑)


    【形】
    枯干的〖driedup〗。如:脯田(专指严冬天寒地冻,土地缺乏养料时所耕之田)
    另见pú

    脯氨酸
    fǔ'ānsuān
    〖proline〗将蛋白质水解而制得的一种氨基酸



    【名】
    胸脯〖chest;breast〗。如:脯子
    另见fǔ

    脯子
    púzi
    〖breastmeatofchicken,etc.〗鸡(鸭)胸脯。也指胸部肉
    鸡脯子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月甫(yuefu)  [ 汉字部件构造 ]:月甫
    [ 笔顺编号 ]:35111251124
    [ 笔顺读写 ]:撇折横横横竖折横横竖捺

  • 汉语字典解释

    [①][fǔ]

    [《廣韻》方矩切,上麌,非。]

    (1)干肉。

    (2)谓使之成为干肉。

    (3)干制的果仁和果肉。

    (4)泛指枯干。参见“脯田”。

    (5)用同“晡”。傍晚。

    [②][pú]

    [《集韻》蓬逋切,平模,並。]

    胸脯。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下】【肉字部】 脯;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985第01(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方武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
  • 音韵参考

    [ 上古音 ]:鱼部帮母,piua
    [ 广 韵 ]:方矩切,上9麌,fǔ,遇合三上虞幫
    [ 平水韵 ]:上声七麌
    [ 粤 语 ]:fu2pou2
    [ 闽南语 ]:hu2,poD2

  • 说文解字详解
    【卷四】【肉部】 编号:2672
      脯,[方武切 ],乾肉也。从肉甫聲。


  • 字源演变
    小篆楷体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