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fǔ]

[fǔ]

部首:部首笔画: 4画总笔画: 8画

康熙字典笔画: ( 斧:8; )

  • 五笔编码:WQRJ
  • 仓颉编码:CKHML
  • 四角号码:80221
  • UniCode:U+65A7
  • 规范汉字编码:1170
  • 基本解释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斧子。斧头。斧钺。斧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
    用斧砍:斧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斧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斧藻(雕饰、修饰)。

    笔画数:8;
    部首:斤;
    笔顺编号:34343312


  •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木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非姓氏

  • 索引参考

    [ 古文字诂林 ]:10册,第28部,斤部,2
    [ 故训彙纂 ]:982|1060.2
    [ 说文解字 ]:编号9426,第14卷上,斤部第2字
    [ 康熙字典 ]:页479第08
    [ 汉语字典 ]:卷3页2023第10
    [   辞 海   ]:卷6页1420第1

  •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同本义〖ax,axe;hatchet〗
    斧,斫也。——《说文》
    丧其资斧。——《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
    既破我斧。——《诗·豳风·破斧》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斧柯(斧柄;斧头与斧柄;做媒);斧脑(斧之背);斧砧(古代刑具);斧绣(持斧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
    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axdiagram〗
    斧谓之黼。——《尔雅·释器》
    加斧于椁上。——《礼记·檀弓上》
    天子负斧依。——《礼记·明堂位》。注:“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
    负斧扆。——《文选·张衡·东京赋》
    又如:斧藻



    【动】
    用斧子劈、砍或破开〖ax;axe〗
    公怒,斧其门。——《聊斋志异》
    又如:斧木
    删改;修饰〖deleteandchange〗。如:斧琢(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斧斤
    fǔjīn
    〖axe〗各种斧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宋·苏轼《石钟山记》
    斧头
    fǔtóu
    〖axe〗一种砍削工具,用一相当厚的开刃的头装在柄上而成,刃口与柄平行,以便砍削,专用于伐木、劈木柴和砍木料
    斧凿
    fǔzáo
    〖axandchisel〗∶斧子和凿子
    〖artificial〗∶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
    斧凿痕
    斧凿
    fǔzáo
    〖pitchingchisel,pitchingtool〗在石面凿棱用的凿子
    斧正
    fǔzhèng
    〖(please)makecorrectionsandimprovements〗敬辞,请人修改文章,也作“斧政”
    万析斧正,方可就梓。——陈衎《与邓彰甫书》
    斧质
    fǔzhì
    〖executioner'sblockandcleaver〗即“斧锧”,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将人放在质(砧板)上,用斧砍断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父斤(fujin)  [ 汉字部件构造 ]:父斤
    [ 笔顺编号 ]:34343312
    [ 笔顺读写 ]:撇捺撇捺撇撇横竖

  • 汉语字典解释

    [①][fǔ]

    [《廣韻》方矩切,上麌,非。]

    “鈇2”的被通假字。

    (1)斧子。砍物的工具,有柄。古代专指銎为椭圆形者。

    (2)兵器。古代亦作为执法权力的象征。

    (3)用斧砍。

    (4)删改;修饰。参见“斧正”、“斧藻”。

    (5)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下】【斤字部】 斧; 康熙笔画:8; 页码:页479第08(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
  • 音韵参考

    [ 广 韵 ]:方矩切,上9麌,fǔ,遇合三上虞幫
    [ 平水韵 ]:上声七麌
    [ 唐 音 ]:biǒ
    [ 国 语 ]:fǔ
    [ 粤 语 ]:fu2
    [ 闽南语 ]:hu2,pu2,poD2

  • 说文解字详解
    【卷十四】【斤部】 编号:9426
      斧,[方矩切 ],斫也。从斤父聲。


  •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