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事君章第十七

本篇导读

本章主旨说明君子侍奉君主的原则。在政治上,君子最大的责任是协助君主推行善政,并纠正君主的过失。这一章寥寥数语,已经让我们明白到为人臣者,不论在任何时候也要为国事尽心,兴利去弊。这样说来,君子为政并不是为一家一姓做奴才,而是为天下万民做牛马。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1] ,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2] ?」』

1 将顺其美:这里是说君王的政令、政教是正确的、美好的,那么就顺从地去执行。将,执行,实行。

2 “心乎爱矣”四句:语出《诗经·小雅·隰桑》。原诗相传是一首人民怀念有德行的君子的作品。这几句诗说,尽管心中热爱他,却因为相隔得太远,无法告诉他,只好把热爱之情藏在心中,不论何日何时都不会忘记。遐,远。

译文

孔子说:“君子侍奉君王,在朝廷之中,尽忠竭力,谋划国事;回到家里,考虑补救君王的过失。君王的政令是正确的,就遵照执行,坚决服从;君王的行为有了过错,就设法制止,加以纠正。君臣之间同心同德,所以,上上下下能够相亲相爱。《诗经》里说:‘心中洋溢着热爱之情,相距太远不能倾诉。心间珍藏,心底深藏,无论何时,永远不忘!’”

赏析与点评

在古代中国,“事君”对读书人而言十分重要。所以《孝经》开首就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开宗明义章》)。至于读书人要怎样“事君”才算是恰当呢?《孝经》又说:“以孝事君则忠”(《士章》)。所谓“忠”,讲求的不是绝对服从,而是要有监察和纠正君主的“道德勇气”,像《谏诤章》所说的“争臣”就是“忠臣”的典范。故此,要做一位“忠臣”,需要的不是为君、为国舍身的“英雄气概”,而是一颗“匡国为民”的心。今天,虽然我们不用讲“事君”、“忠君”,但我们相信,做人处事一个“忠”字还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忠”字除了“尽心尽力”,还包含“忠诚”之义,所以就算不用“事君”,我们待人和处事还是应该把握一个“忠”字为宗旨。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面对上司,我们要做到“尽忠”已经不易,要做到“补过”则更难。因为“尽忠”虽然要卖力,又要竭诚尽心,但毕竟也是自己的事;至于“补过”则不仅进言者要有“勇气”,还要有进言的“技巧”,而更重要的考虑是上司纳言的气量如何。如此“八字真言”可谓“知易行难”。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孝经译注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