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咸淳临安志卷之十六

志〔一〕

府治图

(见图)

 

九县总图

(见图)

 

余杭县图

(见图)

 

临安县图

(见图)

 

于潜县图

(见图)

 

富阳县图

(见图)

 

新城县图

(见图)

 

盐官县图

(见图)

 

昌化县图

(见图)

疆域一

天地气运视帝王作兴杭昔属扬扬之山薮川浸职方氏特举其凡耳杭虽以禹得名弗录也当春秋时是为越竟犹未与檇李并书于经郡于嬴国于汉历吴晋宋齐梁俱以县隶版图陈隋至唐以钱塘余杭名郡若州闲又为使所治浸显矣端倪呈露有龙飞凤舞之象焉旷岁滋久尚虚厥符迨于五季钱氏崛兴其闲乘屡战之兵力尽有十四州之地卒能世守臣节归于我

宋夫天之所胙必假手于世之豪桀使崎岖自立于危乱之中保竟民以待

有德然后

大圣徐起而收之休养生息遹开

中兴越至

今兹天运日以新地气日以厚所以翼我丕丕基者方来而未艾呜呼此岂人力也哉叙疆域

吴越考

杭地本属吴属越诸家为说不同以为属吴者晏元献公类要皇朝郡县志及乾道旧志皆然而不着其说惟淳佑志引吴越春秋所载越王句践入臣于吴群臣送至浙江临水祖道又载吴王夫差为越所败而走止秦余杭山又史记楚威王伐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遂谓吴越必以浙江为分界以为属越者杜佑通典欧阳忞舆地广记皆云春秋时属越越败属吴东阳王象之本其说谓钱塘旧为越自夫差败越地始入吴虽皆知为越地而未知分界所在惟太平寰宇记引吴地记云越国西北界至御儿【即檇李今嘉兴府崇德县有御儿乡有水名语水语与御通】 则是吴越以御儿为分界二说各有所据今精考之当以后说为是春秋鲁定公十四年五月于越败吴于檇李杜预注云嘉兴县南檇李城又史记世家阖闾十九年伐越句践迎击之檇李贾逵注云檇李越地据此则檇李以南皆为越境杭在其中矣此杭为越地一也吴越春秋句践既臣于吴夫差赐之书增其封东至句甬西至檇李南至姑末北至平原【越绝书作武原云今海盐】 纵横八百余里且谓越本兴国千里吾虽封之未尽其国则是所封之地皆越故疆又越绝书越地记云语儿乡故越界本名就李【即檇李】 吴疆越地以为战地至柴辟亭

吴地记云柴辟亭到语儿就李吴侵以为战地则吴越疆界尢极明白此杭为越地二也若淳佑志所引三说皆有可辩论者其一谓越群臣祖句践于浙江则是吴越以浙江为界殊不知是时句践方保栖会稽之山浙江以西皆为吴有宜其祖道止于江滨况又未尝曰送之境上耶其一谓夫差走余杭山则余杭在吴之境内殊不知吴自有秦余杭山姑苏志云阳山又名秦余杭山在长洲西北三十里夫差栖于此死因葬焉至今号夫差墓又越绝书吴地传云秦余杭山去毗陵县五十里有湖水近太湖今余杭去长洲太湖远甚岂可以名之偶同强合为一且越在东南吴在西北吴王不西北走苏常而反东南走余杭必无此理其一谓楚伐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则浙江之西乃吴地殊不知此句自是两义所谓故吴地者言越故取于吴者也所谓至浙江者言并越元有之地而尽取之也岂可概以为故吴地乎皇极经世以其辞不别白故于楚灭越尽取其地之下书曰东开地至浙江则是浙江以西本非吴境乃楚因越地而开者也合是三说则前志之误可以涣【然无疑矣】

古今郡县表

世纪 郡 

唐虞 扬州【 淮海惟扬州今杭地属焉】

夏禹 余杭【 会诸侯于江南至此舍杭登陆因以为名】

少康 越【 封庶子无余于越以主禹祠杭地属焉】

敬王 吴【 吴王夫差击越败之句践保栖于会稽杭地属吴】

 越【 越王句践自吴归国夫差封以地西至于檇李吴越春秋杭地属越】

显王 楚【 楚威王伐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杭地属楚】

秦始皇 会稽郡【 二十五年王翦定越以其地为会稽郡史记杭地属焉】 汉高祖 荆王国【 六年立刘贾为荆王兼有吴地杭属焉】 吴王国【 十二年即故荆地立濞为吴王杭属焉】 景帝 复为会稽郡【 三年削吴会稽郡濞反诛置郡如故】

顺帝 吴郡【 永建四年分会稽为吴郡杭属焉】 

三国吴 分置东安郡【 治富春】【黄武五年】 罢东安郡【 七年三月】分置吴兴郡【 宝鼎元年】 吴国【 太康十年以皇子晏为吴王】 东晋成帝 吴国【咸和元年以皇弟岳为吴王】 

梁简文帝 置吴州【 太清三年七月以吴郡置吴州】 省吴州【 大宝元年二月省吴州如先为郡】

后主 置钱唐郡【 正明元年割扬州吴郡置吴州割钱唐为郡属焉】

隋文帝 废钱唐郡置杭州 

炀帝 改杭州为余杭郡【 大业三年】 

唐高祖 改余杭郡复为杭州【 武德四年平李子通后】 以于潜县置潜州【 武德七年】 废潜州【 八年】 

太宗 江南道【 杭属焉】【正观元年】

元宗 分江南东道【 杭属焉】【开元二十一年】 改为余杭郡【 天宝元年】

肃宗 复为杭州【 至德二载十二月复诸州名】

德宗 赐号镇海军【 建中二年】

五代梁 吴越王国 

皇朝太宗皇帝 吴越王纳土【 太平兴国三年】 置顺化军【 治临安县】【同年】废顺化军【 五年】 改镇海军为宁海军【 淳化五年】分天下为十八路杭隶两浙 

神宗皇帝分浙东西两路杭属西路十月复合【 熙宁七年】 复分浙东西为两路【 九年】 

高宗皇帝 车驾驻跸杭州【 详见行在所录】升杭州为临安府【 建炎三年七月】 

世纪 县

秦始皇钱唐【 隶会稽郡三十七年出游至钱唐临浙江】余杭【 隶会稽郡三十七年出游将上会稽经此立为县】富春【 隶会稽郡】 海盐【 隶会稽郡】

武帝于朁【 隶丹阳郡】 

平帝钱唐【更名泉亭】 余杭【更名进睦】 海盐【更名展武】 富春【更名诛岁】

东汉光武 省钱唐 

顺帝海盐余杭富春【 隶吴郡(东汉郡国志)】

献帝置临水县【 建安十六年分余杭县置】 

三国吴置新城县废新城县【 并桐庐】 余杭临水于潜【 隶吴兴郡】 

西晋武帝更名临水县为临安【 太康元年(宋书)】 

东晋成帝复置新城县【 咸和九年宋志】 

武帝更名富春县曰富阳【 避简文郑太后讳】 

陈武帝盐官割隶海宁郡【 永定二年置海宁郡】 

隋文帝省新城县【 并入钱唐】以武康县隶杭州 

炀帝钱唐富阳余杭于潜盐官武康【 隶余杭郡】 

唐高祖武康县改隶湖州省盐官县并入钱塘省新城县并入富阳置临水县【 并武德七年】 省临水县复置于潜县【 并八年】

太宗复置盐官县【 正观四年】 

高宗复置新城县【 永淳元年】 

中宗置紫溪县【 析于潜县置】【垂拱二年】 复置临安县【 析于潜余杭地以故临水城置】【四年】 改紫溪县为武隆复为紫溪县析紫溪置武隆县【 并万岁通天元年】 省武隆县并入紫溪【 圣历三年】复置武隆县【 长安四年】 改武隆为唐山县【 神龙元年】 

代宗省武隆紫溪二县【 大历二年】 

穆宗复置唐山县【 长庆初】 

五代梁改新城县为新登【 避梁太祖父讳】【开平元年】 改临安县为安国【 二年】 改唐山县为金昌【 乾道志四年淳佑志三年】 置钱江县【 钱氏析钱塘盐官地置】【龙德二年】 

后唐改金昌县复为唐山【 淳佑志同光初】 

石晋改唐山县曰横山改横山县曰吴昌【 并乾道志】 

皇朝太宗皇帝改安国县复为临安【 淳佑志】 改钱江县为仁和改新登县复为新城【 太平兴国三年】 改吴昌县为昌化【 四年】复置临安县【 五年】 置南新县【 淳化六年】置南新县【 淳化六年】

神宗皇帝废南新县为镇【 隶新城】【熙宁五年】

世纪 考证

夏禹【 郡国志寰宇记皇朝郡县志皆云杭因禹得名且谓山顶有石穴相传禹维舟处又谓本禹杭俗讹禹为余】

周襄王【 或谓城余杭在襄王时引越绝书为据今考本书记吴地云余杭城者襄王时神女所葬则是元有此城非始于襄王况吴地别有秦余杭山襄王亦未必周天王今不录】秦始皇【 或谓前此一百十三年楚既灭越安得至是复有越地今考史记无强灭后诸族子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朝服于楚所以皇极经世亦谓楚灭越开地至浙江盖楚所灭者浙江以西之越其处于浙江之东者至秦而后尽定耳】【东汉朱隽封钱唐侯注引钱唐记云郡议曹华信作唐以捍海潮募人致土石一斛与钱一千遂名曰钱唐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同按秦置会稽郡为县二十六钱唐居其一始皇东游已至此岂待华信而后名唐字本不从土旧志引诗曰中唐有甓释云唐途也至唐时始加土后人遂因之】【史记始皇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徐广注曰盖在余杭也元和郡县志引吴兴记乃又谓始皇舍舟杭于此因以为名则不然盖因留杭而名其地则禹也因地名而置为县则秦也何必又为始皇舍舟之说】【西汉地理志秦会稽郡有海盐县注云故武原乡有盐官舆地广记云吴王濞煮海为盐在此有盐官两汉志但有海盐县晋宋志乃有海盐盐官两县见得盐官之置当在吴时今嘉兴海盐与此接境必置县之初析海盐为之以其地有盐官故因以名县(盐官如铜官铁官之类)】 

武帝【 西汉地理志隶丹阳郡按丹阳所隶诸县盖今升润宣歙之境于潜昌化二邑实与宣歙接壤而近(于潜析置昌化)但不知置县始于何时地理志丹阳郡注云故鄣郡武帝元封二年更名丹阳刘敞曰秦无鄣郡武帝以故鄣地为丹阳郡今姑附书于武帝之下潜字本作朁师古注音潜东汉郡国志始加水作潜以后诸史皆同隋地理志作□按西汉志□属庐江郡晋灼注音潜盖隋史误书但东汉庐江郡之□却作潜缘二音皆同故二史互误】 

平帝【 本纪元始四年更十二州名分界郡国所属罢置改易史不能纪四县更名当在此时】 

东汉光武【 东汉郡国志所载会稽吴郡诸城与前地理志合独不载钱唐范序云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按世祖纪建武六年并省四百余县此盖其一也后百五十年灵帝光和二年封朱隽为钱唐侯钱唐之名至此再见第未知复于何时史无所考】

顺帝【 时阳羡周嘉上书以县远赴会至难求分置遂分浙江以西为吴郡而会稽还治山阴又三国志虞翻传附注会稽典录载书佐朱育对太守濮阳兴谓会稽治吴元鼎五年除东越因以其地为治并属于此今考前汉纪志元鼎六年东粤王余善反元封元年粤人杀余善以其众降诏迁其民江淮而虚其地则朱育之说误矣盖自永建析为两郡吴与会稽始以浙江东西为分界】 

献帝【 时孙权为徐州牧吴郡余杭民郎稚合宗为盗至数千人贺齐讨平之表言分余杭为临水县】 

三国吴【 案三国吴书全琮传丹阳吴会小民复为寇贼攻没属县分三郡险地为东安郡琮领太守寻召还罢东安郡又吴主权传黄武五年分三郡恶地十县置东安郡则是东安止三郡中之十县但县名无可考今姑据吴录所载治富春故书于此】【据宋书郡国志新城令浙江西南名柏溪吴立为新城县后并桐庐晋太康地志无张勃云晋末立疑是太康末立寻复省也今考晋地理志平吴之后分改郡县内吴郡十一县无新城有桐庐见得新城在吴时已省但废置岁月皆无可考淳佑志乃直以宋书疑词为据又书云太康末复立寻省恐未安】【吴主皓诏曰今吴郡阳羡永安余杭临水及丹阳故鄣安吉原乡于潜诸县地势水流之便悉注乌程既宜立郡以镇山越且以藩卫明陵奉承大祭不亦可乎其亟分此九县为吴兴郡治乌程按吴兴郡治乌程非杭州境以所分九县杭居其三故书于此】 

陈武帝【 本纪割吴郡盐官海盐前京三县置海宁郡属扬州】

隋文帝【 隋志注平陈废钱唐郡并所领新城入钱唐县唐志注又云武德七年省新城县入富阳平陈在开皇九年至武德七年凡三十六年中闲必有复置新城县岁月而隋唐纪志皆无所考淳佑志书云大业十四年置按大业十三年已改为义宁即无十四年姑阙之以俟博考】【 吴分乌程余杭立永安县晋太康元年更名宋志隋平陈废仁寿二年复隋志】

唐高祖【 据宋志晋太康元年更名临水县为临安唐志武德七年又书置临水县中闲必有废省岁月乾道志云随开皇九年废钱唐郡置杭州省并新城临安县淳佑志亦云隋废今考历代史志齐尚有临安县隶吴兴郡隋已不载但于余杭郡钱唐之下注云旧置钱唐郡平陈废郡并所领新城县入而不言临安恐悬废必在梁陈之闲正史既无可考不敢以旧志为据姑阙之】 

中宗【 淳佑志书垂拱二年始置紫溪县万岁通天元年改为武隆圣历元年正月改武崇神龙元年三月改唐山按唐地理志即无武崇之名其闲更改节次亦多不同今一以唐志为据次第书之】 

元宗【 此据乾道淳佑二志所书今考之唐地理志江南东道凡十九郡内常睦处福四郡皆载天宝元年更名而此在十五郡不书之列但唐本纪及通鉴皆于天宝元年总书改州为郡疑当时诸州例改杭亦预焉】 

皇朝太宗皇帝【 本严州分水县东境唐宝应置为昭德县大历并入分水县梁正明四年以民户之请隶安国县即临安皇朝干德闲即其地置场催科名曰南新至是升为县】 

高宗皇帝【 系年录书升府在七月辛卯国朝会要在十二月三日旧志援会要为据又以十二月为十一月今考系年录闰八月壬辰监都进奏院周元曜奉】【艺祖以下神位九室往临安十月癸未上至临安府自闰八月已有临安之名见得会要及旧志所书必误】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咸淳临安志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