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卷之七十四

杂事志三

寺观

城中

开元寺在府治东,芝山之南。梁太清三年建。旧曰灵山,寻改大云,唐初曰龙兴,开元二十六年,以年号改今名,旁有庄严寺,宋庆历中,合二寺地重建,更名开元庄严禅寺。国朝为祝厘之所。佛殿南有亭,又南为灵源阁。亭东有平怀堂,堂北有经院,铁辟支佛高数丈。唐御史黄滔记之。下有古井。明王佐诗:“城里青山闻梵音,灵源高阁影沉沉。鸟边祗树人烟迹,象外云花野照深。苔色满廊行履迹,月明空界即禅心。自怜人代多氛垢,未得焚香礼道林。”

万岁寺在九仙山之西。有塔七级,曰定光塔。唐天祐元年,闽王审知建。梁开平中,表请于朝,祝天子寿,取其名也。宋乾道中,丞相史浩改为华封定光寺。国朝正德十二年修,万历十一年重修,寻复颓废。四十年修葺。元黄镇成《重修定光塔铭》:“福城之东,山惟九仙。岌岌浮屠,上出层巅。八方翼举,七级梯连。深囗囗载,高薄重玄。昔在唐季,王公启土。囗囗兹山,大建神宇。既辟招提,囗标囗堵。厚壤祛幽,圆珍发贮。潜潜嘉征,建号定光。载礻兾四百,作镇藩方。漂摇风雨,绵历星霜。囗囗囗隍,棼笮囗囗。惟宝峰师,兴念维恻。弗葺斯坠,靡遑居食。其囗慨然,囗义感激。有志必就,惟坚愿力。踵门千羡,行市丐余。累修于寸,积重于珠。石砻川运,材伐出输。坚良缔构,故弊更除。寒暑六经,载营载度。业业金碧,峨峨丹艧。制若地涌,视犹天作。育囗分光,图澄识铎。惟兹伟功,匪志弗成。卓哉弘愿,囗古作程。天地至久,日月至明。侔贞配永,视此刻铭。”明王恭《万岁寺塔》诗:“绝顶层标出半天,于山宫宇翠微连。云飞百粤沧波外,鸟度千峰夕照边。平远台空秋珮冷,毘庐阁静夜灯悬。屠龙射鳝今何在,夏草荒囗几度烟。”

法云寺在九仙之南。五代唐清泰元年闽建,初名地藏通文寺。宋大中祥符三年赐额。国朝宣德中重修。有千佛阁、吸翠亭。明王佐诗:“巍巍绀殿拥层冈,此日登临野趣长。贝叶独听双树法,金猊晴吐一炉香。云腾瑞气连禅榻,雨落囗花满石床。惆怅忽闻钟梵定,数声归鸟背斜阳。”

法海寺在罗山下,本孟司空宅也。初寺在城南,闽徙城西。晋开运二年,唐兵压境,迁今所,为兴福院。宋祥符中改今名。有罗山堂、金积园、万绿堂诸胜。国朝嘉靖初废,万历已亥复为寺。

庆城寺在县治东北,本王延羲宅。后晋天福七年,舍为永隆金身罗汉院。宋祥符三年,赐金额并高丽铜佛二、石笋、小木塔,今废。

普光塔寺在城东甘棠坊内。宋熙宁五年建,有塔五级。国朝洪武间,增为七级。今塔毁,寺仅数楹,后壁有宋画金碧佛像。

安福院在丁戊山上。唐咸通十三年建。梁乾化二年,闽王审知建木塔七层,俗呼新塔。今废。

雪峰庵在福星坊内,本雪峰寺廨院,今废。

九仙观在九仙山之巅。宋崇宁二年建,旧名天宁万寿观。绍兴间改报恩广孝,寻更光孝。政和间,郡守黄裳增创楼阁。元至正初改今名。国朝永乐间重修。有寥阳殿、今存。嘉雨楼、今圮。玉皇阁。旧圯。万历辛卯岁,郡人左布政使林懋和捐千金重建。明林鸿诗:“仙山有楼观,虚爽轶浮埃。昔日九仙人,跨鲤兹山来。赤鲤去不返,仙人安在哉?空余弹棋处,白石生苍苔。至今羽人居,往往闻风雷。檄雨古坛暝,礼星寒殿开。尝闻至人言,内景融春台。群生若刍狗,大道如婴孩。飚车与天接,岂但登蓬菜。”

嵩岳观在丁戊山之南,称中山嵩岳崇福行宫,今废。以上闽县。

神光寺在乌石山之麓。唐为金光明院,后改名大云。大中间,为监军孟彪南庄,越岁舍为寺,请于朝,宣宗夜梦神人发光殿庭,览奏异之,赐今名。国朝成化十九年重建。有絓月兰若、紫云禅窟、幞头石。唐欧阳衮诗:“香刹悬青磴,飞楼界碧空。石门栖怖鸽,慈塔绕归鸿。有法将心镜,无名属性通。从来乐幽寂,寻觅未能穷。”

仁王寺在神光寺西。后晋天福三年间连重遇建,初名道清天王院,后更今名。国朝洪武间修,万历甲午重建。有雨花阁、横山楼。宋郑侠《仁王寺横山阁》诗:“案俯横山跨海来,拂云高阁为谁开。荒溪古木闲猿洞,明月白沙空钓台。晓日东峰龙夭矫,秋风西峡凤徘徊。居然静卧江南岸,天堑波涛亦壮哉!”

南涧寺在神光寺东。梁大通六年,居士苏清舍宅为之。唐乾宁三年,闽王创天王殿。三年号南涧护国天王,合庵十二为寺,以居涧傍,故名。有石佛像,唐欧阳詹记:“万物阗阗,各由袭沿。无袭无沿,而忽以然。苟非妖怪,实为珍庆。斯石像者,其珍庆欤?始孕灵韫质,兆朕未见,则峨峨巨石,岩峭石立,镇郡城之前阜,压莲宫之上界,海若鞭而莫动,天时泐而终固。皇唐天宝八年五月六日清昼,忽腾云旁涌,骤雨来集,惊飚环骇,轩訇杳冥。雄雄者雷,马砉然中震,迸火喷野,大声殷空,岑岭蕞兄,潭洞簸荡。须臾风雨散,云雷收,顷劈轮囷,斩然中辟,南委地以稊落,北干霄而碣树,不上不下,不西不东。亭亭厥心,隐出真像三十二相,具八十种好备,列侍环卫。品觉有序,庄严供养,文物咸秩,端然慈面。俨矣仪形,似倚雪山而投法,如开月殿以趺坐。异矣哉!不曰传闻乎,未聆于既往;不日多智乎,罔测其所来。且物之坚,莫坚于石,况高厚广袤,又群石之杰。一朝爪剖,中有雕琢,其为造石之初致有相而外封乎?其为有石之后入无间以内攻乎?噫!不可以人事征,请试以神化察。巍巍释氏,发挥道精。其身既倾,其神不生。等二仪以通变,齐四代而有力。教于时有所颓靡,人于教有所忸怩,则为不可思议,以照以吹。故示此无迹之迹,难然之然,俾知我存、存我之门。经曰:千百亿化身,盖随感而应。兹身者则百亿之一焉。昔诸佛报见,皆托于有命则有生,有生则有灭,曷若因其不朽之物,冯乎不动之基。形既长存,法亦随是。与夫为童男而出世,假长者以来化。玄玄之徼则虽一,永永之利则不伴,可以礼仰,或从释子之后。故于巉之余仞,书其所由来。贞元六年七月十五日记。”普眼庵、安文头陀宴坐之所。静胜轩。唐欧阳衮《南涧寺》诗:“春寺无人乱鸟啼,藤萝阴磴野僧迷。云藏古壁遗龙象,草没香台抱、鹿麛。松籁泠泠疑梵呗,柳烟历历见招提。为耽寂寞亲禅侣,莫怪闲行费马蹄。”

石塔寺在南涧寺东。唐贞元十五年,德宗诞节,观察使柳冕以石建塔,赐名贞元无垢净光。后晋天福二年,王延羲重建。国朝永乐、宣德、景泰、成化间屡修葺。今为居民侵没,一塔仅存。

地平伽瑜教寺在乌石山北。元至正十七年建。国朝景泰六年改为法禅寺,俗呼地平堂。今废为养正书院,复改为提学道。

五百罗汉寺在乌石山之麓,本雪峰廨院。梁贞明五年,闽王审知梦僧数百奕奕有光,所至有双桧并地,旦寻而得之,改今名。今废为常丰仓。

紫极宫在英达坊内。唐建,今移在还珠门。(以上侯官。)

华林寺在越王山之麓。宋乾德三年,郡守鲍修让建。初名越王吉祥禅院,国朝正德间赐今额。旧有转轮经藏,今圮。

大中寺在钟山。梁太守袁士俊舍宅为之。隋改为鸿业寺,唐初更名福唐,大中四年赐今额。旧有定慧塔九层、八百罗汉像、观音像,今废。

乾元寺在城北。本无诸旧城也,晋太康中迁城,以为绍因寺,唐乾元三年赐名。有琴石、金鸡井、饮马池。今废为民居。

迎仙道院在浦尾官园前。宋时迎白玉蟾居此。嘉定二年赐额。今溷入民居。

西河道院在眉寿坊内。元大德九年建,傍有玄坛祠。

剑池院在越王山剑池之上。唐元和十四年建。

叫佛庵在华林寺西北。国初建。

越山庵在华林寺东。国朝万历中建。

冲真道观在登云坊。元至正二十年建,有瀛航亭。国朝正统初,知府张徽修。成化间,知府唐珣建。

烟霞观在子城坊,今废。明王偁诗:“累月看花柰醉吟,不知春树变鸣禽。偶随芳草同闲履,静拂孤云响素琴。尘世关情人事少,松坛关宿夜灯深。明朝入洞观棋去,未许樵夫得见寻。”(以上旧怀安。)

闽县城外

鼓山白云峰涌泉院国朝复改为寺,有华严台、妙峰阁、一多庵、痴坐轩、憨睡室、无尽门。嘉靖二十一年二月为野火所焚,今仅存白云廨院,在山趾。明陈煇诗:“听梵来山寺,逢僧憩石楼。风泉行处满,花竹坐来幽。林晚风光入,潭空云色秋。上方微月白,相送虎溪头。”黄泽诗:“屴崱峰高紫翠深,闲随飞锡到云林。桥边草露沾行履,磵外松风度梵音。灵汉昔劳青嶂梦,烟霞今遂白头心。忘形共了三生约,莲社相过今抱琴。”

东禅宝峰寺在白马山。郡人郑昭勇舍宅为之。旧改为报恩光孝寺,元至正中重建,有放生池、芙蓉阁、东野亭、蔡襄书匾清阴亭。国朝成化三年改今名。嘉靖间废。宋程师孟《上已游东禅》诗:“出城林径起苍烟,白马遗踪俗尚传。第一僧居兰若处,几番身醉荔支前。百年骚客来闲寺,三月游人作乐天。更爱前头囗太守,路头先坠碧云鞭。”

海印庵在东禅寺傍。元至正间,僧云溪建,号梅边小隐,又曰水竹幽居,与客弹琴赋诗其间。贡师秦、陈高俱有记。

宝月寺在易俗里。唐乾宁初建。宋乾道六年,陈诚之请为功德院,改广因报先院。国朝永乐元年重建为寺,今废。

妙玄观在东岳庙东。闽时建为东华宫,宋祥符中称天庆观,元元贞初改今名,国朝正德间重修。

能仁寺在东岳庙之西。国朝万历间建。

华严寺在埔头。宋太平兴国八年建,即地藏塔院也。其地本唐翁承賛故宅。有昼锦亭、狎鸥池,今废。

栖云庵在金鸡山之巅,国朝嘉靖间建。

双溪庵在孝义里双溪,旧神光庄也。国初建。

大乘爱同寺在东山。梁大同六年置大乘,十二年置爱同,唐大中十一年合为一,宋元祐中许将请为功德院。中有夜光台、神僧室、放生池。今废。宋李纲《访许子太于大乘寺》诗:“物外仙家长自春,隐沦何必为逃秦。只因榴洞赠花者,便是桃源种树人。丹荔枝头星灿烂,白云峰顶玉璘珣。主人留客非无意,端为出山多世尘。”

文殊般若寺在东山。唐景龙四年建,咸通中赐额,国朝成化七年重建。寺后有山,相传产金沙。今废。

圣泉寺在东山。唐景龙元年,僧怀一见二禽翔噪于地,属刂得泉,因建寺,旧名法华。先天二年赐今额。唐刘轲记,有李邕怀道塔碑、皇甫政怀一塔碑。明陈亮《圣泉访殊上人》诗:“步入金沙地,禅居偶闭关。碧云凝曙色,红叶满寒山。尚觉香缘浅,空携俗虑还。三车何处演,却放白牛间。”

吉祥寺在横山。宋景祐元年建,国朝成化间重建,嘉靖间毁,万历初复建。

报恩光孝寺在时升里。宋崇宁二年,王秘监祖道建于浮桥之南,危亭百级,波光入户,真江南之胜也。政和初,改天宁万寿禅寺。绍兴十三年改今名。

藏六庵海月亭、来薰亭。今废。

瑞迹寺在甘泉山之东。唐咸通元年建,国朝万历初重建。

龙瑞寺在永南里。唐建。

云林寺在永南里。宋建。

真隐院在永福里。唐光化二年建。地近西峡,往来必憩于此,有且止堂,今为公馆。

方山寺在方山。陈天嘉元年建,有阿育王塔及石坛、石床、石棋局。[6SS]有唐贾岛、章敬国师碑铭。

枕峰寺在西峡渡。南宋建隆元年建。驿道往来,候潮者憩于此。国朝正统九年重建。宋刘克庄诗:“石磴招提古,松萝暝不分。排云双树转,隔水一钟闻,林影近残雨,山光倚夕曛。醉来归路远,秋思正纷纷。”王十朋《饭枕峰寺》诗:“饭罢匆匆别,劳生可奈何。不能留一宿,有愧此峰多。”

吉祥寺在枕峰寺傍。宋景祐初建,国朝成化间知府唐珣重建。

梁山寺在还珠里。宋建,今废。

混元堂在绍惠里。元建,今废。

灵洞寺在至德里。唐建。

太平兴国寺在光俗里。旧名咸通般若,宋赐今名,今废。

云门寺在云门山。宋绍兴初,大慧禅宗杲居此。嘉定中建寺,国朝永乐间重建。明林鸿诗:“龙宫临水国,鸟道入烟萝。海旷知天尽,山空见月多。鹤归僧自老,松偃客重过。偶欲依禅寂,尘缨可奈何。”

石泉寺在江左里。国朝洪武二年建。

衡山寺在江右里。唐景福二年建。

海文殊寺在嘉登里。

侯官县城外

西禅寺在永钦里怡山。一名域山,寺压其上,即王霸所居也。唐咸通八年,观察使李景温招长沙沩山僧大安来居。五代唐长兴中更名长庆。宋天圣中修葺。国朝宣德二年重建。有奎华阁、明远亭、紫翠亭、放生池。明囗万夫诗:“一春代花莺可怜,病起野池囗白莲。偶尔梳头出城郭,便因看竹到西禅。天清求食鸟双下,日午闭门僧独眠。明发螺江有行役,红尘白雁异风烟。”

雪峰崇圣禅寺在二十八、九、三十都之中。唐乾符间,僧义存登山巅,遇雪,留宿其上。闽王问义存曰:“师住象骨山,有何异?”师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可名雪峰。”久之,其徒益盛,无所容。时长者蓝文卿施田七千余亩,乃建寺。旧名应天雪峰禅院,宋太平兴国间赐今额。国朝宣德间重建。唐黄滔《雪峰真觉禅师碑铭》:“曹溪分派,谁囗南宗。一言冠绝,六叶推雄,无物之物,非空之空。不莹而明,不增而隆。缩靡秋毫,舒靡鸿蒙。不有灵境,曷揭真风。懿彼闽越,巍乎一峰。洞壑斯异,雪霜罕同。天之有待,师也云钟。名捋道囗,兴囗囗囗。奔走厥徒,八千其丛。庶几几人,莫不玄通。分灯照耀,树木玲珑。圣君宠叠,贤王囗重。不生不灭,曷始曷终,刻贞石于斯文,旌厥德于梵宫。”明唐泰诗:“傲霜落叶渡关河,古寺清秋掩薜萝。轻策独随飞鸟去,好山偏向夕阳过。三花囗苑逢僧少,独树空林积雨多。暂盍朋簪耽胜果,下方尘土易蹉跎。”

超山报国寺在十三都超山。隔江沿浦而入,有山超然突起,故名。元泰定初建。

洪山寺在洪山桥西。旧废,国朝正德间,布政使陈珂重建,万历六年都御史荹尚鹏重修。

妙峰寺在洪江妙峰山之巅。

精严寺在七都。唐长兴二年建。有妙观亭、独露庵、金界亭、绿阴亭、喜见亭、华峰亭,俱宋元符间葺治,国朝洪武间重修。

石松寺一名石嵩,在三都。宋大中祥符三年建,初名灵凤,绍兴十年,僧天石于石上种松,因易今名。国朝成化九年重修,后颓废,万历间复建。天石种松三本,自刻石诗云:“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明林春泽诗:“翠旂峰下丛林晚,有客相携眼倍明。天迥风高双鸟逸,江空木落万山清。岚光未囗烟霞老,野兴偏随囗屦轻。谁信昨非今更是,我今方得古人情。”

仙宗寺在六都。五代唐同光二年建,元至正二十二年重建。有宝峰亭、白鹤岭、洗钵池、昙花磴、枢松关、金鸡岩、卓锡泉、垂萝径。明王应钟诗:“言访招提境,能生般若心。白云随处合,黄叶落阶深。囗解秋先到,山高景易阴。欲同王子敬,世外一登临。”

龙安寺在三都历山。唐乾宁元年建,国朝成化三年重建。

岐江寺在仙崎江浒。

安元寺在五都。宋建,国朝正统中修。

双峰寺在水西。唐咸通五年,僧师复自小箬双髻峰移建今所。初,师复与林蓘同业儒,同入闽,至扬子渡口,师复有出尘之兴,赋诗曰:“君自成龙我成道,浩然而卜筑於此。”观察使李瓉请赐寺额。后人作四悦堂,像瓉、师复及林蓘、周朴祀之。

奉先寺在三都。梁乾化三年建。

报恩寺在一都。唐天复三年建。

禅林寺在六都。五代唐天囗囗囗。

灵隐寺在八都古灵。唐咸通二年建。又有安德院,唐大中初建;灵源院,宋嘉祐中建。

安林寺在九都。宋大观三年建。

南禅寺在十四都,五代唐乾化三年建。

石泉寺在十四都。宋乾德三年建。

南山寺在三十五都。宋庆历间建。(以上十一寺,俱废。)

报恩院在九都。宋至和元年建,今废。

金山塔庵在洪江之浒。有一小阜,砌石为桥,以达于庵。元王翰诗:“胜地标孤塔,遥津集百船。岸回孤屿火,风度隔村烟。树色迷芳渚,渔歌起暮天。客愁无处写,相对未成眠。”

寻山庵在七都。陈大建元年建,今废。

冲虚宫在西禅山之东。唐贞元中,观察使李若初建,祀王霸、徐登、董奉、任放。旧在山南,隆庆间移建今所,俗呼西宫。唐林杰《王仙君坛口占》:“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以上侯官。)

隆寿保福寺在二都,郡厉坛之北。陈天嘉二年建,初名唐安,国朝洪武初重建,赐今额。

昇山灵岩寺在飞来山巅。陈天嘉三年建,国朝嘉靖间重修。

九峰寺在兴城里。唐大中二年创,咸通二年赐名。

九峰镇国禅院有柳公权书额。国朝万历中重建。宋黄幹《游九峰寺》:“囗遂归云人远山,九山环列似人间。摩挲石刻元和体,囗囗僧谭宣政间。往古来今浑昨梦,双鸡斗酒强开颜。明朝酌取龙湫水,直上层霄不复还。”

寿山广应寺在稷下里。唐光启三年创,国朝万厉初重建。

翠微院在兴城里。唐天成元年置,国朝重修。

芙蓉寺在稷下里。唐太和七年建,咸通八年赐额。

延庆禅院宋太平兴国改名兴国禅院,今废。

玄沙寺在昇山下。五代梁开平元年建,宋绍兴间,丞相朱倬请为功德院。有熙春台、不溢泉、鬼磨石、仙昇岩、静游亭、运使厐籍留题及宗一禅师塔院。国朝永乐间重建为寺。宋程师孟《静游亭》诗:“石磴高轩榜静游,度年红叶少惊秋。使君会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头。”明刘大夏诗:“清时作宦得闲游,更喜囗园景物幽。山色连云迷晚径,松声绕涧接喧流。僧台翘首诸天近,午日凭GFAC7百感休。薄暮归来心更乐,盈畴禾黍万家秋。”许天锡诗:“芙蓉面面拥飞峰,地布金沙一万松。鸟语隔窗呼醉梦,山光入座荡吟胸。云缄贝叶函玉润,苔蚀囗文字字封。瘦马东西十年事,几面来此囗疏佣。”

凤池寺在凤池山。五代汉乾祐元年建,宋绍兴间为颜岐功德院。有擢秀亭、翠微亭、建炎二年进士题名于此。览辉亭、凤池轩、华池阁。陈瓘被放后,蒙恩自便居此。宋李纲诗:“凤去空余旧浴池,竹梧交荫翠参差。云随屐齿生松磴,泉合琴心泻石陂。幽计平生如此少,清闲今日许谁知。道人为筑绌书室,杖屦来游更卜期。”

玉泉寺在万安桥西。唐建,宋景祐二年重建,有荔枝轩。唐周朴诗:“野寺度残夏,空房欲暮时。夜听猿不睡,秋思客先知。竹迥囗生薄,山高月上遲。又登尘路去,囗囗老僧期。”

弥陀寺在九都。(以上五寺俱废。)

太平地藏院在铜盘山后,唐同光四年建,今废。

林洋寺在莲花里。唐天福元年建,国初废,万历辛亥重建。

灵云寺在十九都。旧名灵峰,国朝嘉靖间建。(以上旧怀安,今俱侯官。)

古田县

吉祥寺在县治后。宋太平兴国四年建,有石塔七级,国朝成化间重修。

天王资福圣禅寺在二都。唐天宝六年建,初为天王院,宋大中祥符八年赐今额。国朝万历十六年重修。又名大吉寺。

资福寺在八都。宋熙宁七年建。

开宝寺在八都,宋开宝元年建。

灵瑞寺在九都,唐咸通元年建,国朝成化间重建。

极乐寺在十二都,唐天宝元年建,国朝永乐三年、成化七年重修,万历间重修。有息见亭、贞日轩、放生池、伏虎庵。宋县令李堪诗:“空门出白云,梵宇依苍烟。天色湛瑶光,春华结朝秀。檐间绮霞披,池底星珠漏。香沉烟篆余,文荒禹砖旧。恬智殊可养,寂寞谁复扣。逍遥隐叶猿,盘薄穿花囗。团团槿露浠,瑟瑟桂风逗。层台太虚半,双壑瀑洗斗。苔囗绿钱死,松老清阴瘦。独鹤忽飞骞,深萝苦纷构。蹄囗待沃囗,芥子观灵鹫。净土囗不来,尘寰廓然昼。”

天王寺在十五都。唐中和二年建。

弥勒寺在十六都。宋大中祥符四年建。

灵圣寺在十六都。宋大中祥符三年建。

皈依寺在十六都。梁开平四年建。

齐云寺在十七都。宋治平三年建。

凤栖寺在十七都。宋景德四年建。

上生寺在十七都。宋显德四年建。

慈云寺在二十都。宋乾德二年建。

鹫峰寺在二十三都。宋元祐七年建。

宝林寺在二十四都。宋乾德二年建。

灵峰寺在二十五都。宋太平兴国二年建,国朝万历间再建。

宝庆寺在二十六都。五代唐长兴元年建。

双峰寺在二十七都。唐咸通元年建。

白莲寺在二十七都,宋开宝二年建。

北岩寺在二十八都,宋雍熙元年建。

灵岩寺在二十八都。宋太平兴国二年建。

锦福寺在二十九都。宋建隆元年建。

布金寺在三十都,宋大中祥符元年建。

善庆寺在三十都。宋崇宁三年建。

南泉寺在三十都。宋清泰元年建。

宝泉寺在三十都。宋建隆二年建。

宝兴峰在三十一都。五代唐长兴二年建。

凤林寺在三十五都。五代唐天成三年建。

禅林寺在三十五都,宋景泰四年建。内有狮子石。

保福寺在三十七都。宋建隆二年建。

瑞云寺在三十七都。宋庆历元年建。

秀峰寺在四十都。五代汉乾祐元年建,宋祥符八年赐今额。有放生池、龙爪石。

幽岩寺在四十一都,五代晋天福五年建,国朝洪武十一年重建。

保福观音寺在四十一都。宋开宝七年建。

长生寺在四十三都。唐光启二年建。

瑞岩寺在四十三都。宋庆历四年建。

广胜寺在四十四都,唐咸通元年建。

观音寺在四十四都。宋太平兴国二年建。

西峰寺在四十五都。唐开元元年建,国朝成化间重修。

大目寺在四十六都。唐咸通二年建,国朝永乐二年重建。

牛头寺在一都。一名大云,五代唐天成五年建。有白云堂、寒林轩。

宝峰寺在十都。宋显德七年建。(以上二寺俱废。)

仙楼道院在五华山上。邑人祷雨于此。

醴泉道院在仙亭山下。元时建。

金仙庵在十四都。

翠屏庵在十五都。国朝洪武间建。

紫极宫在县坊。

栖真观在玉华山巅。元延祐间建,国朝成化十三年重建。

闽清县

白云寺在十七都贺恩里。宋景祐三年建。有仙峰、巨石。

报恩普贤寺在护仁里。五代梁贞明二年建。有放生池、双溪堂。

积善院在县南盖平里。宋大中祥符三年建。右丞许将读书处也。今废。[6SS]宋许将诗:“为爱山居乐,山居又忆家。菊黄来日蕊,梅吐旧时花。水阔离情剧,霜晴别路赊。前林回首望,空指暮天霞。爽气来天囗,清光满域中。共怜今夕魄,不与咋霄同。漏永泠泠露,庭虚瑟瑟风。玉台高下影,犹在广寒宫。”

龙门庵在鼎峰之阳。宋邑人林正卿建,事具《山川志》。

圆通庵在宣政里。又有兴福庵,宋开宝三年建;泗水庵,宋景德四年建。

芹山观在钟南山之左。亦名仙源道观,旧传白玉蟾炼丹处。元末废,国初重建。

金沙堂在金沙里。宋绍兴二十九年建,国朝正统四年重修。

长乐县

天王寺在县西隅。唐大中七年建。初,有檀木遡江潮而上,牧童取之,夜中发光,里人林锜梦其木谓我北方毘沙门天王,遂舍宅为寺,廉帅杨公奏赐额曰“灵感天王寺”。有天王阁、烟萝亭、里江亭、乐寿台、松石峰。

南山三峰塔寺在县西隅登高山。宋崇宁间建,建炎间造塔七级,国朝永乐十一年重修。

西峰寺在六都。五代梁开平二年建,元至正九年重修。宋林嗣复诗:“参遍曹溪众所钦,玄堂空寂砌虫鸣。定回空寂谁相顾,好鸟啣花下翠林。”

当阳寺在七都柏山之麓。唐咸通六年建。有二堂,曰山月、雷音。宋嘉祐中县令王企立、户曹林诰诗:“何处遇幽景,当阳绝顶寻,云霞千古态,松竹四时阴。□列天边□,泉鸣涧底琴,高人不游此,应负爱山心。”明林慈诗:“鸟道缘青壁,龙目入翠微。逢师持钵日,恰我到山时。萝迳千林满,风泉百道飞。何日至城邑,□别□乌衣。”

资寿寺在九都。宋太平兴国二年建,治平中重修。有芬兰、祖意二轩。

竹林寺在十二都。唐大中十一年,户曹林勣拾宅为寺。有藏经宝函、[6SS]藏经五百余函,内有宝函一,乃乾德中得之于海上,以巨螺乘之,发函,乃妙莲经也。前贤诗云:“昔闻僧观云中瑞,今得函浮海上书。”龟山、寺后一山,其形若龟。蔡公襄尝至,亲笔勒于石,有通判蒋之奇诗。白龙岩、寺背乃唐末甘蔗洲白龙院僧遁于此,后人志之。安适轩、唐最诗:“卧听潮音至看山,烟萝静处闭禅关,都将物外红鏖隔,占得壶中日月闲。吟罢寒猿号木末,定回清磬落云间,高僧隐几无余事,应笑劳生去又还。”白云亭溪会亭、宋元祐中,县令袁正立。三十六庵、白莲、慈氏、上方、邻溪、花严、慈云、普云、地藏、龙溪、瑞应、观音、文殊、善贤、天冠、白龙、龙丘、释迦、白云、宝积、灵源、泗洲、归云、延寿、香严、弥勒、凌云、龟石、广平、弥陀、积翠、藏院、忏堂、乾懿、功德堂、育王塔、罗汉院,凡三十六所,皆唐末同兴,庆历中解为禅寺,庵始废。

光严寺在十三都。陈大建中,里人严光拾宅为之。宋元丰间,建照山堂,又有瀑布泉、龙泽潭。

灵峰寺在十九都。唐大中七年建,初名龙龛寺。八年,赐今额。有香炉、灵山、天池诸胜。国朝万历间重修。宋县令董洲诗:“礧珞迷沙界,山含岈古洞天,门邻金布地,桥枕玉鸣泉。庭鹤归遗主,龛龙去失年,扫云嫌俗驾,题壁诧诗仙。胜景无今古,居人有后先,不知游者驭,谁见海为田。”运判湛俞诗:“禅林潇洒倚危巅,□驾登临思豁然,万里波光晴望海,一堂幽响夜听泉。寒龛龙卧清凉地,古涧云归黯淡天,好景自嗟吟不尽,拟凭图画寄诗仙。”

岩泉报恩寺在二十一都。唐天复二年建,有寂照轩、宏源洞。

灵山寺在二十一都。唐咸通九年建,十年赐额。国朝永乐十五年重修。

祥云寺在方安里,唐光化二年建。初,因潭中有龙,名曰龙澍。宋治平初,避讳改今名。

崇信寺在大宏里,宋建隆二年建。明林恕诗:“巢云方文鏁潺湲,流水柴门镇日关,万壑岚烟秋雨后,一庭草色夕阳间。香残石鼎僧初定,廉卷岩扉鹤正还,百尺高楼天外景,倚栏邀月独看山。

皇恩寺在二十三都。五代梁太清元年建,唐咸通九年赐额。宋主簿陈之邵诗:“老桧乔松路屈盘,晕飞金碧照岩端。僧寻翠巘曾挥锡,客厌红尘屡解鞍。望断四天春野阔,梦回一枕夜涛寒。汤休况是多佳句,吟罢岩云时倚阑。”

棋山寺在二十四都。唐咸通二年建。明陈亮诗:“久囗丘壑游,未历棋山路。偶访招提居,夤缘入祗树。云林更左转,始得禅栖处。落日寒蝉鸣,蔼然松杉囗。真僧喜相接,况有半生故。秘箧散香芸,名巵囗甘露。常怀学空理,暂喜捐尘虑。永愿依道林,慙非许玄度。”

观音寺在县东隅。唐咸通四年,邑人光禄大夫王相舍宅为之,今废为察院。

五云寺在十七都。唐建,今废。

秀峰院在嵩平里。唐长兴二年建。

瑞峰院在同荣里。周广顺二年,太保王绍齐以开山僧居岩间,常有烟云覆盖,以为瑞,始创院。有垂露亭。庆历中,提刑苏才翁刻字于石屏。(以上二寺俱废。)

双涧庵在五都,元建。明王恭诗:“我爱东林古兰若,双涧迢递七岩下。祗树三花世外开,飞泉一道天边泻。石林青碧乡圭双流,上界青天看欲浮。寒声半作千峰雨,凉意都涵六月秋。沙门衲子何清净,浣衣洗钵安禅定。五夜焚修礼露台,三时说法鸣烟磬。骚人墨客日跻攀,谁识醉囗囗囗囗。

龙门庵在九都桃坑。

龟石庵在十都。宋绍兴元年建,前有石如龟,故名。

仙源庵在十二都。宋乾道元年建,元至正二十三年重修。

宝溪庵在十三都。元天历元年建。

宝林庵在十四都,宋雍熙二年建。

仁寿庵在十四都。元至正二年建。

瑞应庵在十六都。宋绍兴四年建。

西石庵在二十一都西石岩,元至正二十一年建。

尚书庵在二十一都。宋绍兴间,郑丙读书于此,后官尚书,故名。

东林庵在大宏里广石。国朝嘉靖十三年重修。

涌泉庵在大宏里雁峰之麓。有泉涌出,故名。

董塘观在十四都董塘岭。

真元观在十六都,宋至和元年建。

东华观在县治东北。宋开宝元年建,今废。

观音堂在岱边。元至正二十五年建。

泗洲堂在十九都,唐开元中建,宋绍兴中重建。

连江县

大中玉泉寺在县西里许玉泉山之麓。隋大业元年建。唐天宝中,浮屠百余,引泉自给,寿高强健,御赐今名。国朝永乐二年修,成化五年重修。明吴文华诗:“巾舃相囗蹑紫烟,闲从鸟径访金仙。宦情迢递浮云外,梵影依微落照前。古洞苍鳞囗宝月,香厨清玉控灵泉。坐阑得悟囗遵囗,万籁空无一事悬。”王应山次韵:“宝篆风轻绕瑞烟,齐心囗磴礼金仙。囗峰秀出人天外,鹫岭光分绣佛前。古寺尚余花作雨,石音仍是玉为泉。来游幸踵尚书履,高楝常瞻锦字悬。”

石门寺在新安里覆釜山下。唐中和元年建,成化三年,僧绘图以进,诏赐今额。

宝积寺在二十七都。宋嘉祐二年建,国朝正统元年重建。

龙兴寺在嘉贤下里。宋建隆元年建,国朝景泰四年重建。

宝应寺在仁贤里白岩。唐乾宁三年建。张莹尚书读书其中,夜间钟鼓自鸣。国朝正统元年重建。

清洋寺在贤义里东塘坡。五代周广顺元年建,国朝景泰间重建。

龙漈报恩寺在安义里尖山。唐乾宁九年建,国朝景泰四年重修。

报国寺在保安里东村。宋熙宁三年建,初名安国,元至正十一年重修。

光化寺在保安里茶洋,唐乾宁元年建。宋咸淳三年,赐参知政事常挺为功德院,更名报国宁亲寺。后复今名。

龙卧寺在钦平上里。隋仁寿三年建,国朝正统四年重建。

护国天王寺在钦平上里。唐大中二年建。旧名竹林,咸通间赐今额。国朝成化二十年重建。

崇寿寺在县西。宋天圣四年建,国朝宣德七年重建。(以上三寺俱废。)

宝林院在中鹄里。唐大中六年建。有独觉岩。唐宣宗时,僧法诠与涅槃大囗怡山诸老为法空友。寺后绝峰有巨石如覆盆,诠雅好居之,欲移其室而未能,因舍之曰:“人实无力,神乃有功。”俄而风雨雷电作,巨石移山下,俨然一室,诠居其中四十年坐化。

观音庵在清河里江边。唐大中元年建,国朝洪武间重建,万历三年复建,有塔。

宝华岩庵在玉泉井之右。唐大中元年建,国朝永乐十七年重修。

龙兴观在钦平下里。宋景定二年,常挺以龙兴废寺田,请于朝,改为观。国朝永乐囗年重修。

清隐观在中鹄里。元至正四年建。

玄都观在永贵里小澳岭头。

三仙观在安德里。元至正十五年建。

罗源县

水陆寺在县西笃行坊,即旧县址也。五代周显德四年建,国朝洪武三十二年改为公馆,成化三年复为寺,内有甘泉。

金粟寺在临济里。五代唐清泰五年建,有妙喜洞。刻石于山半。(明高相记。)

圣水寺在莲花山下。宋绍圣三年建。有笔砚峰、龙虎岩、仙源泉、弥陀石、玉并、金钟潭、栖云洞、眠鹤亭。宋白玉蟾诗:“骑鹤来游囗宝山,山中石室水光寒。岩前削壁松花落,午夜月光初炼丹。”

崇寿寺在新丰上里,五代唐天成二年建,有放生池。又一在宝胜山中,亦曰崇寿寺。

普明寺在善化里。唐建。

庆田寺在安金里。唐建。

雪峰寺在临济里。宋建。

龙华寺在徐公里。五代唐建。

圣寿寺在罗平里,五代唐建,国朝弘治间重修。

龙兴寺在罗平下里。宋建,国朝嘉靖间重修。

应德寺在新顺里。唐建。

GFAB5檀寺在黄重下里。唐建。

曹山寺在黄重下里,五代周建。

凤山寺在霍口。唐建。

信安寺在拜井里吕洞,唐建。

白塔寺在铁嶂山下。宋开宝二年建,今毁。

西溪庵在县治南。国朝景泰三年重建。其地溪水清諹,林木繁茂。

洞宫天庆观在县东北。唐天宝七载建。有八仙亭、普贤堂,在登高山下。

永福县

方广寺在保安里方广岩下。五代汉乾祐二年建,后毁,国朝永乐十四年重建。

重光寺在县南开平里。唐大中二年建,宋宣和二年改为神霄宫,建炎元年后为寺,有放生池、罗汉阁。国朝隆庆三年重建。

能仁寺在县西南旧保德里。群峰峭拔,寺介其中。五代唐天祐二年建。初名寄林,僧无爽结庐于此。清泰二年更名瑞峰,宋政和中更今名。有放生池。

极乐岩寺在县东北十五里。宋大中祥符二年建,国朝隆庆间重建。

名山寺在二十都高盖山之下。唐文德元年建,五代唐天成中赐今额,有东西二石室。有祠。

上林寺在一都。

方壶寺在二十一都。

枕烟寺在县东八十里,唐永徽元年建。

越峰院在开平里。宋开宝元年建。有玩芳亭。邑令黄子理书匾并为记。[6SS]宋吴栻诗:“野僧迎客咲开关,更拂残碑藓字斑。徐姓仙归空碧洞,汉封王去漫青山。影来秋月林子缺,声淹春风水一湾。焙茗满瓯须强啜,过桥车马便人间。”

龙泉寺在县东南六十里。唐咸通十年建,今废。

云际院在待旦里。唐大中五年建,有苏老亭,今废。宋庆历间,提刑苏舜元常游此,因名。

玉清观在县东。旧名东岳庙,宋瑞平元年更今名。

福清县

圣迹寺在县北隅。五代唐天成五年建,国朝弘治间重修。有灵源洞、放生池。

瑞岩寺在新安里。宋宣和四年建,国朝洪武二十三年重建。元陈英诗:“草径通幽僻,禅房隐寂寥,开窗山色入,欹枕树声饶。栏竹藏春雨,林花落晚囗。余生不谐世,应欲寄渔樵。”

灵石寺在清源里。唐大中四年建。先是武宗时,僧元修始庵于此,诵七俱胝咒治疾祟,后深入岩谷中,人以为遁去矣。有蔬甲泛流而下,乃沿源访而得之。再往则庐已虚,盖避会昌禁也。宣宗时出,诣阙贡金买山,始创精舍,名翠石院,至是赐灵石俱胝院额。宋天圣初重修。有仙人碑、蟠桃坞等十胜。宋许囗囗囗:“自香城北沿囗囗里西渡小桥,入长道,又西入蟠桃坞,十步,有石屏,因为榭,榭之西有囗囗,亭次有囗光、素波二台。数十步,有松偃盖。西有囗花室。又西有放鹤、待月二楼。囗高囗亭白莲社,乃至塔院,中有胡僧。僧自西域来,有神术。至今鸟雀不栖。

黄蘗寺在县西南清远里。沙门正干从六祖得其传,唐贞元五年建院,名般若堂,德宗赐名“建福禅寺”,国朝重建。

安福寺在清远里。唐大中间建,宋嘉祐间重建,有熟梅轩。宋林希逸诗:“梅子黄时四月秋,小轩流水最清幽。山僧坐对禅囗熟,不准眉头一点愁。”

天竺寺在方兴里。唐咸通间建,相传仙人汲泉碾茶处。

敛石寺在敛石山。唐建,国朝隆庆间重建。

应峰寺在清源里。唐大中间建。

天王寺在县北遵义里。梁大通二年建,初名法建,唐咸通二年赐今额。

延庆寺在新安里。五代唐长兴间建,初名灵曜,宋天圣中赐今额。山泉甘冽,所产茶异常品。

嘉福寺在化北里。宋建。

福兴寺在化南里。宋庆历四年建,国朝洪武二年重建。

灵隐寺在龙仁寺。宋政和五年建,有不溢泉、平步台、小龙潭、海月庵。

重兴寺在县西南光贤里,五代周显德二年建。初为庵,名大悲。至是拓之,乃更今名。旁有石高峰、石马泉。

新兴寺在光贤里。宋太平兴国中建。本崇福院旧址,翁仁凯庐墓之所。

瑞峰寺在海口城东北龙山之巅。有石浮屠七级,可观海日。

福山寺在新丰里。唐时建。郑侠读书处也。(以上三寺俱废。)

玉峰道院在县治西塘边。元至正二十五年建,国朝永乐八年重修。

福真观在海口城。宋元祐七年建,政和二年赐额。中有丹井,为道士林知源修炼处。

永南观一名朝元观,在新丰里。

灵宝观在石竺山。

论曰:自关尹之言授,而竺乾之说兴,于是羽客缁流,梵刹霄宫,遍于宇内,甚且与儒教鼎立为三。昔韩退之辟二氏,至欲火其书而庐其居,说者以为其功有若障川回澜然。奈何后之人惑于五戒九还,更推波以助之也。惟是尘韁既解,氛垢都消,浮生之半日初闲,明月之中庭不扃,崆峒可问,色相皆空,斯亦幽人之所息机,哲士之所寄迹也。游而不有,化而不留,明先王之道以道之,则彼异端者,禹隹照丽天,而爝火息矣。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万历福州府志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