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卷九 齐策二

本篇导读

本卷记述齐国趁燕国内乱而出兵侵略,不仁不义。至于祸患的根源是来自燕王哙,他在战国这种尔虞我诈、寸土必争的态势下禅让王位于丞相子之,可谓是一出政治闹剧。此外,由他的荒唐所引致的灾难性后果,齐灭燕,燕又灭齐,一来一去,两败俱伤,而秦国则坐收渔人之利。在《秦攻赵长平》一篇中,记述了秦攻赵于长平,齐王却完全漠视“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长平之战”的灾难性结果是重挫了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赵国军队。自此,秦与六国在军事上失去平衡,六国已毫无还击之力。及至秦灭韩,齐亦同样坐视不理。齐王建坐视三晋危在旦夕而不伸出援手,可见他的自私与恐惧,最后他更被秦王诱骗而身死国亡。秦国不必灭六国,而六国早已自灭,束手就擒,以待秦国。

昭阳为楚伐魏

昭阳为楚伐魏[1],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2],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3],爵为上执圭[4]。』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5]。』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6]。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亦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1 昭阳为楚伐魏:这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三二三年。昭阳是楚军主将,官位为掌管军事大权的大司马,他在这次战役中大败魏军。

2 陈轸(zhěn)(生卒年不详):齐国人,著名的策士。他见魏国战败,担心齐国同遭战祸,于是出使魏国,劝说昭阳罢兵,使自己的国家免遭战祸。

3 上柱国:即大司马,楚国最高武官。

4 上执圭:楚国的最高爵位。圭,上尖下长方的贵重玉器。

5 令尹:楚国的最高官职,相当于别国的丞相。

6 舍人:君王身边的侍从人员。卮(zhī):酒杯。

译文

昭阳为楚国攻打魏国,击溃魏军,杀掉魏将,夺得八座城池,接着又调军攻打齐国。陈轸受齐王派遣,去见昭阳,他向昭阳拜贺他打了胜仗,然后起身问道:“根据楚国的规定,击溃敌军,杀死敌将,能得到什么官爵呢?”昭阳说:“可以做上柱国的官,爵可封上执圭的爵。”陈轸说:“比这更尊贵的官爵是什么?”昭阳答道:“那只有令尹了。”陈轸说:“令尹是最尊贵的了,可是楚王不会设置两个令尹啊!请让我为你打个比方吧。楚国有一个负责举行祭祀的人,祭祀完毕,就赐给他身边的随从一杯酒。这些随从商量道:‘这点酒几个人不够喝,一个人喝则还有余。我们在地上画蛇吧,先画成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起酒杯就准备喝。他左手拿着酒杯,右手仍继续画着蛇,他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呢。’蛇脚还没画好,另一个人把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杯说:‘蛇本没有脚,你怎能给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那个为蛇添上脚的人,终于失去了他应得的酒。如今你辅佐楚国攻打魏国,破军杀将,又得了八座城池,兵力没有受到什么损耗,你又想去攻打齐国,齐国非常害怕你。你的威名已经远播,也够了,上柱国的官位之上再没有什么官职可加了。所向无敌而不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将会丢失性命,他的官爵也会给了后来的人,这就好像给蛇添上脚一样啊!”昭阳同意陈轸的忠告,于是撤兵。

秦攻赵长平

秦攻赵长平[1],齐、楚救之[2]。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3]:『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4],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壅[5],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1 长平:在今山西高平西北。

2 楚:一作燕。

3 苏秦:此时苏秦已死,应为字误。据《史记》记载,应为周子,齐的谋臣。

4 隐:通“荫”。

5 奉:通“捧”。壅:应为“瓮”,盛水或酒的陶器。

译文

秦国进攻赵国的长平,齐、燕两国出兵相救。秦王深思后说:“齐、燕出兵救赵,如果他们齐心协力,我们就撤兵;否则,那我们就继续进攻。”

赵国军队缺乏粮食,向齐国借粮,可是齐王不肯。谋臣周子对齐王说:“不如答应赵国的请求,以迫使秦国撤兵;如果不答应,秦兵就不会退兵,这正合了秦国的心意,齐、燕两国就失策了。况且赵国是燕、齐的屏障,就像牙齿有嘴唇保护一样,如果失去了嘴唇,牙齿就寒冷了。今天秦灭了赵,明天就会轮到齐、燕了。而且救赵的事,就像用手捧住漏水的瓮,又像往烧干的锅里浇水那样急迫。援救赵国,是大义;使秦兵退却,又可显扬威武的名声。既有救赵的义举,又树立了打退秦军的威风,不致力于做这样的大事,只知道爱惜粮食,是对国策考虑的错误判断。”

赏析与点评

世间人事往往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在别人困难之际伸出援手,很可能就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战国策译注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