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dí]

[dí]

部首:部首笔画: 3画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部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康熙字典笔画: ( 狄:8; )

  • 五笔编码:QTOY
  • 仓颉编码:KHF
  • 四角号码:49280
  • UniCode:U+72C4
  • 规范汉字编码:3746
  • 基本解释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有力的麋鹿。
    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姓。

    笔画数:7;
    部首:犭;
    笔顺编号:3534334


  •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吉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姓

  • 索引参考

    [ 古文字诂林 ]:08册,第54部,犬部,70
    [ 故训彙纂 ]:1413|1491.7
    [ 说文解字 ]:编号6336,第10卷上,犬部第70字
    [ 康熙字典 ]:页707第24

  • 详细解释


    dí
    【名】
    (形声。从犬,亦声。本义: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同本义〖DinationalityinancientNorthChina〗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狄。又指秦汉以后,狄或北狄曾是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戎狄怀之。——《国语·晋语》
    夷狄益甚。——《史记·货殖列传》
    中国古代的低级职员〖inferiorclerk〗。如:狄人(古代掌乐的下级官吏)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周礼·天官下·内司服》
    钟磬竽瑟必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礼记·乐记》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犭火(quanhuo)  [ 汉字部件构造 ]:犭火
    [ 笔顺编号 ]:3534334
    [ 笔顺读写 ]:撇折撇捺撇撇捺

  • 汉语字典解释

    [①][dí]

    [《廣韻》徒歷切,入錫,定。]

    (1)我国古代民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邢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公元前七世纪时,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部,各有支系。因为他们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

    (2)秦汉以后,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3)古代最低级的官吏。

    (4)通“翟”。雉名。

    (5)指雉类的长尾羽。

    (6)姓。汉有狄山。见《汉书·张汤传》。

    [②][tì]

    [《集韻》他歷切,入錫,透。]

    (1)谓往来疾速。参见“狄2成”。

    (2)邪辟;邪恶。

    (3)通“剔”。剪除。

    (4)通“逖”。远;疏远。

    (5)通“趯”。跳跃。参见“狄2狄”。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下】【犬字部】 狄; 康熙笔画:8; 页码:页707第24(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
  • 音韵参考

    [ 上古音 ]:锡部定母,dyek
    [ 广 韵 ]:徒歷切,入23錫,dí,梗開四入青定
    [ 平水韵 ]:入声十二锡
    [ 粤 语 ]:dik6
    [ 闽南语 ]:tek8

  • 说文解字详解
    【卷十】【犬部】 编号:6336
      狄,[徒歴切 ],赤狄,本犬種。狄之爲言淫辟也。从犬,亦省聲。


  • 字源演变
    金文小篆楷体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