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卷三

卷三·取穴

先贤言:诊脉难,取穴尤难。取穴之准,宜先审定各脏各腑经络之穴,悉遵《铜人》图注,始之以肺经,终之以督脉。其后所列正身、覆身、阳掌、阴掌、足部各图,是本周于蕃而又参诸家之说,大半《铜人》图所未载,亦仍其旧,以图之注之。是书按摩各法,纯以手法见长,其如何下手法,尤非图不足以寻其迹,非注不足以明其用。以故附列推坎宫、推攒竹、双凤展翅,以至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诸图,汇为一编,俾习医术者,按图注,因证施治。以取穴为按摩之要事,故是卷于凡可图者,均一一罗列于后。

卷三·取穴

肺经图(注)

手太阴肺经图 中府(云门下一寸六分。) 云门(巨骨下二寸。) 天府(腋下三寸。) 侠白(肘上五寸。)渊(掌后横纹头。) 鱼际(大指本节后内侧白肉际。) 少商(大指内侧去爪甲角韭叶许。)

卷三·取穴

大肠经图(注)

手阳明大肠经图 商阳(食指内侧。) 二间(本节前)。 三间(本节后陷中。) 合谷(虎口歧骨间。) 阳溪(腕上侧。) 偏历(腕后三寸。) 温溜(腕后五寸。) 下廉(曲池前五寸。) 上廉曲池前三寸。三里(曲池前二寸。) 曲池(屈骨纹尽头。) 肘 (大骨外廉。) 五里大筋(中央肘上三寸。) 臂 (肘上七寸。) 肩 (肩端举臂取之。) 巨骨(肩尖上端。) 天鼎(喉旁四寸。) 扶突(天鼎旁五寸。) 禾 (水沟旁五分。) 迎香(禾 上一寸。)

卷三·取穴

脾经图(注)

足太阴脾经图 隐白(大趾内侧。) 大都(本节后陷中。) 太白(大趾内侧核骨下。) 公孙(本节后一寸。)商邱(内踝陷中。) 三阴交(内踝上三寸。) 漏谷(内踝上五寸。) 地机(内踝上六寸。)阴陵泉(膝下内侧。) 血海(膝上内侧。) 箕门(鱼腹动脉中。) 冲门(期门下一尺五分。)府舍(期门下九寸。) 腹结(期门下六寸八分。) 大横(期门下五寸五分。) 腹哀(期门下二寸。) 食窦(天溪下一寸六分。) 天溪(胸乡下一寸六分。) 胸乡(周荣下一寸六分。) 周荣(中府下一寸六分。) 大包(腋下六寸。)

卷三·取穴

胃经图(注)

足阳明胃经图 承泣(目下七分。) 四白(目下一寸。) 巨 (鼻孔旁八分。) 地仓(夹吻四分。) 大迎(颌下一寸三分。) 颊车(耳下八分。) 下关耳前动脉。 头维(神庭旁四寸五分。) 人迎(喉旁一寸五分。) 水突(人迎下。) 气舍(水突下。) 缺盆(气舍下横骨内。) 气户(璇玑翳下一寸六分。) 乳中(ru头中。) 乳根(乳下,去乳中一寸六分。) 不容(巨阙旁三寸。)承满(不容下一寸。) 梁门(承满下一寸。) 关门(梁门下一寸。) 太乙(关门下一寸。)滑肉门(太乙下一寸。) 天枢(脐旁二寸。) 外陵(天枢下一寸。) 大巨(天枢下二寸。)水道(天枢下四寸。) 归来(天枢下六寸。) 气冲(鼠鼷上一寸。) 髀关(膝上一尺二寸。) 伏兔(膝上六寸。) 阴市(膝上三寸。) 梁邱(膝上二寸。) 犊鼻(膝膑陷中。) 三里(膝下三寸。) 上巨虚(膝下六寸。) 条口(膝下七寸。) 下巨虚(膝下八寸。) 丰隆(膝下九寸。) 解溪(内庭后六寸五分。) 冲阳(内庭后五寸。) 陷谷(内庭后二寸。) 内庭(次趾外间。) 厉兑(次趾端。)

卷三·取穴

心经图(注)

手少阴心经图 极泉(腋下大筋间。) 青灵(肘上三寸。) 少海(肘后五分。) 灵道(掌后一寸五分。)里(腕后一寸。) 阴 (腕后五分。) 神门(掌后锐骨间。) 少府(本节后。) 少冲(小指内侧。)

卷三·取穴

小肠经图(注)

手太阳小肠经图 少泽(少指外侧。) 前谷(本节前。) 后溪(本节后捏拳取之。) 腕骨(腕前骨陷侧。)阳胛下两骨间。) 俞(大骨下陷中。) 天宗(大骨后。) 秉风(肩 外举臂取之。) 曲垣肩中曲胛陷中。肩外俞(胛后一寸。) 肩中俞(胛后二寸。) 天窗(扶突后陷中。) 天容(耳下曲颊后。) 颧 (面上鸠骨锐端。) 听宫(耳端大如菽。)

卷三·取穴

肾经图(注)

足少阴肾经图 涌泉(足掌心。) 然谷(内踝下一寸。) 太溪(内踝后跟骨上。) 大钟(足跟后踵边。)水筑宾(内踝上 内分肉间。) 阴谷(膝旁曲膝纹间。) 横骨(大赫下一寸。) 大赫(气穴下一寸。) 气穴(四满下一寸。) 四满(中注下一寸。) 中注(肓俞下一寸。) 肓俞(脐旁五分。) 商曲(肓俞上一寸。) 石关(商曲上一寸。) 阴都(石关上一寸。) 通谷(阴都上一寸。) 幽门(通谷上一寸。) 步廊(神封下一寸六分。) 神封(灵墟下一寸六分。) 灵墟(神藏下一寸六分。) 神藏( 中下一寸六分。) 中( 府下一寸六分。) 俞府(璇玑旁二寸。)

卷三·取穴

膀胱经图(注)

足太阳膀胱经图 睛明(目内 。) 攒竹(眉头陷中。) 曲差(发际上五分。) 五处(发际上一寸。) 承光(寸五分。) 天柱(发际内大筋外廉陷中。) 大杼(第一椎旁一寸五分。) 风门(二椎旁一寸五分。) 肺俞(三椎旁一寸五分。) 厥阴俞(四椎旁一寸五分。) 心俞(五椎旁一寸五分。)督俞(六椎旁一寸五分。) 膈俞(七椎旁一寸五分。) 肝俞(九椎旁一寸五分。) 胆俞(十椎旁一寸五分。) 脾俞(十一椎旁一寸五分。) 胃俞(十二椎旁一寸五分。) 三焦俞(十三椎旁一寸五分。) 肾俞(十四椎旁一寸五分。) 气海俞(十五椎旁一寸五分。) 大肠俞(十六椎旁一寸五分。) 关元俞(十七椎旁一寸五分。) 小肠俞(十八椎旁一寸五分。) 膀胱俞(十九椎旁一寸五分。) 中膂俞(二十椎旁一寸五分。) 白环俞(二十一椎旁一寸五分。) 上 (第一腰空。) 次 (第二腰空。) 中 (第三腰空。) 下 (第四腰空。) 会阳(尻骨旁。) 附分(二椎旁三寸。) 魄户(三椎旁三寸。) 膏肓(四椎旁三寸。) 神堂(五椎旁三寸。) (六椎旁三寸。) 膈关(七椎旁三寸。) 魂门(九椎旁三寸。) 阳纲(十椎旁三寸。) 意舍(十一椎旁三寸。) 胃仓(十二椎旁三寸。) 肓门(十三椎旁三寸。)志室(十四椎旁三寸。) 胞肓(十九椎旁三寸。) 秩边(二十椎旁三寸。) 承扶(臀下陷中。) 浮 (承扶下六分。) 委阳(承扶下一寸六分。) 殷门(承扶下六寸。) 委中( 中约纹间。) 合阳(委中下三寸。) 承筋(脚跟上七寸。) 承山( 下分肉间。) 飞扬(外踝上七寸。) 跗阳(外踝上三寸。) 昆仑(后跟陷中。) 仆参(踝骨下。) 申脉(外踝下五分。)金门(申脉下一寸。) 京骨(足外侧骨际。) 束骨(本节后陷中。) 通谷(本节前陷中。)至阴(小指外侧。)

卷三·取穴

肝经图(注)

足厥阴肝经图 大敦(大趾端。) 行间(大趾缝中。) 太冲本节后二寸。中封(足跟前一寸。) 蠡沟(内踝上五寸。) 中都(内踝上七寸。) 膝关(犊鼻下二寸。) 曲泉(曲膝横纹尽处。) 阴包(膝上四寸。) 五里(气冲下三寸。) 阴廉(气冲下一寸。) 章门(下脘旁九寸。) 期门(巨阙旁四寸五分。)

卷三·取穴

胆经图(注)

足少阳胆经图 瞳子 (近锐 五分。) 听会(耳前陷中。) 客主人(耳前起骨中,开口取之。) 颔厌(脑空下。) 悬颅(曲角中。) 悬厘(脑空下曲角上。) 曲发(耳上发际。) 率谷(耳上一寸五分。) 天冲(耳后入发二寸。) 浮白(耳后入发一寸。) 窍阴(完骨上。) 完骨(耳后入发四分。) 本神(神庭旁二寸) 阳白(眉上一寸。) 临泣(发际上五分。) 目窗(发际上一寸五分。) 正营(发际上二寸五分。) 承灵(发际上四寸。) 脑空(发际上五寸五分。) 风池(耳后发际陷中。) 肩井(肩上陷中。) 渊液(腋下三寸。) 辄筋(期门下旁。) 日月(期门下五分。) 京门(日月下。) 带脉(章门下一寸八分。) 五枢(带脉下。) 维道(章门下五寸三分。) 居 (章门下八寸三分。) 环跳(髀枢宛宛中。) 风市(垂手中指尽处。)中 (膝上五寸。) 阳关(阳陵泉上三寸。) 阳陵泉(膝下一寸。) 阳交(外踝上七寸。)外邱(外踝上六寸。) 光明(外踝上五寸。) 阳辅(外踝上四寸。) 悬钟(外踝上三寸。)邱墟(外踝前陷中。) 临泣(侠溪后一寸五分。) 地五会(侠溪后一寸。) 侠溪(趾后岐骨间。) 窍阴(小趾次趾之间。)

卷三·取穴

心包络经图(注)

手厥阴心主经图 天池(乳后一寸。) 天泉(曲腋下二寸。) 曲泽(屈肘陷中。) 门(去腕五寸。) 间使

卷三·取穴

三焦经图(注)

手少阳三焦经图 关冲(无名指外侧。) 液门(小指次指陷中。) 中渚(去液门一寸。)阳池(腕上陷中。)外(肘前五寸。) 天井(肘外大骨后骨隙中。) 清冷渊(肘后二寸。) 消铄(臂外对腋处。)会(肩前三寸。) 肩 ( 上陷中。) 天 (缺盆陷处。) 天牖(天容外。) 翳风(耳后尖角陷中。) 脉(耳后青筋处)。 颅息( 脉上。) 角孙(耳廓中间上。) 耳门(耳前起肉中。) 禾 (耳前动脉。) 丝竹空(眉后陷中。)

卷三·取穴

任脉图(注)

任脉 会阴(两阴中间。) 曲骨(横骨上毛际陷中。) 中极(脐下四寸。) 关元(中极上一寸。)脐上一寸。) 下脘(脐上二寸。) 建里(脐上三寸。) 中脘(脐上四寸。) 上脘(脐上五寸。) 巨阙(脐上六寸。) 鸠尾(脐上七寸。) 中庭(脐上八寸。) 膻中(中庭上一寸六分。)玉堂(膻中上一寸六分。) 紫宫(玉堂上一寸六分。) 华盖(紫宫上一寸六分。) 璇玑(华盖上一寸六分。) 天突(璇玑上一寸六分。) 廉泉(颈下结喉上。) 承浆(唇下陷中。)

卷三·取穴

督脉图(注)

督脉图 长强( 骨端三分。) 腰俞(二十一椎下。) 阳关(十六椎下。) 命门(十四椎下。)(十三椎下。) 脊中(十一椎下。) 筋缩(九椎下。) 至阳(七椎下。) 灵台(六椎下。)神道(五椎下。) 身柱(三椎下。) 陶道(一椎下)。 大椎(第一节上。) 哑门(发际上五分。) 风府(发际上一寸五分。) 脑户(去顶四寸五分。) 强间(脑户上一寸五分。) 后顶(强间上一寸五分。) 百会(顶中。) 前顶(发际上三寸五分。) 囟会(发际上三寸。)上星(发际上一寸。) 神庭(发际上五分。) 素 (鼻端。) 水沟(人中。) 兑端(唇上端陷中。) 龈交(上齿内。)

卷三·取穴

正身图(注)

正身图 正身各穴,已载于《铜人》图者不复注。第井灶在两鼻孔,琵琶在肩井下,走马在琵琶下,,百虫在鬼眼上,膀胱在百虫上。

卷三·取穴

覆身图(注)

覆身图 覆身各穴,载在《铜人》图者,兹不重出。第高骨脑空,在风池风府上,龟尾在尾闾处,以补《铜人》所未载也。

卷三·取穴

阳掌图(注)

阳掌图 阳掌,掌正面也。掌心,为内劳宫。前离、后坎、左震、右兑、干艮、巽坤,寄四隅,内八卦也。大指端脾,二节胃。食指端肝,三节大肠。中指端心,三节小肠。无名指端肺,三节包络。小指端肾,三节膀胱。各指二节纹,为四横纹,三节根为小横纹。大指次指叉为虎口,食指三节为三关,鱼际为版门,掌根为小天心,大横纹,总心经, 统名大陵。以后为天河水,内间使,掌根上为阳池,下为阴池,二池旁为交骨。四指后握拳缝处为后溪。十指尖为十王穴,中指左右为两端正,皆补《铜人》所未载也。

卷三·取穴

阴掌图(注)

阴掌图 阴掌者,掌背也。掌背心为外劳宫,与阳掌八卦相同,为外八卦。大指次指叉后为合谷,合谷后为甘载。掌根尽处为一窝风。一窝风上为精宁,下为威灵,一窝风后为阳池,再后为外关,再后为外间使。手弯处为曲池,手弯尖处为斗肘,大指外廉爪甲角韭叶许为少商,食指中指骨界空处为二扇门,中指无名指骨界空处亦为二扇门。四指后为二人上马,五指中节有横纹为五指节,种种穴名,亦补《铜人》所未载也。

卷三·取穴

足部图(注)

足部图 足部各穴,载于《铜人》图者,兹不复注。第老龙穴在足二指巅,鞋带即仆参,在足后跟上。内外鬼眼,外在膝前,内在膝后,皆以补《铜人》之未载也。

卷三·取穴

推坎宫法

推坎宫图 法治外感内伤均宜。医用两大指,春夏蘸葱姜和真麻油,由小儿眉心上,分推两旁。

卷三·取穴

推攒竹法

推攒竹图 法治外感内伤均宜。医用两大指,春夏蘸水,秋冬蘸葱姜和真麻油,由儿眉心,交互往上直推。

卷三·取穴

双凤展翅法

双凤展翅图 专治肺经受寒。医用两手中、食二指,捻儿两耳尖,向上三提毕。次掐承浆,又次掐两颊,以及听会、太阴、太阳、眉心、人中诸穴。

卷三·取穴

分阴阳法

分阴阳图 法治寒热往来。将儿手掌向上,医用两手托住,将两大指于掌后中间,往外阴阳二穴分之。

阳穴宜重分,阴穴宜轻分,无论何法,均须用此。但寒证宜多分阳,热证宜多分阴,又不可不讲也。

卷三·取穴

取天河水法

取天河水图 法主大凉,病热者用之。将儿手掌向上,蘸冷水由天河水推至内劳宫。如蘸冷水由横纹推至曲池,为推天河水法。蘸冷水由内劳宫直推至曲池为大推天河水法。

卷三·取穴

苍龙摆尾法

苍龙摆尾图 法能退热开胸。医右手拿儿左手食、中、名三指。以左手从总经起,搓摩至天河及斗肘,手法略重,自斗肘又搓摩至总经。一上一下三四次,又将左手大、食、中三指捏儿斗肘,右手照前拿法,摇动九次。

卷三·取穴

推三关法

推三关图 法主温,病寒者用之。将儿手掌向上,蘸葱姜汤,由阳池推至曲池上面,须推三五百次,量人虚实施之。

一法蘸葱姜汤,由大横纹中间,直推至曲池,温法也。夏禹铸主之。

卷三·取穴

退六腑法

退六腑图 法主凉,病热者用之。将儿手掌向上,蘸开水,由阴池推至曲池下面,须推三五百次,量人虚实施之。

一法,蘸开水,由手背一窝风中间,直推至斗肘,凉法也。夏禹铸主之。

卷三·取穴

水中捞月法

水中捞月图 法主大凉。将儿掌向上,医用左手拿住,右手滴凉水一点于内劳宫,即用右手四指扇七下,再滴凉水于总经、天河两穴。又吹四五口,将儿中指屈之,医以左大指捏住,右手捏拳,将中指节自总经按摩到曲池,横空二指,如此四五次,在关踢,凉行背上。往腑踢,凉入心肌。切勿轻用。

一法将儿手掌心,用冷水旋推旋吹,如运八卦法。四面环绕,为水底捞月。夏禹铸主之

卷三·取穴

按弦搓摩法

按弦搓摩图 法治痰滞。医用左手拿儿掌向上,以右大、食、三指自阳穴上,轻轻按摩至曲池,又轻轻按摩至阴穴止,如此一上一下,凡九次。属阳证者,关轻腑重。属阴证者,关重腑轻。再用两手,从曲池搓摩至关腑三、四次。又将右大、食、中指捏儿脾指,左大、食、中指,捏儿斗肘,往外摇二十四下。

卷三·取穴

猿猴摘果法

猿猴摘果图 法主温,治痰气,除寒退热。医用左手食、中两指,捏儿阳穴,大指捏阴穴。属寒证者,将右大指从阳穴往上揉至曲池,转下揉至阴穴,名转阳过阴。属热证者,从阴穴揉上至曲池,转下揉至阳穴,名转阴过阳。俱揉九次。阳穴即三关,阴穴即六腑也。揉毕,再将右大指,掐儿心、肝、脾三指,各掐一下,各摇二十四下。寒证往里摇,热证往外摇。

卷三·取穴

凤凰展翅法

凤凰展翅图 法主温。医用两手托儿手于总经上,将两手上四指在下边两面爬开,二大指在上阴阳二穴,两面爬开。再以两大指捏阴阳二穴向外摇二十四下,捏紧一刻,又将左、大、食、中指侧拿儿手肘,向下轻摆三、四下,复用左手托儿斗肘,右手托儿手背,大指掐住虎口,往上向外顺摇二十四下。

卷三·取穴

推中指法

推中指图 法治寒热往来。医用左手大指、无名指,拿儿中指,以中指、食指托儿中指背,蘸汤以右大指推之。

卷三·取穴

飞经走气法

飞经走气图 法主温。医用右手拿儿手,四指不动。左手四指,从儿曲池边起,轮流跳至总经上九次,复拿儿阴阳二穴,将右手向上往外,一伸一缩,传送其气,徐徐过关也。

卷三·取穴

天门入虎口法

天门入虎口图 法主健脾消食。将儿手掌向上,蘸葱姜汤,自食指尖寅、卯、辰三关侧,推至大指根。

卷三·取穴

补脾土法

补脾土图 法主健补脾虚。医用左手将儿大指面屈拿之,以右手蘸葱姜汤推之。又将儿大指面直拿之,仍以右手蘸葱姜汤推之。互相为用,在人之活法耳。

卷三·取穴

二龙戏珠法

二龙戏珠图 法主温。医将右大、食、中三指,捏儿肝肺二指。左、大、食、中三指,捏儿阴阳二穴,往上一捏又一捏,捏至曲池五次。热证、阴捏重而阳捏轻,寒证、阳重而阴轻,再捏阴阳二穴,将肝肺二指,摇摆二九、三九是也。

卷三·取穴

赤凤摇头法

赤凤摇头图 法治寒热均宜,能通关顺气。将儿左掌向上,医用左手大、食、中指,轻轻捏儿斗肘,以右手大、食、中指,先捏儿心指,朝上向外顺摇二十四下,次肝指,次脾指,次肺指,再次捏肾指,俱顺摇二十四下,女摇右手亦朝上向外,各摇二十四下,即男顺女逆也。

卷三·取穴

推五经法

推五经图 五经者,即五指尖心、肝、脾、肺、肾也。二、三节为六腑。医用左手四指托儿手背,捏儿掌心,右手食指曲儿指尖下,逐指推运,往上直推。往右运为补,往左运为泻。先须直推,次看儿寒热虚实。心肝肺指,或泻或补,大指脾胃宜多补,如热甚可略泻。肾经或补或泻,或往指根推之。

卷三·取穴

运内八卦法

运内八卦图 法治心热痰迷。医用左手拿儿左手四指,掌心朝上,右手四指托儿手背,以大指自干运震卦略重。又轻运七次为定魄。再自巽起推至兑四卦,照前七次为安魂。又自坤至坎七次能退热。又自艮至离七次能发汗。若咳嗽,自离运至干七次,再坎离二宫直推七次,为水火既

卷三·取穴

打马过天河法

打马过天河图 法主凉,能去热病。医用左大指捏儿总经,以右大、中指弹之,如弹琴状。由天河弹过曲池九次,再将右大指掐肩井、琵琶、走马三穴,各五次。

一法运劳宫毕,屈指向上,以指甲弹内关、阳池、间使、天河等穴。《按摩经》主之。

十大手图 法治乳滞感寒。将儿左手掌向上,医用两手中、名、小三指托住,将二大指轻按三关六中,左食指靠腑,右食指靠关,中掐旁揉,自总经起循环转动至曲池边,横空三指,自下复上,三四转为妙。

卷三·取穴

运外八卦法

运外八卦图 法主通气血,开秘结。将儿手背向上,医以右大指从干运起,至离宫略轻,过离如余宫

卷三·取穴

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法

运水入土运土入水图 法治肾脾。将儿掌向上,医用右大指面,蘸葱姜汤,由肾水起,经干、坎、艮三宫边过脾土止,为运水入土,治痢疾。由脾土起,经艮、坎、干三宫边过,至肾水止为运土入水,治泄泻。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厘正按摩要术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