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条个

续藏经   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

宋 了然述

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条个

卷第一

大乘  止体观用  般若解脱二德体用  法门南岳思大师  三性不生灭  三性论止观之体  别圆性净之异  随名辨无明之体  克实辨无明之体  问法性无体乎  无明法性无体之异  无明无所依体别圆之异  一心真如同异耶  约惑谛性有五种体用  三智之始本二觉  修性俱用  心体平等二义  平等差别二性之义  事性之差别  性具之差别  差别性之异解  枝本二种不觉  因中缘中之痴  子时果时无明  住地无明  无明名住地二义  无明名住地亦称无住  界内见思当分名住地  种子之说且附权而说  从真起妄之三义  灭妄归真之三义  枝本二惑同断之二义  枝本惑同异断  解与位之差融  迷事迷理之惑得名  觉於净心净心自觉  似尘识(并)识识  无尘之二义  无尘金刚二智同异  习气之二义  用证真如体证真如  虽然  性具不觉之异解  法身名义法字三义身字二义  性论染净之诸义  勿染净非染净之义  唯染净之义  众生法身或名染性或名净心  包含具也  具性具相之异说  笃论理具之至当  能生能藏二义之异  释法界  释法性

卷第二

净心法性体用之意  止观所观有所离所显  成三千编体  三千之趣无不极  三千唯在俗谛  第一义谛  所依当体二谛  真如心  圆融之二义  自觉圣智  情量思议  净心之体约佛智思议不思议  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止观三境约文相辨生起修门通不  立章本意三境皆通修  反相离相灭相  理性所离相  不思议名亦非净心  诸法情生理生之异  无明非有之二义  性相二空  离言说妄相文字二趣  心知不言说  口说不心思  不思议则约粗心口  反转合譬  即离约事理得名更互  修德性德意识分能所  理三不可分别约修性之二义  解即是观解而非观  解三与观约位而分  诸性净名为破着没染名  没修名立性名为起修故  说性不空则亡空计故  性用能起之事法  无相之相之二义  性即是相之三义  约有空立双非名二义  熏成有二所谓各共也  各熏有互别之二意  无明之体有随名克实二义  妄念未间断约一人通体之二义  无明熏成无明之最初  性染事染说则前后旨则一时  佛则有未悟之日生则无未迷之时  根本无明与业识不异三义  同不一之二义  成论三因四缘大论六因四缘  相应因共因之异  因缘之义为要  性具之法差别之二义  谓空不空皆是执  闻融谓融亦为着  斗影  事用之相渐现顿现耶  厌沙作油  五隐实法为生众生假名为作  以生显具二义  性义通本有不改  本有清净故转凡净性  约不改义论转凡义  染净并有约事约理二义  染净改转约事用不改约性体  性染净无成坏  染净二性通常无常  约生佛而真如为内外用  修性染净相除之众义  染违净顺故净除染  修染净违顺性染净二义  修染性染体同义异  性染名义之二义  性染不断二义  修染可断二义  修性染净名相有无  约同异约法体论权实  以施为开  南岳证圆融无量义引华严不引法华二义  南岳十如读文  平等一性  单理独事不成三千  南岳以如为句所以  天台假谛转意成三千  理具事造三千  三千三谛  南岳读文天台三转同异  空中二体二无说三千有趣极举用之说  三谛分体用论中边亡照  无明故有三谛  佛性我性法同人别  藏性理之三种同异  如来藏为有门之义  染净无始本有从能具性故  阐提佛性不断善断  各具互具四承  签文理体无差二句各具分对  不二门三千互理四句各具互具  理同事异二义皆具三千  圆中栋滥具三千  事异能具各互具不一向  染净约十界有通别  法身涅盘之同异  十如之法有性有事  谈三千之所以  法界全体  事众生顿受十界  以迷显悟

卷第三

尘成泥团喻之立处  圆中事理相摄二意  圆教相摄事理不亏  约性相摄约事相摄  台岳所谈互具迭有祥略  事十界法融摄之故  三法无差异解正义  无差融妙之异名  妙与无差其义不同  不定差别  事理三千各通差无差  中空偏空镜火明净  一性在佛在生未暂别  大鉴之磨明本明之异  镜喻显三谛  镜喻之六义三义  理性十界之名义  业果性熏感随各不知二义  镜喻所用不同  一性圆融之异解  问三与一何者实体邪  一性能具三谛具德  性想相名为一  一性之异解  一性为体三谛为用  一家明三谛有的从随点二意  一性亡照故三谛亡照  约事辨性之名义  一性分二法身二义  理差别事无差  生无可度佛无可成  以现显具  约性事论具现二配  具现约性事偏互  性得现名从事故  事得具名从性故  顿现同具渐具同现  问三千现耶具耶  约事理论造能所不一  约事理论具能所不一  依用四明  四明分能所为造亡之为具所以  染净二性唯一法身体用  现义不显圆  一性二修圆别不同二义  别教缘了得性名二义  问染净二性可废耶  於性中染净亡不亡即顺情性  百界千如为不思议故  不可思议之异解正义  佛能知不可思议  言说属言  无名假立一心平等法身之名  真谛有名有实无谛有名无实  真性妄性  三谛之性名  习性性分之二性  不改实性之名通事理  评具性家非具相之说  破或计理不思议定相具  事常义由即性  理具於事事具理泛有六义  事理互为能具所具约就法功归之二义  存有为具顿足为具  佛性具生众生具佛即离之二义  即与具体同义异  理具事故事具理  不可事具故云理具事  众生本具染净以名召体亦说佛性之意  生佛不亏染净二性  语性为净为佛之意  一家谈修性都有七种之义  三明在障出障之理之下  辨事法体有随名克实之二义  性染净随名之体归于性  随名克实二种辨体之依文  在障法有五种  约五法能所三义  染性或能障或所障  出障法有五能所有四  染性亦为所显  净用亦是所破  染性名性障障性二义  平等之差别  圆融之能障所障  在障出障之名通染净  四明事用相摄之相之下  少分二位  事法之至摄不融摄  事法之融碍非融碍  事相所得之由  事法之二根本  众生不知二根本  事相之当是妨碍  事法之当体所依之体  波所依当体之体  波之当体之异  事体非碍请谓成碍之异解  他解  今义  更示义  诘前异解  定差  无差之差  迷谓内外悟唯一心  众生但理诸佛得事  众生色心皆具诸佛  众生之具但是理性文义  修性十界各相论具  今文弘决生具佛性事不同之故  不对法  心体既融  破事体自融之义  摄色归心方具之异义  就法功归论具随说不同  就法论具以易通难之文  相摄相等相即  事法圣人能融凡夫不融  理无相之异解  事相定相不定相  定不定相论存亡二义  一家三谛融妙复说三千所以  事事互融由全体是理  问现见色相岂即兰香耶  理事相即事事自融示相不同  外道计我通四种  外计我遍与佛法理通二不同  大小二相互容受不增减  净名不思议之用异解  他人芥子须弥相入与今不同  或解芥须相入寄事显理  今师之难  事中大小相容  圆圣应云无谋者从性言之  云随情等从用言之  凡夫就事妄执为实二义  五明治惑受报之下  但除病不除法一家师资名二义  能执情一所执法二  能执所执事情与理对辨病法  能执所执约当体所依成病法  约事以能所执分情法三义  一能起心情所起心法  二能执心为情所执事为法  三能不知心为情所不知境为法  但除病不除法之文二义  一情除法自除之义  二情离法即之义  论情与法有三种  一情法俱离  二情法俱即  三情离法即  圆之情法俱离与别断九异  相体俱即之义  约即论离之义  约即论离之异解  今诘难  四明以情为所显之法  而破而显  唯破唯显  非破非显  法离情即之义  破显之道成佛要门  凡说理性皆归空中  凡说理性皆归俗事  破亡情为空之义  破性自有空之义  今师破显二义  论谛理辨破显立义根本诸家之异  约非破非显而论破显二义  一自行显体二义  一事理法体破显  二情智同异破显  二化他显用二义  一约情智  二约法体  化他显用中情智同异破显  亡照破显  以三千会合破显

卷第四

因具次第积集之义  众生诸佛顿诸相能不之由  徧人实由性现诸报  菩萨起用示现有二根本  一凭故业  二依理具  二本诸教通否  不妨众生众多身有无之义  法尔  法界法尔名言之所从  别心一心为体之计破异  大经佛性共有各有之文  自成佛他不成以自成资他修  六明共不共相识之下  阿梨耶唯妄或通真妄  梨耶名和合识二义  性体事相分总别二意  性具业熏之相由  或解业熏本识种子  或解业熏性  国土由生由佛  人生余土此土常存故  自下本文下卷  二明依止之下  破净觉所立总别  一性妄念为总义异  三谛为总为别  一性寂用相对体用二义  无相五义  体用五义  自他止观体用二义  佛现生死法非染非相  三明以何依止  初明止  依正之知不知  五蕴之知不知  行证不离解二义  行证亦名解  修性对论方便  解行对论方便  约位论方便  熏习四法  尔时之二时  意识通二惑之二义  心意识之别  智证证智  本觉始觉  始本不之三觉一异  无明亦名觉  三觉之觉字意  天台之去取自在  本识  阿梨耶识  无没识  和合识  种子识  果报识  起信今文三大不同  水流波相由  生灭有二种  生死之本二种  会诸经异由谈性具  水本无波等  二明观  六度分世出二意  和光不同尘  初心未堪涉事  二释破小人执之下  小乘不依真行二义  直果  三释破大人执之下  大乘初心凭意识闻教起观  性德修德  灭自心境界二义  无明缘起法性缘起  净心不知境名义二义  净心知境之义  无尘智与体具智性为同为异  性智发时何有无明耶  能熏所熏智一法而论  心证三句料简  智断二德一法二义  自证他证证他之大旨  真证之人  初料简心自证  功用无功用修性对辨  约修云无作由即性  净心自知本寂  净心可见之义  如来可见不见四义  意识能知之智还是识  七识属现行  二简由他证  习气有三不同  由他证之正义  三简由证他  见思根本见先除  小乘先破见思之本种  他证证他之异  无明名义  约权实之情智  约妄真之情智  证道不断之义  生起识  名字粗觉博地梦中梦  意识法尘之六通徐根尘  识名之生由识缘境  对而不见见而不念之异  心境俱暗  释大文第二明止观境界之下  今文明境通真妄  三性分真妄  摩诃止观明境通真妄  真妄所离所显  分别依他二性之异  分别性分别识同异  释真实性之下  染净相即故不妨染净  修德非增  智性本明  生佛更互不妨明暗  释依他性下  一性三名  真实依他二性之异  依他之义有二不同  三身四土自利利他二义  果上染用起不起二义  果上示有三毒为性为事  生佛染事之同异  佛示染事亦名染  果上用为解脱亦为缚  染分依他能熏所现二法  佛同体力常护众生二义  佛果大力不拔重垢众生  依熏成法  或假功成法或不功成法等异说  佛舍众生众生舍佛  释分别性之下  一切种智之异义  分别依他更互相生  分别依他异体同体  见思迷事无明迷理  若望中道智还成障  大小宗计五识不同  小乘计五识起三心  大乘不别立五识分别  大乘五识意识之异  小乘五识五意识第六意识之异  大小计五识五识意第六识二异  辅行五识五意未属烦恼等文  五识五意识第六识体全同  止观拣境不简诸识  大文第三明止观体状之下  界内外之事  三惑三谛能所迷  三性分对三谛二义  依他分别二性止观  真实性止观  台岳用与名异义同  三谛者天然性德  解行一途  一生说三谛名  一性说空中名  一性说中道名  心佛众生内外  依正内外

卷第五

初约分别性止观  从假入空分对止观  观见思假是假观  空假二观不分前后  空假二观分於前后  入空前假观是出假方便  南岳天台止观异相  流转生死之因由  以虚相为理大小之异  小乘无明虚相为空  圆教虚相为空  圆谈之幻  一性之言亦通余教  唯圆教之一性  导达迷圆理之学者  性相二空  释约依他性止观  界外尘沙无明之异  妄业二义  释约真实性止观  今三性止观与中道破徧会同  真实性二无为体二义  空中二体二无二也  空中还成虚假  无无性  无真性  心外无法之两向  止观二门意归双行  三无性过德之三义  分别无相性  依他无生性  真实无性性二义  妄立非妄立谛  大乘止观属圆顿  以依他名分别二义  除实性有二意  除情不除法异解正义  释二约喻明体状之下  修性空中体同义异  二明清净三性止观之下  如是二字为实十法为权  三谛为权一谛为实  三谛一谛二而不二  三一而分不分不分而分  三一相即之二义  释明分别止观之下  表彰  佛现虚相生执为实  自心所作之二义  释依他性观之下  三身四土对自他  释真实性止观之下  佛现情事非凡迷  众生得用失体  料简差无差  无障碍别性  诸佛离情何名异事之异解  情之所起全由性具  破具性之说  生佛体同何佛成生不成  不知生佛同无由成佛  料简有非有  应化之异  智谛身能显所显所成  唯识今家识转成智等之异  法身为尘相  法身有色无色  法身有相无相异解正义  法身得名  凡有名字用义  顺逆二修  一法身为修为性  法身之称得由之异  性性无名非受哑法乎  於体假名非强名  俗有三名  不思议俗三义  三祇通大小  别教无随缘  圆取波水即别取波水本  幻术与神通不同

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条个(终)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