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pèi]

[pèi]

部首:部首笔画: 4画总笔画: 10画

康熙字典笔画: ( 旆:10; )

  • 五笔编码:YTGH
  • 仓颉编码:YSOJB
  • 四角号码:08227
  • UniCode:U+65C6
  • 规范汉字编码:4627
  • 基本解释


    pèi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
    泛指旌旗。

    笔画数:10;
    部首:方;
    笔顺编号:4153311252


  •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水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非姓氏

  • 索引参考

    [ 古文字诂林 ]:06册,第27部,×部,4
    [ 故训彙纂 ]:994|1072.1
    [ 说文解字 ]:编号4262,第07卷上,×部第4字
    [ 康熙字典 ]:页483第08
    [ 汉语字典 ]:卷3页2177第03
    [   辞 海   ]:卷6页2360第1

  • 详细解释


    pèi
    【名】
    (形声。本义: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同本义〖flag〗
    旆,继旐之帛也。——《说文》
    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样子;生长茂盛的样子)
    泛指旌旗〖banner;flag〗
    白旆,殷旌也。——《释名·释兵》
    拔旆投衡。——《左传·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又如:旆旃;旆旌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方巿(fangfu)  [ 汉字部件构造 ]:方巿
    [ 笔顺编号 ]:4153311252
    [ 笔顺读写 ]:捺横折撇撇横横竖折竖

  • 汉语字典解释

    [①][pèi]

    [《廣韻》蒲盍切,去泰,並。]

    亦作“斾1”。

    (1)古代旐末状如燕尾的垂旒。

    (2)借喻累累的花蕊。

    (3)泛指旌旗。

    (4)指春秋时晋楚的前军。后亦泛指军队。

    (5)前军车辆。亦泛指车驾或车辆。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下】【方字部】 旆;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483第08(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集韻】【韻會】
  • 音韵参考

    [ 上古音 ]:月部并母,bat
    [ 广 韵 ]:蒲蓋切,去14泰,bèi,蟹開一去泰並
    [ 平水韵 ]:去声九泰
    [ 唐 音 ]:bhɑ̀i
    [ 国 语 ]:pèi
    [ 粤 语 ]:pui3

  • 说文解字详解
    【卷七】【㫃部】 编号:4262
      旆,[蒲蓋切 ],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从㫃
  • 字源演变
    小篆楷体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