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卷十

○杜诗句差

杜诗《觅胡孙》第二联:“举家闻若骇,为寄小如拳。”每疑其非是。赵亻叟谓合移断章,“童稚捧应颠”作第四句,却于“许求聪惠者”下云“为寄小如拳”,则一篇意义浑全,亦成对偶。

○筹笔驿诗

汉室亏皇象,坤乾未即宁。奸臣与逆子,摇岳复翻溟。权、表分江域,曹、袁斗夏垌。虎奔咸逐逐,龙卧独冥冥。从众非无术,欺孤乃不经。惟思恢正道,直起复炎灵。管、乐韬方略,关、徐骇视听。一言俄逆至,三顾已忘形。南既清蛮土,东期赤魏庭。出师功自著,治国志谁铭。历剑兵如水,临秦策若瓴。举声将溃虏,横势欲逾泾。仲达耻巾帼,辛毗严壁扃。可烦亲细务,遽见堕长星。战地悲陵谷,来贤赏德刑。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想像音徽在,侵寻毛骨醒。迟留慕英气,沈叹抚青萍。

右驿在蜀中绵州,石曼卿为诸葛武侯赋也。宝元二年,大书以遗朱复之。后二年,朱为四明节度推官,遂刻石于厅事。中更兵火,碑仆于榛莽间,凡百余年。刘伟至,出而函置南堂壁间,且以名其堂,缺一角失十五字。绍熙元年,守林采得《曼卿集》而补之,且举范文正公《诔石学士书》于后,云:“曼卿之诗,气雄而奇,大爱杜甫,酷能似之。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实为神物。”今观此诗此字,则所谓实为神物非虚语也。青萍剑名,杜诗《秦州见敕目除薛毕》,有“谁定握青萍”之句。

○回峰院留题

山势欲压海,禅扃向此开。鱼龙腥不到,日月影先来。树色秋擎出,钟声浪答回。何期随吏役,暂得拂尘埃。

右文康王公所赋。公讳曙字晦叔,尝宰定海县,景中为执政。开禧丙寅,商逸卿得隶古遗墨,刻于县治愿丰亭。

○米小仪题禊帖诗

图契朴周推圣智,万古奔沈余末伎。兰亭醉墨更无加,始信功名皆傥尔。庾翼儿郎岂不黠,自是家鸡惭野雉。退之强括六艺疏,见处才能到姿媚。相公有官那得取,不与官家深自秘。却因同好露心胸,谩使萧翼夸末计。模金不必曹阿瞒,温韬家有昭陵器。披沙只恐取黄金,剔轴谁能收故纸。天章宝塔高嵯峨,永表文皇好文艺。至今油蜡传未休,善本何辞万金弃。

○绝览亭诗

安仁县云锦驿后,山颠有绝览亭。郑刚中亨仲,过而刻诗柱上,云:“目力所临皆在下,亭名绝览未为叨。大来心地当如此,此外应知更有高。”

○康伯可诗

绍兴间,康伯可过临江,游慧力寺,题二诗于松风亭壁。今遗墨不存,因录以备忘。

其一:天涯芳草尽绿,路傍柳絮争飞。啼鸟一声春晚,落花满地人归。

其一:江上浓云晓未开,瘦筇支我上苍苔。春寒前日去已尽,今日又从何处来。

○胡藏之诗

临江诗人胡藏之,盖彦明之子。彦明与山谷进士同年,故藏之以诗取知于山谷。尝侍燕席,以半中果子分题赋诗。藏之得藕云:“平生冰雪姿,七星罗心胸。岂无有丝毫,上裨天子聪。而不自荐达,胡为乎泥中。沈こ政无赖,安得君从容。其子亦可怜,风味如乃翁。”藏之亦有《瘗鹤铭诗》,云:“当年谁为裹玄黄,潮打孤城草木荒。华表竟无新信息,断碑空有碎文章。云埋紫盖峰何在,烟锁青田道正长。遥想华亭披道氅,夜随明月过钱塘。”藏之名致隆,自号潇滩居士,无子,故遗稿不传。

○石芥诗

淳熙辛丑,予客桂林,运使梁次张举似《石芥诗》,今未忘也。“撷根山石贮瓶罂,柱后缄题见者。风味莫嫌无酝藉,杯袢世解作聪明。愿言则嚏传心事,搔首踟蹰散宿酲。最是徂徕名道地,至今奸胆亦魂惊。”

○丫头岩诗

岩前壁间,题者甚多,予独爱乡人彭仲衡,思致高而无着。其诗云:“前峰号龟岂是龟,近岩谓月亦匪(一作非)月。世间景幻语未真,说着丫头便痴绝。苍然顽石自天成,道傍过者皆含情。我来于此发浩叹,乃知有色能倾城。”

○卞氏二牒

敕泰州团练使:卞居让牒奉处分。前件人绅之后,簪组遗芳,虽早著于嘉猷,奈未光于余刃。陈力就列,自媒之志既隆;见善若惊,举直之规斯在。苟非半剌,难屈多能,事须差摄长史,仍牒知者。故牒。

建隆元年二月日牒。

团练推官、将仕郎、试大理评事赵押。

通判官、兼佥署两监屯田等公事卫押。

团练副使、检校刑部尚书事吴押。

使兼两监屯田等使、检校太尉荆押。

宣徽院引见司札子:宣徽院押到殿前承旨卞居让,宿患瘫风病,翰林院著医官裴裔看验,久远不堪医治引见。奉圣旨放停送宣徽院者。

右具如前,已指挥殿前承旨左第二班,依圣旨放停,仍便开落姓名,今付卞居让。依此。

太平兴国八年九月四日。

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柴押。

右牒卞氏故物,相传二百余年,南渡寓维扬,敌骑骤至,急瘗之地中,寻复出于兵火煨烬,可谓能宝青毡者矣。攻愧楼公尝考其所自,云:前曰敕泰州团练使,乃检校太尉姓荆者敕授之官,如今之公牒,前必曰知某州军州事之类也。自牒奉处分以后,则泰州之公移也。既差卞君摄长史,故为之词,其后列衔,皆泰州之官。印文凡七,皆泰州团练使印。唐朝固有纸告,而此非告也。后一纸宣徽院之文,姓柴者,禹锡也。禹锡以太平兴国七年四月拜枢密副使,至雍熙二年冬方罢。而此文乃八年九月所给,故知其为禹锡也。国朝旧制,宣徽二使通掌院事,共院异厅,止用南院印。又南院比北院颇优,或兼枢密,亦掌本院,皆与此合。晋天福五年,除翰林承旨,改殿前承旨为殿直。或云淳化二年,始改殿前承旨为三班奉职。盖苏公易简以是年除承旨,而其次子耆次《续翰林志》云,旧有殿前承旨,其父拜翰林承旨。上以称呼不别,又以其与清贵混淆,诏改为三班奉职,以避其称。因备载之。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芦浦笔记相关文章:
宋代刘昌诗笔记《芦浦笔记》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