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关于美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一 要从比较中见出中国美学的特点

中国美学有悠久的历史,材料丰富,成就很高,要很好地进行研究。同时也要了解西方的美学。要在比较中见出中国美学的特点。

就拿园林艺术来说,中国的园林就很有自己的特点。颐和园、苏州园林以及《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都和西方园林不同。像法国凡尔赛等地的园林,一进去,就是笔直的通道,横平竖直,都是几何形的。中国园林,进门是个大影壁,绕过去,里面遮遮掩掩,曲曲折折,变化多端,走几步就是一番风景,韵味无穷。把中国园林跟法国园林作些比较,就可以看出两者的艺术观、美学观是不同的。

可否这样说,在美学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中国重形象,西方重理性。先秦诸子有多少美学思想?应该如何估价?要综合起来研究,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比如庄子,他的文章做得很好,善于利用寓言故事,利用艺术形象来表达他的思想,生动活泼。有些故事,我们可以看成是他的艺术理论,但在他自己来说,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哲学思想的。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学、绘画等的影响很大。它影响到后来的诗人如陶渊明、苏东坡、还有间接一点的谢灵运,对于山水风景等自然界的兴趣。对后人影响大的,还有老子、墨子、孔子、孟子等人的思想。儒家思想影响最大,时间最长。而西洋美学是从古希腊传下来的,基本上是一个理性主义的传统,注重规则、规律。方方正正的几何体园林布局也正是这种传统美学思想的体现。

世界上有两部书对后世的艺术影响很大。一部是中国的《诗经》,一部是荷马的叙事诗。《诗经》重情感,重对自然景物的欣赏,重道德;在抒情诗中,写的是情感,而大多表现的是一定的伦理思想。与此相异的是,希腊叙事诗重人,侧重于描写广阔的背景、人物、故事。荷马史诗也影响了雕刻,希腊雕刻就是以人体为主的。

中国的艺术,如人体画方面,受到希腊艺术间接的影响,那是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波斯等国传进来的。中国的石刻,也受到印度的影响。但中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重线条,古代画就用线条来勾画人物。在石刻中也如此,汉石刻,注意线条传神,不像希腊那样立体化。西洋的透视学在明代就传入中国,但在中国并不受重视,甚至还受抵制。中国的画同书法、诗结合得尤为密切。中国的毛笔灵巧得很。这个工具,对于中国艺术与美学思想的发展来说,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是中国所特有的。研究中国美学就不能不注意它和外国美学的区别。中外美学思想的比较,我们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方面的研究还要深入做下去。

二 要重视中国人美感发展史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物很多。解放后地下发掘的文物增加了不少。北京条件很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东西很丰富。西安、郑州等一带是我国考古工作的中心地区,最近还挖掘了一个东周的古城。在湖北发现了编钟、编磬。编钟的声音好极了,连今天的乐曲都能演奏。这是世界美学史上难得的东西。可以看出中国两千多年前对音律掌握的水平。那时我国的音乐就已很发达了。难怪孔子那么重视音乐。那么丰富的文物被发掘了出来,考古学家光忙于考古,还来不及对这些文物从美学等方面加以深入的研究,我们专门搞美学的同志要好好利用这些无价之宝。

对于文物的收集、保护和研究,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中国的雕塑,如敦煌的雕塑,好得很。靠近内地一点,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规模很大,很有水平。尤其是龙门石像,艺术价值更高。那么大的雕像,那么逼真的神态、衣服等,很了不起。西洋人一看,惊叹不已。那些古代艺术家连个名字也不留。当然也有例外。南京栖霞山有不少的山洞,洞里有石刻。我看到有尊佛像,在后面的一个角落里,雕了一个拿着斧头的石匠的像。这就是艺术家特别的签名法,很有意思。这说明艺术家发现了自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我有我的创造,我有我的地位!”像这些地方的雕塑,应注意保护并加以研究。西洋人对中国的文物很感兴趣,但毕竟研究起来不方便,文字就是一个大难关。还有他们搞不如我们搞那么亲切。敦煌的东西在巴黎不少,他们看不懂,至今也没有介绍出来。我希望,为了发展美学事业,可以合作研究,作为世界艺术的成果公诸于世。

多少年来,有一种偏见,认为像中国象牙雕刻等装饰性的东西,是雕虫小技。这也是受文人的影响,瞧不起这些工艺美术。现在应该打破这种偏见。古老的陶器是中国最早的艺术品之一,也应重视。研究中国美学思想和艺术史,有一个不足,就是夏朝的东西找不到。那时有没有青铜器?现在不能断定。商代的铜器就很多,工艺水平已经很高了。从美学观点来看,最早的、值得研究的首先是陶器上的花纹。这些花纹不尽是模仿自然的形象,多是人的创造。这些花纹主要是图案,千变万化,丰富得很。研究中国古代的美感应该研究这些东西。仰韶文化时就有了彩陶了。最近出了一本《甘肃彩陶》,颜色、图案、花纹都很值得研究。那彩陶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材料。我们不仅应研究山水、人物画,也要研究图案。要研究各种文化遗产,如龙凤艺术。龙和凤都不是现实的东西,龙凤图案不是现实东西的模仿,但却对中国现实影响很大。古代装饰上尽是这些东西。研究这些东西,可以理解中国人的美感形态。现代西方的一些画派画家,譬如毕加索等,就是从一些小岛上发现最古老的花纹、原始图案,加以改造进行创新的。把图案几何化,于是就形成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几何主义等新学派。他们都是从古代的东西中汲取营养,创立新画派,成为大画家的。我并不是主张我们今天应该像他们那样走,但是,中国古代的东西,我们自己应该研究。我们要从这些材料出发,研究中国美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找出中国美学的特点,找出中国美学发展史的规律来。

三 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中国有个传统说法,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外国有人批评说,中国把画归入诗,变成文学作品了。其实我觉得,把诗、书、画结合起来,没有什么不好。艺术应该自由一些。艺术家应该自由创造,走自己的路。规定得太死了,对艺术没有什么好处。

在艺术方面,现在国外有各种动向。中国的路怎么走法?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我们要研究中国的美学材料,研究中国美学史,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个意见,供人们参考,而不是要规定什么。

搞美学的人应打开眼界,多看看,对各种流派不要轻易地下结论。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很多:一种新的派别出来,往往被人骂,但是到后来,影响都是很大的。毕加索的影响就很大,研究他的人不少。马蒂斯,也是摸索出自己的新道路的。有一度,徐悲鸿很恨马蒂斯,把他的名字译成“马踢死”。但是马蒂斯也有他的价值,他别出心裁。现在他的画比古画还值钱。像毕加索、马蒂斯等人,他们的画究竟怎么样,还要靠历史来检验。我主张在艺术上采取宽容的政策。现在有些外国画,我们看不懂,不知究竟它是不是艺术,画的是什么,美在什么地方,那就多看看,多研究研究吧。不好的,看过了就算了,丢掉就是了,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妨碍。

对于搞创作的,我主张鼓励他们多创作。我有一些画画的朋友,过去画西洋画,画模特儿很认真,后来到晩年又转画中国画,取得很好的成就。因为他有过去画西洋画的基础,所以放开笔来画中国画,就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等人,到晩年画都有很大的进步。要鼓励创新,对有些新东西,不要轻易说这个是不美的、那个是不好的,要多了解,多研究。对绘画如此,对文学作品也是如此。一部小说,一篇散文,能有些新意那是不容易的。应该鼓励大家去创造。失败了也不要紧,可以重来。搞艺术批评的人要尽量宽容些。搞美学研究,也需要从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要让作品在社会上多经一些人看看。这对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是会有好处的。

中国艺术有自己的悠久的传统。历史上,我们也吸收外来的东西,吸收之后就很快地发展了自己的东西。拿雕塑来说,虽然受到了印度的影响,也间接地受到希腊的影响,人物多是佛像,但是中国人的面貌,中国人的神态,很快就强烈地表现出来了;线条、衣服等,也都中国化了。越是靠近中国内地,中国化得越厉害。所以,我看吸收外国艺术表现手法这问题不用过于担心。他画西洋画,画得好了,也很好嘛。反过来再画中国画,创造自己的特点,也很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确实是发展文化艺术的规律。至于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是不是花,先让它长出来,历史自会作结论。中国美学的发展,也只有“百家争鸣”,大家用认真的科学的态度对待问题,联系实际,好好讨论、研究,才可望取得更大的成果。中国人民是富有艺术才能的。随着社会的安定和进步,经过大家的努力,艺术必然会繁荣起来,美学也会大有发展。总之,对于艺术与美学的前景,我是很乐观的。

(原载《文艺研究》1981年第2期)

————————————————————

* 本文据作者1980年12月在高校美学教师进修班上的讲话整理。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艺境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