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初稿记

节录印存上中卷初稿记

此书原本为文言文,民国十二三年间讲授于北京大学。无锡钱生尝欲移译英文,未果。二十七年春,余避寇入蜀,寓壁山,钱生亦至。是冬,钱生欲偿夙愿,因先用国文翻成语体文,以资熟练,义有增损则余所随时口授,钱生无擅改也,翻至《转变章》未竟,钱生因事离川,不获继续。迄二十八年秋,余孤羁来凤驿破寺中,手无书籍,意兴萧索,念钱生造端遽废,仍欲完成语体本,遂依钱稿续翻。壬午之岁,上中两卷成,值寇机轰炸频数,乃商旧友广济居正觉生筹印四百余部,俾无散失,他日得更定云。

原本拟为二部,曰《境论》,境者义境,佛典组织每作三分,其一曰境,如本体论或宇宙论等理论,以佛典三分衡之,当名境论。 曰《量论》。量犹云知,佛家有证量及比量等分类,可考因明及诸经论。余言量论者,略当于今云知识论或认识论,但吾如草《量论》,其内容当与西洋知识论不必同。 《境论》完成,曾印千部,而《量论》犹未作。今本已改变原本规画,今本,谓语体文本。 不复以量论属本书组织之内,故命名仍从原本曰《新唯识论》,而删去境论之目,量论既当别出,则境论之名失其所对,不容立故。

节录原本绪言

本书元属创作,凡所用名词,有承旧名而变其义者,旧名,谓此土故籍与佛典中名词,本书多参用之,然义或全异于旧,是在读者依本书立说之统纪以求之耳。如恒转一名,旧本言赖耶识,功能一名,旧为种子之别称,今皆变其义而以目本体。真如,旧为本体之名,今亦相仍,但今主体用不二,则视旧义以不生灭名真如者,相去何止天渊。此特略举数例耳。 有采世语而变其义者。世语,谓时俗新名词。 自来专家论述,其所用一切名词在其学说之全系统中自各有确切之涵义而不容泛滥,学者当知,然则何以有承于旧名、有采于世语乎?名者公器,本乎约定俗成,不能悉自我制之也,旧名之已定者与世语之新成者,皆可因而用之而另予以新解释,此古今言学者之所同于不得已也。

书中用自注,或有辞义过繁不便系句读下者,则别出为附识,亦注之类也。

本书评议旧义处,旧义,谓印度佛家。 首叙彼计,必求文简而义赅,欲使读者虽未研旧学,亦得于此而索其条贯、识其旨归,方了然于新义之所以立。

上所节录者,并是今本与原本规矩不异处。又今本上卷有译者按或翻者按等文,为上卷以下所无者,盖钱生原稿有之,亦与附识同例。上卷依钱稿修正,义旨无失,而文辞粗芜处多未及改,衰年精力短,姑略于辞而存其义可也。今日作述之业,如效古文高浑,无异自绝其学;然粗芜太过,无可导人深入理趣,此实言学者之大忌也。若乃平易之文言文,达而不烦,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达者说理简明,深入显出。 诚而有据,《易》曰“修辞立其诚”,诚者无妄。据之一字最难言,义不苟立,依于征验,精密正确,是谓据,若夫理极玄微,必其神解创获,体认深切,方是有据,杂染之心,神明早丧,无可悟理。此意难言。 雅而多蓄,谈义至广大冲微处,必须雅词,善为含蓄,使有慧人读之自然玩索不已,雅词与华词截然不同类,学者宜知。 方是说理文之正轨,然极难矣。又文字之役,全凭兴会,老来殊少嘉趣,颇难畅意;复为撙节印费计,时有新悟亦不增加,但依原本削其烦芜而已。此书只印二百部,聊待来贤。壬辰冬漆园老人识于北京十刹海红梅供经室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新唯识论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