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zhēng]

[zhēng]

部首:部首笔画: 6画总笔画: 12画

康熙字典笔画: ( 箏:14; )

  • 五笔编码:TQVH
  • 仓颉编码:HNSD
  • 四角号码:88507
  • UniCode:U+7B5D
  • 规范汉字编码:2689
  • 基本解释


    zhēng
    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

    笔画数:12;
    部首:竹;
    笔顺编号:314314355112


  •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木 是否为常用字:是
    姓名学:非姓氏

  • 索引参考

    [ 故训彙纂 ]:1673|1751.3
    [ 康熙字典 ]:页884第18

  • 详细解释


    zhēng
    【名】
    (形声。从竹,争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拨弦乐器。形似瑟。筝是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同本义〖flatstringedinstrumentwithanc.fiveandlaterthirteenstrings〗
    筝,鼓弦竹身乐也。——《说文》
    筝,五弦筑身乐也。——《御览》引《说文》
    挟人筝而弹纬。——《楚辞·愍命》。注:“小琴也。”
    竽瑟空侯琴筑筝。——《急就篇》
    又如:筝人(弹筝的人);筝阮(秦筝与阮咸。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筝妓(弹筝的艺妓);筝柱(筝上的弦柱)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争(zhuzheng)  [ 汉字部件构造 ]:竹彐亅
    [ 笔顺编号 ]:314314355112
    [ 笔顺读写 ]:撇横捺撇横捺撇折折横横竖

  • 汉语字典解释

    [①][zhēng]

    [《廣韻》側莖切,平耕,莊。]

    “箏1”的新字形。亦作“1”。

    拨弦乐器。形似瑟。传为秦时蒙恬所作。其弦数历代由五弦增至十二弦、十三弦、十六弦,现经改革,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 箏;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884第18(点击查看原图)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
  • 音韵参考

    [ 平水韵 ]:下平八庚
    [ 粤 语 ]:zaang1zang1
    [ 闽南语 ]:cheng1

  • 说文解字详解
    【卷五】【竹部】 编号:2983
      箏,[側莖切 ],鼓弦竹身樂也。从竹爭聲。


  • 字源演变
    小篆楷体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