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爵”为何成为等级划分的名称?爵位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爵”是指古代用来盛酒、倒酒、加热酒的容器。在君主制国家也用作贵族的称号。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与大家分享。

中国古代有公、侯、叔、太子、男五种爵位,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和荣誉。同时,许多古装影视剧中出现的贵族所用的全套“酒器”也被称为“爵”。 ”,这都说明“爵”出现得相当早。

从甲骨文开始,“厥”的含义慢慢演变。先秦时期,“爵”由具体的酒器,经过过渡性的礼器,逐渐演变为抽象的体系。这样,作为酒器的“爵”和作为名器的“爵”就联系在一起了。

1.从实物到系统——“爵”如何成为等级分类的名称

一、“厥”字的演变

厥是象形文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形如盛酒的器皿,盛行于夏、商、周时期。

爵的一般形状是:前面有流道,是倒酒的斜槽,后面有尖尾,中间有杯,鋬(pn:器物中可以盛酒的部分)。一侧),底部有三个腿。流水与杯口之间有一根柱子,这是各个时期爵的共同特征。

据考证,“爵”最初是作为温酒的器皿使用的。到了商代后期,它被用来温酒和饮酒,甚至更多地作为饮酒器皿。同时,由于古代酒是不准随意使用的,一般用于大型祭祀场所的祭祀,因此爵又成为礼器。青铜爵实际上是祭祀时盛酒的礼器。其造型为“圆腹,前有倒酒流,后有尾,侧有把”。可以用来加热里面的酒,供神明享用。

2、“爵”本身的大小就显示了地位

用“爵”来指代贵族的等级,其实是西周后期的事情。当酒器的种类相当丰富时,酒器的主要作用不仅是用来显示持有酒器的人的重要性的酒器类型,而且是一个人所拥有的酒器系统的大小。并在各种重要的仪式上使用这些系统使这个人变得重要。

正是在周代商朝的政治变革过程中,“爵”的内涵才从宗教政治中区分出来,成为政治本身的象征。也就是说,饮酒有尊卑,礼仪活动有贵族,延伸到政治层次的贵族和俸禄,形成政治等级中贵族的等级或等级。

3、“爵”的使用差异体现了尊严的等级

爵是周代最重要、最通用的酒器,可用于各种礼仪场合。

首先,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一般用在最重要的仪式上,比如祭天、祭地等。

其次,作为酒器的总称,可以用于各种仪式。

三是指“礼”。 —— 在各种仪式中,无论是宗教仪式、政治仪式、伦理仪式,都是有序的。而首先体现在星决上。作为礼仪用酒器,它成为礼仪原理在器物上的凝结。

有很多文献都说明,周代贵族举行宴会时,饮酒有长幼、卑贱的顺序。 “爵”虽是尊称,但爵位之间确实存在等级之别。因此,宴席时,寓意为“长辈未举手,晚辈不敢饮酒”。用“爵”字来表达贵族等级的差别,是非常恰当的做法。

从前人的观点来看,“厥”字的使用可以说有两重含义。一是代表贵族的爵位,二是代表贵族之间的等级差别。

爵,周代的酒器,由盛载礼仪内容演变为礼仪的感性象征。西周实行分封政治的新政治等级制度时,最高层次以礼为主,而作为礼最基本基础的“爵”,既是明确的概念内容,又是精致的感性形式。作为政治制度等级仪式的正式名称,成为政治等级制度的爵制。

另外,在古代礼仪中,酒器是贵族常用的,普通贵族也可以使用,而其他酒器则有很多限制。从主要记录周人礼仪的《仪礼》、《礼记》等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出。在许多礼仪中,常见的是与王子饮酒、献王子以示尊敬等,王子已成为周人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缺少餐具。

爵位作为贵族常用之物,用来表示自己的尊卑地位,自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贵族的等级地位被称为“爵”,这应该是原因之一。

夏成为四方联盟领袖后,开始出现政治等级制度,包括朝廷内的行政官员(后称公卿、大夫)和各地诸侯(后称博子南公等)。 )。在商代,这种政治等级制度是通过任命来进行的。西周以后,在任命制度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名为“爵”的爵位制度。

当爵的概念进入政治并成为最辉煌的政治名称时,酒器的具体形式就结束了。我们可以从这里描述“爵”含义的演变:从最初的酒器,到用于祭祀或其他仪式的礼器,再“演变”为政治上划分等级的“名器”。

二、五等职称的等级制度—— 职称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1、标题前身,——条命

爵位制度的实行应与封建制度、宗法制度的实行同步。具体来说,可以说起源于周朝的任命制度。从周公称王开始,周朝大规模建立封建国家。封建时期,必须有受戒仪式。

总之,所谓“命”不仅是指上下贵族之间主从关系的建立,而且还意味着贵族因命令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西周的爵位制度下,虽然还没有用“爵”来表示等级,但已经用“命”来表示等级了。可以说,西周时期的“名”制度就是贵族制度的雏形。

2、公、侯、叔、子、男五种爵位的设立——

按照孟子的说法,周朝的爵位等级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礼记王制》也规定“王主俸禄爵,五等”。五个爵位如果再细分的话,又可以分为九个等级。当时的爵位级别称为“明”,后世也称为“品”。

称号的等级可以用“命”的数量来表示。相关规定相当详细和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差异以及宫殿、马车、服饰、礼仪等方面的不同等级来表现各级贵族的“贵贱之别,秩序井然”。

3、维稳“线索”; “奖牌”彰显地位;统治阶级的“交易”

1、头衔是用来笼络民心、稳定统治的。

虽然用“爵”来表示社会等级在西周后期就已出现,但直到春秋时期,贵族的社会等级,即贵族的称号,多用“名”来表示。春秋初期,周天子赐予诸侯“命”是一件相当盛大的事件。

对于大臣来说,接受君主的称号,意味着大臣必须忠于君主,竭尽全力。君主将爵位视为自己独特的恩赐,不能为普通贵族私人拥有。皇子的儿子虽然可以继承父业治理国家,但按照礼仪,其爵位仍需要皇帝赐封。受封前,“若不赐封号,皇帝视皇帝为贵人治国”。皇帝册封后,他才正式有了太子的称号。

春秋时期,虽然这种封建制度大部分已经不再实行,但它仍然存在于社会人们的心中,所以仍然有人偶尔实行这种制度。 “以功为贵”的记载表明,统治者确实以封爵为主要手段,以激励臣子忠于职守。

2、“爵位”成为高贵地位的象征。

正是因为“爵位”是一种激励手段,所以各国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爵位制度,认为爵位制度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授予爵位是公开表彰贵族的重要方式。

对君主而言,在朝廷授予爵位,表明他有授予的权力;对于受封的贵族来说,这说明他们的公开地位得到了提高。贵族之所以重视爵位,不仅是为了获得社会的政治认可,与爵位相对应的利润和俸禄也是他们所青睐的目标。

3、爵位是君主招揽人才的筹码。

到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中又增添了许多交易因素。这项交易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君主用头衔和俸禄换取大臣们的才能和贡献。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往往将爵位与招揽人才联系在一起,不再像西周春秋时期那样将贵族出身等级作为重要标准。当时社会上的人们,其实把君主的信任与爵位、俸禄等事情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各国统治者经常以头衔作为交换对大臣忠诚和服务的条件。头衔实际上成为商业关系中讨价还价的筹码。

战国时期,由于国家之间战争的增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扩大封号范围是战国时期各国的大趋势。各国的封号不再像春秋时期那样仅限于少数大臣和高级贵族。相反,他们试图利用头衔来赢得更多大臣的忠诚和支持。而他的仕途也与他的爵位息息相关。

如果说西周和春秋时期君主的“赐令”团结了广大贵族,那么战国时期的军功制度则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不仅仅是君臣关系,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制度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例如,在葬礼上,有爵位的人可以持杖,但无爵位的人则不允许持杖,除非死者的嫡子。 《礼丧服》曰:“何为杖?衔也。”可见,在普通人的心目中,爵位实际上是地位和道德品质的标志。又如,在周代社会,宗族、村落之间必须安排聚会,以示尊严,但有高级爵位者可免。

4。结论

爵已从酒器、礼器转变为等级体系。其背后是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的努力。

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威,吸引臣民侍奉他,他选择了这样的酒器(礼器),并将其戴在爵位的斗篷上。

用一种荣誉换取臣子的忠诚,或者用利益换取人才。在这样的“交易”下,爵位成为延续数千年的等级制度,也成为封建皇帝稳定统治的武器和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杉景胜有后代吗?目前的情况如何? 下一篇:波琳·戈达尔活了多少岁?你是哪一年去世的?
推荐故事
黄巢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黄巢失败在哪里? 唐朝节度使权力很大吗?他现在会处于什么位置呢? 李渊为什么要杀李靖?李靖如何化解危机? 唐朝节度使总是引起战争 他们担任过什么样的官方职位? 曹操为何要杀傅皇后? 狄仁杰的最高官职是什么 目前是什么级别? 朱元璋为何一生与马皇后没有关系? 贵妃刚生下不久 乾隆就急着宠她吗? 王莽的头有什么特别之处? 燕婴之战后 楚国不但没有灭亡 反而持续了五十多年 为什么? 古代正午三刻是什么时候? 王安石最经典的三首诗 你读过几本? 古代为什么称失败的战争为“败”? 苏武放羊的条件是如此的悲惨 他为什么不选择吃羊呢? 明朝官员腐败有多严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武则天篡权夺取皇位 武则天为何晚年还权给李氏? 狄仁杰承认叛国罪 武则天为何还不杀狄仁杰? 古代的员外是怎样的人员?员外就等于有钱人吗? 那时的陈圆圆是绝世美女吗? 杨玉环去世后 最悲伤的人应该是谁? 北周宣帝的近臣刘芳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古代官员退休后一定要回家乡吗? 清朝有多少个“正一品”官职? 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海禁有什么区别? 历史上明朝的朝廷制度是怎样的?为什么有皇帝失职之说呢? 隋朝时期 中原与吐谷浑是什么关系? 蓝宇的死是自杀吗?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古代流行的“贴书节”怎么了?寄书背后有哪些传奇故事? 古人如何计算时间?古代有哪些测量时间的方法? 从婢女到皇妃 这个人只用了三年时间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