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 《本草纲目》

    药物学著作。明李时珍著,五十二卷。书成于明万历六年(1578),万历十八年(1596)后刊行。系作者参阅八百余种古代医药书籍,遍访名医宿儒,广集民间验方;跋涉高山旷野,观察并收集药物标本;以《证类本草》为底本,整理、充实、反复三次修改,历时二十七年写成。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工程浩大。全书共十六部,分六十二类,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

  • 《伤寒论》

    中医伤寒类著作。10卷。汉张机著。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原为《伤寒杂病论》中伤寒部分,经晋代王叔和编次整理而成,命名《伤寒论》。宋治平二年(1065)经林亿等校定,流传至今。本书共22篇,三百九十七法,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全书以六经辨证为纲,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伤寒各期辨证原则及立法用药规律。中医热病奠基性论著,临床...

  • 《黄帝四经》

    秦汉道家著作。《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黄帝四经》四篇。《隋书·经籍志》“道经部”称:“汉时诸子,道书之流有三十七家”,“其时黄帝四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隋时已佚。今有人考证即马王堆出土的四篇古佚书:《经法》、《十六经》(原曾误称为十大经)、《称》、《道原》(见唐兰《黄帝四经初探》)。作者的真实姓名已无...

  • 《难经》

    中医医经类著作,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战国秦越人撰。秦越人,人称扁鹊或卢医。约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据文献考证成书年代约在《内经》之后,《伤寒论》之前。《难经》的作者,唐以后历代注家多认为是秦越人。本书以问难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和某些疑难问题。总设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难》。第1~22难论述脉诊,其中提出“独...

  • 《千金要方》

    又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中医学方书著作。30卷。唐朝孙思邈撰于652年。宋校正医书局1065年曾组织著名医学家林亿等予以校刊。日本珍藏有未经林亿等校正之宋刊本等2部残卷。1600多年来,中、日两国《千金要方》刻本约计30余种。目前,中国珍藏之最早刻本为元刻残卷。影响较大者为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据日本江户...

  • 《黄庭经》

    《黄庭经》分《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中景玉经》三种。《中景经》系晚出道书,通常不列于《黄庭经》之内。“黄庭”一词已见于汉代。古人认为,黄为中央之色,庭乃四方之中。五行土居中,色尚黄,在人五脏则脾为主。盖喻身体中央、中空之穴。旧本《黄庭外景经》首句“上有黄庭下关元”即指此。至于“内景”、“外景”...

  • 《金匮要略方论》

    一名《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奠基性著作,临床医学之经典。东汉张机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氏原撰《伤寒杂病论》,经魏晋时王叔和编集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北宋治平二年(1065)校正医书局孙奇、林亿等根据宋仁宗时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的蠹简中发现此书,遂重予编校整理,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定为3...

  • 《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 《神相全编》

    十三卷,旧题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正。《明史》称“忠彻相术不殊其父,世所传轶事甚多”,且“颇好读书”;著有《人相大成》、《凤池吟稿》、《古今识鉴》等。此书《明史·袁忠彻传》未言及,明、清《艺文志》亦不著录,当为后世术家假托之作。此书按面相、形体诸部位论述相理及相法,有总论有分说;采录古代相人术著作多种,堪称相人术之集大...

  • 《悟真篇》

    道教论著。张伯端撰。《正统道藏》收入注本数种。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中国北宋道士,炼丹家。自幼好学,通天文地理,医药书算,精于吉凶占卜之术。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随龙图阁学士陆诜入蜀。据说神宗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真人,授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遂改名用诚。熙宁八年撰《悟真篇》,论述...

  • 《针灸大成》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的经验和成就。书中不仅汇辑了各种文献资料,也有作者的学术见解、针灸治法与医案。内容包括针灸理论、歌赋和腧穴图等。是针灸学中流传较广、影响很大的一部著作。作者在早年撰《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三卷(已佚)的基础...

  • 《四圣心源》

    又名《医圣心源》。十卷 清黄元御 (详见 《周易悬象》)撰。黄氏尊崇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将其称为四圣。此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是黄氏为阐发《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编撰而成。上述五书黄氏曾为之作解,又加以融贯其旨。卷一为天人解,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精神、气血、营卫、...

  • 《渊海子平》

    古代算命书。清人假托宋徐大升撰。与托名刘基的《滴天髓》及沈孝瞻的《子平真诠》、张神峰的《神峰通考命理真宗》、陈素庵的《子平约言》以及无名氏的《拦江网》(即《穷通宝鉴》)等,同为近世江湖术士挟术游食所常用之书,在民间影响颇大。...

  • 《食疗本草》

    唐前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的本草专著。三卷。唐孟诜撰。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孟诜,唐代汝州梁县(今河南临汝)人。约生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卒于唐开元元年(713年),曾任同州刺史等职,故有孟同州之称。孟氏自幼好医药,上元元年师从名医孙思邈,潜心于医药研究和饮食疗法,成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必效方》、《补养...

  • 《易传》

    一名《易大传》。《周易》中对《易经》进行解说和阐发的部分。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篇,故又称《十翼》。旧传为孔子所作。今学者以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应有孔子弟子于战国时期完成者,同时有少数段落和篇章可能是由他人录入或编入,而其总体则可视为孔子思想...

  • 《陆氏易解》

    一卷。明姚士粦辑。姚士粦字叔祥,生卒年不详。著有 《日畿访胜录》。东汉末陆绩 《周易注》久佚。《三国志·吴志》未注卷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五卷,题为 《周易注》。《经典释文序录》、《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均著录为十三卷,题作《周易述》。姚士粦辑录150条,题为《陆氏易解》,收入《盐邑志林》。多采自...

  • 《易纬是类谋》

    旧题东汉郑玄注。一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是类谋》,一作《筮类谋》。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错综,别为一体。《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引其文...

  • 《周易郑康成注》

    易学著作。宋王应麟辑东汉郑玄《周易注》佚书。一卷。魏晋以后,郑玄《周易注》与王弼《周易注》成为当时的显学。二者并驾齐驱,王注在南朝盛行,郑注则独霸北朝。郑注《周易》是一本集两汉《易》学之大成的著作,但是由于隋唐时,人们认为老、庄、《周易》都是南方之学,视南学为正宗,而视北学为末流。尤其是唐初孔颖达奉诏统一天下学风...

  • 《亢仓子》

    《洞灵真经》一作《亢桑子》。旧题周庚桑楚撰,即《庄子》书中之庚桑楚。其书为《汉书·艺文志》所不载,仅《新唐书·艺文志》有“王士元《亢仓子》二卷”,实唐开元、天宝间襄阳处士取诸子文义相类者补其亡。全书分《全道篇》、《道用篇》、《政道篇》、《君道篇》、《臣道篇》、《贤道篇》、《训道篇》、《农道篇》、《兵道...

  • 《庄子注》

    中国魏晋时期的哲学伦理学著作。作者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阳人。本书共10卷。本书首先建立了万物殊形、各自“独化”而成的理论前提,认为万物各有其性,要达到“性命全”而得“福”,就应各守其性而不能越轨。人也是这样,人的性也各不相同,有高贵与卑贱之分。这种差别是本于“自然”的,人们的尊卑贵贱之分是合情合理的。本书认为,包括刑、...

  • 《老子衍》

    一卷。清王夫之撰。清以前为《老子》注释者,历代都有不同的宗派。各家都流传不同的说法,到王弼、何平叔二人均从《周易》乾坤之意阐述《老子》;鸠摩罗什、梁武帝二人又从事理因果方面阐释《老子》;陆希声、苏子由、董思靖以及焦竑、李贽等人纷纷以禅宗之论而注释《老子》。王夫之认为:历代各派互相杂糅,众说不一,令今人无从依据,于...

  • 《庄子集解》

    清王先谦撰。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博采众说以详解,有的不尽依旧注而附己见。集众者难免繁冗,附己意者有违原旨。王先谦作《庄子集解》,熟悉旧注,参合诸说,互推短长,择其善解而录,取文从简,避免繁杂冗长。上自司马彪注,下至俞樾、郭庆藩之言,都予以斟酌采择。对于陆德明音义,列句读异文录入较多。书中训诂义理并用,随文所适而标注。后世...

  • 《庄子集释》

    清郭庆藩撰。前人注解 《庄子》者,多达数十家,各家注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郭庆藩作 《庄子集释》,博采诸家之长。于正文之下,先引郭象注,次引成玄英疏,再用陆德明音义。而他自己的解释文句,则分别列于注疏音义之下。凡是关于音义的,都移于陆德明注解之下。其余所采卢文弨、王念孙、俞樾、李桢及郭庆藩世交郭嵩焘诸家之说,则偏重于训诂...

  • 《黄庭内景经》

    道教上清派经典。传说其乃仙真降授予 在南岳修道的魏华存。全书分为36章,均为七言韵语。 将道教思神守一、宝精爱气之说与古代医学脏腑理论相结 合,阐述修炼长生成仙之术。认为人的头脑、五官及脏腑 肠胃均有真人神仙居住,修道者如能诵此经并默念神名, 存思身神之形状、服色、居处及其职司,便能通神感灵, 形神相守,延年益寿,得道成仙...

  • 《黄庭外景经》

    守一术经典。全称《上清黄庭外景经》,亦称《太上黄庭外景经》,相传为魏晋之际魏夫人华存从景林真人处取得秘藏草稿,于晋成帝成和九年(公元334年)撰成而流传于世。三卷。王羲之于晋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书以换鹅者,即此经。北宋欧阳修因曾亲见王氏写本(石本),认为此经的写成在《内景经》之先。《黄庭内景经》重在存想,此经重在守...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