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pí]

[pí]

部首:部首笔画: 6画总笔画: 17画

康熙字典笔画: ( 螷:17; )

  • 五笔编码:YRTJ
  • 仓颉编码:IHHI
  • 四角号码:00236
  • UniCode:U+87B7
  • 规范汉字编码:
  • 基本解释



    古书上说的一种形状狭长的蚌。

    笔画数:17;
    部首:虫;
    笔顺编号:41332511312251214


  • 民俗参考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非姓氏

  • 索引参考

    [ 古文字诂林 ]:10册,第4部,虫部,118
    [ 故训彙纂 ]:2029|2107.2
    [ 说文解字 ]:编号8856,第13卷上,虫部第118字
    [ 康熙字典 ]:页1095第09

  • 详细解释

    暂无汉字(螷)的详细解释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广虫(guangchong)
    [ 笔顺编号 ]:41332511312251214
    [ 笔顺读写 ]:捺横撇撇竖折横横撇横竖竖折横竖横捺

  • 汉语字典解释

    [①][pí]

    [《廣韻》符支切,平支,並。]

    [《廣韻》蒲幸切,上耿,並。]

    [《廣韻》薄佳切,平佳,並。]

    亦作“螷1”。

    狭长的蚌。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中】【虫字部】 螷;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095第09(点击查看原图)
    【集韻】頻彌切,音陴。蚌狹而長者爲螷。 又白猛切,音
  • 音韵参考

    [ 广 韵 ]:符支切,上平5支,pí,止開三平支A並

  • 说文解字详解
    【卷十三】【虫部】 编号:8856
      螷,[蒲猛切 ],階也。脩爲螷,圜爲蠇。从虫、庳。臣鉉等曰:今俗作
  • 字源演变
    小篆楷体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