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lí]

[lí]

部首:部首笔画: 4画总笔画: 19画

繁体部首:部首笔画: 4画 总笔画: 19画

康熙字典笔画: ( 斄:19; )

  • 五笔编码:FITW
  • 仓颉编码:JKMDO
  • 四角号码:58298
  • UniCode:U+6584
  • 规范汉字编码:
  • 基本解释



    硬而鬈曲的毛,可以絮衣服。
    牦牛:“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tái
    古同“邰”,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南。
    古县名,秦置,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笔画数:19;
    部首:攵;
    笔顺编号:1123431341313434234


  • 民俗参考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非姓氏

  • 索引参考

    [ 古文字诂林 ]:01册,第22部,犛部,3
    [ 故训彙纂 ]:974|1052.4
    [ 说文解字 ]:编号0776,第02卷上,犛部第3字
    [ 康熙字典 ]:页476第18
    [ 汉语字典 ]:卷2页1479第19
    [   辞 海   ]:卷6页0830第2

  • 详细解释

    暂无汉字(斄)的详细解释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未來(weilai)
    [ 笔顺编号 ]:1123431341313434234
    [ 笔顺读写 ]:横横竖撇捺撇横撇捺横撇横撇捺撇捺竖撇捺

  • 汉语字典解释

    [①][lí]

    [《廣韻》里之切,平之,來。]

    (1)硬而卷曲的毛。

    (2)牦牛。参见“斄牛”。

    [②][tái]

    [《廣韻》落哀切,平咍,來。]

    [《集韻》湯來切,平咍,透。]

    古县名。原为周后稷封地。秦时置县。东汉初废。故址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下】【攴字部】 斄;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476第18(点击查看原图)
    〔古文〕
  • 音韵参考

    [ 广 韵 ]:里之切,上平7之,lí,止開三平之來
    [ 国 语 ]:lì,lí,tái

  • 说文解字详解
    【卷二】【犛部】 编号:776
      斄,[洛哀切 ],彊曲毛,可以箸起衣。从犛省,來聲。

     古文斄省。


  • 字源演变
    金文小篆楷体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