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第22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正;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夫则惑(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4)。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5)。

【题解】

此章揭示老子处在新旧交替时代,常持“辞让”、“曲全”的态度,以求全身而远祸,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

注释:

(1)傅范及景龙、敦煌、龙兴碑、诸本悉如此。河上、王弼及开元,“正”作“直”。

马王堆本甲乙本全同。惟甲本“全”讹作“金”,“正”假作“定”;乙本“枉”讹作“汪”,“敝”写作;两本“窪”均省作“洼”。苏辙《道德真经注》“惑”下有“矣”字。范应元说:“‘正’字王弼同古本,一作‘直’。”奚侗说:“全、正、盈、新为韵,以全、新韵正,盈乃音变。如《九辨》清、人、新、年、生、怜、声、鸣、征、成相韵之例。”

马王堆本甲本“定”字,亦“正”字音假。

(2)王、范与诸唐本如此。傅本无“是以”二字,作“圣人裒一,以为天下式。”马王堆本均有“是以”二字,“抱”作“执”,“式”作“牧”;“圣”字甲本假作“声”,乙本省作。按,“式”与“得”,“惑”为韵,故从今本写定,作“式”,不从马王堆本作“牧”。易顺鼎说:“式,即栻字。《广雅》:‘栻,梮也。’梮有天地,所以推阴阳,占吉凶,以枫子枣心木为之。《汉书·王莽传》‘天文即案栻于前’,即此。字亦作式。《周礼》:‘太史抱天时,与太师同车。’郑司农曰:‘大出师,则太史主抱式,以知天时,处吉凶。’此式字,即此义。”任继愈说:“式,也作栻,是古代占卜用的一种迷信工具,到汉代卖卜的人还使用它。见《史记·日者列传》。根据它转动的结果,来判断占卜的人的吉凶祸福。《老子》这里是说,‘圣人’观察天下的命运,也要用这个工具,这个工具,不是木制的式,而是用‘一’作为式(工具),这一个‘一’,就是道。”

(3)河上、王、傅、范诸通行本悉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乙本作“不自视,故章;不自见也,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敦煌及龙兴碑,“不自见,故明”,在“不自是,故章”下。李约《道德真经新注》“不自伐,故有功”,在“不自矜,故长”下。

(4)王、傅、范及诸今本悉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均无“天下”两字。成玄英《义疏》无“之”字;敦煌、龙兴碑及唐李荣《老子道德真经注》并无“天下”及“之”字。唐李约本及明危大有本,无“故”字。宋叶梦得《老子解》下句作“是以天下莫能争”。蒋锡昌《校诂》:“宋河上本同此。道藏河上本‘争’作‘矜’,涉上‘矜’而误。河上注:‘此言天下贤与不肖,无能与不争者争也。’可证。”

(5)王、范诸本悉如此。傅奕本“言”下有“也”字。马王堆本乙本作“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甲本同,惟上句“之”至“几”七字损掩,下句“全”讹作“金”。景龙与道藏龙兴碑二三两句作“岂虚语”故成全而归之”。并无“也哉”二字,有“故”字,“诚”作“成”。张松如说:“他本‘成’皆作‘诚’,无‘故’字。

‘诚’谓信然,‘故’与‘固’通,亦明不虚,其义一也。今之帛书,盖作‘诚’是。”

马叙伦《校诂》:“此三句似注文。”意谓于经为衍文。今查马王堆本此三句系白文,无注,此疑可以消除。

【今译】

“受得住委曲,才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屈,事理才能得到伸直,低洼反能盈满,凋敝反而新生,少取反而多获,贪多反而昏迷。”因此。圣人用“道”(一)作为观察天下命运的工具。不固执己见,所以事事物物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是非非判得清楚。不自我夸耀,事业才能有成就。不自高自大,才能充当首领。正因为不跟别人争夺,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过他。古时所谓“委曲反能全身”等语,难道是空话吗?其实在危难中能保全自己的人,全凭懂得这个道理。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老子全译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