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jiǎ]

[jiǎ]

部首:部首笔画: 3画总笔画: 8画

康熙字典笔画: ( 岬:8; )

  • 五笔编码:MLH
  • 仓颉编码:UWL
  • 四角号码:26750
  • UniCode:U+5CAC
  • 规范汉字编码:3923
  • 基本解释


    jiǎ
    两山之间:山岬。
    突入海中的陆地:岬角(突入海中陆地的尖端)。

    笔画数:8;
    部首:山;
    笔顺编号:25225112


  •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土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非姓氏

  • 索引参考

    [ 故训彙纂 ]:634|0712.4
    [ 康熙字典 ]:页309第23
    [ 汉语字典 ]:卷1页0766第13
    [   辞 海   ]:卷4页5560第4

  • 详细解释


    jiǎ
    【名】
    山旁〖sideofamountain〗
    倾薮薄,倒岬岫。——《文选·左思·吴都赋》
    伸向水中的尖形陆地,通常由水浪淤积下来的砂粒或砾石所组成〖cape;spit〗
    身体的突起部分〖promontory〗
    骶骨的腹侧角连接脊椎骨的地方。如:骶岬
    耳的鼓室内壁上凸起。如:鼓室岬
    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anarrowpassagebetweentwomountains〗
    彷徨于山岬之旁。——《水经注》引《淮南子》

    岬角
    jiǎjiǎo
    〖hump;bill;cape;headland;promontory〗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山甲(shanjia)  [ 汉字部件构造 ]:山甲
    [ 笔顺编号 ]:25225112
    [ 笔顺读写 ]:竖折竖竖折横横竖

  • 汉语字典解释

    [①][jiǎ]

    [《集韻》古狎切,入狎,見。]

    (1)两山之间。也叫峡。

    (2)见“岬角”。

    (3)见“岬嵑”。

  • 康熙字典解释

    【寅集中】【山字部】 岬; 康熙笔画:8; 页码:页309第23(点击查看原图)
    【集韻】古狎切,音甲。山旁也。【淮南子·原道訓】徘徊於山岬之旁。【註】岬,山脅也。【左思·吳都賦】傾藪薄,倒岬岫。【註】兩山閒曰岬。 又赤岬,山名,在蜀夔州府城北,上有孤城,卽古魚復縣基,南連白帝山,不生草木,土石悉赤。俗云如人袒胛,故名赤岬。 又岬嵑,接連貌。【張協·洛禊賦】都人士女,奕奕祁祁。車駕岬嵑,充溢中逵。 【集韻】或作
  • 音韵参考

    [ 广 韵 ]:古狎切,入32狎,jia,咸開二入銜見
    [ 国 语 ]:jiǎ
    [ 粤 语 ]:gaap3

  • 说文解字详解

    【说文解字】中没有查到汉字(岬)


  • 字源演变
    楷体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