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三国故事

董卓进京

黄巾起义失败以后,各州各郡的刺史和太守成了最有势力的人。他们手上有军队,又霸占了一块地盘,都变着法儿地争权夺利,搜刮百姓。这些人里面,要算并州(在山西一带)刺史董卓的力量最雄厚了。

董卓是临洮人(临洮在甘肃岷县),长得又高又胖,带兵打仗有一套。打黄巾的时候,他“立功”封侯,地位一个劲儿往上升。有一天,董卓忽然接到大将军何进派人送来的一封信。他看完信,忍不住咧开大嘴,嘿嘿地乐出声来。原来何进在信里说:汉灵帝刚刚病死了。他想趁机除掉把持朝政的宦官,让董卓带兵到洛阳来帮着他。信上还嘱咐董卓,进京以前,先上一个请求杀宦官的奏章。

董卓寻思着,杀几个宦官费得了什么事?自己这次能带兵进京,日后还许能掌握朝廷大权呐!他赶紧派人送奏章到洛阳,又连夜整顿好人马,急急忙忙朝洛阳进兵了。

没想到刚走到半道上,迎面来了一帮逃难的老百姓,一边走一边嚷嚷说,洛阳出了大事啦:先是大将军何进给人杀了,后来宦官也给杀了,新立的皇帝让人劫走了!董卓吓了一大跳,着急地打听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呐?

原来汉灵帝有两个儿子。大的刘辩,十四岁,是何进的妹妹何皇后生的;小的刘协,九岁,是王美人生的。汉灵帝喜欢小儿子,想把他立为太子,又怕何进不好对付,一直没说出来。到了临死前,他才把刘协托付给宦官蹇硕(jiǎn shuò)。哪知道何进早就准备好了。汉灵帝一死,何进马上主持着让刘辩即位,就是少帝。刘协被封为陈留王,何皇后成了太后。蹇硕刚想动手,被何进发觉给灭了门。

何进想趁这个时候,把宦官一网打尽。可是何太后怎么也不答应。何进正愁得没法儿,司隶校尉袁绍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袁绍说:“依我看,不如把外面的兵马召进来,吓唬太后一下,就说各地都要求杀宦官。太后一害怕,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何进听了连连点头说:“这个办法好。各地的兵马,数董卓最厉害,就让他先进京吧!”这么着,何进才给董卓写了那封信。

其实,这一来等于给宦官通了消息。董卓给朝廷的奏章,宦官张让、段珪(guī)他们哪有看不见的呐?何进正盼着董卓的人马进京,张让、段珪已经安排好了。他们假借太后的命令让何进进宫。何进稀里糊涂地刚一进宫,就给绑上砍了头。何进手下的将士听说大将军让宦官杀了,一下子就炸了窝。大伙儿由袁绍和袁绍的异母兄弟袁术带着,把皇宫围起来,非要把张让几个杀了不可。张让、段珪急得要死,逼着少帝和陈留王连夜逃到宫外,往北跑到了黄河边上。

袁绍和袁术带兵杀进了皇宫,没找见张让、段珪,就朝宦官开了刀。将士们急红了眼,见一个杀一个,也不分个好歹。有的小伙子不是宦官,可因为没长胡子,也给当成宦官杀了。这么胡劈乱砍地杀了两千多人,才想起不见了少帝和陈留王。有好些将士和大臣又往黄河边上追过去。

董卓听说事情乱到这步田地,心里急成了一团火:这会儿再不迎上去,天大的机会不就错过了吗?他狠劲儿一甩鞭子,带人直奔黄河,跑得别提多快了。

张让、段珪带着少帝和陈留王到了河边,正愁没法过河,后面的追兵赶到了。他俩见没处躲,给逼得跳了黄河。大臣们忙陪着少帝和陈留王往回走。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迎面跑来一大队人马,眨眼的工夫,就把他们挡住了。好家伙!尘土扬起了半天高,战旗把刚出来的太阳都遮住了。少帝吓得“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大臣们也吓得直打哆嗦。这时候,一个身体肥胖、满脸黑胡子的将军骑马跑到少帝跟前。大臣崔烈不认识董卓,壮着胆子喝了声:“你,你是谁?敢来惊动皇上。快滚开!”

董卓的嗓门儿可比崔烈大得多。他瞪圆了眼睛,大声说:“什么?叫我滚开?哼,你不想要脑袋啦?”又转过脸对少帝说:“皇上不要害怕。我是董卓,特地保护皇上来啦!”

大臣们听了,心里都连连叫苦。有个大臣结结巴巴地说:“如……如今,乱……乱子已经平定,外面的兵……兵马就不必进……进京了。”董卓又把眼一瞪,说:“你们这帮大臣,把朝廷弄到这步田地,还不说自己没能耐。我董卓拼着命赶来保驾,谁敢不让我进京?”大臣们都只好闭上嘴,不敢出声了。

董卓问少帝这一回乱子是怎么起来的。少帝哭哭啼啼地说了半天也说不明白。董卓又转过脸问陈留王,陈留王倒比少帝说得明白点儿。董卓就一直跟在陈留王身后边,心里打下了一个主意。

原来董卓这次进京,身边只带了三千名将士。他想要在朝廷上掌大权,靠这点儿力量不够。进了洛阳以后,董卓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吩咐几个心腹将领,在深更半夜悄悄地把人马带出城去,等到大天白日,再大张旗鼓排着队回到城里。接着就放出风来说,这些人马都是董卓刚从外面调来的。这么一连好几天,把京城里的大臣全给唬住了!谁也闹不清董卓的人马到底有多少。有说五万的,有说十万的,有说数也数不过来的。何进手下的将士也让董卓收编过来,成了他的部下。

董卓又寻思着把少帝废了,改立陈留王为皇帝,那样朝政就可以自己说了算。别的大臣们同意不同意,董卓可不在乎,他只想到了袁绍这个人。袁绍是京城里豪门大族的头儿,顶有实力了,不能小看。董卓派人把袁绍请来,对他说:“皇上是天下的主子,应当挑选个最贤明的。我看陈留王比当今这个强得多,打算改立他。你说怎么样?”袁绍急了,刚要张嘴说不行,董卓捋了捋胡子,嘿嘿笑了几声,又接着说:“其实,汉家的气数早已经完了,现在就先立上他一个吧!”

袁绍本是汝阳人(汝阳在河南商水西南),家里出了不少大官,说话很硬气,他说:“少帝是长子,理当即位。他又没有什么不好。您无缘无故地把他废了,我看人心不会服。”董卓没想到袁绍会顶他,又使劲儿把眼一瞪说:“大权在我手里,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你们谁敢不听!”他拔出宝剑,指着袁绍说:“你看看,我的剑还不快吗?”袁绍可不吃他这一套,握着腰里的剑把儿对董卓说:“难道天下只有您一个人厉害吗?”说完,头也不回地就往外走,把董卓气了个干瞪眼。

袁绍这一走,就没了消息。董卓赶紧派人打听袁绍的去处,打算好好地治治他。去打听的人回来说,袁绍已经连夜逃到冀州(相当于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去了。董卓没了对头,这才放了心。

第二天,他把文武百官都叫来,宣布要改立陈留王。当下他就逼着少帝退位,封为弘农王。陈留王登基,就是汉献帝。董卓自己当了太尉、相国。为了稳住人心,他把朝廷上有名望的人都封了大官。连袁绍,董卓也让他做了渤海(郡名,在辽宁河北环海一带)太守。这么一来,朝廷上就有很多人都向着董卓了。只有何太后哭得死去活来的,口口声声地骂董卓欺负她孤儿寡母。董卓一听就来了气,派人送去一壶毒酒,把何太后毒死完事。

董卓为了显示一下自己是个治国的能手,还想重用一些名士,说要把过去依靠外戚和宦官的毛病改一改。他听说做学问的蔡邕从前为了反对宦官差点儿送了命,就派人去把他找了回来。三天里头,蔡邕连升三级,做了侍中(官名,在皇帝左右办事)。

董卓虽说请了一些有名望的人来做官,可是他根本不懂得怎么跟这些人打交道。笼络自己的将士,他倒是有一套土霸王的办法。他放这些刚进京城的将军和士兵随便抢财物,抢美女。洛阳城里一条街挨着一条街,买卖人家挺多,还有不少皇亲国戚,贵族富豪。董卓的将士闯进去,见什么抢什么,还有个名目,说这叫“搜牢”,就是保护治安的意思。这么“保护”下去,谁受得了哇?将士们把抢来的财物美女交给董卓,他就分给他们一部分,好让大伙儿享受享受。他还叫人刨开了汉灵帝的坟,把里边藏的珠宝都拿出来分了。这么一来,将士们都竖起大拇指,夸董卓真够意思。

有一天,董卓带着人马,耀武扬威地出了洛阳,到了阳城(在河南登封东南),正赶上那儿的老百姓在祭祀神灵。大街上男男女女又是唱又是跳,别提多热闹了。董卓一看,心里就生出了一个主意,要让全国上下知道自己有多不好惹。他马上命令士兵把这些老百姓捉起来,男的杀了,把头砍下来挂在战车两边,女的都装在车上带回去。他带着将士们,又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洛阳城。将士们连喊带吆喝,有的还唱着得胜的歌儿,真跟打了一场胜仗似的。董卓下令把人头烧掉,把妇女分给士兵们做了奴婢。

朝廷上有了这么一个想杀就杀,要抢就抢的魔王,闹得老百姓怨气冲天。各州各郡的首领也都把董卓看成是大祸害。他们打算联合起来,一起来讨伐董卓。

同盟异心

最先起来反对董卓的,是东郡(在河南濮阳西南)太守桥瑁(mào)。他发出了一个通告,提议各地一同起兵讨伐董卓。消息传到冀州,渤海(属冀州管辖)太守袁绍立刻派人到各地去联络,约他们一起出兵。因为有袁绍出面领头,有好些个地方就起来响应了。

公元190年,十三路人马聚集到了酸枣县(在河南延津北),开了一个会。会上推举袁绍做盟主,还订了盟约,发誓要齐心协力消灭董卓。袁绍自称车骑将军,以盟主的名义发出通告,数落了董卓的条条罪状。然后,他命令各路军队从四面八方向洛阳进军。袁绍自己带兵驻扎在河内(在河南武陟、沁阳一带)。

董卓看了袁绍的通告,气得扫帚眉一竖,把眼犄角儿都吊上去了。他咬着牙说:“好啊,你说我废少帝,杀太后,是大逆不道。我偏要一不做,二不休,让那个小崽子也没法活!”他马上派人去把弘农王也毒死了,接着,又跟谋士李儒商量怎么对付同盟军。李儒说:“这回各州郡的人马来得真不少,洛阳这儿又无险可守。依我看,咱们不如迁都到长安去。一来, 长安离咱们老家陇西(在甘肃)近,比洛阳安全;二来,先避避风头,等他们自己内部乱起来了,再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这几句话,说得董卓哈哈地乐了。

第二天,董卓把大臣们全叫来,说要迁都长安。大臣们一听都愣了。司徒杨彪第一个反对说:“洛阳做京师这么多年了,要是一迁都,必然惊动全国,免不了又要大乱一场。还是不迁的好。”太尉黄琬也说:“迁都可不是件小事,请相国三思而行。”董卓哪儿有耐心听这个,放开了嗓门儿嚷着说:“胡说,胡说!你们敢反对我的大计吗?”大臣王允顺着董卓,他说:“相国的话实在太对了。当初高祖皇帝不就是拿长安做京师吗?咱们听相国的,没错儿。”董卓这才消了气。他把杨彪、黄琬都降了职,让王允做了司徒。

董卓命令马上迁都,还叫洛阳城里和附近的老百姓也搬到长安去。大伙儿哪儿舍得离开老家呐?董卓又动了气,叫士兵们把洛阳的宫殿、官府,还有老百姓的住房一把火全烧了。这么一来,周围数百里地都成了一片废墟。老百姓只好哭哭啼啼跟着他们往西走。沿路病死的、饿死的、踩死的、打死的,数也数不过来,到处都见得着尸首和死人骨头。

董卓把修整长安城和朝廷里的大事交给王允去办,自己守在洛阳,对付同盟军。他先派大将徐荣去迎敌。徐荣的大军往南走着走着,正碰上长沙(在湖南)太守孙坚的人马。

孙坚是富春人(富春在浙江富阳),靠镇压黄巾军当上了长沙太守,这时候也带上自己的人马来参加了同盟军。一路上,他杀了跟他不和的荆州刺史王睿(ruì)和南阳太守张咨(zī),把他们手下的将士收编了一部分,力量一下子就壮大起来了。

孙坚领兵到了鲁阳(在河南鲁山),和后将军袁术驻扎在一起。袁术的势力比孙坚大不少。孙坚表示愿意听袁术的指挥,还带兵在前头开路。这会儿他碰上了徐荣的人马,立刻就交起手来。徐荣是个大力士,打起仗来凶猛极了。打了刚几个回合,孙坚招架不住,找了个空子,赶紧往回跑。徐荣在后面紧紧追赶。

这时候,颍川太守李旻(mín)赶到了。他放过孙坚,跟徐荣对打起来。他更不是徐荣的对手,结果被徐荣活捉了去,带到董卓面前。董卓下令把李旻下了油锅。孙坚打了这个败仗,只好退回鲁阳。

没几天,河内太守王匡从北面向洛阳打过来了。董卓一面派兵去迎战,一面悄悄地让一支精兵绕到王匡的背后,冷不丁地来了一个袭击,一下子把王匡也打败了。

盟主袁绍听说孙坚、王匡两路人马都吃了败仗,李旻还给下了油锅,心里直犯嘀咕:自己这点人马是好容易才凑起来的,可不能一下子就全赔了进去。这么一想,他索性就按兵不动。各路首领一看盟主不打,也都停止进兵。谁也不敢和董卓的军队交锋了。

这一来,可急坏了一个人,就是谯郡人(谯郡在安徽亳州;谯qiáo;亳bó)曹操。 曹操的父亲曹嵩本来姓夏侯,因为做了宦官曹腾的养子,就改姓了曹。曹操自己对宦官没好感。二十岁那年,他在洛阳城北当了一个小地方官。他一上任,就叫人做了十几根五色棒,放在门前。有人犯了法,不管是豪强,还是贵族,都得按章法受责打。有一回,宦官蹇硕的叔父犯了夜行罪,偏偏碰上曹操巡夜,给拿住了。蹇硕的叔父不认罪,让曹操用五色棒活活地打断了气。这件事一传开,曹操的执法严正就出了名了。

董卓进京以后,把曹操调到洛阳做了校尉。可是曹操看出董卓不过是个土霸王,就挺瞧不起他。过了没有多少日子,曹操改名换姓,逃出了洛阳。

董卓发觉曹操跑了,急忙下令捉拿。曹操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再赶路。这一天,他到了中牟县(在河南中部),正碰上巡夜的士兵,给捉住了。中牟县令已经接到捉拿曹操的文书,就连夜审问。刚巧县衙里有个人以前见过曹操,知道他有本事,很想救他,就对县令说:“现在天下正乱着呐,您可得留点儿神,别得罪了哪位英雄啊!”县令听了这个人的话,真把曹操放了。

曹操到了陈留,把自己在这里的家产拿出来招募义兵,准备反抗董卓。陈留太守张邈是曹操的朋友,也愿意帮助他,让他在这里招兵买马。消息一传开,果然来了不少能人:曹操的叔伯兄弟曹仁、曹洪,老家的夏侯惇、夏侯渊,还有卫国人乐进,巨鹿人李典。他们每个人都带了一千来人,凑到一块儿开始练兵。没多久,袁绍派人来联络,曹操就带着那五六千人,随着张邈一起讨伐董卓来了。

万没想到同盟军一开头打了两次败仗,都吓破了胆,不敢出战了。这怎么不叫曹操着急呐?他跟大伙儿说:“举义兵,除强暴,本来是名正言顺的事。大家既然都来了,就应该同心合力,一齐打过去。董卓害得天下人不得安宁,没多少人帮助他。咱们只要心齐,一定能打胜。”曹操把嗓子都喊哑了,就是没有人听他的。十几个州郡的首领,谁都想着趁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盟主袁绍都还没有动静,他们急什么呐?

曹操最后下了狠心,带着自己的将士单独去打董卓。他们也碰上了大将徐荣。两下一交手,曹操就败了下来。正在逃跑的时候,他肩膀上中了一箭。还没等他把箭拔出来,又一箭射中了他的马。曹操一下子就摔下马来了。后面徐荣的士兵一窝蜂拥上来,亏得曹洪带兵赶到,才杀退了敌兵,救出了曹操。这回损失可真不小,五六千人只剩下五六百人了。曹操想再借点儿兵接着打,可是哪儿有那么容易呐?曹操想来想去,决定到河内去找袁绍。

到了河内,他才听说同盟军里已经闹起了内讧。兖州(山东西南部;兖yǎn)刺史刘岱向东郡太守桥瑁借粮,桥瑁没借给他。刘岱恼了,趁着桥瑁没有防备,带兵打进了他的兵营,把他杀了。刘岱接收了桥瑁的人马,还派自己的人去当东郡太守。乔瑁最先提议讨伐董卓,没想到他自己倒给杀了。好些人愤愤不平。

这件事还没完,袁术和孙坚又联合起来,赶走了豫州刺史孔伷(zhòu)。袁术自作主张,让孙坚做了豫州刺史。大伙儿更不平了,谁也没心思去打董卓了。曹操听了这些消息,心里很不痛快。他叹着气对部将们说:“放着董卓不打,自己人先杀起自己人来了。同盟不同心,这怎么能成大事呐!”他指望着盟主袁绍出来管管。袁绍可没心思管这些,他要干的事比那些人大得多呐。

袁绍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打算着废董卓立的皇帝,把幽州(在河北北部、辽宁一带)刺史刘虞立为皇帝。刘虞是刘氏宗亲,又有点儿威望,要是让他代替被董卓劫持的汉献帝,袁绍不就成了掌大权的人了吗?他越想越得意,就把这事儿跟曹操说了。曹操一听就不同意,他说:“咱们起兵是为了让天下太平。您今儿个把皇上废了,另立一个;要是各地都这么干,各立各的皇帝,天下可就更没有安定的日子了!”袁绍又去问袁术。袁术早就打算趁这个乱劲儿自己当皇帝,当然更不同意,干脆就拒绝了。

袁绍也不管别人反对不反对,急急忙忙派人去请刘虞出来登基。没想到派去的人来来去去跑了好几回,刘虞是要他的命也不答应当皇帝。袁绍这才死了心。

各州郡的军队各想各的,各干各的,到了儿也没去进攻董卓。过了些日子,他们把带来的粮食吃光了,就一个接着一个悄悄地溜了回去。同盟军没把董卓除了,倒是自己先散了伙。不用说,这么一来,董卓更神气了。

定计除害

董卓打了几次胜仗,正要给将士们庆功行赏,不料孙坚为了报上一回的仇,又带兵打了过来。这一回,董卓吃了败仗,只好离开洛阳,带着人马往西跑了。

到了长安以后,他自己当上了太师,把谁也不放在眼里。他坐的车马和穿的衣裳跟皇帝差不了多少。大臣们见了董卓,都得在车下拜见,他可连礼也不还,就坐着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一想到各地胆敢起兵反抗,他气就不打一处来,说:“以前我把权力交给外人,不可靠,太不可靠了!这回我要变个法子。”

于是,他把大权都交给了自己的家里人。他的兄弟、侄子、女婿,还有吕布、李傕(jué)、郭汜(sì)、张济这些心腹大将,都封了侯,受到重用;连怀抱着的小儿子、小孙女也都封了侯,封了君。董卓派人把离长安二百多里地的郿县(在陕西眉县)修成供他享乐的家园,城墙修得跟长安城一样高,里面储藏的粮食足够三十年吃的。董卓把它叫“郿坞”,又叫“万岁坞”。他这么想:“将来我的大事成了,天下都是我的;要是不成,我就在这儿待到死。”

董卓把朝廷的事交给王允他们去办,自己到郿坞去住着。每次从郿坞到长安,或者从长安回郿坞,大臣们都站在道路两旁接送。董卓趁着这个时候,让人在城外搭起帐篷,摆上酒席,跟大臣们足吃足喝,一吃就是大半天。

有一回,董卓请大臣们喝酒。正喝着,吕布从外边进来,走到董卓跟前,在他耳朵边上说了几句话。董卓笑了几声说:“噢,是这么回事。”马上又沉下脸来,把手猛地一挥,吕布就上前把卫尉张温揪出去了。不一会儿,有人送上一个盘子,里面摆的竟是张温的人头!大伙儿一看,浑身的骨头都软了。董卓笑嘻嘻地说:“诸位不必惊慌。张温勾结袁术打算谋反, 让吕布知道了,理应处死。其他人不相干,快喝酒吧!”可是谁还喝得下去呀!他们心里都明白,张温平日就跟董卓不和,又不会巴结人。董卓这是杀鸡给猴儿看呐!

大臣们胆战心惊地散了。司徒王允回到家里,睁眼是张温的人头,闭眼还是张温的人头,心里十分难受。这些日子,王允表面对董卓百依百顺,暗地里可把他恨透了。董卓今儿个杀张温,明儿个还不知道又杀到谁的头上,这么下去还有个完吗?

这时候,大臣黄琬、杨瓒、士孙瑞来找王允,对他说:“董卓这么残暴,谁不恨他?您老这么听他的,难道真没想过日后的下场吗?”王允急忙让他们小声点儿。黄琬他们又说:“我们反正不能当第二个张温。”王允说:“你们别以为我会死心塌地地跟着这个老贼。他的势力太大,心腹太多。咱们要想个十分妥当的办法才能下手哇!”三个人忙问王允:“您有了办法了吗?”王允说:“我想,要有一个能靠近董卓的人,让他下手,最有把握。”

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到了儿还是王允说出了这么个人,就是董卓的干儿子吕布。吕布是五原人(五原在内蒙古包头西),本来在并州刺史丁原的手下当差,因为他武艺好,射箭特别准,大伙儿都叫他“飞将”。后来,丁原和董卓闹不对付,董卓让人说通了吕布。吕布见董卓势力大,就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董卓得到了这么一个得力的大将做保镖,别提多么得意了。他让吕布做了骑都尉,又认作自己的干儿子,到哪儿都把他带在身边。

士孙瑞听王允说的是吕布,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吕布这个人有勇无谋,又是个势利小人,顶靠不住了。”王允说:“我想试试看。有一回我请吕布喝酒,他悄悄地跟我说了心里话。他说董卓时常为一些小事发脾气,动不动就用手戟砍他。要不是他腰腿灵活,早给砍伤了。我还听说他跟董卓的一个丫头私通,这事要是给董卓发觉了,那还了得吗?我看他在董卓身边待着,也是整天提心吊胆的。”大伙儿听王允这么一说,才点头同意了。

过了几天,王允把吕布请到家里吃饭。这顿饭丰盛极了。吕布来了又吃又喝,吃着喝着,就骂起董卓来了。他说董卓平时怎么怎么欺负他,用着了就用,用不着了就又打又骂。王允听着,假装吃惊地说:“我不知道董相国这么欺负将军,将军就真能忍下这口气吗?”吕布皱着眉头说:“王司徒,说实在的,我真想干掉他。可是如今我们名义上还是父子,怎么下得去手哇?”

王允冷笑说:“将军姓吕,他姓董,本来就不是什么亲骨肉。他对将军扔戟的时候,又哪儿有什么父子之情?大丈夫在世,怎么能窝窝囊囊的,让这种人压在头上啊!”一句话说得吕布满脸通红。他猛地站起来说:“对!司徒的话提醒了我。我不杀老贼,决不罢休!”王允赶紧说:“将军要能这样,不但能报了私仇,还是为天下人除害呀!”两个人随后又秘密地商量了半天。

公元192年春天,汉献帝得了一场病,刚刚好了一点儿,就在未央宫里召见文武大臣。董卓也来了,带着吕布大摇大摆地到了宫外。王允、士孙瑞他们都来拜见。董卓还是那么爱理不理地点了点头,一直朝宫里走进去。就在这时候,两旁的武士“呼”地围上来,一个个拿着刀,都咬牙切齿的。董卓惊叫了一声:“哎呀不好,我儿快来!”吕布上前一步,从怀里掏出一份诏书,高声宣布:“皇上有旨,杀乱臣董卓!”董卓还没来得及说话,吕布早就一画戟刺过去,扎穿了他的喉咙。武士们上前,一刀割下了他的脑袋。

大臣和将士们一看董卓死了,都齐声高喊“万岁,万岁!”有的乐出了眼泪,有的高兴得都快发疯了。长安城的百姓听说了,都从房里跑到大街上叫啊,蹦啊,一大群一大群地跳起舞来。大伙儿恨透了董卓,把他的尸首扔到街上,又点了把火慢慢地烧。只有蔡邕想起董卓曾经重用过自己,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蔡邕叹气的事让王允知道了,他就责备蔡邕说:“董卓是国贼,天地都不能饶过他。你是个朝廷大臣,反倒长吁短叹地替他伤心,像话吗?”跟着就命人把他逮起来,下了监狱。蔡邕承认自己犯了罪,恳求说:“我想的只是私人的交情,一时转不过弯儿来。我只求免我一死,情愿脸上刺字,戴罪把汉朝的历史写完。”有的大臣也替蔡邕求情,对王允说:“蔡邕是有名的学者,人才难得,还是留着他写书吧!”王允可不这么想,他说:“现在要是留下蔡邕,说不定他以后写出书来骂咱们呐!”蔡邕叹气惹祸,结果死在监狱里了。好些人怪王允做得有点儿过分。

汉献帝论功行赏,让王允、吕布共管朝廷大事。他们追查起董卓的同党来,有的处死,有的充军。这时候,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张济都领兵驻扎在外地。他们听说董卓死了,就派人来到长安,请求朝廷免他们几个的罪。王允怎么也不答应。这几个人急了,凑在一起商量,觉着这么坐着等死,倒不如先反起来,或许还有条活路。他们就借着给董卓报仇的名义,起兵来攻打长安,半路上又收留了董卓部下樊稠的人马;打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有十多万人了。

吕布仗着长安城城高墙厚,死守了八天,没让他们打进来。可是他没想到城里有一部分士兵,很同情李傕、郭汜他们。这些士兵偷偷地打开了城门,把外面的人马放了进来。十多万将士发了疯似的,一下子拥进了长安城,见人就杀,见财物就抢,连老百姓也给杀了好几千人。吕布抵挡不住,只好约王允一块儿逃走。

王允很郑重地说:“把国家安定下来,这是我平生的愿望。如果做不到,我情愿去死。皇上还年轻,朝廷里没有人主事,我不能走。请将军替我向各地首领致意,让他们千万以国家为重。”吕布知道王允不肯走,就带着手下的几百人,自己跑了。

李傕、郭汜带兵到了宣平门下,吵吵嚷嚷。王允领着汉献帝也上了门楼。城门下的将士见皇帝出来了,全都趴在地下磕头。汉献帝大着胆子,提高了小嗓门儿说:“你们这么乱杀乱砍的,大呼小叫,要干什么?”李傕大声喊着说:“董太师忠心为国,让吕布杀了。我们要替董太师报仇!”汉献帝说:“吕布不在这儿,你们快点儿走吧!”李傕又喊:“王允是吕布的同谋,让他出来!”他手下的将士也一齐乱嚷嚷:“叫王允出来!快出来!”汉献帝早给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王允自己下了门楼,走出来对李傕他们说:“我就是王允,你们要说什么?”李傕什么也不说,把手一挥,将士们乱哄哄的,上来就把王允捉住,带走了。汉献帝见王允给带走了,忍不住哭出了声,左右忙把他劝住。李傕要求加封他们,汉献帝一一答应,让他们都当了将军。李傕和郭汜商量了一下,这才退了兵。

王允和黄琬几个被下了狱,接着就给杀了。这么一来,朝廷大权又落到李傕、郭汜、张济这些人的手里。可是这些人都是些武夫,烧杀抢掠惯了,自个儿还管不了自个儿,哪儿有本事管理国家大事呐!

迁都屯田

公元195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他们闹起了“窝里反”。先是李傕疑心樊稠通敌,把他骗到营里来杀了。这么一来,郭汜起了疑心,怕李傕也算计到自己的头上。

这一天,郭汜从李傕家喝酒回来,一进门就“哇、哇”地吐了一地。他媳妇儿带着哭音儿说 :“这可怎么好哇,八成是中了毒了!”说着拿来半碗粪汁,硬给他灌了下去。郭汜一恶心,又吐了好一阵,才舒服一点儿。郭汜可真火儿了。他大骂李傕说 :“我和他一同起兵,什么事儿都让他一步,没想到害来害去,害到了我的头上。我要不先动手,还活得了吗?”他马上带着自己的人马朝李傕家里打过去。李傕一面抵挡,一面派人硬把汉献帝从宫里带出来,连同贵妃、宫女、大臣们都送到自己营里,还抢走了宫里的财物,末了儿,一把火把宫殿也点着了。反正皇帝在他手里,由着他说了算。

李家兵和郭家兵互相残杀,老百姓又遭了殃,不几天就死了好几万人。这时候,镇守弘农(在河南灵宝东北)的张济也带着兵来了,说是要给他们两家调解。经过张济说合,两边总算答应不打了。可是宫殿烧坏了,没法住。大伙儿商量着,决定把京城搬到弘农去。刚走到半道上,李傕、郭汜、张济都后悔了。他们都不愿意离开长安。汉献帝只好让他们留下,自己和大臣们走了。这三个人一寻思,要是把皇帝放走了,那还拿什么当招牌呐?他们就带兵往东追,想把汉献帝劫回来。

汉献帝由大臣董承、杨奉保驾,刚到了弘农,李傕他们已经追上了。一仗打下来,从长安带出来的文书、图籍什么的扔得满地都是,谁也顾不上收拾。趁着李傕他们在弘农抢劫这工夫,董承、杨奉才保护着汉献帝渡过了黄河。他们想着,弘农不能去了,只有回洛阳这一个办法了。

过了年,汉献帝回到了洛阳。洛阳被董卓一把火烧毁以后,到现在也没恢复。文武大臣只好在破墙头上搭起个草棚,或者盖上间土房,凑合着住。住倒是能凑合,没有粮食吃可更难办了。汉献帝和皇后、贵妃们都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大臣当中不断有人饿死在路上或草棚里。实在没办法,文武百官们只得一个一个地提着小破筐儿到野外挖野菜吃。挖了半天,挖了小半筐,要是碰上士兵,还许给抢了去。汉献帝年轻轻的,他能有什么法子呐?

就在这时候,曹操忽然到洛阳来朝见汉献帝了。他还带来了大批人马。大臣们十分奇怪,曹操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人马呐?他们都连忙打听起来。

原来在这以前,袁绍从冀州牧(相当于刺史)韩馥那里夺了冀州,让曹操到东郡当了太守。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盘,就琢磨着怎么壮大力量。恰好,有个消息传过来,说兖州刺史刘岱被那里的黄巾军杀了。黄巾军没有占兖州的打算,杀了刘岱,就又去了别处。曹操的一个谋士叫陈宫,他对曹操说:“刘岱死了,兖州现在没了刺史,空着位子,朝廷正乱着,也顾不上,这可是给您留的好机会。我打算到那边替您活动活动。”曹操心里乐开了花,马上点点头说:“那敢情好,就请你辛苦一趟。”

陈宫到了兖州,找到当地的下级官吏,对他们说:“当下国家大乱,兖州没个有能耐的人镇守,怎么行啊?我看曹操这个人治国有办法。咱们何不把他请了来,当兖州的刺史,有这么个能人镇守,地面安定了不说,你们也都能保住官职。”官吏们听了,都觉得是这么回事。他们就派人去请曹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这么得了兖州。随后,他就集中兵力,要消灭当地的黄巾军。

黄巾军打仗挺勇敢,一开始就给曹操来了个下马威,杀了他好几百人。可架不住曹操会用计谋,不是设埋伏,就是分兵包围。没多久,青州一带的黄巾军就给曹操打垮了,逃的逃,降的降。曹操一下子收编了三十多万人,都叫“青州兵”。有了这支强兵,他的人马就壮大起来了。

过了不久,朝廷从长安派了一个新的兖州刺史,叫金尚。真刺史和假刺史争斗起来,曹操这个假的仗着兵力强壮,把两手空空的金尚赶跑了。曹操为了让朝廷承认他,又派使者带着礼物到长安,请求朝廷批准。朝廷一见米已成了粥,只好认可曹操当兖州刺史。

曹操当了真刺史,他的狠毒也露了马脚。有个叫边让的文人,说了几句对他不满的话,他就下令杀了边让,对边让的一家也没放过。后来,曹操派人把他爸爸曹嵩接来兖州享福。曹嵩带着全家人,装上金银财宝,走到徐州地面上,不料被一群强盗截住。一家子都被杀死,财宝也给抢走了。曹操得到报告,哪有不心疼的呐?可他没调查是谁干的,就把气全撒在徐州人身上,派兵攻打徐州各县不算,还下令屠城,杀了不知多少无辜百姓。

这么一来,好多人恨死了曹操,连当初为曹操当说客的陈宫,都不愿意再跟他共事。陈宫趁着曹操攻打徐州的机会,联络了陈留太守张邈,要夺取兖州。张邈本是曹操的好朋友,帮过他招兵买马,这会儿也跟他分了手,还请吕布来帮忙。陈宫从此就当了吕布的谋士。他们几个发动起来,向曹操宣战。曹操只好从徐州回来,和吕布他们拼。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吕布真能打仗,把曹操打得稀里哗啦的,差一点就要了他的命。可最后,曹操仗着人多,还是保住了兖州。张邈被杀,吕布和陈宫跑到徐州,投靠了刘备。曹操也损失了不少人马。

经过这回折腾,曹操明白自己的敌人太多了,要想成大事,就非有大权不可。他让手下人打听朝廷的情况。听说汉献帝离开了长安,到了洛阳,朝廷没个主事的人,他就动了把皇帝接到自己身边的心思。手下有好些人反对,他们说:“您现在要的是人才,是地盘,有了这些干什么不行呐?皇上那么个孩子,实际上什么用也没有,要他干什么?”谋士荀彧(yù)不同意这种说法。荀彧对曹操说:“从前高祖替义帝发丧,结果天下的人都拥护,收取了人心。现在天子受难,没吃的没穿的。这时候您能出来帮助皇上,正是人心所向的好事。对这种事,您可不能犹豫。”

荀彧是颍阴人(颍阴在河南许昌),原本在袁绍手下办事,后来知道曹操是个有大志的人,就投奔了曹操,给他出了不少主意。曹操很敬重荀彧,把他比作自己的“张良”,特别爱听荀彧的计谋。这一回,他又听了荀彧的话,下了决心到洛阳来了。

汉献帝这年才十六岁。从当上皇帝的头一天起,他就让董卓、李傕、郭汜他们捏在手心儿里,像个玩意儿,心里挺不是滋味。这回见到曹操,他就把汉室兴旺的希望放在了曹操身上。他听从了曹操的建议,论功行赏,也处罚了一些人。从这以后,曹操掌握了朝中大权。

可是他刚到洛阳,自己的人太少。朝廷原有的大臣,谁看谁都不顺眼,谁都不服谁。曹操也不愿意和他们来往。他只看中一个叫董昭的,就派人把董昭请了来。董昭知道曹操有才干,挺认真地说:“您这次兴义兵,辅助皇上,功劳比得上春秋的五霸了。我看许城粮草比洛阳多,不如迁都到那儿去。有些大臣可能反对,可您要有所作为,不下个狠心恐怕不行。”曹操高兴地站起来说:“您说的正是我的本意,就这么办吧!”

曹操马上奏请汉献帝迁都到许城(后称许都)。汉献帝答应了。有的大臣不大愿意,可听说许城有吃有住,比在洛阳挖野菜过苦日子强多了,也就没再说什么。

公元196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到了许都。他叫人加紧建造宫殿,设立宗庙。造好以后,他请汉献帝正式临朝。汉献帝十分满意,封曹操做大将军,还封了侯。曹操知道袁绍势力大,不能得罪,又请汉献帝封袁绍做太尉。袁绍听说曹操比他的官儿大,说什么也不当这个太尉,还生气地说:“曹操能有今天,还不是靠了我吗?我当初不叫他当东郡太守,他哪儿会这么霸道。如今他反倒仗着天子的命令,骑到我的头上来了。这口气我可受不了!”

曹操不愿意在这时候和袁绍翻脸,就请汉献帝改封袁绍做大将军,自己做了车骑将军,荀彧为尚书令。原来的那些大臣瞧见曹操掌了大权,自己失了势,有不少人干脆告老还乡,或者离开了许都。曹操才不稀罕这些人呐。他叫荀彧帮助他四处搜罗人才,任用贤能。谋士荀攸、郭嘉、钟繇(yáo),武将典韦、于禁、徐晃,这些人都得到了重用。连北海太守孔融这样有名望的人,也让曹操给请来了。这么着,曹操手下文的武的,有了一大批。人才济济,朝廷又有了新气象。

可是这时候,最让曹操发愁的还是没有饭吃。这么多年,没完没了地打仗,再加上接二连三地发生水灾、旱灾、风灾、虫灾,大片大片的田地都荒废了。老百姓只顾逃难逃荒,顾不上种庄稼;就是种上了庄稼,兵马一来,也收割不了;就是收割了,这家抢那家夺,自己也吃不上。因为这个,农民们哪儿有心思生产呐?军队没粮食吃,只好吃桑葚儿,掏螺蛳。老百姓连这个也吃不上,把树皮、草根都给吃光了。

颍川人枣祗(zhī)看到这个情形,想出了“屯田”的办法。他把这个主意说给了曹操听。曹操高兴得什么似的,点着头说:“要使天下安定,就得有强盛的军队,丰足的粮食。你的办法实在太好了!”他让枣祗做了屯田都尉,赶快实行“屯田制”。

枣祗先请曹操发出通告,把那些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的农民集合起来。官家把他们组织在一块儿,借给土地和粮食。他们的任务就是种庄稼,好像是一支种地的军队。这些人不是士兵,也不是普通的农民,每年打下的粮食,一半归官,一半归自己。要是用官家的牛耕种,就把打下的粮食交出六成,自己留四成。他们不交田租,也没有官差,什么负担也没有,就是不能随便离开。要是有人扔了庄稼跑到别处,就得按逃兵办罪。因为免除了官差,生活能安定了,所以上交的虽然多一些,农民们还挺愿意干。那些给战争逼得家破人亡的农民,都争着来当“屯田客”。

枣祗除了做屯田这件事以外,还兴修水利工程,用不长的时间,挖了几条河渠,开出了一些稻田。这么一年下来,就收了公粮一万多斛(hú)。“屯田制”收到了实效,很快就推广到别的地方。曹操有了足够的粮食,就不为没有饭吃发愁了。

曹操虽然掌握了朝廷大权,可是各地首领都不听他的。那时候,谁占了一块地方,就自称是刺史、太守,就成了这块地方的土皇上。曹操仔细地点了点:袁绍已经占了冀州、青州、并州;袁术强占了扬州(在安徽寿春);公孙瓒杀了刘虞占了幽州;还有徐州的刘备和逃到徐州的吕布,荆州的刘表,等等。这些人都是自己的敌手。过了些日子,他又听说孙坚的儿子孙策占了江东。曹操对孙策也得防备着点儿。

神亭交手

孙坚上次把董卓赶出洛阳以后,又去进攻荆州的刘表,结果打了败仗,让刘表的部下黄祖用箭射死了。他的儿子孙策把他下了葬,一个人到寿春去找袁术。孙策哭着对袁术说:“我父亲和您结盟创业,不幸被人害了。我一定要继续先父的事业。请您千万要帮助我。”

袁术看孙策长得很英俊,年纪轻轻的,志气倒不小,心里说:“我要是有这么个儿子,死了也能合上眼了。”他想是这么想,并不愿意轻易把兵马交给孙策。可是经不住孙策死乞白赖地恳求,他只好答应把孙坚原来的部下拨一千多人给孙策,还让他做了校尉。为了叫孙策满意,袁术还对孙策许愿,说以后让他当九江(郡名,在安徽南部,江西省一带)太守。

孙策有了自己的人马,单等着到九江去当太守了。没想到过了几天,袁术另外派了陈纪去九江当了太守。孙策知道了心里挺别扭,可又不好说什么。隔了些日子,袁术把孙策找了去,让他去攻打庐江(在安徽),还装模作样地说:“上回我错用了陈纪。这回你打下了庐江, 就让你去管庐江。”

孙策带着兵马到了庐江,还真的马到成功,占领了庐江。他立刻派人去告诉袁术。不料袁术又变了卦。他让孙策赶紧回去,另外派了一个亲信做了庐江太守。孙策上了两次当,知道袁术是个说话不算话的人,就想另找个出路。刚巧机会来了。

朝廷新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yáo)要来上任。可是扬州的治所(办事的地方)寿春,已经让袁术占了。刘繇没法子,就去占领了曲阿(在江苏丹阳),把驻守曲阿的吴景赶跑了。吴景急忙向袁术求救。吴景是孙策的舅舅,孙策趁这个机会对袁术说:“您就让我去吧!我舅舅有难,我应该去帮助他。先父在江东有点儿声望,我到那儿招兵,至少能招三万人,准能替您把江东平定下来。”

袁术把眼珠转了两转,心想:“上两次没让他当太守,这小子一定心里怨恨,才想着去江东 。”又一寻思:“刘繇兵强马壮,不是好惹的。这小子自以为翅膀硬了,把事情想得那么容易。我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他去碰碰这个钉子。”袁术打定了主意,干脆就答应给孙策一千多人,几十匹马,让他去了。

孙策带着老部将程普、黄盖、韩当、周泰一起往东进兵,一路上果然招来了不少壮士,到历阳(在安徽和县)的时候,已经有五六千人了。人马多了,可孙策觉着还缺少一个有能耐的人帮他出谋划策。他想起了自己的好朋友周瑜,那可是个懂战策有本事的人,赶紧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请。

周瑜是舒城人(舒城在安徽庐江东南)。他跟孙策同岁,两个人从小就挺好。周瑜听说孙策带兵到了历阳,就集中了一些粮食和人马赶来了。孙策见到周瑜,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他对周瑜说:“有你来帮助我就好了!咱们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孙策和周瑜率军到了曲阿。刘繇急忙调兵遣将准备应战。这时候,他的同乡太史慈(复姓太史,名慈)正住在他这儿。有人就劝刘繇说:“太史慈是个了不起的勇士。您让他做将军,准能打败孙策。”刘繇摇了摇脑袋说:“太史慈勇是勇,可是年纪太轻。我用这么个小伙子做大将,别人不笑话我吗?”刘繇不让太史慈带兵,可还想用他。他把太史慈找来,对他说:“我知道你挺有本事,武艺超群,就是年纪太小,让你带兵怕别人不服。你先帮我去探听探听孙策的兵力,要是立了功,我再重用你,也没人敢笑话了。”

这一天,太史慈带着一个骑兵来到了神亭岭(在江苏镇江南)侦察,正好碰上孙策和黄盖、韩当几个人也在那儿侦察。太史慈不认识孙策,看见领头的是一个跟自己一样的年轻小伙子,就愣头愣脑地问了一声:“你们谁是孙策?”孙策马上反问他:“你是什么人?”太史慈举起手里的长枪说:“我是太史慈,特地来捉拿孙策的!”孙策听了又好气又好笑,说:“你真不知道我孙策的厉害吗?今天我不要帮手,要是怕你们两个,我就改名换姓!”太史慈也不含糊,马上就说:“你们都来,我也不怕!”他们俩越说越上火儿,就你一枪我一枪地对打起来 。

打了半天,两个人也没分出个胜负。太史慈想把孙策引到平地上,拍马转身就加鞭往回跑。孙策哪儿肯放过,立刻追了上去。到了岭下的平地上,太史慈掉过马头举枪就刺,正赶上孙策猛的一枪朝他的马刺过去。太史慈忙低头一躲闪,孙策手疾眼快,把他背上的短戟抽出来了。就在这工夫,太史慈也转过身来,一把摘下了孙策的头盔。

这时候,刘繇听到消息赶到了。黄盖他们也追上来。孙策和太史慈都怕双方打起来,吃了亏,只好放开手,各自回各自的营里去了。

孙策和将士们加紧攻打曲阿。刘繇到了儿没守住,逃出城躲进了山里。太史慈也离开曲阿,退守到了泾县(在安徽东南)。孙策进了曲阿,发出通告说:“刘繇的部下,凡是来投降的,一律不追究。有愿意从军的,一家人都可以免除官差;不愿意从军的,也不强迫他们。” 这么一来,不到十几天,就有两万多人参加了他的军队。

孙策的名声传遍了江东,势力越来越大。可是他忘不了在神亭跟他交过手的太史慈。他见太史慈年轻有为,又勇敢,又机灵,一心想把他弄过来做自己的助手,就派兵去攻打泾县。双方交战的时候,太史慈中了埋伏,被逮住了。将士们把他押到孙策面前。

孙策亲自给太史慈松了绑,把自己的战袍脱下来给他披上,很诚恳地说:“我知道你是个大丈夫。你要是能和我在一起干,多好哇!”太史慈听了,心里很感激,就答应归附孙策。孙策高兴地拉住太史慈的手说:“在神亭岭交手的时候,你要是把我逮住,害不害我呐?”太史慈乐呵呵地说:“那可说不定。”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没过多少日子,有消息说刘繇已经病死了,他手下还有一万多兵士没地方去。孙策想派太史慈去招收那些散兵游勇。他手下的人反对说:“您让谁去也别让太史慈去。他这一走,准不会回来了。”孙策对他们说:“太史慈可不是那种心口不一的人。再说,他离开了我,又能去帮助谁呐?”孙策设宴亲自给太史慈送行。临了儿,他握住太史慈的手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太史慈爽快地回答说:“最多六十天。”果然,不到两个月,太史慈带着一万多士兵回来了。他还就手收下了泾县以西的六个县。大伙儿这才佩服孙策知人善任。

接着,孙策又带着兵渡过浙江(就是钱塘江),占领了会稽(在浙江绍兴)。他自己当了会稽太守。这么着,江东一带差不多都成了他的地盘。到了这会儿,孙策就不愿意再听袁术的指挥了。

袁术眼看着孙策占据了江东,反过来不听自己的话,气得嘴唇发青,眼皮乱抖。他跺着脚对大将纪灵说 :“好小子!孙策仗着我,独占了江东。我要不趁他立足未稳灭了他,日后他发展起来,还许要了我的命呐!”纪灵劝住他说:“您别这么着。咱们跟孙策翻脸,将来就有了个后顾之忧。依我看,对咱们来说,最要紧的还是北边的徐州。”袁术愁眉苦脸地说:“徐州有刘备、吕布占着,恐怕不好打吧?”纪灵使劲儿撇了撇嘴说:“吕布这个人顶没信用了。他从长安出来,不得已才到了刘备那儿(刘备驻扎在下邳;下邳在江苏睢宁西北;邳pī),住在小沛(在江苏沛县)。我看他才不甘心让刘备管着呐!”说着,他在袁术耳朵边上说出了一个主意。袁术听了,眯起一对小眼睛,一边乐一边点头。他赶紧叫纪灵率领人马去攻打徐州,又派人到小沛给吕布送了封信。

辕门射戟

袁术写信给吕布说:我一向最佩服您了。那个刘备算个什么?他怎么配掌管徐州呐!您要能和我们一块儿把徐州夺过来,我一定送给您二十万斛粮食,五百匹战马,还有金银财宝。吕布看了袁术的信,心里直发痒。这么好的买卖,打着灯笼也难找哇!他就决定干一下子,把徐州夺到手。

过了几天,吕布打听到刘备带了关羽几个将领往南迎战纪灵去了,下邳只有大将张飞驻守着,就暗地里和下邳城里的人沟通好,连夜进兵。天刚蒙蒙亮,吕布到了下邳。城里接应的人偷偷把城门打开,吕布的人马一直往里冲。张飞慌里慌张地出来迎敌,早就来不及了。他拼命杀出城门,一溜烟儿去找刘备。刘备正和纪灵交手,听张飞说下邳让吕布夺了,急得赶紧退兵。他怎么也没想到吕布会从背后来了这么一下子。有什么办法呐?刘备寻思自己的力量太小,只好先咽下这口气,就写信给吕布,表示情愿把徐州让给吕布,自己也听吕布的指挥。

吕布得了徐州,连忙派人找袁术去要粮,要钱,要马。没想到袁术改口说:“等你逮住了刘备,我才能够把东西送过去。”吕布气了个半死,大骂袁术不是东西,太没信用。谋士陈宫对他说:“袁术这个人小心眼儿特多。咱们不如叫刘备驻在小沛,将来要是跟袁术打起来,也好有个帮手。”吕布就派人把刘备请了来,让他驻到小沛去。

吕布和刘备合到一块儿,对袁术又不利了。袁术也有袁术的主意,他马上派人把二十万斛粮食送给了吕布,意思是想把他再拉到自己这边儿来。吕布见了粮食,果然很高兴,热热闹闹地招待了袁术的使者,还答应以后一定帮袁术的忙。袁术心里有了这个底,马上派纪灵带了三万人马去攻打刘备。刘备能有什么办法呐?他只好向吕布求救。

吕布的部下劝他不要出这个头。他们说:“现在咱们正好坐山观虎斗,先让袁术把刘备灭了再说。”吕布这回倒有主见。他说:“你们这话可不对。刘备在小沛,对我没有什么害处。小沛要是叫袁术夺了去,他再往北边发展,就把徐州包围了,那咱们可太危险啦!我这回自有办法,让他们都得听我的。”

吕布带了一千步兵、二百骑兵,到小沛城西南扎营,然后派人把纪灵和刘备都请到自己的军营里。他在大帐里摆下了酒席,自己坐在正中间。纪灵坐在左边,刘备坐在右边。刚坐好,吕布就对纪灵说:“刘备是我的兄弟,现在兄弟被围,我不能不救他。”纪灵听了,低下头不吭声。刘备可心里很高兴,连连点头。

吕布又接着说:“我今天请你们来,是给你们两家讲和的。”说完,他命令一个士兵把他的方天画戟插在辕门外的空地上。他自己拿起弓箭,提高了嗓门儿说:“你们看,这儿离辕门一百五十步远。我这一箭射过去,要是射中了画戟上的小枝儿,你们两家就都得罢兵;要是射不中,任凭你们去打。谁不听我的劝告,那就是跟我作对!我对他可就不客气了。”

刘备答应着,心里说:“老天爷保佑,这一箭千万能射中啊!”纪灵勉强地点点头,寻思着:“离这么远,要射中那个小枝儿,哪儿那么容易呀?”

吕布站起来搭上箭,把弓拉圆,大喝一声:“着!”就听“嗖”的一声,箭飞过去,不高不低,不偏不倚,正射在画戟上的小枝儿上。帐内帐外的将士们见了齐声叫好,都说:“好箭!好箭!真是将军的天威呀!”吕布得意地哈哈大笑,把弓往后一扔,一只手拉着纪灵,一只手拉着刘备,大声说:“这是天意。你们两家可不能再打了,快和好吧!”又吩咐左右:“拿大杯来!大家把酒斟满,一块儿干杯!”刘备这才松了口气。纪灵心里头不乐意,嘴里也不敢再说什么。

纪灵退兵回去,把这件事报告给了袁术。袁术把鼻子都气歪了,恨不得马上和吕布较量较量。可是他一细想,又偷偷地乐了。袁术知道吕布反复无常的毛病,就想用结亲的办法把吕布再拉过来,让吕布自己和刘备结仇。他越想越美,赶紧派人去向吕布求亲,说要给自己的儿子娶吕布的闺女。吕布巴不得跟名门贵族攀亲,听了这件事,十分高兴,答应了这门婚事。袁术派去的人还那么有鼻子有眼儿地说了刘备这个不是那个不是,让吕布小心提防着点儿。吕布听得直皱眉头,又没有准主意了。

正在这时候,他派到外边买马的将士回来了,向他报告说,买回来的马在路上让刘备手下的人抢走了。吕布顿时火冒三丈,大叫了一声,立刻带上人马朝小沛打过去。

刘备让吕布这么来来去去地涮了几回,憋了一肚子火儿。谋士孙乾(qián)就劝他,说:“曹操一向最恨吕布。咱们不如先投奔曹操,向他借点兵马再来对付吕布。”刘备听了孙乾的话,当天夜里就趁着天黑,和关羽、张飞带着几百名骑兵,悄悄离开了小沛。

他们到了许都,曹操很热情地接待了刘备,还让汉献帝给了他一个豫州牧的空衔儿。他对刘备说:“吕布这个人仗着有点武艺,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这回我一定要把他逮住,给你报仇!”曹操给了刘备一些兵马粮草,让他先回小沛把散兵集中起来,自己就着手做攻打徐州的准备。

公元198年初秋,曹操率领大军向徐州进攻,把下邳围得严严实实。吕布给困在城里,急得乱转。陈宫对吕布说:“您带着一支精兵冲到城外,先埋伏起来。我和众将守在城里。咱们两处彼此呼应。不出十天,等曹操的军粮吃完了,咱们再里应外合发起攻击,一定能把曹操打退。”吕布觉得这个主意好,也说:“我到了城外,可以找个机会截击曹操的粮道。那么一来,曹军非大乱不可。”

到了晚上,吕布把这个办法和媳妇儿说了。他媳妇儿挺不高兴,噘起嘴来说:“你不知道是怎么着?陈宫本来是曹操的人。曹操待他那么好,他还无情无义地离开了曹操。你对陈宫的好处并不比曹操多,怎么就敢放心大胆地把家眷托付给他呐?一旦有个好歹,咱们夫妻俩再也不能到一块儿了。”说着,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吕布让他媳妇儿说得心里乱成了一团麻,连忙答应不出城。为了守城,他还下了个命令:“从今天起,将士们一律不准喝酒,免得酒后误事。”

有一天,吕布的部将侯成叫门客去放马,不料那个门客想把马赶出城外去投奔刘备。侯成知道了,马上追上去夺回了马匹。将领们都来向侯成祝贺。大伙儿就想在一块儿喝一顿儿。侯成先拿了半只猪、五斗酒去见吕布说:“仗着将军您的福气,我把马追回来了。弟兄们向我道贺,拿了些酒肉来。我不敢自个儿先吃,送一份给将军,表表我的心意。”没想到吕布见了大发脾气,说:“我已经下过命令不准喝酒。你们偏要凑在一起喝,是不是要谋杀我呀?”侯成碰了一鼻子灰,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别的将领也不满意吕布这么对待部下,都动了投降曹操的心思。这天半夜的时候,他们冷不丁地闯进陈宫的住处,把他绑起来带着,连夜逃出城去,投降了曹操。

第二天大清早,吕布听见城外吵吵嚷嚷的,又是人喊又是马叫,挺奇怪,一打听,才知道城里的将领逃走了不少。他慌忙上了白门楼(下邳城南门)往下一瞧,嚯!黑压压的全是曹操的人马。到这时候,他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只好答应投降。吕布空着手走出城门,曹兵拥上来,把他捆得结结实实,带到曹操面前。

吕布着急地对曹操说:“捆得太紧了,请松一松。”曹操笑着说:“捆老虎可不能不紧点儿啊。”吕布到这个时候,还觉得自己挺了不起。他仰着脸说:“从今以后,天下可以太平了。”曹操问他为什么,他说:“您一向不放心的,不就是我吕布一个吗?现在我服了您,您还怕个什么呐?从今以后,一切由您发号施令,我听您的,天下不愁平不了。”说着,他又望了望坐在旁边的刘备,明显是想让刘备替他说几句好话。

刘备可把吕布恨透了。他见曹操不说话,知道曹操心里不忍杀吕布,就说:“您难道忘了吕布是怎么对待丁原和董卓的吗?”一句话提醒了曹操。曹操对刘备点了点头。吕布气得瞪着刘备说:“这个家伙忘了辕门射戟的事了,真没有信义!”刘备好像没听见,把脸扭到了一边。

这时候,陈宫被带进来了。曹操笑着对陈宫说:“咱们好久没见面了。您自以为足智多谋,今天又怎么样呐?”陈宫气恨恨地瞧着吕布说:“可恨这个人没出息,不听我的计策。他要是早听我的,也不会有今天了。”曹操说:“现在您说该怎么办呐?”陈宫说:“有什么说的,不过是一死罢了。”曹操本来希望陈宫投降,可听他这么一说,就没再说什么。陈宫倒催着说:“赶快杀了我!”就自己往外走。曹操流着眼泪,离开座位送了他几步。陈宫头也不回地出去了。曹操下令把吕布、陈宫绞死,还吩咐要好好养活陈宫的母亲和孩子。

曹操灭了吕布,除了心腹大患,就留下部将车胄(zhòu)守徐州,自己带着刘备回到许都。他正为这回打了胜仗高兴呐,从北边来了一个报告说,袁绍已经灭了公孙瓒,夺了幽州。这让曹操大吃了一惊。

公孙瓒本来是幽州刺史刘虞的部下,因为打仗立功,当了将军封了侯。后来他跟刘虞有了过节,两个人就打起来。刘虞爱讲仁义,可不会带兵,让公孙瓒打得大败,自己也送了性命。公孙瓒占了幽州,骄傲得忘了形。袁绍和刘虞关系挺好,还打过让刘虞当皇帝的主意,可跟公孙瓒早就不和。见刘虞完了,他也跟公孙瓒翻了脸。袁绍的兵力多强啊,把公孙瓒打得节节败退。公孙瓒逃到易城(在河北雄县),在那里造了一座大碉堡,藏了好些粮食,足够吃好几年的。他就把自己关在里面不出来,只守不攻。袁绍打了几次不行,就让士兵挖地道,挖到碉堡底下,要放火烧。公孙瓒没辙了,只好先放了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

袁绍得了幽州,加上已经有的冀州、青州、并州,他一共占了四个州,成了北方最强大的势力。这事儿不但叫曹操感到对手的强大,就连刘备听着,也为自己的处境发愁。

谁是英雄

说起刘备这个人,还得从头提起。他本来是汉朝皇家的后代。到了他这辈儿上,家里已经穷下来了。他只好在家乡涿县(在河北)靠编席子卖草鞋勉强过日子。别看刘备地位低,可有一套为人处事的办法,爱讲义气,不少人跟他合得来。特别是解县人(解县在山西运城)关羽和涿县人张飞两个,跟刘备亲密得别提,简直跟亲兄弟似的,干什么都在一块儿。各地起兵镇压黄巾军的时候,刘备召集了一批人,也想趁这个机会出出头。他先去投奔了公孙瓒,当了平原(在山东德州)县令。那时候,各地军阀势力都挺强,谁也不知道有个刘备,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出了名。

原来曹操因为要报杀父之仇,带兵攻打徐州。徐州刺史陶谦老了,估计自己打不过曹操,赶紧向公孙瓒求救。公孙瓒派部下田楷去,田楷又约上刘备,带兵到了徐州。后来,曹操后方出了乱子,吕布打了过来,他只好从徐州撤兵。可这时候,陶谦得了重病。他觉着刘备是个人才,就在临死前,把徐州托付给了刘备。刘备白捡了一个徐州,有了地盘,出了名。连大名鼎鼎的吕布都来投靠了。

哪想到这一回让吕布、袁术这么一闹,不但徐州归了曹操,连刘备自己也成了曹操的部下。刘备失了地盘,不甘心就这么下去,那要什么时候才出头啊!可是公孙瓒那么多军队,还让袁绍灭了;他一点儿力量也没有,还能有什么作为呐?刘备觉着在曹操身边待着,就像小鸟关在笼子里,太危险了,太憋得慌了,总得找个机会离开许都才好。

刘备知道曹操爱疑心,怕自己的心事让曹操看出来,就在住处的后院里开了一块地,种上菜。每天从早到晚,他光忙着平地,挑水,撒种,锄草,外边的大事小事,全不过问。关羽和张飞不明白他的意思,着急地说:“您这是干什么呀,天下还没平定,您可不能就这么消沉下去呀!”刘备光笑着听他们俩唠叨,什么话也不说。

这一天,汉献帝的丈人董承忽然派人来请刘备。两个人见了面,董承悄悄拿出汉献帝的一张亲笔诏书给刘备看。原来汉献帝已经不满意曹操了。他嫌曹操太专权,不把他这个皇上放在眼里,就写了这道诏书,让董承想个办法除掉曹操。他叫董贵人把诏书缝在衣带里交与董承,这就是“衣带诏”。董承看了诏书,秘密地约了几个好朋友一块儿想办法。他们认为刘备很有本事,又是汉室本家,最可靠,就想把他拉进来。刘备也觉得曹操办事太霸道,听董承把前前后后的经过一说,挺痛快地答应了。

这事过了不久,有一天,刘备正在忙着挑水浇菜。曹操的大将许褚和张辽闯进来,对他说:“曹公请您快去!”刘备吃了一惊,怕衣带诏的事露了相,忙问:“有什么要紧的事?”两个人说:“不知道。”刘备只好硬着头皮跟着走,心里扑腾扑腾直跳。

刚一进屋,曹操就迎上来笑着说:“您在家里干的好事!”刘备一听吓得脸都白了。曹操倒没注意这些,又说:“挑水种菜嘛,也不是容易的事啊!”刘备这才松了口气,脸上赔着笑说:“没有事,消遣消遣,太让您笑话了。”

这时候,天上起了乌云。一会儿,风刮起来了。天阴沉沉地要下雨。曹操叫人摆上酒菜,跟刘备对着坐下,一边吃一边聊天儿。聊着聊着,曹操忽然问刘备:“您看当今世上谁是英雄呐?”刘备想了想,说是袁绍,曹操摇头不同意;又说是袁术,曹操更不同意;刘备把各州郡的首领都数遍了,曹操还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刘备没说的了,就反问起曹操:“您说谁是英雄呐?”曹操拿起酒杯,盯了刘备一眼,微微一笑说:“要数英雄,当今天下就只有您和我两个了。”刘备一听这话,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战。手一哆嗦,把筷子都掉在地下了。 曹操把他当作英雄,还说天下的英雄只有他和自己两个,这还了得!常言说:两雄不能并立。这不是明摆着把他当成了对手吗?刚巧这时候,“咔啦啦”一声霹雳打了来。刘备赶紧趁这个机会弯下腰,拾起筷子说:“这声雷太响啦,把我吓了一大跳!天威可真是厉害呀!” 说完,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打这儿起,刘备恨不得马上离开许都。恰好曹操得到报告:袁术带着人马,要路过徐州往北去投靠袁绍。曹操可不愿意让这兄弟俩凑到一块儿,就想派人去截击袁术。刘备一听,这真是个远走高飞的好机会,就自告奋勇,请求办这件事。曹操答应了,还派了两员大将跟刘备一起去。

原来袁术在公元197年自己立自己是皇帝。可是他的军队让曹操打败了好几回,孙策也说要来讨伐他。末了儿,他的将士们都个个埋怨,跑了将近一半。袁术差不多成了个光杆“皇帝”,这才想起了他哥哥袁绍。他带着剩下来的一点儿人马,离开寿春,去河北找袁绍。刚走到徐州附近,就碰上了仇人刘备的人马。袁术刚想往后退,刘备已经命令将士们冲过来,夺走了好些财物。袁术连急带气,害起病来。他躺在床上,伤心得直喘粗气。知道自己不行了,他大叫着说:“唉,袁术啊袁术,想不到你会落到这个地步哇!”又一连吐了好几口血,就咽了气。

刘备截击袁术成功,让曹操派来的那两个将军回许都去报告,自己可没回去。他和关羽、张飞到了徐州,把守将车胄骗出来杀了。徐州就这么着又到了刘备的手里。刘备叫关羽守住下邳,自己和张飞住在小沛。

没想到转过了年,“衣带诏”的事泄露出来。曹操不敢把汉献帝怎么着,可把董承和董贵人还有参加的人都办了死罪。他知道刘备也是董承的同党,就亲自带兵来打徐州。刘备抵挡不住,小沛一下子就给攻破了。刘备和张飞带兵冲出城来,让曹兵杀了个七零八落。刘备想找张飞,哪还有张飞的影儿呐?好不容易抢到的一小块地盘这回又丢了。他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投奔了袁绍。

袁绍倒没怪刘备截杀了袁术,好好地接待了刘备。他是想趁这个机会发兵,亲自征讨曹操,让刘备当帮手。谋士田丰反对出兵,对袁绍说:“曹操刚刚打了胜仗,兵强气盛,您可不能小瞧他。”袁绍说:“我的兵马比曹操多,地盘比曹操大。公孙瓒都让我灭了,何况曹操?”田丰急着说:“曹操可不是公孙瓒。他一向会用兵。您眼下只能积攒力量,等有了把握再打。如果光凭着人多势众和他较量,万一败了,咱们就没了退路。这事您千万不能干。”袁绍就是不喜欢听人家说他不行,让田丰死乞白赖地这么一说,脸都气得发紫。他大骂田丰扰乱军心,把他下了监狱。

接着,袁绍叫部下陈琳写了一篇挺长的文告,一条一条地数落了曹操的罪状。然后,他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城(在河南滑县),自己带了十多万人马,跟在后面。

没想到过了几天,颜良手下的骑兵跑回来报告说:“不好了!颜将军被曹军杀了!”袁绍急得马上问:“快说,这是怎么回事?”骑兵说:“那天,颜将军正指挥大伙儿向白马城里叫阵,忽然从后面一阵风似的跑来曹军的一员大将。那人红红的脸膛,长胡子。颜将军还没来得及招架,就给人家砍倒了。”袁绍失了颜良这么个勇将,心疼得直掉眼泪。刘备听了这事,心里可怦怦直跳。他已经听说曹操攻打下邳的时候,关羽因为势孤力单,投降了曹操。这会儿袁绍的骑兵说杀颜良的是个红脸长须的大汉,不是关羽还是谁呐?刘备从心眼儿里不相信关羽会真心实意地归附曹操。可眼下要是让袁绍知道了颜良是给关羽杀的,自己的处境就太危险了。他越想心里越不踏实。

有一天,忽然从外面来了一个人,说非要见刘备不可。刘备一瞧见这个人,赶紧迎上前去,高兴地说:“赵将军,你怎么来了?”来的这位将军叫赵云,本来也在公孙瓒手下待过,跟刘备挺要好。可是他嫌公孙瓒没有志气,就借着哥哥病死的机会,回老家真定(在河北正定南)去了。这会儿他听说刘备在袁绍这儿,就来找他。刘备拉着赵云的手,喜欢得不知从哪儿说起好。晚上,他们俩睡在一块儿,一直聊到半夜。刘备说:“袁绍这个人没个准主意。他手下的谋士们互相看不起,合不到一块儿去。这儿不是咱们长待的地方。你这一来太好了。趁袁绍不大注意你,你就先悄悄地招募些壮士,咱们好做下一步的打算。”赵云挺痛快地答应了。没过几天,他果然招来了好几百人,对袁绍只说这些人是刘备的家将。袁绍还真让他们给蒙在了鼓里。

过了些日子,又有人从汝南(在河南东南部)来向刘备报告说:“关将军和张将军都到了汝南,叫您快点儿去呐!”刘备又惊又喜,忙问:“他们怎么到的汝南呐?”来人就一五一十地说了起来。

就像刘备估计到的,关羽果然不是真心投降曹操。他打定主意,只要打听到刘备在哪儿,就一定去找他。曹操知道关羽是个人才,想方设法要把他留下,拜他做了偏将军,让汉献帝封他为寿亭侯,还时常送给他礼物。关羽是个重义气的人,就对左右说:“我和刘将军是生死之交,决不能背离他。曹公的好处,我也忘不了。只要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了他,我再走。”过了不久,颜良来打白马城,曹操请关羽出战。关羽正想立个功报答曹操,就答应了。等到杀了颜良,他才知道刘备在袁绍这儿。他把曹操送来的礼物原封不动地留下,带着原来的亲随走了。半路上,他刚好遇上了到处流窜的张飞。两个人一块儿到了汝南,决定派人来报告刘备。

刘备听说关羽、张飞有了下落,就想找个机会脱身。他想停当了,直接去找袁绍,假装很认真的样子说:“镇守荆州的刘表,兵精粮足,当初跟您又挺好,要是能跟他联合起来对付曹操,您就不愁打不胜了。”袁绍说:“我倒也有这个意思,就怕他不肯帮我。”刘备赶紧接过话茬儿来说:“我跟刘表是本家。我去跟他说,他一定不会推脱。”袁绍糊涂到了家,哪儿能知道刘备的心思,还挺高兴地站起来,感动得什么似的,说:“那太好了!就请您去荆州一趟吧!”

刘备怕袁绍再后悔,急急忙忙地辞别了袁绍,带着赵云他们连夜走了。到了汝南,刘备跟关羽、张飞见了面,说起徐州失散以后的情况,话多得不得了。这时候,孙乾、麋竺、简雍这些谋士也都找到了这儿。刘备的人齐了,就是还没个地盘。大伙儿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先在汝南待一阵子再说。袁绍如果打败了,他们就去投奔刘表。

袁曹争锋

袁绍跟曹操交战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0年,两军在官渡(在河南中牟东北)碰到一起了。

袁绍下命令安营扎寨,从西到东足有几十里长。他觉着自己兵多粮足,这回准能把曹操灭了。曹操也带人马扎下营寨,准备跟袁绍决战。曹操的人马少,打了几仗没得胜,他就下令修筑土垒,坚守营寨。袁绍看到曹军不敢出战,就让士兵们在曹营外面堆起一个个的小土山,土山上再搭起高台子,叫士兵们站在高台上向曹营里射箭。曹操的将士只好用挡箭牌遮住身子,在地下慢慢地爬来爬去。袁绍的士兵看了,都得意得哈哈大笑。

曹操忙跟谋士们商量对付的办法。他们动脑筋,造了一个发石机,能把十几斤重的大石头打出去。这种发石机打石头的时候,还“轰隆隆”地发出老大的响声,挺吓人的,所以大伙儿又叫它“霹雳车”。结果,袁军的高台让石头打得塌的塌,垮的垮,士兵们头破血流,逃回营里去了。

袁绍见高台射箭不灵了,又叫士兵们挖地道,打算偷偷地从地底下钻到曹营里去。他让士兵们在黑夜里挖,免得给曹军知道。可是这成千上万的人,又是挖土,又是抬筐,离曹营也不太远,怎么能瞒得住人家呐?没几天,曹操就知道了。他马上吩咐士兵在军营前面挖了一条又长又深的壕沟,好把地道都切断。这么一来,袁绍的地道也没用了。

双方相持了一个多月,曹军的粮草越来越少。军营里就有些人心不稳,吵吵要停战。曹操写了一封信给留守许都的荀彧,问他是不是退军。荀彧马上回信说:“这回袁绍出动了全部人马,要跟您决个胜负。您现在是以弱对强,要是不决心打败他,必然被他压倒。这正是决定谁得天下的紧要关头。我看袁绍的兵马虽然很多,可是他不能用人。咱们现在虽然缺粮缺草,还没到非退不可的时候。半年都挺过去了,只要再坚持一下,袁军内部必然会起变化。您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用奇兵的时机。”曹操同意荀彧的主张。他鼓励将士们说:“再过半个月,咱们一定能打败袁绍。”

这时候,曹军抓住了一个袁军的探子,盘问下来,才知道袁绍的一支运粮队快要到了。荀攸对曹操说:“应该派一个大将,在半路上去袭击这支运粮队。”曹操就派徐晃和史涣去截住了运粮队,把人打败,把粮草全都烧了。

过了些日子,袁绍又派军队去运粮食。粮食放在离军营四十里的乌巢。他怕再吃上次的亏,就让大将淳于琼带着一万多人守在乌巢那儿,保护运粮队。谋士诅授(诅zǔ)对袁绍说:“光是淳于琼守在乌巢不一定行。您还是再派一支人马,在这粮道上来往巡逻,随时支援淳于琼,提防着曹兵劫粮。”袁绍摇了摇头,没听他的。

又有一个谋士来向袁绍献计。这个人叫许攸。他对袁绍说:“曹操的兵力本来不多,如今都到这里来抵挡咱们。许都现在一定很空虚了。您只要分出一路人马,绕过曹营去进攻许都,准能打下来。许都一到手,咱们再两下里夹攻,曹操还能往哪儿跑?”袁绍又摇摇头,也不听他的。他心想:“我兵多粮足,早晚能打败曹操,何必去冒那个险呐?”

偏偏就在这时候,谋士审配派人送了封信来。信上报告说,许攸在冀州的时候受了不少贿赂,他的子侄还贪污了很多的公款。审配已经把他一家人都下了监狱。袁绍看了,一股火气直冲到嗓子眼儿,指着许攸的鼻子大声责备说:“你贪财受贿,又不能治家,还有脸在我这儿耍嘴皮子?请别再开口了!”许攸又是气恨又是害臊,心想在这儿没法待了,干脆连夜溜出了袁营,投奔曹操去了。

曹操听说许攸投奔自己来了,连鞋也没穿好,就趿(tā)拉着跑出来迎接。两个人一见面,曹操就问许攸有什么打败袁绍的妙计。许攸问:“您营里还有多少粮食?”曹操回答说:“还够吃一年的。”许攸冷笑了一声说:“不对吧,您再想想。”曹操连忙改口说:“还有半年的。”许攸站起身来,挺不高兴地说:“您到底想不想打败袁绍?我诚心诚意来投奔您, 您怎么不说实话呐?”曹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才放低声音告诉他:“不瞒您说,军粮只够一个月的了,这该怎么办呐?”许攸说:“我就是替您来救这个急的。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囤积在乌巢,大将淳于琼在那儿保护着。您只要用几千骑兵去袭击乌巢,烧掉粮草, 出不了三天,袁绍就不攻自败了。”曹操高兴得拍着巴掌说:“要是这么着,我就成功了!”他忙叫人摆下宴席,跟许攸一起喝起酒来。

到了半夜,曹操让曹洪守住大营,自己带着五千人马去偷袭乌巢。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乘着月亮地,专找小道儿走。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引火的木柴。碰到袁军的士兵问是干什么的, 大伙儿都说:“咱们主公怕曹操劫粮,派我们到乌巢去增援。”袁兵真给蒙住了,就把他们放了过去。到了乌巢,士兵们就围住粮囤,放起火来。不大一会儿,火光四起,把天都照红了。淳于琼赶紧骑上马出来抵挡,正碰上曹兵连杀带砍地攻过来,他只好退回营里。曹操下令把袁营围住,加紧攻打。

袁绍得到了曹操偷袭乌巢的报告,慌慌张张地把谋士将领们叫来商量。大将张郃(hé)急着说:“您还犹豫什么?曹操派精兵去打乌巢,淳于琼一定守不住。咱们应该立刻派兵去援救。”谋士郭图说:“张郃说得不对。现在不如先攻打曹营,让曹操没有退身之地。曹操为了保住老窝,必然撤兵回去。乌巢那儿不用去人,自然就解围了。”张郃急得直跺脚,说:“曹操善于用兵,营里不会没有准备,去了准打不下来。要是乌巢一丢,咱们就全完了!”袁绍听着他们俩这么吵,决定不下到底听谁的。他想了想说:“你们先不要吵。我现在派一支骑兵去援救淳于琼。张郃,还有高览,你们去攻打曹营。”张郃和高览只好领兵去了。

曹操听说袁绍派来援兵,就让将士们拼命攻打。淳于琼守不住,乌巢到底被曹兵攻破了。不用说,袁军的粮草给烧了个精光。袁绍一听这个消息,心疼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这时候又传来消息说,张郃、高览中了曹洪的埋伏,不但没打下曹营,还损伤了不少的人马。袁绍气得脸色发青。郭图一听自己的主意落了空,臊得脸跟红布似的,赶紧就对袁绍说:“ 张郃、高览本来就不愿意去打曹营,怎么会替您出力打呐?”袁绍一听,对呀!就派人去把张郃、高览召回来,要给他们处分。张郃听说乌巢已经烧了,郭图还在说自己的坏话,就不愿意再给袁绍卖命了,和高览一起投降了曹操。

将士们知道了粮食被烧的事,顿时乱了套,打仗的心思一下子全没了。曹军趁这个机会,朝着袁营打过来。袁军没怎么抵挡就败了。将士们像河水决了口子,四散奔逃,谁也拦不住。 袁绍也是顾命要紧,来不及戴头盔,穿铠甲,就穿着便服,带了八百名骑兵,匆匆忙忙渡河跑了。曹操没料到袁绍跑得会这么快,想派兵去追都来不及了。

曹操到了袁绍的军营里,检查那些没带走的文书,发现了一大堆信,都是他手下的一些人暗地里给袁绍通报消息的。有人对曹操说:“这是证据。等回去查对出姓名,一个一个办他们的罪。”曹操说:“不能这样。当初袁绍那么强大,我自己都怕保不住,还能怪别人吗?” 他就叫人把这些信全烧了。

袁绍逃到了黎阳(在河南浚县东南),想着自己这么多军队,力量那么大,官渡一战,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差不多全完了,这才后悔不该不听田丰的话。他对手下的人说:“我还有什么脸见田丰呐?”

田丰在监狱里听说袁军打了个大败仗,也直流眼泪。监狱官对他说:“主公败给了曹操,证明您当初的话是对的。他今后一定会重用您了。”田丰一听,哭得更厉害了,说:“主公心地狭窄。他如果打了胜仗,心里高兴,也许能饶了我。现在他打败了,我的话都应验了,他会更恨我。我是死定的了。”果然没过几天,袁绍派人传令把田丰杀了。

袁绍还想重整旗鼓,跟曹操再拼一下。可这股窝囊气他怎么也出不来。到了公元202年夏初,他连累带气,吐血死了。过了不久,曹操又消灭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这么一来,袁绍的地盘全部归了曹操。

曹操灭了最大的对手袁绍,又亲自率兵到汝南去进攻刘备。刘备抵挡不住,只好往南到荆州去投靠刘表。曹操也顾不上休整,马不停蹄地又往北平定了乌桓和辽东。经过一连几年的征讨,他终于把北方统一了。将士们都想松松心,过几天安静日子。曹操可一点儿松不下心来。南方还有刘表、刘备、刘璋这些人;前不久,又听说孙策病死了,孙策的弟弟孙权接着掌管了江东。他要想平定全国,非得再打几场大仗不可。曹操带兵回到了许都,一面下令分兵屯田,养精蓄锐;一面派人去探听刘表、刘备和孙权的动静。

三顾茅庐

刘备投奔刘表以后,刘表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驻扎在新野(在河南南阳南)。

有一天,刘表把刘备请到襄阳(在湖北北部)来一块儿喝酒。喝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去,回来的时候,他眼睛发红,脸上还挂着泪珠。刘表很奇怪,问他:“您不舒服吗?要不,有什么心事?”刘备红着脸说:“也没什么。刚才我去解手,看见大腿上的肉又软又松,想起以前身不离马鞍,腿上的肉挺硬邦。这几年在您这儿净享清福,才成了这么个样儿。唉,人都老了,什么功业也没建成,心里真不好受!”

刘表连忙安慰他说:“您这么个有才能的人,不怕建立不了功业,别着急。”话是这么说,他心里对刘备也不怎么放心。近来,他听手下人报告,荆州好些有名望的人都跟刘备来来往往,亲密极了。虽说刘备跟自己一样,都是朝廷的本家,可谁知道他是不是有意拉拢人,打算夺取荆州呐?刚才刘备这一番话,不正好把他心里话说出来了吗?刘表这么一琢磨,对刘备的那股热火劲儿就冷下来了。

刘备回到新野以后,有一个人来找他,叫进来一看,不认识。刘备就问:“您找我有事吗?”这个人说:“我原来叫单福(单shàn),小的时候总想做个侠客。后来我杀了人,逃到外地去,改名叫徐庶。打那儿以后,我就一心一意地学习经书。听说您招贤纳士,我今天特意投奔您来了。”刘备把徐庶收留下,请他当了谋士。

刚巧这时候,曹操派夏侯惇带兵到了博望(在南阳东北)。刘备按照徐庶的计策,先在城外设下了伏兵;又用一把大火烧了自己军队的一些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辎zī)。辎重一烧,他带着人故意忙忙乱乱地往南逃跑。夏侯惇不知道是计,一个劲儿地猛追,结果中了埋伏,吃了一个大败仗。这一来,刘备对徐庶更敬重了。

徐庶对刘备说:“我的本事算不了什么。此地有个能人,他才真是高明呐,您想不想见见他?”刘备问他说的是谁。徐庶说:“这个人姓诸葛,名亮。本来是阳都人(阳都在山东沂南南)。父亲死了以后,叔父带着他和他弟弟诸葛均到了荆州。后来叔父也死了,诸葛亮就在隆中(山名,在湖北襄阳)种田谋生。可他心里老想着天下事,和朋友谈起来,见解高明,让人佩服。他住的地方有个卧龙岗,大家都叫他卧龙先生。”

刘备听了直拍巴掌,说:“噢,我想起来了。前些天,我去拜访一个叫司马徽的隐士。他对我说,此地有伏龙凤雏,是当代的俊杰。这伏龙凤雏就是卧龙先生吧?”徐庶说:“我跟司马徽也很熟。他说的伏龙正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另一个人,叫庞统。”

刘备问:“不知道这位诸葛先生的才学多么高,能比得上您吗?”徐庶连忙说:“我怎么能跟他相比呐?我跟他是好朋友,顶了解他。他总把自己比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管仲、乐毅。我看,他可比管仲、乐毅还有本事。”刘备听得眉毛尖儿都扬起来了,高兴地说:“既然是这样,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徐庶十分郑重地说:“请这样的人可不能随随便便,只能您亲自出马才行。”刘备连声说:“对,对!我就自己去见他吧。”

第二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了隆中。他们找到了诸葛亮的住处。只见两扇木柴棍编的门,一扇关着,一扇半敞着。门前有几棵弯弯扭扭的老梅树,上面长满了骨朵儿,还没开。再一看那房子,是土坯垒的墙,茅草盖的顶子。刘备下了马走进去,正好有一个小孩儿从屋里走出来。刘备猜想这一定是诸葛亮的书童,就很有礼貌地说:“我是刘备,想见见诸葛先生,请你通报一声。”小孩儿上下打量了刘备一下,说:“我家先生一清早就出去了,还没回来。”刘备急着问:“什么时候回来?”小孩儿说:“这不一定。也许三五天,也许十来天。”刘备愣了一会儿,想不出怎么办好。张飞不耐烦地说:“碰不到,就回去!”关羽也跟着这么说。刘备只好嘱咐小孩儿说:“请告诉诸葛先生,刘备特来拜访。”

过了几天,他和关羽、张飞又来到隆中。一打听,诸葛亮回来没有几天,又出门去了。刘备拍着脑门子,直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他给诸葛亮家里留了个话,说等过些日子他还要来。

刘备第三次到隆中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家里。他听说刘备来了,就赶紧从屋里迎出来,笑着说:“将军三次到我这茅庐里来,真让我过意不去。我年纪轻,才学浅,实在惭愧。”说着,就把刘备让到屋里去坐。

刘备见诸葛亮中等身量,眼睛一闪一闪的,挺有神,看样子还很年轻,细一问知道他才二十七岁。刘备想起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称赞,就直截了当地说:“现在汉室这么软弱,天下又这么乱。我自己的能力太小,这些年一直东奔西跑,毫无成就。可是我心里头还是想干点事业,让汉朝振兴。今天到这儿来,想请先生您指教指教。”

诸葛亮听刘备说得这么诚恳,想了想,就不紧不慢地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方的豪杰各自为政,抢地盘、夺城镇的人真是不少。曹操本来名望不大,人马也不多,他居然灭了比他强大的袁绍,转弱为强,这靠的是他的计谋。现在,曹操兵强马壮,又假借着天子的命令去压制别人,谁也没法跟他争高低。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代了。那里地势险要,又有不少能人帮助,他的根基已经巩固,轻易不会动摇。荆州这块地方本来是四方的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是现在刘表没有本事守住荆州。这个机会是给您留着的,不知道您有没有什么想法?”

诸葛亮停了停,见刘备眼睛眨都不眨,听得都入了神,又接着说:“还有益州(在四川一带)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向来被说成是天府之国。那里的刘璋跟刘表一样,也软弱无能;他北边汉中的张鲁不懂得关心百姓,更不行。将军您一向重视礼义,能重用有才能的人,这些都是叫人佩服的。您如果能占据荆州、益州,就可以凭借险要的地势保卫疆土,对外结交孙权,对内整顿政治。一旦有了机会,您派一员大将从荆州北上攻打洛阳,自己从益州出发,直取中原。那时候,您的事业一定成功,汉室也会复兴了。”

刘备听完这一大段话,对诸葛亮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么一个年轻人,对天下的事看得多明白呀!不但过去的事他知道,以后的事,他也说得有条有理。怪不得人家都叫他卧龙先生呐。刘备想到这儿,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先生的话说得太好了,我听了心里透亮多了。我想大着胆子问先生一句话:您能不能出来帮帮我呐?”诸葛亮早就听说刘备待人宽厚,很会用人,在他身边正可以把自己这么多年学的本事发挥出来。他也站起来,谦虚地说:“如果将军不嫌弃,我愿意为您效劳。”刘备听了满脸是笑,高兴极了。

从这儿起,诸葛亮成了刘备的助手。他们一起回到了新野。徐庶见到诸葛亮,两个人要说的话多得就不用提了。刘备把诸葛亮当成老师,什么事都跟他商量。这一来,关羽、张飞可给气坏了。他们俩对刘备直发牢骚说:“诸葛亮年纪轻轻的,能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您何必大事小事都得听他的?我们跟您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反倒不如他了?”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好像鱼得到了水一样。请你们别这么说。”

过了些日子,诸葛亮对刘备说:“听说曹操正在操练水军,他一定是想打到南方来。咱们应当派人去打听打听孙权的情况,也好有个准备。”正说着,刘表从襄阳派人来告诉刘备说, 孙权嚷着要给他父亲孙坚报仇,发兵占领了江夏(在湖北安陆),还把守将黄祖杀了。他请刘备赶紧到他那儿去商量对策。

刘备到了襄阳,刘表对他说:“刚才又接到一个报告,孙权在江夏怕孤立无援,已经退兵到柴桑(在江西九江西南)去了。”他瞟了瞟刘备,又说:“唉!真是没法儿。我这么老了, 又有病,恐怕活不长了。两个儿子又都没有才能。我死了,还是请您来掌管荆州吧!”刘备慌得结结巴巴地说:“您……您可别这么说。两位公子都很不错,我一定尽力辅佐他们。”刘表这才放心,点了点头说:“那就麻烦您多费心了。曹操平定了北方,他早晚要来攻打荆州的。您可要多多留神呐!”刘备说:“您说得对。我愿意到樊城(在襄阳北)去屯兵,保卫襄阳,您觉得可以吗?”刘表同意了。

刘备带着自己的人马离开了新野,来到樊城,就动手操练军队,修理城墙,准备抵抗南下的曹操。

过江决策

公元208年,曹操废除了“三公”,把汉朝初期“丞相”的职位又恢复起来。自然是曹操自己当了丞相,把大权都掌握在手里。到了七月,他就亲自率领大军去征讨荆州。

刘备在樊城听说曹操带兵南下,刚要去迎战,没料到有人从襄阳偷偷跑来告诉他说:“刘表已经死了。他的小儿子刘琮(cóng)瞒着您,打算投降曹操,连降表都送过去了,您还蒙在鼓里呐!” 刘备听完这话,气得直打哆嗦,骂刘琮没出息。诸葛亮趁机说:“刘琮既然投降了曹操,咱们就别客气了,先去袭击襄阳,整个荆州就到手了。”刘备摇着头说:“那可不行。刘荆州(指刘表)把儿子托付给了我,我不能背信弃义。日后我还得见人呐!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咱们只有离开樊城,退到江陵(在湖北南部)去。”

刘备带着人马离开樊城,走了没多远,曹操的骑兵已经追过来了。原来曹操接受了刘琮的降表,没费什么事儿就进了襄阳。他听说刘备往南跑了,就派了五千名骑兵,昼夜不停地追。骑兵一天能跑三百多里,在当阳的长坂已经追上了刘备。刘备没来得及应战,曹操的骑兵一阵风似的,漫天卷过来,把刘备的人马冲了个七零八落。刘备带人好不容易杀出包围圈,一口气往南跑了三五十里地。可是他的家眷都被冲散了,还多亏了赵云保护着,把他的儿子阿斗救了出来。

刘备刚想坐下来喘口气,徐庶走过来,流着眼泪对他说:“刚才有人告诉我,我的母亲让曹兵逮去了。要是她有个好歹,我这做儿子的可怎么好呐!我只有到曹操那边去,才能保全母亲的性命。我本来想帮助您干一番事业,可现在母亲被掳了去,心里乱得没法儿说。您放我走吧!”刘备哪儿舍得呀,两个人对着哭得泪人似的。徐庶说:“有诸葛亮帮助您,比我强得多了。我是怎么也不能再留下了。”说完,他一边哭着,一边上马往北走了。

刘备难受得心直疼。这时候,左右来向他报告:东吴的孙权派部下鲁肃过江来,已经到了当阳,要求见他。刘备马上叫人请诸葛亮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两个人一商量,都觉着鲁肃这一来,一定跟曹操南下有关系,就马上把鲁肃请进来。

鲁肃是东城人(东城在安徽定远东南),跟周瑜挺要好,周瑜把他推荐给了孙权。孙权见他很有见识,就特别看重他,什么事都和他商量。有一次,孙权跟鲁肃说:“现在汉室这么衰弱,我想继承父兄的事业,为朝廷出力,你怎么帮帮我呐?”鲁肃想了想说:“照我看,曹操的势力已经没法消除,汉室也不可能再兴旺了。您只有立足江东,等机会平定天下,像当年汉高祖那样,成就帝王大业,才是正道。”孙权听了,兴奋得不得了。这一回,曹操大军南下,鲁肃看出他是冲着东吴来的,就建议孙权和刘备联合,让自己先到荆州探探虚实。孙权听了鲁肃的主意,就派他过江来了。

鲁肃不但见识高远,性子还挺直,他一见到刘备就急着说:“我们孙将军听说刘荆州病故了,派我来吊丧。我过了江才听说刘琮投降了曹操,所以赶到这儿见您。不知您有什么打算,准备到哪儿去?”刘备吞吞吐吐地说:“我跟苍梧(在广西梧州)太守吴巨有点儿交情,要是实在没办法,只好投奔他去了。”鲁肃坦率地说:“苍梧多远啊,又太偏僻,您到那儿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孙将军聪明仁义,占有江东六个郡,兵精粮足。他可是个干大事业的人。我为您着想,不如派个可靠的人去见孙将军,跟他商量商量怎么对付曹操。”没等刘备说话,他又转过脸来对诸葛亮说:“您的哥哥(指诸葛瑾)如今在孙将军那里做事。他跟我是好朋友,您要是过江去商议大事,还可以跟您哥哥见一面,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诸葛亮点了点头,对刘备说:“事情这么紧急,就请您让我见见孙将军吧!”刘备巴不得这么着,高兴地说:“那自然好了,就请先生辛苦一趟。”

诸葛亮跟鲁肃到柴桑见了孙权。孙权早听说诸葛亮的名望,很客气地对他说:“见到诸葛先生,我太高兴了,不知道有什么指教?”诸葛亮想激激这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就开门见山地说:“将军应该自己估量一下,能跟曹操对敌,就早点儿跟他断绝来往;要是抵挡不住,干脆就放下刀枪,乖乖地顺从他。您如今表面上服从曹操,心里又摇摇摆摆的,没个准主意。这么下去,大祸就要临头了。” 孙权一听,额上的青筋直绷,沉下脸生气地说:“您要是这么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呐?”诸葛亮从鼻子眼儿里“哼”了一声,冷笑着说:“从前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他还不愿意屈服呐。我们刘豫州是汉朝的宗室,盖世的英雄,天下的人谁不向着他?他怎么能对别人低三下四呐!”

诸葛亮这个“激将法”还真有效,孙权给说得满脸通红,“腾”地站起来,拉开嗓门儿大声说:“我也不能把东吴的一大片土地,十来万将士,白白地送给别人!我倒不是小看刘豫州,可是他刚刚打了败仗,怎么对付得了曹操呐?”诸葛亮见孙权有了决心,就收起笑容,郑重地说:“刘豫州虽然在长坂打败了,精兵可还有好几万。曹军每天跑三百里,已经疲劳不堪。再说,北方人不会水战;荆州的百姓刚刚受曹操管制,心里都不服气。如果将军能跟刘豫州联合起来,一定能打败曹操。曹操一败,准得退回北方去。这么一来,荆州、东吴都保得住。成功不成功,全在今天您怎么决断了!”孙权听了连声说:“太对了!太对了!我一定跟刘豫州联合。至于怎么抗击曹操,等我跟官员们商量商量再说。”

第二天,孙权召集文武官员开会。刚巧曹操派人送了一封信来。信上说:“我奉了天子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刚到荆州,刘琮就降顺了。现在,我的八十万人马愿意跟您在东吴相会,比比谁高谁低。”

孙权把信给大伙儿一看,那些文官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吓得眼都发直了。好家伙,八十万人马呐!老臣张昭先开口说:“曹操借着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咱们要是抗拒他,就是抗拒朝廷了。况且,咱们能依靠的就是这条大江。现在,曹操得到了荆州,刘表的水军全归了他,光是大战船就有一千多只。长江天险,他占去了一半,他有八十万人,咱们才多少?那就差得太远了!依我看,不如派使者去迎接曹操。”张昭这么一说,文官们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一打仗,大伙儿都要遭殃了!”“战不如降,还能保住现在的局面。”只有鲁肃不说话。那些武将们一个个地沉着脸,也都不言语。

孙权听着文官们议论,心里像刀子扎似的,真不好受。他猛地站起来,到后室更衣去了,忽然听见背后有人跟进来,回头一瞧是鲁肃。孙权拉着鲁肃的手说:“您有什么要说的?”鲁肃着急地说:“他们刚才说的,您千万不能听!要说投降,我鲁肃可以,将军您万万不可以。” 孙权问:“那为什么?”鲁肃说:“我投降,还可以做官,做不了大官做小官;坐不了马车坐牛车。您要是投降,东吴这块地盘就全完了!张昭他们都是为自己打算,听了他们的,将军就给害苦了!”孙权叹了口气说:“张昭他们的议论,真叫我失望。您这么一说,才对我的心思。”鲁肃马上接着说:“周瑜正在鄱阳(在江西鄱阳)掌管着军队,应该先听听他的主意。”这句话提醒了孙权,他连连点头,马上派人到鄱阳叫周瑜赶紧到柴桑来。

周瑜一到,孙权又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周瑜不等别人开口,抢在前面说:“有人说我们寡不敌众,我看倒是曹操自己来送死。大家听我说说,现在北方还没完全平定,曹操有后顾之忧,这是一;他不用骑兵,用水军,等于弃长取短,这是二;眼下正是寒冬腊月,草料缺少,这是三;北方的士兵不服水性,日子一长必然生病,这是四。有这四不利,曹操的人马再多,也没有用处。我不用多,只要五万精兵,一定能替将军打个胜仗。”孙权把桌子猛地一拍,说:“好!您的话说到我心里去了。曹操已经灭了袁绍、袁术,现在就剩下我了。我跟他势不两立!”

程普、黄盖这些武将听孙权这么一说,都乐了,一个个摩拳擦掌,好像就要上战场似的。张昭仗着自己是老臣,站起来刚要说什么,孙权拔出腰刀,“啪”的一下,砍掉了桌子的一个角,又高声宣布:“有谁再敢说个‘降’字儿,就叫他跟这桌子角儿一样!”张昭到嘴边儿的话又给吓了回去。

周瑜怕孙权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地方,到了晚上又独自一个人求见孙权,对他说:“张昭他们一听曹操有八十万军队,把胆子都吓破了,就乱发起议论来。我已经打听明白了,曹操最多也不过十五六万人。荆州投降过去的七八万人,未必都真心归顺。一支军队如果心不齐,人就是再多,也不可怕。还是那句话,只要给我五万精兵,我就能打败曹操。”孙权把周瑜拉到身边,搂着他的后背说:“张昭他们太叫我失望了。只有您和鲁肃跟我想的一样。我有了你们两位,真是天大的造化。”周瑜说:“全靠将军英明果断。不知道您能给我多少人?” 孙权说:“五万精兵,一时还凑不齐。我已经精选了三万人,战船、粮草、兵器倒准备妥当了。您率领这些人先走,我再陆续发兵。你们在前方能打就打;万一不顺利,就暂时回到我这儿来。我要亲自跟曹操决战!”

抵抗曹操的大计就这么定了。孙权让周瑜为左督,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三个人率领着三万水军,连夜出发,跟刘备会合去了。

火烧赤壁

刘备把军队驻扎在樊口(在湖北鄂州西),单等着东吴的消息。听说周瑜的战船到了,刘备马上派使者去慰劳。周瑜对使者道了谢,让他向刘备转达自己的意思。他说:“我本应该去拜见刘豫州,可是重任在身,不能轻易地离开队伍。如果刘豫州能够劳驾来一趟,那就太好了。”

刘备听了使者的报告,马上坐小船去会见周瑜。周瑜见刘备这么诚恳,也挺敬重他。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了半天话。刘备问:“都督这次带了多少人来?”周瑜伸出手指比画着说:“三万。”刘备皱了皱眉头说:“可惜少了一点儿。”周瑜乐了,挺起胸脯,很有把握地说:“这就足够了。用兵不在多,要靠计谋。您看着我怎么打败曹操吧!”刘备见周瑜这么有胆量,连声称赞了几句。他们俩又安排了一下合作抗曹操的事,刘备才告辞回去。周瑜继续进兵,把战船开到了赤壁(在湖北嘉鱼东北)。恰好曹操的大军也到了赤壁。两军在大江南北遥遥相对。

这时候,曹操的士兵因为乍到南方,不服水土,果然有好些人闹起病来了。曹操只想快点儿打败对手,就派出一支水军过江试探了一下,一交战就给打败了。他只好让军队沿北岸扎营,战船也一字儿摆开,严密地防守着,准备跟东吴的水军决战。

北方的士兵不习惯坐船。江面上又时常刮大风,更叫大伙儿受不了了。将军们,士兵们,十有八九都晕船,动不动就“哇哇”直吐,吃什么吐什么。有的干脆连饭也吃不下,别说在船上打仗了。曹操急得让大家赶紧想办法。有人就献计说:“咱们把船三五只、十来只连在一起,用铁锁链拴住,上面钉上木板,合成一只大方船,好像陆地一样。那么着,多大的风浪也不怕。船一稳,人就不晕了。”曹操觉着这个主意不错,就下令连夜打造铁链,砍树锯木板。没过几天,这些东西准备齐了。将士们按照曹操的命令,把战船一只一只连在一起。 这个办法还真灵,晕船呕吐的人马上就减少了。

曹操正在得意,没想到东吴的人已经看出了毛病。老将黄盖悄悄地找到周瑜说:“现在兵力敌众我寡,总这么僵着,对咱们就太不利了。我看曹操已经把船都锁在了一块儿,一只挨一只,还头尾相接。要是用火攻,看他还能往哪儿跑!”周瑜抓住黄盖的手,高兴地说:“您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要用火攻,有些事还得先商量商量,千万不能走了风声。”黄盖点点头,两个人又悄悄地说起来。

这一天,有人从江南捎来一封信给曹操。曹操打开信一看,原来是黄盖写的。信上说:“我黄盖受孙氏厚恩,一向忠心耿耿。但是现在也不能不认清形势。拿东吴这么一点儿人马来跟您对抗,谁强谁弱,相差多远,将士们心里都很清楚。只有周瑜、鲁肃两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硬要逞能,又愚蠢,又可笑。我真没法儿跟他们说理。我想投靠你,归顺朝廷。等交锋的时候,我愿意作为前部,为您效劳。”

曹操把这封信看了又看,忽然笑出声来,用眼睛紧盯着送信的人说:“真是这么着吗?你们想来个假投降,是不是?”送信的人倒沉得住气,说:“黄将军因为反对周瑜,受了毒打。 他一心想要归顺丞相,您可不要多疑,错过了机会。”曹操想了想说:“如果他真心投降,朝廷一定会重加封赏。你回去对黄盖说,有消息马上报告我。”

曹操还不放心,又派人过江去探听。派去的人回来说,黄盖真跟周瑜翻了脸了。他劝周瑜投降,周瑜不但不听,还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正在营里养伤呐。东吴的将士议论纷纷,都怪周瑜不懂事,做得太过分了。曹操听了报告,才认定黄盖是真投降。他万万没想到,周瑜、 黄盖早就定下了苦肉计,安排好了专为骗他的。

黄盖按照周瑜的命令,准备了十艘大船。船上装满干草、芦苇,灌上膏油;外面再盖上布,船头插上旗子。冬至这天,江上忽然刮起了一阵阵的东南风。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说今天晚上,他要带着粮船到曹营来投降。

黄昏的时候,风越刮越大。黄盖让士兵们在每艘大船后面拉上几只小船,人都躲在小船里。一切都准备好了,他下令出发。船一艘接着一艘离了岸。到了江心,船上拉起风帆,顺着风势别提多快了。一眨巴眼儿的工夫,就瞧见了曹操的军营。

曹军的将士们听说黄盖来降,都站在大船上,眼巴巴地朝南边看。有的看见了,先嚷起来:“瞧,那就是黄盖的船!”“这下子可有周瑜的好看了!”忽然有人高叫了一声:“船来得这么快,装的可别不是粮食吧?”一句话提醒了曹操。他急忙下令说:“快让来船停住,不准它前来。弓箭手赶快准备!”

可是哪儿还来得及呀!东吴的船已经冲过来了,猛地各艘船上同时起了火。火焰冲天,“呼呼”地烧着;火乘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船像飞起来似的,到了曹军的链锁船旁边,一处起火,立刻烧到了别的船,不大一会儿工夫,成了一片火海。木板给烧得“哔啪哔啪”直响,铁链都烧断了。

这时候,火船后面那些小船上的东吴将士,一齐跳上大船,一连串儿地射出带火的箭。结果,不但水寨的船被烧,连岸上的营寨也都起了火。火光把半个天都照红了。曹营将士哪儿还顾得上迎战,往四下里逃的逃,散的散。烧死的,踩死的,淹死的,不知有多少,真是惨极了!

曹操到这时候才后悔不该把战船锁上,更不该轻信了黄盖的诈降。可这已经晚了。他只好由几员大将保护着,拼命往北逃。

黄盖带着东吴的将士冲到曹军的船上,正往前追,没提防乱箭飞过来,射中了肩膀。他身子晃了晃,一个跟头栽到大江里。幸亏韩当的水军从后面赶上来,把他救了。韩当看见黄盖这么大年纪,还不顾死活地冲杀;又想着他为了诈降受了苦刑,心疼得直掉眼泪。他急忙命人给黄盖换了衣服,送回大营去医治。这时候,周瑜亲自带着大军,从南岸接应来了。他下令往北追赶,说什么也别放走了曹操。

曹操和剩下的将士们逃到了华容道。好多人没有马骑,只好跟着步行。华容道是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儿,净是些大大小小的泥坑;天又偏偏刮起风下起雨来,人和马陷在泥坑里,都摔倒了。曹操让士兵从附近背些干草来,垫在路上,人马这才能走过去。士兵们都怕掉在后头,一个一个争着往前挤。那些受伤的、有病的、体弱的,不小心被人挤倒,就给踩死了。大伙儿跟着曹操逃到江陵,才算松了口气。

曹操这几年光打胜仗了,怎么也没想到这次打了败仗,还败得这么惨。他越想越气得慌,下狠心一定要报这个仇。第二天,他留下曹仁守江陵,乐进守襄阳,自己带着人马回许都去了。可他又没想到,等他回了许都不多久,周瑜已经打败了曹仁,攻下了江陵。刘备也占了好几座城。长江两岸一带差不多全成了孙权、刘备两家的地盘了。曹操眼看着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光着急没办法。这时候,朝廷内部又有人议论起来,说曹操的权力这么大,他早晚得篡位当皇帝。这些流言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呐?

离间失和

曹操听人风言风语地在议论自己,心里很不痛快。刚巧有人来向他报告说,从地下挖出了一个古代的铜爵(爵,一种饮酒的器皿)。曹操心想这倒是个机会,马上下令在自己的封地邺城(在河北临漳西南)造一个铜爵台(也有说叫铜雀台。“爵”和“雀”,在古代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旁边盖上楼阁。

这年冬天,铜爵台造成了。曹操正好借题发挥,向全国发了一个文告。大意是说:“我本来只打算在家里待着,冬天春天打打猎,夏天秋天读读书。可是朝廷让我当了官,我也就想着为国家立功了。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天下总算平定了一些。现在我当了丞相,富贵到了顶,还有什么想要的呐?假使国家没有我这么个人,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呐!有些人看见我兵力强盛,就说我想篡位,这完全是胡乱猜疑。当然,我现在还不能把兵权交出去,因为那样做对国家、对自己都不利。我不能干那些为了虚名而招灾惹祸的事。”

文告一出来,满朝文武大臣都交头接耳地评论开了。有的人说曹操是个一心为国家的好人;有的人不相信,说曹操讲的不是真心话。不管他们怎么说,曹操可没工夫再听他们的议论,他又要亲自出征关西了。

关西一带历来是前将军马腾和镇西将军韩遂的地盘。马腾的祖上就是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后来曹操把马腾调到京城来当了卫尉,关西的兵马就由韩遂和马腾的儿子马超率领。公元211年,马超和韩遂起兵反对曹操,带着十万人马,占领了潼关(在陕西潼关,渭河入黄河的地方)。曹操也不含糊,把马腾一家子都下了监狱。这时候,他得到东吴来的消息,知道周瑜已经病死,估计孙权一时不会打过来,就带着人马来到潼关。

曹操的谋士们知道马超年轻气盛,打仗勇敢,兵马又强壮,都劝曹操小心点儿。他们说:“关西的将士打仗不要命,专会使用长矛作战,咱们要不用最精锐的军队做先锋,恐怕挡不住他们。”曹操可不喜欢听这些话。还没交锋,胆子就这么小,这不是长他人的威风吗?他捋了捋胡子说:“打仗的事是由我不由他。他的长矛再长,再厉害,也捅不到你们身上。你们等着瞧吧!”他就在渭河南岸摆下阵势,跟河那边儿马超和韩遂的人马正好对着。看样子,一场大战就要打起来。

谁知曹操没下令进攻,反倒派徐晃、朱灵两员大将,带着四千精兵,远远地绕到关西军后面,先扎了营。曹操随后又指挥大军渡过渭河,到了北岸,他自己和一百多个卫士在南岸压阵。

马超得到曹军过河的消息,赶紧带了一万多士兵到渭河边上来。这时候,曹军的大队人马都过了河,只剩下曹操这一百多人还在南岸。马超下令乱箭齐发。一下子,箭像飞蝗似的,朝曹操他们射过去。曹操真沉得住气,他还坐在椅子上,不动声色地叫大伙儿快上船。大将许褚急了,一把抱住曹操跳到船上。他见船工已经中箭倒下了,就左手拿着马鞍做挡箭牌,给曹操挡着,右手替船工撑篙。这么着,船离了岸,朝江心划走了。

马超的将士沿着河岸紧追,一边追一边不停地射箭。追着追着,不知是谁带的头,大伙儿忽然都转过身朝南边跑去。原来这时候南岸的草地上跑来了一大群牲口。马超的将士平时就不大讲纪律,这会儿瞧见这么多没有主儿的大牛大马,都眼馋得不得了,“呼啦”一下子都跑过去抢,马超怎么拦也拦不住,曹操他们就趁这个机会走没了影。

曹操派人一打听,才知道牛马是校尉丁斐故意赶过来的。他怕曹操吃亏,用这一招儿引走了追兵。曹操嘉奖了丁斐,带着军队到了渭南。渭南在潼关西边。曹操绕了这么一大圈儿,反而跑到关西军的后面来了。

马超不管三七二十一,连夜去劫曹营。曹操早有了准备,马超的人马一到,就被他们团团围住。双方短兵相接,关西军吃了大亏。马超拼着死命才杀了出来。这回,马超领教了曹操的厉害了。他跟韩遂一商量,决定派使者去见曹操,情愿割地求和。哪知道曹操怎么也不答应,使者只好别别扭扭地回去了。谋士贾诩(xǔ)趁这时候在曹操耳朵边上悄悄地嘀咕了几句,曹操听了,“扑哧”乐出了声说:“好,好,可以可以!”

第二天,曹操把队伍带到关西军营前头列成阵势,自己打马上前,请韩遂出来见见面。韩遂骑马走出军营,跟曹操见了礼,两个人就聊起来了。原来,曹操跟韩遂早就认识,是老朋友。曹操说起过去的交情,喜欢得哈哈大笑,根本没有要打仗的样子。韩遂也只好陪着他聊了半天。

马超在后边听他们俩有说有笑,有时候还拍着巴掌,就是听不清说的是什么。他这个气呀,牙都咬得咯吱咯吱地直响。士兵们可不管这个,他们没见过曹操,就围过去,要看看这个大汉丞相长得什么样儿。在后面的还踮起脚尖,抻(chēn)长了脖子看。曹操笑着说:“你们要看我吗?跟你们是一样的。没有四只眼,两张嘴;要多嘛,就是多了一点儿聪明罢了。”说完,跟韩遂拱了拱手,两个人各回了各的军营。

马超赶紧来找韩遂,问他:“您刚才跟曹操说些什么,这么热闹?”韩遂说:“就是聊了聊以前的几个朋友,没说什么别的。”马超听了有点儿信,又有点儿不信,一句话不说就出去了 。

过了几天,曹操派人给韩遂送来一封信。信上说的跟那天在阵前聊的差不多,只不过勾勾画画涂涂抹抹的地方不少;有几句给涂成了黑疙瘩,什么也看不清了。韩遂正看着,马超走进来,板着脸说:“听说曹操给您来信了,我瞧瞧行不行?”韩遂犹豫了半天,才把信递过去,一边说:“信上也没写什么。”马超接过信一看,心里说:“信哪有这么写的?一定是韩遂怕我看出毛病来,故意把有的话涂改了。”这么一想,他就怀疑韩遂暗中勾结曹操,要跟自己作对。可是韩遂为什么要勾结曹操,有什么真凭实据呐?他就不再细想了。马超头脑简单到了家,他想不到这正是贾诩给曹操出的计策,要离间他和韩遂。

又过了几天,曹军来挑战了。马超见对方人不多,也不跟韩遂商量,就自个儿带兵出去迎战。两下一交手,马超使出全身本事,占了上风。曹兵头也不回地逃走了。马超得意极了,一马当先,紧追上去。眼看着追上了,就听一阵鼓响,四下里冲过来曹军的伏兵,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这一场混战,马超可招架不住了,只好退兵。韩遂因为马超近来对自己半信半疑,也没心思去援助他。关西军就这么分成了两下子,让曹军打得一败涂地。末了儿,马超只好逃到凉州(在甘肃清水)去了。

曹操平定了关西,又想去平定汉中。这个消息把益州的刘璋吓坏了。汉中在益州的北边,要是汉中让曹操占了,益州还保得住吗?刘璋整天发愁,连吃饭也挺没味儿的。

刘璋的心事让别驾(官名,辅助刺史的人)张松看出来了。张松给他出主意说:“听说荆州的刘备为人忠厚,又是您的本家,何不把他请来呐?您让刘备抢在曹操的前边去打张鲁,占住汉中。咱们得了汉中,也就不用担心益州的安危了。”刘璋听了张松的话,觉得这个法子再好没有了,就派校尉法正到荆州去请刘备。想不到这么一来,他不但没得到汉中,连自己的老窝也让别人端了去。

采用中策

法正跟张松是好朋友。他们俩都认为刘璋没有本事管理益州,早就密谋要把刘备请来代替刘璋了。法正到荆州把心里话跟刘备露了几句,还说:“您这么英明的人,又有张松做内应,要得到益州,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似的,太容易了。”刘备听了,低着头半天不说话。这时候,从外边进来一个人,口气很坚决地说:“这是天大的好机会,您千万不能放过了!”刘备抬头一看,原来是军师庞统。

庞统就是跟诸葛亮一样有名的那位“凤雏”先生。前些时候,他也投靠了刘备。一开始,刘备只让他到耒阳(在湖南东南部;耒lěi)当了个县官。后来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庞统可不只是治理一个县的人才;要让他做您的助手,才能发挥他的才干。”诸葛亮也对刘备这么说。刘备这才让庞统做了军师,跟诸葛亮一样。

这会儿庞统走进来对刘备说:“荆州连年打仗,田地都荒芜了;加上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都不能让人放心。益州土地肥沃,人口兴旺;拿它做根基,准能成大事。您还犹豫什么?” 刘备为难地说:“我和刘璋是本家。要是无缘无故地去夺他的地盘,天底下的人就会说我不讲信义,那怎么办?”庞统急着说:“现在兵荒马乱,不能守那个死规矩。您就是不去,曹操也会去的,那不是更糟了吗?”刘备一想,是这么个理儿,这才点头同意了。他让诸葛亮和关羽、张飞、赵云驻守荆州,自己和庞统带着老将黄忠、大将魏延,率领几万步兵到益州去了。

刘璋听说刘备来了,亲自从成都到涪城(在四川绵阳)来迎接。两个人见了面,那个亲热劲儿,真比亲兄弟还亲。刘璋送给刘备二十万斛米,两千匹马,一千辆车,还有布匹、丝绸什么的;又给他一支军队,请他到汉中去征讨张鲁。事办完了,刘璋自己回了成都。

刘备带着人马到了葭萌关(在四川广元;葭jiā)。他可是不着急去打张鲁,只想着怎么收买人心,好让本地人拥护他。就在这时候,孙权给他来了一封信,说曹操要报赤壁一战的仇,又要发兵打过来,让刘备赶快回荆州准备抵挡。刘备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回去吧,眼看快到手的益州又没指望了;不回去吧,又怕万一荆州有个差错,绝了后路。庞统在一边比刘备还着急。他对刘备说:“我有三条计策,请您自己挑选。”刘备问:“哪三条?”

庞统说:“刘璋的兵力不足,现在一定不会做什么准备。咱们马上去袭击成都,大军一到,马上就能成功。这是上策。镇守白水关(在四川广元)的杨怀、高沛早就怕您到益州来,听说他们劝过刘璋叫您回荆州。咱们就假说荆州有急事,要回去。他们听了当然高兴,一定会出来送行。咱们趁这机会逮住他们,把人马接收过来,再进攻成都。这是中策。再就是退到白帝城(在重庆奉节东)去,跟荆州连接起来,再慢慢地想办法。这是下策。您要赶快决断,不能这么耗下去呀!”

刘备合上眼睛,想了半天,才慢吞吞地说:“还是采用中策吧!”他给刘璋写了一封信说: “孙权和我唇齿相依,他要是让曹操破了,荆州也保不住。您先借给我一万精兵和一万斛粮食,等我打败了曹操,再去收拾张鲁。”

这封信到了成都,刘璋一看,满肚子不高兴。他回信只答应给四千人,粮草也只有一半。刘备这下可逮住理了,对自己的将士们鼓动说:“咱们为了保益州,老远老远地来到这儿。想不到他这么小气,叫咱们怎么替他卖命呐?”

没想到成都那边儿传来一个消息说,张松做内应的事给发觉了。刘璋杀了张松,又通告各处关口的将领不准跟刘备来往。刘备什么也顾不得了,决定撕破脸皮夺取益州。他马上派人把白水关的杨怀、高沛找来,说他们俩对客人没有礼貌,当场杀了;又马上进兵,一口气夺了好几个城。

刘璋根本没带兵打过仗,这回打起来可抓了瞎。他派出几员大将去抵挡刘备,不是打败仗,就是干脆投降。只有雒城(在四川广汉北;雒luò)的将士们还死死地守着城。刘备打雒城打了一年多没打下来,只好写信给诸葛亮让他再派些人来。庞统可等不及,亲自带兵去攻城。城上的乱箭下大雨似的,照直射下来,庞统一不留神,中了几箭。三十六岁的“凤雏”就这么死在了军营里。

刘备没有了军师,哭得死去活来。他下了狠心:不把雒城攻下来决不罢休。将士们这回真拼了命了,没白天没黑夜地连着攻了好几天,到底把雒城攻下来了。刘备也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大劲头,又马上进军到成都,把成都包围起来。这时候,他得到报告说:“诸葛军师留下关羽守荆州,自己和张飞、赵云带着兵将,已经来到这儿了。”

刘备眉开眼笑地把诸葛亮他们迎进军营。真凑巧,他忽然又接到一封信,拆开信一看,高兴得手都发颤了,连声说:“这可好了,这可好了!诸葛军师来了,是一喜;现在马超也投靠了我,是二喜。双喜临门,成都准到手了。”真怪呀,马超不是在凉州吗?怎么又到这儿来了呐?

原来马超逃到凉州,被凉州刺史韦康的部下用计杀败,一家子都完了。他又投奔张鲁,想寻找机会报仇。张鲁怕马超不是真心归顺自己,很不放心。马超真是留也留不住,走又没处走。刘备知道了这个情形,就派人找到了马超,表示愿意和他共事。马超痛痛快快地答应了,离开了张鲁,带兵来到成都。他给刘备写了这封信,说愿意听刘备指挥。

刘备马上派出一部分人马去接应马超,叫他到成都城北驻扎。这一来,城里的人给吓坏了: 刘备一路兵马就够难对付的,又来了马超的一路,两路合起来攻城,怎么抵挡得住哇?这么议论来议论去,人心都散了。

刘备围了几天,派简雍进城去劝刘璋把成都让出来。这时候,成都城里还有三万精兵,粮食足够一年吃的。有的人主张和刘备拼个死活,决不能投降。刘璋歪着头寻思了半天,他苦着脸说:“我来益州十几年了,对百姓又没有什么恩德,已经打了三年仗了,何必再让大伙儿流血呐?”他下令打开城门,迎接刘备。

刘备就这么得了益州。他当了益州刺史,让诸葛亮做军师将军。刘备的部下不用说都当了官;刘璋原有的部下,凡是归顺的,也照旧做官。刘备的办法还真灵,不管新人旧人,都说他会办事,比刘璋强多了。这么一来,拥护刘备的人越来越多。

消息传到许都,曹操差点儿气破了肚皮。这几年,曹操的权力更大了。汉献帝给了他三个特权:上朝的时候,不必自报姓名;不必像别的大臣那样快快地走;还可以身带宝剑。就这么着,有些人还觉着不够威风,上书给汉献帝,请他封曹操为魏公。曹操哪有不乐意的?可荀彧很不赞成这件事,他对曹操说:“您当初兴兵扶助天子,是为了国家安定,复兴汉朝;现在遇事应该谦虚礼让,不要图虚名。”

荀彧把忠于汉朝看成本分,以为曹操一向爱听他的话,这一回也错不了。万没想到曹操听了,把脸一沉,像阴了天似的。没多久,曹操派人给荀彧送了一个食盒,说是有好东西给他尝尝。荀彧打开食盒一 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荀彧立刻明白了:曹操想杀自己,又不愿意落个杀人的名声。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就喝了毒药。荀彧死了以后,曹操果然做了魏公。

曹操看到刘备到了益州,知道要是这么下去,国家没法统一。他跟大臣们商量,要再次出兵南征。大臣们都劝曹操说:“现在东吴有鲁肃掌握军队;荆州有关羽镇守。这两处都不好打。不如先去打汉中的张鲁,再从汉中去进攻益州。”曹操觉着这个主意倒好,就发兵到汉中去了。

一身是胆

公元215年,曹操征讨汉中。汉宁太守张鲁本来是五斗米教的头儿,是道教张天师的孙子。当了官以后,他自称“师君”,也用道教的一套治理地方,宽让百姓,还真有点效果。好多百姓为躲避战乱,都迁到汉中住着。这会儿听说曹操打过来,他就让弟弟张卫领兵抵挡。可汉中的兵马多年没打过仗,哪是曹操的对手,很快就败了。张鲁只好投降。曹操留下夏侯渊、张郃、徐晃镇守汉中,自己回了许都。到了第二年,汉献帝又封曹操为魏王。

魏王曹操觉着西边平定得差不多了,应该再调整一下跟北边南匈奴的关系。刚巧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来访问汉朝,曹操就像对待一个列侯那样招待了他。两边商量定当,把南匈奴分成左、右、前、后、中五个部分,让他们分别住在并州各郡,由呼厨泉单于的子弟们做首领。这么着,南匈奴和汉朝又好起来了。

跟南匈奴这么一好,让曹操想起了他的老朋友蔡邕。他知道蔡邕的女儿蔡琰(又叫蔡文姬;琰yǎn)很有才学,还擅长音乐。前几年北方大乱的时候,她跟着难民流落到外地,被匈奴人掳了去,跟南匈奴的左贤王结了婚。现在曹操想把她接回来。他派人去南匈奴一说,呼厨泉单于也同意了。蔡琰回到了汉朝,曹操就让她好好地把她父亲写的文章整理出来。

曹操自己也想安下心来,做些文治方面的事情,把内部稳定稳定。可是他的对手们就是不让他稳定。过了不久,夏侯渊派人来报告说,刘备要夺取汉中。曹操没有办法,只好又去操心打仗的事。

刘备怎么想起来要夺取汉中呐?原来法正知道曹操回了许都,就对刘备说:“曹操很容易地平了汉中,按说一定要进一步打咱们益州,可是他没来。这不是他不想到这儿来,而是他内部不稳定,逼着他非回去不可。”刘备说:“你看该怎么办?”法正说:“夏侯渊这些人未必比咱们的将军有本事。您应该马上去夺取汉中;有了汉中,既能保住益州,又能进攻中原。”刘备完全同意法正的意见。他叫诸葛亮坐镇成都,自己和法正率领军队到了阳平关(在陕西宁张县西北)。谁知道头几次交战都让夏侯渊打败了。刘备觉着自己的兵力太少,就给诸葛亮写了封信,让他赶快派人来增援。

刘备这边增援的人马到了,那边曹操也亲自到了长安督战。双方守在各自的军营里,谁也不肯轻易出兵,一直相持了好几个月。转过了年,刘备从阳平关进军到了定军山(在陕西勉县西南)。

夏侯渊打了几次胜仗,别提心里有多舒服了。他一打听,刘备那边领兵的是老将黄忠,笑得肚子都疼了,说:“黄忠这老家伙胡子都白了,还能带兵打仗?说来送死倒还差不多。”

曹操可不这么想。他知道夏侯渊有个爱骄傲的毛病,就特地派人来告诉他:“做一个将军不能光是胆子大,也还要有胆子小的时候。勇敢是根本,还要会用计谋才成。你在这方面差一点儿,可要多多地留神。”这些话,夏侯渊哪儿听得进去。他带着精兵到了定军山下面,非要给黄忠一个厉害瞧瞧不可。

法正、黄忠他们守住军营硬是不出城。曹军冲上来,就用乱箭挡回去,冲几回,挡几回,末了儿,把曹兵累得直喘粗气。夏侯渊也不好好地琢磨琢磨,人家干吗这么着,还以为黄忠胆子小,不敢下山呐。他见大伙儿有点疲乏了,就让他们歇歇再打,自己也随随便便地来回溜达。将士们一看领头的主将都这么自在,劲头儿也都松了下来。

法正在山上瞧得清清楚楚的,对黄忠说:“这可是时候了。将军打出去吧!”黄忠下令大开营门,自己上了马,第一个冲了出去,跑在最前头。后边的士兵一边跟着往山下冲,一边大声喊:“冲啊!杀呀 !”一阵风似的,这就到了山下。这时候,山上的战鼓敲得震天响,连地皮都发颤了。

夏侯渊怎么也没想到黄忠会在这时候冲出来。他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呐,就见一个白胡子老将朝他杀过来了。他大叫一声:“哎呀不好!”拨转马头就往回跑,可已经晚了。黄忠抡起大刀,一家伙砍过来,夏侯渊眼前一黑,就摔下马了。将士们见黄忠把夏侯渊都杀了,真是越老越精神,都齐声叫起好儿来。大伙儿一阵猛杀猛砍,把夏侯渊的人马杀得没处躲没处藏。 剩下的残兵败将退到汉水北岸去,连忙向曹操报告。

曹操听说夏侯渊被黄忠杀了,马上亲自从长安到了阵前,要跟刘备决战。他派人把军粮运了来,都存在北山下,足足有几千万袋。黄忠探听到了这件事,就向刘备献计说:“曹军的粮食都放在北山。我愿意带一支人马去袭击他们的粮库。就算不能把粮食抢过来,也放把火全给他烧了。”刘备就让黄忠领着一队士兵先去北山,又派赵云在后面接应。黄忠跟赵云约定了运粮的时间,趁天黑走了。

黄忠这一回可吃了大亏。曹操打仗老爱劫别人的粮草,他自己存粮的地方哪儿能没有防备呐?黄忠当夜到了北山,找到了粮库,就一个猛劲儿杀过去,远远地看见守卫的曹兵都逃走了。黄忠想也没想,就让士兵进去搬粮食。忽然,“咚咚咚”一阵鼓声响起来,早就埋伏好的那些曹兵冲了过来,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黄忠拼了老命,好容易才杀出一条血路,可他身边只剩下少一半人了。

赵云左等右等,约定的时间早过了,还不见黄忠回来。他就带了几十个骑兵出营去探望,走着走着,听北山那边儿人喊马叫的,知道是出了事。不一会儿,黄忠他们被一队曹兵追着往这边退下来。赵云见了大喝一声:“杀!”就带人冲了上去。他让过黄忠,挺着长枪,迎着追来的曹兵,像鸡啄白米似的,连着点了几下,就倒下去了好几个。

曹军想不到半路上又杀出来这么一员勇将,就把赵云团团围住。他们哪儿是赵云的对手呐?赵云的一杆长枪,这么一下,那么一下,没有一个人能到得了他的跟前。这时候,张郃、徐晃带着大队人马赶到了。他们仔细一看,认出来这个人是赵云,都愣了。十一年前,曹操的骑兵追赶刘备到了当阳长坂坡,就是这个赵云,一个人杀进杀出,保护着刘备的一家人,硬是从那么多曹兵当中冲了出去。今天在这儿又碰上他,还是躲开点儿好。张郃这么一想,就下令退兵。赵云也叫骑兵们快退,自己在后面压阵。

刚走了不多远,曹兵又“杀呀杀呀”地喊起来。原来张郃见赵云就这么几十个人,带着人马又追上来了,一眨眼的工夫,就把赵云他们围在当中。赵云可来劲儿了。他抡起长枪,跟一团火光似的,杀了一层又一层,末了儿,杀得曹兵的心都凉了,谁也不敢往他这边靠,光是嘴里喊:“杀!杀 !”赵云趁这个机会冲出了包围圈儿。他刚要回营,扭头一看,部将张著受了伤,还在圈儿里拼命呐。赵云大叫了一声,掉转马头,“嗒嗒嗒”,又冲进曹军的包围圈,到了张著身边,几下子杀散了曹兵,再保护着张著杀了出来,就像周围根本没有人一样。曹兵都吓傻了,等赵云跑远了,才又追上去。

赵云他们刚回到营里,曹兵就到了。部将张翼着急地说:“曹兵太多了,赶快把寨门关上吧!”他话音刚落,就听赵云高声下命令说:“赶快把寨门都打开,把战旗都放倒,谁也不准出声乱喊!弓箭手做好准备,听我的命令!”张翼他们一听,眼睛都瞪直了,赵将军这是要干什么呀!把寨门打开,要是曹兵一下子冲进来,这么点儿人,怎么挡得住哇?可他们见赵云一点儿也不慌,就只好照他的命令办。

张郃带兵到了营门外,瞧见营门大开,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也不知道人都在哪儿藏着。这一来,他反倒犹豫了:要是冲进去,中了埋伏可不是玩儿的。张郃想了想,决定先派一小队人去探探虚实。这一小队人提心吊胆地往前磨蹭,走到离营门不到二百步的地方,忽然,“唰唰”从里边射出乱箭。前面的几个人都中箭倒下了,其余的撒腿就往回跑,一边跑一边喊着:“赵云来了!赵云来了!”后面的人一听都吓坏了,不等下令就跑开了。张郃怎么拦也拦不住,只好跟着往回跑。

曹兵跑了没多远,听见一阵擂鼓声夹着喊杀声从后边传过来,把耳朵都快震聋了。箭“嗖嗖”地一支接一支,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在后面追。曹兵这一害怕,可不得了:过汉水的时候,你挤我,我挤你,谁都怕落在后头。有的人不留神给挤倒了,再也没爬起来,淹死在河里的人,简直数也数不清。赵云就这么用“空营计”吓跑了曹军。

第二天,刘备得到消息,来到赵云营中探望。将士们领他看了看夜里交战的地方,又说起赵云杀退曹兵的情形。刘备听了更敬佩赵云了。他对大伙儿说:“赵将军有勇有谋,孤军作战,打了胜仗,真可以说一身都是胆呐!”将士们也齐声地说:“对呀,他真像老虎一样,称得上是虎威将军。”刘备吩咐摆下宴席,给赵云庆功。完了,他嘱咐大伙儿坚守不动,不要出战,又说等不了多久,曹操就会支持不住了。

果然,曹操连着好几个月打不退刘备,天越来越热,营里又闹开了疾病,粮食也快吃完了。他手下的士兵偷偷地跑了不少。曹操只好叹着气,带兵回了长安。打这以后,汉中这块地方就成了刘备的地盘。

白衣渡江

公元219年,刘备在成都自立为汉中王。他想起关羽还一直守在荆州,这个功劳真是太大了,应该好好地封赏。他派人到荆州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受封以后,想立个大功给大伙儿瞧瞧,决定去征讨曹军。

关羽叫部将糜芳驻守江陵,傅士仁驻守公安(在江陵南),还让他们随时给打曹军的军队供应粮草,补充士兵。他把内部安排好了,就领兵去打樊城。

守樊城的曹仁知道关羽身经百战,很会用兵,对付他不能大意。他叫于禁和庞德带出一部分军队去驻在樊城北面,自己守在城里,好彼此有个接应。正赶上七八月雨季到了,大雨下个没结没完,眼瞧着汉水一个劲儿往上涨。没几天,大水冲出河道,平地里起了好几丈高的水。于禁、庞德的人马全给淹了,只好爬到高些的地方去避水。关羽趁这时候带着兵将坐着大船攻过来。于禁没路可走,只好投降;庞德死不投降,叫关羽逮住杀了。

这么一来,关羽的名声震动了中原。别说樊城里边的人,就是许都附近的老百姓都准备逃难了。黄河以南有不少人起兵响应关羽,反抗曹操。

这回曹操可真慌了。他跟大臣们商量说,是不是把朝廷先搬出许都,到别处去先避一避。他这话刚出口,就有个大臣站出来反对。曹操一看,那个大臣是司马懿,就问他:“你有什么好主意?”司马懿说:“于禁他们是被大水淹了才投降的,不是真打了败仗。咱们用不着这么惊慌。我看孙权表面上和刘备挺好,暗地里可不一定。他早想独占荆州了。现在关羽这么神气,孙权准不乐意。您可以派人去叫孙权袭击关羽,再许给他事成以后,把荆州让给他管。 只要孙权肯这么干,樊城就得救了。”曹操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一面让徐晃领兵去援救樊城,一面派人去见孙权。

真让司马懿说对了。孙权虽说和刘备平分了荆州,又说好有事要相互援救,可心里挺别扭:如果把荆州都夺过来多好哇!刚巧这时候,鲁肃病死了,接替鲁肃掌管军队的吕蒙跟孙权的想法完全一样。

吕蒙本来不喜欢读书。孙权让他多看书,他还说:“军营里事务太忙,没有工夫读。”孙权说:“你再忙,还能忙得过我去?我又不是让你当文人学士。只不过历史上的事,还有打仗成败的道理,你应该多少懂得点儿。”吕蒙从此下了决心刻苦自学。后来鲁肃和吕蒙见面一谈,觉得吕蒙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有的见解比自己还高明。他夸奖吕蒙说:“我还以为你光会武艺,想不到在学问上也大有长进了。”吕蒙笑了笑说:“您不知道吗?一个人三天不见,就不能用老眼光去看他了。”从这往后,孙权、鲁肃都很看重吕蒙。鲁肃死了,孙权就让吕蒙接替他驻军在陆口(在湖北嘉鱼西南)。

对关羽的看法,吕蒙和鲁肃可不一样。鲁肃想的是怎么结交关羽,使孙刘两家和好;吕蒙想的是关羽这个人高傲自大,野心不小,对东吴早晚是个祸害。他听说曹操派使者来让孙权发兵打荆州,就求见孙权说:“关羽一向瞧不起您,可不能把他看成自己人。不趁这个机会把他打败,将来准得吃他的亏。”

孙权让吕蒙一说,挂了火儿,说:“前些时候,我派人到关羽那儿求婚,想给我儿子娶他的姑娘。他不答应就算了,还破口大骂,说什么虎女不嫁犬子。这口气我可受不了,这回非让他尝尝我的厉害不可!”他给曹操马上写了回信,说愿意为朝廷效劳。

孙权问吕蒙怎么夺取荆州。吕蒙说:“关羽虽然会用兵,但是他目中无人,以为别人都不如他。这一回他怕咱们抄他的后路,所以在后方留了不少人。我身体有病,不如以养病的名义先离开陆口。关羽知道我不在,没有了后顾之忧,就会放大胆地把兵力调到樊城去。那时候……”他放低了声音说出自己的主意。孙权听得眉开眼笑,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太好了。不过你离开军营,让谁代替呐?”吕蒙说:“您兄长(指孙策)的女婿陆逊虽然年纪轻,办事可挺有远见,有计谋。他现在没有什么名气,让他代替我,关羽不会起疑心。”孙权答应了。

陆逊按照吕蒙的安排,一到陆口就给关羽写了封信,信上这么说:“将军出师得胜,声威大振,这个功劳哪个古人敢比呐?不过曹操很狡猾,您可千万别大意。我是个书生,没有什么本事,只盼望您能获得全胜。从今往后,我还得靠您多指教呐。”

关羽就喜欢别人夸他,这会儿见陆逊这么有礼貌,心里舒服极了。陆逊一个白面书生,没有什么可怕的。这个骄傲的将军果然上了当,从后方调了一部分人马到樊城去,专心一意地跟曹军打仗了。

吕蒙趁这个时候带了一支精兵悄悄到了寻阳(在湖北武穴市东北)。他叫大伙儿藏在船舱里,摇橹的士兵换上白衣服,打扮成买卖人的样子。就这么着,他们顺江连夜到了关羽的地界。哨兵看见上岸的人穿着白衣服,以为来的都是商船。没想到冷不防让人家全逮住了,一个也没跑了。吕蒙让躲在船舱里的将士赶快上岸集合好,一个急行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公安城下。

守公安城的傅士仁忽然听说来了东吴的军队,十分慌张。他正琢磨着怎么办才好,吕蒙已经派人来劝降了。傅士仁想起关羽平时看不起自己,这一次因为粮草送得不及时,挨了关羽的责骂。眼下,城外全是东吴的人马,就是拼命杀出去,关羽也不会说个好,说不定还要受处罚。何苦呐!他这么一琢磨,就答应投降了。吕蒙带着傅士仁到了江陵,由傅士仁出面一说,糜芳也打开城门归顺了东吴。

吕蒙是个有心计的人。他进了江陵以后,先打开监狱,把于禁放出来;又传出命令说,谁也不准拿老百姓的东西,违令的一律杀头。命令刚传出去,就有人报告说,有个士兵拿了老百姓的笠帽盖在铠甲上。吕蒙细一查问,知道这个士兵是自己的同乡。他心里很难受。可是军令如山,哪儿能因为是同乡就改了呐?吕蒙狠着心流着眼泪,下令把这个士兵杀了。这么一来,连老百姓丢失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敢拾。吕蒙还亲自到关羽的士兵家里去看望他们的家人,缺穿的送衣,没吃的送粮,有病的送药。等关羽在前方得到信儿,吕蒙已经在江陵站住脚了。

关羽觉着有一盆冷水从头顶上泼下来,一直凉到了脚跟儿。他这才明白自己一时大意,相信了陆逊的好言好语,上了吕蒙的当。樊城是打不成了,他只好退兵。

关羽还想夺回江陵,他派使者去见吕蒙,责备他不该不顾信义,破坏孙刘联合对付曹操的盟约。吕蒙很客气地接待了关羽的使者,让他们到江陵城里走走,看看;去关羽的士兵家里听听、问问。结果,使者们听到的都是东吴的人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有纪律;有的家属还托他们带信给跟着关羽打仗的子弟。使者们回到关羽那儿,士兵们都争着来问自己的家里怎么样了。知道家里没有事,谁还有心思跟东吴打仗呐?

过了些日子,孙权到了江陵。原来属于刘备的郡县都归附了孙权,整个荆州成了东吴的地盘。关羽没路可走,东奔西窜到了麦城(在湖南当阳东南)。孙权派人到了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连曹操都不肯降,怎么肯投降孙权呐?可是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假装着想了想,对孙权的使者说:“如果孙将军真想讲和,我也没什么说的。”使者高高兴兴地走了。关羽立刻叫人在城墙上竖起幡旗;又做了些草人放在城门楼上。从城外远远地望过来,跟真人一样。这么布置好了,关羽带着亲随们从北门逃了出去。剩下的人也都逃的逃、散的散。

关羽逃出麦城不远,就听到一阵喊杀声。放眼一看,四面密密麻麻都是东吴的人马。原来孙权和吕蒙早料到关羽会有这一招,已经在麦城周围埋伏好了。关羽提着大刀从这边杀到那边,又从那边杀到这边,就是杀不出去。末了儿,他和手下的将士们都做了俘虏。没过几天,孙权就下命令把关羽杀了。

孙权得到了荆州,真够心满意足的。他想起曹操许给他的愿,就写信报告了曹操。曹操果然让汉献帝封孙权做了荆州刺史,还封了侯。孙权也看出来了:汉朝的天下早晚得归曹家,自己眼下力量不足,要想保住地盘,就得委屈一下,多巴结巴结。他就又写信给曹操,自称臣下,劝曹操早点儿当皇帝。他哪儿知道,这个皇帝曹操还真不愿意当。

煮豆燃萁

曹操看了孙权的信,眨巴眨巴眼睛,乐了。他把信给左右的人看,说:“孙权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火炉子上烤哇!”大伙儿一听都急着说:“汉朝的气数已经完了。您的功劳这么大,真是众望所归,连远在江南的孙权都自称臣下了,您还犹豫什么呐?”曹操捋着胡子,慢腾腾地说:“要真是这样,我就是周文王了。”周文王在商朝快完了的时候,还做着商朝的臣下。他死了以后,儿子周武王才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曹操也想跟周文王一样,把改朝换代的事留给儿子去完成。

就在说这话以后不久,公元220年初,曹操得了重病。他把心腹大臣们叫到床前,嘱咐说:“现在天下还没安定。我死了以后,入殓只穿平时的衣服就行了,坟里不要放金银珠宝。文武官员都该干什么干什么,不要乱动。”大伙儿见曹操费劲地喘着气,都心急火燎地等着他把国家大事安排一下。曹操光拿眼睛东瞧瞧,西看看,好像是说,国家大事,你们办吧。末了儿,他咧开嘴角,勉强地乐了乐,就咽了气。这个精明一生的人活了六十六岁。

曹操这一死,朝廷上差点儿又乱了。魏王王后卞氏生了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熊早死了,三儿子曹植最有才华。曹操自己是个诗人,所以很看重有文学才能的人。他看曹植不但诗写得好,辞赋也不错,就特别喜欢他,几次想立他做王太子。好些大臣不赞成这么办。他们说:“自古以来,都是长子为先。要是破了这个例,恐怕会出乱子。”曹操就把这件事搁下了。

偏偏曹植自己不争气。他做事总是随随便便,不遵守制度。曹操曾经给自己家里人定了个规矩:穿带要朴素,谁也不准穿绣花的绸缎衣裳。可是有一天,曹操在高台子上看见一个妇女,穿着绣花衣裳走过来走过去。他让人一查问,原来是曹植的媳妇儿。曹操生了一肚子火儿,就让那个媳妇自杀了。

曹植爱喝酒,一喝起来非闹个大醉不可。有一次,曹操派人去叫曹植,打算让他带兵去支援曹仁。谁知道曹植醉得像一摊泥,起都起不来。有人说,是他哥哥曹丕把他灌醉的。不管酒是谁灌的,反正他带不了兵了。曹操只好收回这个命令。

还有一件事更让曹操生气。有一天曹植私自开司马门,坐着车大模大样地出去了。司马门是王宫的大门,专给王爷走的。曹植这么大胆,不是大逆不道吗?曹操气得嘴唇乱抖,下令把管司马门的官儿定了死罪。打这儿以后,他就不喜欢曹植了,倒是觉得曹丕老老实实的,比他兄弟强得多。

曹丕也会作诗。曹操和曹丕、曹植,当时在文坛上并称“三曹”。可是曹丕没把主要心思用在作诗上。任什么事,哪有承袭父亲的地位更重要呐?他不像曹植那么大大咧咧,在大伙儿面前总是规规矩矩的。结果不光朝廷大臣,连王宫里的人都替他说好话。

有一次,曹操出外去打仗。曹丕他们弟兄几个都来送行。曹植先站出来出口成章,说了好多称颂曹操功德的话。曹操高兴得满脸都是笑纹儿。文武大臣们都夸奖曹植真有学问。曹丕在一边看着特别扭,打算学他兄弟那样也说上一大串好听的话,可一时又找不着合适的词儿。曹丕正在着急,一个心腹凑在他耳边说:“您流着眼泪给父亲送行嘛!”

一句话提醒了曹丕。他走到曹操的面前,一句话也不说,连着拜了几拜,还真流了不少眼泪。那难受的样儿,让曹操和左右的人看了,都感动得了不得。很多人悄悄议论起来,说曹丕真是个实心人,不像曹植那样花里胡哨的,净会说些好听的话。这事儿过后不久,曹操就决定了,立曹丕为王太子。

曹操死的时候,曹丕还在邺城。他听到报告,痛哭了一场,急急忙忙赶到洛阳。这工夫,他的二弟曹彰已经带着兵马先到了。曹彰和他哥哥、弟弟都不一样,长得高大结实,很有力气。他不喜欢读书,只喜欢骑马射箭,几次跟着曹操出征,还立过战功。曹操问他以后想干什么,他爽快地说:“打仗,做将军!”曹操又问:“怎么做将军呐?”曹彰毫不犹豫地说:“做将军就要身穿铠甲,手拿兵器,什么强大的对手都不怕。打仗的时候,要冲在士兵的前头。”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曹彰长着很长的黄胡子,大伙儿都叫他“黄须儿”。曹操很喜欢“黄须儿”的豪爽,可又担心他有勇无谋,不敢重用,让他驻守长安。

这会儿,曹彰赶在曹丕的前头到了洛阳。他把主管丧事的大臣贾逵叫了来,愣愣磕磕地说:“我父王的印在哪儿?”明摆着,他也想把曹操的权力接过去。贾逵很严厉地说:“国家的事情早有安排。您不该问这些事!”曹彰这才没话说了。

没几天,曹丕到了洛阳,主持着办完了丧事,他就做了魏王。汉献帝也给他下了诏书,让曹丕接着他父亲当汉朝的丞相。

曹丕掌了大权,对两个弟弟都不放心,让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过了些日子,有人向曹丕报告说,曹植在自己的封地又喝醉了酒,还大骂曹丕派去的使者。曹丕早就想把曹植的那股傲慢劲儿打下去,这下子可找着机会了。他下令把曹植叫来。曹植刚到,曹丕就对他说:“我和你虽然是兄弟,可这件事还得按国法办。你这么傲慢犯上,应该治罪。你不是老爱夸耀自己有才华吗?好吧,我限你走七步,做成一首诗。做得出来就罢;做不出来,决不宽容!”

没想到曹植刚走了两三步,就随口念出一首诗来: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脸上红一阵儿白一阵儿,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过了几天,他又下一道命令说:“曹植是我的兄弟。我对天下人都能宽容,何况自己的兄弟呐?”结果,他只把曹植的封地减少了一些,又忙着办自己的大事去了。

没过多少日子,左中郎将李伏上了一道书给曹丕,书上说:“汉朝气数到了头,魏应当代替汉,这是上天的旨意。”李伏这一开头,有好多大臣也都跟着上书,请曹丕赶快登基。曹丕还想看看再说,就装模作样地推辞了。可是他越推辞,上书的人越多,闹得朝廷上上下下都议论起让位的事来 。

汉献帝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谁也不肯替他说话,知道事情到了这步田地,不愿意让也得让,就下诏书说:“我在位已经三十二年了,没什么功德。现在天意民心都向着曹氏,我情愿把皇位让给魏王。”曹丕还是装模作样地推辞了。汉献帝连下了三次诏书,曹丕也连着推辞了三次。大臣们心里明镜似的,都知道曹丕是怕人家说他篡位。这些人真会想办法。他们让汉献帝赶快造一个受禅台,选个好日子,隆重地举行了禅让仪式。这一回,曹丕才不再推辞了。

公元220年,曹丕当了皇帝,国号叫魏,定都还在洛阳。他就是魏文帝。魏文帝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让他养老去了。东汉从汉光武帝刘秀到汉献帝刘协,一共一百九十六年,到这儿算是完了。曹丕尊他父亲曹操为魏武帝。曹操原来的那些心腹大臣,这会儿都成了魏国的开国功臣。

曹家挤掉了刘家,魏代替了汉。这件事一传开,天下的人都议论纷纷。有人说汉献帝让曹丕杀了,有人说曹丕把汉献帝流放到什么什么地方去了。汉中王刘备听到这些消息,哭得眼睛都肿了。他马上发出了布告,要给汉献帝发丧。刘备手下的官员们,以诸葛亮为首,都劝他即位,让汉朝继续下去。刘备也跟曹丕似的,推了半天,最后才答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自立为皇帝。他是汉朝皇室的本家,自认为是正统,把国家还叫“汉”,可是历史上叫它“蜀汉”,或叫蜀国。刘备就是汉昭烈帝,后代人又称呼他“先主”。诸葛亮当了丞相,帮助刘备管理蜀国。

夷陵之战

先主刘备当了皇帝,心里可不怎么高兴。一想起关羽死在孙权手里,他就气得直打哆嗦,和大臣们说一定要报这个仇。翊军将军(翊yì)赵云对刘备说:“咱们现在主要的敌人是曹丕,不是孙权。曹丕刚即位,正是讨伐的好机会。您还得多考虑考虑。”

刘备这时候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诸葛亮虽然反对出兵打东吴,可是不愿意跟刘备当面顶撞,只好不劝了。这么着,刘备留下诸葛亮和太子刘禅(就是被赵云救下来的阿斗)守成都,自己约了车骑将军张飞,一起出兵征讨东吴。

张飞正镇守在阆中(在四川北部;阆làng)。他跟刘备一样,恨不能一下子把东吴给吞下去。张飞是个急脾气的人,心里一不痛快,不是骂这个将军,就是打那个士兵,吓得大伙儿在他面前连大气儿都不敢出。他接到刘备让他出兵的信,立刻下令准备出发。到了这天晚上,他喝醉了酒又打了人。帐下的将士张达、范彊实在气不过,趁张飞睡觉的时候,偷偷地钻进他的屋子,把他杀了。两个人拿着张飞的脑袋,坐船连夜投奔了东吴。

刘备听说张飞也死了,差点儿就晕过去,哭得连声儿都变了。想起当年起事那会儿,刘、关、张三人多么要好,如今只剩下自己一个,关、张二人又死得这么冤,他真恨透了孙权,把关羽和张飞的仇都记在孙权的账上,宁可不当这个皇帝,也得报这个仇。他下令马上发兵。蜀国的将士也都憋足了劲儿,旋风似的,一起朝东打过去,跟猛虎下山差不多。没几天工夫,他们占领了东吴的好几座城。刘备的气还大着呐,下令再往东打,非要把东吴灭了不可。孙权派人来求和,他理都不理。

孙权急得乱转。他最怕的是魏国从北边再打过来,两面夹攻,就更受不了啦!想来想去,他觉着只有再委屈一下,向魏国讨个好。他给魏文帝曹丕上了个奏章,像当初对曹操那样,自称是魏国的臣下。曹丕十分高兴,马上下诏书封孙权为吴王。孙权对北边放了心,就来专门对付西边的刘备了。他派陆逊为都督,带着军队到夷陵(在湖北宜昌),抵抗蜀军。

刘备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分水陆两头朝着东边来,从巫峡到夷陵建起了几十个军营。供应军需、军粮的道儿就有七百里长。刘备让大督冯习、前部督张南率领着大部分将士驻在山谷里;派大将吴班带着几千人到平地上扎营,耀武扬威地向东吴军挑战。刘备这么想:只要陆逊带着人过来,蜀军一个大包围,准能把东吴的军队全部消灭。

谁知陆逊有他的老主意,凭你蜀军怎么挑战,他就是不出来。蜀兵先是大声嚷嚷,要吴兵出来较量较量;后来就骂街,骂得别提多难听了。有的人干脆脱了衣服,光着脊梁躺在树底下乘凉,看你敢不敢出来。

东吴的将军挨了骂,气得脸皮发青。大伙儿找到陆逊,对他说:“咱们干吗这么窝囊?这些骂人的话真要把人气死了!”陆逊笑了笑说:“那你们就把耳朵捂起来吧!蜀军占着山头,地形比咱们有利。他们只派这么一点儿人来挑战,里面一定有鬼。咱们要是出战,非吃亏不可。你们不信就等着瞧。”

果然,没过几天,刘备见东吴的军队不上钩,就带兵从山谷里出来了。陆逊对将军们说:“怎么样?我不叫你们出去,就料到刘备有这一招。”将军们才没的说了。打这儿起,陆逊更拿定了主意,说什么也不准将士们出战。

两边的军队从年初起,相持了半年多,谁也不打谁。眼瞧着天气又热了,刘备叫船上的将士都上岸来,和陆军合在一起,沿着大江扎下营寨。每个营寨都有木栅栏围着。因为怕热,军营差不多都搬到地势低洼、树木茂密的地方,还搭起了凉棚。刘备打算先把热天对付过去,到秋天再动手。万万没想到,他不想动手,东吴那边倒先动起手来了。

陆逊知道蜀国的水军都上了岸,又把军营扎在靠近草木的地方,心里有了主意,下令准备进攻。这一回,轮着那些将军们反对他了。他们说:“要打刘备,就该早打。现在都过了七八个月,人家把主要关口都占了,咱们要是打过去,还有个好儿吗?”陆逊摇着头说:“你们说得不对。刘备是打仗的老手。刚来的时候,他人强马壮,考虑得很周到,我们要打也打不过。现在他的将士都疲乏了,我们正该打出去。”

陆逊派了一支人马去攻打刘备的一个军营,结果吃了个败仗。将军们又有理了。韩当说:“蜀营一个接一个,互相接应。咱们这么打,白白地损失自己的人马,太不合算了。”陆逊一点儿也不着急,笑着说:“这次打败仗不是你们的过失。我叫你们去打,是想试试刘备的虚实。现在我已经有了破敌的计策了。”说完,他派徐盛几个人带一万多士兵作为前队。这些士兵每人都拿着十来把用茅草和松明捆起来的火把,上面抹着油脂;还随身带着引火的东西。陆逊又派韩当带着五千人埋伏在大江北岸;朱然带着一万水军,准备追击蜀兵。将士们这才明白:陆逊是想照当年火烧赤壁那样,再来一次火烧连营。

这一天晚上,东风刮得“呼呼”的,一阵比一阵猛。东吴的士兵悄悄地穿过树林到了蜀军的军营外面。大伙儿点起火把,顺着风,隔一营烧一营,不一会儿,蜀军营全烧着了。蜀兵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火已经烧到眼前了。东吴的人马杀过去,蜀兵光顾着逃命,谁还能迎战呐?末了儿,冯习、张南被杀,士兵们死得就更多了。刘备由大将傅彤保护着,杀了半天,才逃出火网,连夜上了马鞍山(在湖北宜昌西北)。

好容易挨到天亮,又有一些败下来的将士找到山上来,人数增加了不少。可是吴军也紧紧追上了。蜀军没怎么准备,又让大火这么一烧,个个心慌意乱,打了一会儿,眼看就顶不住了。刘备站在山上往下一瞧,只见大江两岸还在冒着浓烟;江面上漂满了蜀军的空战船、兵器,还有士兵的尸体,都顺着江水往下游流去;再点点自己的人数,损失了一大半。他心里又悔又恨,连连跺着脚说:“想不到我败在陆逊这个娃娃手里。唉!我还怎么去见朝廷的大臣们呐!”

刘备决定最后拼一下,让傅彤断后,自己带人马冲下山去。傅彤使出浑身力气,还真把吴军挡住了一阵。他杀来杀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受了重伤,实在打不动了。吴兵大声喊着说:“你一个人拼死也没用,赶快投降吧!”傅彤瞪圆了眼睛骂着说:“瞎了你们的眼了,大汉将军哪儿有投降的?”说完,他一个跟头栽下了马,断了气。刘备他们趁这工夫冲出包围,往西跑了。

东吴的兵将哪儿肯放过,一步不落(là)地又追上来。刘备急了,让士兵们把铠甲脱掉,堆在道上,放火烧起来,还把锣鼓旗帜什么的,都扔到火堆里。这才把山路堵死,挡住了追兵。

刘备把人马归拢了一下,接着往前走,刚走不多远,就听前面“嗒嗒嗒”地传来一阵马蹄声。大伙儿都吓傻了:要是东吴在这儿设下了埋伏,那可就全完了!刘备正愣着,探子来报告说,是翊军将军赵云带人马接应来了。将士们一听,连喊带蹦迎上去,刘备心里也一块石头落了地。赵云见了刘备也顾不上多说什么,带着人马,保护着他到了永安的白帝城(在重庆奉节)。

赵云把军队整顿了整顿,准备抵挡东吴的追兵。等了好几天也没见有人追上来。他派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曹丕想钻孙、刘两家打仗的空子,偷袭东吴。孙权、陆逊怕被魏军抄了后路,急忙退兵回去了。这倒帮了刘备的大忙。

刘备这回出兵不但没报了仇,差点儿弄个全军覆没。他在白帝城住着,越琢磨越觉着窝囊,就这么别别扭扭地得了重病。到了第二年(公元223年)开春,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赶紧派人到成都去请诸葛亮。

诸葛亮留下刘禅守成都,自己带了刘备的儿子刘永、刘理到了白帝城。刘备看见了诸葛亮,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他强打着精神说:“我当年在隆中初次和您见面的情形,好像还在眼前似的,没想到现在要跟您分别了。真后悔没听您的话,招来了这么大的不幸。现在只好把国家大事全托付给您了。”他又使劲儿地拉住诸葛亮的手说:“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十倍,一定能完成治国的大业。要是阿斗可以辅导,您就辅导他;要是他不行,您就代替他,自己做主公吧!”

诸葛亮听了,心里一酸,也流了眼泪。他说:“臣下怎么敢不全心全意地报答皇上呐?纵然是死,也没什么可惜的。”刘备又让左右写下诏书给刘禅说:“做人只有守住贤德,才能服人。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而不去做。”又对刘永、刘理哥儿俩嘱咐说:“我死以后,你们兄弟三个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丞相,千万千万记住啊!”没有几天,刘备病死在白帝城,他活了六十三岁。

诸葛亮护送刘备的灵柩回到成都,主持着立刘禅为皇帝,就是后主。后主刘禅这年才十七岁,从小娇生惯养,没什么大本事。好在朝中大事都有诸葛亮管着,他倒乐得省点儿心。诸葛亮忙得一天到晚头也抬不起来,偏偏南中(相当于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一带的益州郡(在云南晋宁东)、牂牁(zāng kē,在贵州遵义)、越嶲(xī,在四川南部)几个郡县的首领,联合当地的部族发动了叛乱。好多将军们听了,嚷嚷着要出兵去平乱。可是诸葛亮不点头,他们谁也不敢动。

七擒孟获

诸葛亮比将军们看得远。他说:“南中的叛乱是要平的,可现在不行。”为什么呐?诸葛亮认为蜀国这几年不断地打仗,内部很空虚,力量比魏国和东吴都差远了,应该好好恢复元气。他把大伙儿的气压下去,一心一意地整理内部的事务。他制定了官职和各种法律,让大家严格执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还大大地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囤积粮食。过了不久,果然人心安定了,军队也比以前强盛了。诸葛亮又着手执行“东联孙权,北拒曹魏”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商谈两家重新和好的事。孙权当然也愿意。这一来,两家又像赤壁之战那时候一样好起来了。

公元225年,诸葛亮听说魏文帝曹丕亲自去攻打东吴,大败而归。他知道魏国一时没有力量到西边来,就亲自带了军队,往南中平定叛乱。临走的时候,参军马谡(sù)给诸葛亮送行。诸葛亮知道马谡挺懂得战策,就虚心向他请教仗怎么打。马谡说:“南中地势险要,人口又杂,光靠武力征讨,很难平定,今天压下去了,明天又会叛变。您以后想出师北伐,就要解除这个后顾之忧。我看攻心是上策,攻城是下策;兵战不如心战,最好能叫他们心服口服。”诸葛亮挺佩服马谡的远见,说:“你说到我的心眼儿上了,我一定这么办。”

蜀国的军队很顺利地攻下了益州郡和牂牁、越嶲,杀了叛乱的首领雍闿、高定、朱褒。将士们都以为可以撤兵回去了。没想到南方部族的首领孟获召集了雍闿他们的散兵,打着保卫家乡的旗号,起来反抗蜀军。孟获身材高大,能吃苦耐劳,待人还挺慷慨。在这一带,不管彝人、汉人都愿意听他的话。孟获领头起来反抗蜀军,跟雍闿他们就不一样了,光靠武力不行。诸葛亮觉得非用点儿心思不可。

孟获也有他的短处,打仗光靠人多,不会用计。他一瞧见蜀军过来,就带着人马直冲过去,还真把蜀兵吓跑了。孟获他们追过去,不知怎么的就中了埋伏,被逮住了。孟获心里想:“这下完了。要死就死吧,怕什么!”他被带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亲自给他把绑绳解开,好言好语劝他归顺。孟获哪儿肯呐?他直愣愣地说:“要杀就杀,少说废话!”

诸葛亮也不生气,陪着孟获到自己的军营里一边走,一面看。孟获里里外外、前前后后瞧了个够。完了,诸葛亮问他:“你看我的军营怎么样?”孟获也不客气,说:“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虚实,所以打败了。今儿个看了你的军营,要是就这个样子,想赢你们太容易了!”诸葛亮看他这个爽快劲儿,忍不住笑起来说:“那好,我放你回去。你要不服,可以再来交战。”孟获就这么让诸葛亮放走了。

当天晚上,孟获带着几百名壮士,偷偷地挨近蜀军的大营,想给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进了营寨,一直往里跑。可是里边一个人影儿也没有,是个空寨。原来诸葛亮料到孟获看了军营一定会来劫寨,就把人马埋伏在营外。这会儿蜀兵见孟获果然中了计,一个猛冲,把孟获他们围了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全逮住了。

诸葛亮吩咐杀牛宰羊,像招待客人似的,好好招待孟获。他问孟获:“这回你又输了,服不服呐?”孟获气恨恨地说:“你太会耍花招,又不是我自个儿打败的,我不服。”诸葛亮就又把孟获放了 。

孟获连败两阵,心眼儿也多了点儿。他对手下的人说:“这回我知道怎么对付诸葛亮了。硬拼一定要吃亏,交战一定要中计。咱们牢牢地守住寨子,就是不跟他打。他们粮草接济不上,或者水土不服生了病,就得退兵回去。到那时候,咱们追上去,准打他个丢盔卸甲。”孟获就把人马带到泸水(在云南,上游叫雅砻江)南岸,下令叫大伙儿在渡口筑起土城,又准备好多弓箭、石头、木棍什么的,防备蜀军来攻打。

孟获这个办法真把诸葛亮难住了,眼看到了五月,南方的天气又闷又热,将士们穿着那么厚的铠甲,难受极了。泸水水深流急,又没有船,怎么渡过去呐?有些将士害怕了,想早点回去。诸葛亮对他们说:“咱们现在回去,孟获必然过来;咱们一来,他们就走。这么来来去去,怎么能安定呐?大家只有齐心合力,想办法渡过河去,打败他们,才能一劳永逸。” 将士们这才不说要回去的话了。

诸葛亮看了看周围的地形,把人马化整为零,叫大家分头扎营。这么办,就算是有一处失了火,也不会一下子全烧起来。他又下令赶做木筏子、竹筏子,准备渡河用。筏子做好了,他就派一千多名士兵从孟获的土城正面渡河。筏子刚划出不多远,孟获那边就往河里射箭,蜀兵急忙退回来。这么渡了一次又一次,把孟获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孟获正得意地叫手下人朝蜀兵射箭,想不到蜀军的大队人马早趁这工夫,从上游偷偷地渡过了泸水,绕到后边去了。末了儿,蜀军像一把钳子一样,掐住了孟获的土城。不用说,孟获又给逮住了。

孟获还是不服气。他说:“要是你们能从正面打败我,我就认输。”诸葛亮毫不犹豫,又把他放了。这可气坏了蜀军的一些将士。他们都嚷嚷说:“咱们好不容易渡过泸水,逮住了孟获,又把他放了。大伙儿的劲儿都白使了。咱们丞相太软弱了!”诸葛亮把将士们叫到一块儿,跟他们讲“攻心为上”的道理,还说:“咱们现在辛苦一点儿,为的是今后不必再到这儿来。大家千万不能松劲儿啊!”大伙儿听了,劲头儿又来了,都说:“这回上刀山下火海, 我们也不回头!”

诸葛亮派人打听孟获的消息,知道孟获已经带人远远地离开泸水,到了一条山沟里。那儿别说庄稼了,就连一棵树、一根儿草都不长。老百姓都说那儿是“不毛之地”。不毛之地,可有的是毒蛇。人要是给毒蛇咬了一口,就没治了。到了晚上,瘴气(南方树林里一种湿热能使人得病的气)出来了,蚊子也出来了,人更受不了。诸葛亮赶紧吩咐随军的医官配制一种药面儿,给每个人都发了些。碰到闹病就把药面吸到鼻子里,打几个喷嚏,病就能好;还研制了一种解毒药。这一来,蜀兵就不害怕毒蛇和瘴气了。他们朝着山谷里冲过去,找到了孟获的寨子,一下子打起来,孟获第四次被逮住了。诸葛亮知道孟获还没心服,什么也没说就把他放了。

孟获被逮住一次,对诸葛亮的为人就了解一层;诸葛亮呐,收服孟获的主意也一次比一次坚决。他觉得孟获很爽直,在南方威望又高,只有把他争取过来,才能使南方长期安定。就这么着,捉了又放,放了又捉;到了第七次上,诸葛亮仍旧对孟获说:“要是你不服气,还可以回去,整顿好人马再来打。”

孟获这回真受了感动。他流着眼泪说:“诸葛丞相真是仁至义尽,我决不再反他了。”他手下的人也齐声说:“对!咱们再不反了 !”诸葛亮高兴极了,马上叫人摆下宴席,请孟获他们又吃又喝,好像根本没打过仗似的。他对孟获说:“你们能顺从朝廷,平息战乱,真是老百姓的造化。”孟获咧着嘴直乐。

诸葛亮任命孟获做了蜀国的官儿,负责管理南方各部族。他以下的官职也都让当地人担任。有人说这样恐怕不行,不留下人镇守,恐怕还要出事。诸葛亮不赞成他们的看法,对他们说:“留下人就得留军队,反而会让本地人起疑心。现在我一不派官,二不运粮,只定个大体的制度,让他们自个儿管自个儿,各族百姓才能平安相处。”

诸葛亮把这些事安排好了,就下令回成都。孟获他们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拿出金银财宝、丹砂、生漆、耕牛、战马送给国家。诸葛亮吩咐留下很多粮食、药品。打这儿以后,南方各部族也都注意发展农业了,生活开始安定下来。

自贬三级

诸葛亮回到成都,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下,准备征讨魏国。转过了年,魏文帝曹丕病死了,他的儿子曹叡(ruì)即位,就是魏明帝。诸葛亮听说了这件事,觉着北伐的时机到了。公元227年,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个奏章(《出师表》),大意是说:“先帝(指刘备)创立基业,半道儿上晏驾了。现在天下三分,咱们蜀国最弱,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希望您能光大先帝的美德,发扬志士的正气;要亲近忠臣,信任他们。这样,汉室复兴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的。”又说:“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并不想显露自己。先帝不嫌我地位卑下,三次到茅庐看我,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要尽一切力量,平定中原,完成先帝的遗愿。”

诸葛亮先放出风声,说要从斜谷(在陕西眉县西南)出山,向北攻打郿城。他叫赵云、邓芝到箕谷(在秦岭山谷中)屯兵,迷惑魏军,好像蜀军的主力都在东边。得到报告,曹叡急忙派大将军曹真带兵到郿城去防备。没想到诸葛亮亲自带领大军去攻打西边的祁山(在甘肃西和北)。防守祁山的魏军本来就松松垮垮,冷不防让蜀军这么一冲,都逃跑了。蜀军出了祁山,没费多大事就占领了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当地有不少人都归顺了蜀军。

蜀军攻打天水的时候,魏国的天水太守马遵正带着参军姜维在各县视察。听说有的县归顺了蜀军,马遵害怕自己的治所冀县(在甘肃甘谷东)也有人反叛,就想逃到上邽(在甘肃天水西南)去。姜维劝他回冀县抵抗蜀军,他反倒起了疑心,怀疑姜维也要降蜀。趁着姜维没注意,他就悄悄去了上邽。姜维发觉后追到上邽,没想到马遵发令把城门给关了,不让他进去。姜维只好自己回冀县。他又没想到,冀县守将也不让他进城。姜维怎么也闹不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如今弄得有家回不去。实在没路可走了,他只好投靠了蜀军。

姜维就是冀县本地人。诸葛亮早就听人说姜维文武双全,不但能上阵打仗,还懂得战法,有智谋又有胆量,而且爱读书,会写文章,操琴也挺出众。这会儿听姜维过来了,高兴得他眼直发亮。他和姜维聊了好几次,知道他和自己刚出茅庐的时候一样,也二十七岁,更喜欢得不得了,对大伙儿说:“姜维是个难得的人才,一定能当大任。”打这儿起,诸葛亮就有意培养姜维,指望他接替自己的事业。姜维也佩服诸葛亮的才学,从此铁了心为蜀汉效力。

曹叡派大将张郃带领五万人马来援救天水,自己也亲自到长安督战。诸葛亮看了看地图,料想张郃往西边来,准得先夺取街亭(在甘肃秦安)这个交通要塞。要想打败张郃,非得守住街亭不可。守街亭的一定得是个有本事的人,不然怎么能对付得了名将张郃呐?有的人建议诸葛亮派魏延或者吴懿这两个大将去,诸葛亮不同意。他已经看中了参军马谡。马谡从小熟读兵书,遇事挺有见解。平定南中的时候,他不是说过要“攻心为上”吗?这回让他去镇守街亭准没错。诸葛亮这么一想,就派马谡做主将,带着两万几千人马到街亭去,还让王平做了副将。

临走的时候,诸葛亮对马谡、王平说:“街亭是通向汉中的要道。你们到了那儿,要在通路上扎营,再多加些栅栏,一定要把张郃挡住。”马谡听了随便点点头,带着人马和王平走了。诸葛亮不怎么放心,又让魏延带一支人马在后面接应。

马谡、王平到了街亭,先一起看地形,准备扎营。马谡前后左右看了几眼,忍不住乐了,对王平说:“咱们丞相有时候胆儿特别小。你看,这儿的地形险要,那边还有一座山。咱们把人马就埋伏在山上的树林里,张郃再有本事也过不来。”王平提醒他说:“临来的时候, 丞相说要守住通道,多加栅栏,不让魏兵过来。我看还是在这道口上扎营好。”马谡撇了撇嘴说:“我看在山上扎营比山下好。敌兵来了,咱们在高处,他们在低处,往下一冲,还怕杀不败他们?”他见王平连连摇头不同意,心想:“你这个人打了一辈子仗,字也认不了几个,还跟我逞能?丞相还喜欢听我的,你可算什么呐?”他这话没说出来,脸上已经露出了瞧不起的样子。

王平可不管别人瞧得起瞧不起。他认真地说:“依我看,这座山是个绝地。要是人家断了水道,咱们困在山上没水喝,别说打仗,活也活不了。”王平这几句话真把马谡给问住了。可是他不愿意向王平认输,就拿出主将的身份,胳膊来回比画着说:“你懂得什么?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魏军要真是断了水道,咱们的将士就会拼命。人一拼命,谁也挡不住。”

王平见马谡死活不听自己的,觉着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事。他想了想说:“你要上山,就分给我一部分人到别的地方扎营,也好相互有个救应。”马谡勉强答应了,让王平领着一千人到离山头十里远的地方扎营去了。

张郃来得真快!他果然带兵直奔街亭来了。听说蜀军把大营扎在了山头上,张郃马上有了主意。他下令把山头围了个不透风,不准蜀兵下山打水;还在山下布置阵势,筑起壁垒。真让王平说着了,蜀兵都给困在了山上。

马谡在山上又想起“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下令叫士兵分头往山下冲。可魏军的弓箭手更厉害。箭密密麻麻地往上飞,蜀兵一个个倒下了。侥幸冲下去的几个,也叫魏兵杀的杀,捉的捉。蜀兵冲了几次,让魏兵给挡回几次。马谡这可急坏了,直后悔没听王平的劝告。怎么办呐?冲又冲不下去,水又打不上来,连饭都做不成了。到了晚上,大伙儿又饿又渴,实在熬不住。末了儿,不打自乱,乱哄哄地一下子就散了。张郃看见这种情形,把手一挥, 魏兵都冲上山来。蜀兵哪儿还能交战呐?纷纷放下兵器,都投降了魏军。马谡带着亲信杀出重围,往西逃跑,沿路又遇到魏兵截击。他们打一阵,败一阵,败一阵,逃一阵,两万兵马最后只剩下几千人了。

张郃又分出一部分人马去打王平的营寨。王平知道寡不敌众,干脆让士兵守在营里,把战鼓敲得震天响,好像有千军万马似的。魏军给闹蒙了,不敢杀进去,愣了半天,只好退兵。王平等魏兵走远了,才把人马集合起来,往西退兵。半路上,他还收集了不少马谡的残兵败将。

这时候,诸葛亮驻扎在西县(在甘肃天水西南)。他听说街亭失守,急得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稳。街亭这一丢,再也没什么险要的地方能阻挡张郃的大军了。凭蜀军这么点儿人马,跟魏军硬拼是拼不过的。千辛万苦得到的一点儿战果,一下子全白费了。诸葛亮心里多难受就别提了。

光难受也没用,张郃的人马说到就到。诸葛亮得赶快离开西县。他下令全军马上撤回汉中。等他回到了汉中,西县那边儿的消息也到了:张郃和曹真的人马合在一起打过来,把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又都夺了回去。诸葛亮又急又气,想不到马谡敢这么不听将令,误了北伐的大事。好在收了一个姜维回来,他才舒了口气。

过了几天,马谡、王平带兵回来了。诸葛亮立刻把马谡叫进来,责问他为什么违反军令,失守街亭。马谡还有什么可说的呐?只好低头认罪。诸葛亮说:“你和我虽然相好多年,可是这次不把你治罪,全军不服。”他把马谡下了监狱。

马谡在监狱里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说:“丞相平时待我像待亲生儿子一样,我也把您当成我的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只求您能想着‘杀鲧用禹’的故事(相传鲧治水失败,舜帝杀了他,又用他的儿子禹治水;鲧gǔn),我死了也放心了。”马谡连后悔带害羞,死在狱里了。

诸葛亮听说马谡已经死了,伤心得大哭起来。他亲自祭祀了马谡,又吩咐好好扶养马谡的家属。他想起先帝刘备在白帝城临死的时候,曾经跟自己说起过马谡。刘备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大用。诸葛亮倒是一直以为马谡挺有才华,老是重用他。有时候跟他说起用兵打仗的事,从白天能一直聊到黑夜。万没想到这次北伐就败在他手里。诸葛亮这么一想,觉着失守街亭,完全是自己用人不当造成的,要处罚也应当处罚自己。他马上给后主写了一个奏章,自己责备自己,请求把官职降三级。

刘禅接到奏章,拿不定主意,就问蒋琬该怎么办。蒋琬说应该答应丞相的请求。因为诸葛亮自己要求降职三级,也是让大伙儿都知道,谁有错都得受罚。刘禅就把诸葛亮降为右将军,还让他执掌丞相的职权。他让蒋琬拿着诏书到汉中去见诸葛亮。

蒋琬到汉中把降三级的诏书给了诸葛亮。他见诸葛亮心情挺不好,以为他是为马谡伤心,就安慰说:“现在天下没安定,死了这么一个有才能的人,是不是有点儿可惜呀?”诸葛亮很郑重地说:“不能这么看。当初孙武所以能打胜仗,就因为纪律严明。现在北伐才刚开始, 如果遇事不按军法办,怎么成呐?”蒋琬又说:“是不是再发些兵马来?”诸葛亮摇摇头说:“这次失败不是因为兵少,是因为我用错了人。我正打算减少一些兵将,再好好检查检查自己的过失,做到赏罚分明。不然,兵再多也没用。”他又对将士们说:“你们今后也要多指点指点。谁看我有什么错处,就跟我说。大家都能这么做,北伐才有大功告成的一天。”

打这儿以后,诸葛亮就在汉中着着实实地训练军队,奖励生产,准备找机会再出兵伐魏。魏明帝曹叡看着西边安静了,才放心回了洛阳。可是这时候,东吴那边又打起来了。

三路伐魏

魏明帝曹叡接到镇守扬州的大司马曹休的报告,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fáng)不满意吴王孙权,想要投靠魏国,还写信给曹休,请他发兵攻打鄱阳。曹休已经率领十万多将士去了。他请求朝廷再派些人马去援助。曹叡连想也没想,就派豫州刺史贾逵去接应曹休。

曹休带着人马沿路没遇见什么阻挡,很顺利到了石亭(在安徽舒城)。他万万想不到,已经中了人家的计,走进了东吴的包围圈。

原来周鲂给曹休写信,正是吴王孙权的主意。最初孙权让周鲂找个名气大点儿的民军首领,诈降曹休。周鲂怕不妥当。他说:“民军首领没见过世面,弄不好会泄露了机密。不如我自己出面,曹休还能相信。”孙权同意了。周鲂就写信给曹休,详详细细地把怎么内外夹攻,怎么打下鄱阳的计划说了一遍。

曹休看了信,也怕是诈降,还派人到东吴去探听消息。探听的人回来报告说,周鲂确实准备对抗孙权。为了表示不愿意跟孙权手下的人来往,他干脆把头发都铰了。曹休仗着是皇上的本家才当上了大官,没有一点儿打仗的经验,就这么上了当。等他带着兵到了石亭的时候,东吴大都督陆逊和左右都督朱桓、全琮各带着几万人马,早就分三路埋伏好了,等他上钩呐。

魏军一到,东吴三路人马一齐杀过去。曹休还盼着周鲂来个里应外合,可哪儿有周鲂的影儿呐?只好拼命吧!一阵打下来,魏军稀里哗啦都跑散了。曹休捧着脑袋逃到夹石,手下已经死伤了一万多人,牛、马、骡、驴,还有粮草、军资、器械什么的全扔了。就是这么没命地跑,也没逃出人家的包围圈,只听四面八方都是东吴人喊马叫的声音。曹休哆哆嗦嗦地头也不敢抬,心想,这回老命也得搭在里头了。

正在万分紧急的时候,从北边突然来了一大队人马,战旗上挺大的一个“魏”字。这真是救命的来了!东吴的追兵一看魏国的援军到了,就停止追赶,退回去了。曹休晕晕乎乎的,老半天才缓过气,才知道救他的正是贾逵的援军。他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一下子钻到地缝里去。没办法,他只好上书给曹叡请求处分。诏书下来,没处罚他。因为曹休是皇帝本家, 办了错事也没有关系。曹休虽然没给办罪,没多久,自己连病带气地死了。

孙权打了这个胜仗,东吴的文武百官神气极了,都纷纷上书,请孙权登基做皇帝。孙权早有这个打算,前几年他怕魏国,表面上一直对魏国的皇帝自称臣下。现在他看着魏国根本没有力量消灭东吴,又有蜀国在那儿牵制着,还怕什么?他就答应了。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做了皇帝,国号吴。他就是吴大帝。

吴帝孙权派使者到成都向后主刘禅通告自己当皇帝的事,还建议两国相互承认对方是皇帝,和好相处。这时候,诸葛亮又先后两次出兵伐魏,打了几次胜仗,已经恢复了丞相的职务。刘禅把这件事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很同意,马上派人向孙权祝贺。孙权趁这个机会又建议两国订立盟约:将来灭魏以后,吴蜀平分天下;还说好两国互相帮助。魏国侵犯蜀国,吴国就出兵帮助蜀国;魏国侵犯吴国,蜀国也出兵帮助吴国。这么着,魏、蜀、吴三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时半会儿的,谁也灭不了谁。

三国里面,魏国最大,蜀国最小。吴国既然跟蜀国联盟,也就是把魏国当成敌国了。可是魏国在邻近吴国的地界驻扎了不少军队,吴国一时还打不过。孙权只好一边加紧练兵,一边先着手向东边和南边发展。

孙权让大将军陆逊镇守武昌,然后迁都到了建业(在江苏南京)。他下令多造些大海船, 到海外去扩大吴国的影响。吴国的海船往北一直到了辽东,往南到了珠崖(就是海南岛),往东南到了夷州(就是台湾)。夷州早就跟大陆有来往了,时常有夷州人到会稽一带做买卖。会稽人坐船在海上碰到刮大风,也有不少到夷州去避难的。吴国的海船到了夷州,夷州跟大陆的联系就更密切了。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打发使者到建业,约吴国跟蜀国同时发兵,东西夹攻,征讨魏国。孙权这回下了决心,把军队分成了三路:自己率大军为第一路攻打合肥新城(在安徽合肥);陆逊、诸葛瑾带一万多人为第二路进兵襄阳;将军孙韶、张承也带一万多人为第三路,攻打广陵(在江苏扬州)、淮阴(在江苏清江南)。

吴、蜀两国一块儿攻打魏国,真够魏明帝曹叡操心的。他早先已经派司马懿去对付诸葛亮。后来,司马懿请求魏明帝让他只守不战,说蜀军人少粮缺,用不多久就得退兵,等他们退了再追上去,准保打胜仗。曹叡答应了。这一回,他寻思西边出不了大岔子,东边这三路,非得自己去一趟不可。他就亲自带兵坐船南下,对付吴国。

曹叡走到半路上,接到镇守合肥新城的满宠的报告。满宠建议说:“咱们可以先放弃新城,把吴兵引到寿春,在那里埋伏好了消灭他们。”曹叡不同意这么做,派人对满宠说:“当初所以要把军队驻在新城,就是因为新城的地势好,能攻能守。这次你们只要把新城守住,别让孙权攻过来就行。我的大军一到,准能把他吓跑了。”

满宠就用原来的那点儿人马坚守新城。孙权打不进去,下令赶造云梯、撞车,加紧攻城。满宠也有对付的办法。他招募了一些壮士,叫他们拿松明做成火把,灌上麻油。吴军刚挨近城墙,这些壮士就把火把点着,朝云梯什么的扔过去。火把扔到哪儿,哪儿就着起大火。这一下,不但云梯给烧了,连士兵也烧死不少。

孙权打不下新城,愁得不知道下步棋该怎么走。这时候倒霉的事又来了,那年秋天热得出奇。这“秋老虎”叫人连气也喘不过来,军营里传染开了瘟疫,每天有很多士兵病死。孙权整天皱着眉头,想不出个好办法。又过了几天,他听说曹叡带领大军快要到合肥了,这可是他没料到的。他本来以为,有蜀军在西边牵制着,曹叡说什么也不敢来,谁知道真就来了。孙权只怕再这么打下去,连老本儿也得赔上。要走就快走,趁着曹叡大军还没到,他下令赶紧退兵。

主要的一路退了,孙韶那一路也紧跟着退了。剩下的陆逊、诸葛瑾一路,看着没什么打胜仗的把握,过了不久,也只好退兵。吴国的北伐就这么虎头蛇尾地吹了。

魏国大军没动刀枪就吓跑了吴军。曹叡打心眼儿里感到满意。有的大臣劝他说:“东边的战事平了,您是不是再亲自到长安去一趟,鼓舞鼓舞士气?”魏明帝自信地说:“你们放心。孙权这一败,诸葛亮准吓破了胆。我让司马懿只守不战,他能对付得了,用不着我再操心了。”

曹叡封赏了有功的将士,回到洛阳。没隔多少日子,司马懿忽然派人送来奏章,请求让他出战。曹叡十分奇怪:司马懿向来主张坚守不战,这回怎么要求出战呐?他就仔细问起西边的情况来。

鞠躬尽瘁

诸葛亮伐魏已经是第六次了。前几次蜀军虽然占了一些地盘,总是因为粮草不足,坚持不了多久,只好退兵回去。这回他想出了一个长远的办法:把军队屯在五丈原(在陕西岐山南),然后分出一部分士兵到渭河南去开荒种地,收打粮食。士兵跟当地的老百姓杂居在一 起,按照诸葛亮的命令,不侵扰百姓,不拿人家的东西,跟农民相处得很不错。诸葛亮又和木匠一起设计了“木牛流马”。有了这种双轮车和独轮车,从蜀地往前方送粮食,走那些又窄又陡的山间小路,就容易多了。诸葛亮准备了充足的粮草,下决心跟魏军长期作战,北伐不成功,决不罢休。

司马懿是温城人(温城在河南温县),打小就会算计,碰到什么难事就爱装个糊涂。后来成了曹操的心腹,又当了魏国的大将军。他和诸葛亮打了几仗,老是吃亏,干脆请魏明帝下命令,让将士们坚守营寨,不准出战。诸葛亮怕的就是老这么耗下去,那要什么时候才能打到中原呐?他接二连三地派人给司马懿下战书,约他出来对阵。司马懿拿稳了老主意,愣不出来。诸葛亮又让士兵到魏军的军营前面挑战,什么“胆小鬼”、“没皮没脸”的直骂。骂着骂着,果然把魏军将士骂火儿了。他们找到司马懿,要求去跟蜀军拼命。司马懿可装没听见,怎么也不答应。

过了几天,诸葛亮又派使者来了。这回没下战书,倒是拿出一套女人穿的衣服,还有发钗、耳环、脂粉什么的。使者说:“这是诸葛丞相送给司马大将军的。要是再不敢出战,还不如穿上女人的衣服,去做个千金小姐,别在这儿带兵了,怪丢人现眼的。”

司马懿听完这话,气得脸上青筋直暴。他刚想把衣裳扔到地下,眼珠一转,又嘿嘿地乐了,对使者说:“回去对你们丞相说,我谢谢他了。”

使者刚走,将士们就乱起来了。大伙儿扯开了嗓门儿嚷着说:“将军您真能受这份儿污辱吗?快下令交战吧!就是死了也算不了什么!”司马懿也好像挺生气,说:“谁愿意受这份儿气?我不是不敢出战,因为皇上下令只守不战,我才这么忍着。如果你们都想打,我就给皇上上个奏章,请求他准许咱们出战。”

这么着,司马懿给魏明帝上了个奏章,请求让他出战。魏明帝寻思着,跟诸葛亮打仗,只守不战还是上策。他就派卫尉辛毗(pí)拿着皇帝的节杖到军营来,代他传达命令说:无论如何不准出战。从这往后,不管将士们再说什么,司马懿更有理由坚守不战了。

司马懿这么做,瞒不过诸葛亮。诸葛亮听说辛毗到了魏营,就对姜维说:“你看这回魏军该出战了吧?”姜维摇着头说:“我看辛毗这一来,司马懿就更不出来了。”诸葛亮很佩服姜维的眼力,说:“你的话很对。司马懿本来不想打,这次请求出战,是做给将士们看的。俗话说:‘将军在前线,皇帝的命令可以不接受。’他真有把握打胜仗,何必老远地到皇上那儿去请战呐?”诸葛亮知道这一来,想速战速决是不行了。他觉着心口一阵一阵地发疼,长长地叹了口气。这可真让他没有办法了。

过了些日子,他又派使者到魏营下战书,顺便探听一下虚实。司马懿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使者,一句打仗的话也不说,倒问起诸葛亮每天什么时候睡觉,睡多少时候,每顿吃多少饭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来。使者还以为是客气话呐,就说开了:“我们诸葛丞相每天睡得晚起得早。打二十板子的处罚,都要亲自过问,恐怕有差错。胃口也差多了,一顿只能吃这么一小碗儿饭。”司马懿送走使者,对左右说:“诸葛亮这么劳累,又吃得这么少,身体能顶得住吗?还活得长吗?”

这话真说着了。诸葛亮这些年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放不下心,整个蜀国的事,恨不得全都做好。可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限,成年累月这么下来,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大伙儿都劝他说:“您太累了。治国跟治家是一个理儿,主人只要把工作分配好就成。谁下地,谁做饭;公鸡打鸣儿,小狗看门;牛耕地,马拉车,各管各的。如果什么事都要主人亲自动手,不是要精疲力竭了吗?”诸葛亮叹着气说:“我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呐?你们说得对是对,可是我受了先帝的嘱托,总怕自己尽力不够,治不好国家,辜负了先帝。我不能不这么做呀!”

诸葛亮没日没夜地劳累,终于支持不住了。公元234年,他在五丈原军营中得了重病,怎么医治也不见好。他只好上书给后主刘禅报告自己的病情。刘禅急得什么似的,马上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探望。这时候,诸葛亮已经病得起不来了。他一边喘气一边对李福说:“想不到我半途而废,没能完成北伐大业。我死了以后,你们要辅助皇上,多为国家出力呀!”李福流着泪答应着,又连忙回成都报告去了。

诸葛亮闭着眼休息了一会儿,把长史杨仪和姜维、费祎(yī)都叫进来,嘱咐他们怎么办理后事,怎么退兵,怎么断后。把这些事安排好了,他又昏昏迷迷地睡过去了。又挨过了几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眼看着不行了。大伙儿都暗地里抹着眼泪儿。

这时候,李福慌慌张张地又回到军营。他看见诸葛亮已经奄奄一息,急得大声哭起来说:“我误了大事了!这可怎么办呐!”正哭着,诸葛亮睁开眼睛,看着李福说:“我知道你回来的意思。你是要问谁能接替我管理朝廷大事吧?蒋琬是合适的。”李福连忙问:“他以后呐?”诸葛亮说:“费祎可以。”李福又紧接着问:“再往后呐?”诸葛亮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了。没几天,诸葛亮就病死在军营里。死的这年他也就五十四岁。

杨仪、姜维、费祎他们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安排,不敢发丧,只命令全军悄悄地按顺序退兵。司马懿听说蜀军已经拔营走了,立刻站起来,拍手乐着说:“诸葛亮准死了。这回就好了,咱们赶快追过去,准打个大胜仗。”说完,他把将士们集合好,一马当先追了上去。

追了不多远,就看见了蜀军的后队,大伙儿更来劲儿了。刚要冲杀,忽然“咚咚咚”一阵鼓响,前面山谷和树林里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蜀军的战旗。再一细看,蜀兵全都转过身来,后队改成了前队,好家伙!一步一步地朝这边儿走过来。这下子可把魏兵闹愣了。诸葛亮不是死了吗?怎么蜀军还这么不慌不忙呐?司马懿也不明白了,难道诸葛亮没死,又出了什么花招儿?这么一想,他就下令全军原地站住。哪知道士兵们早就沉不住气了,扭过头就往后跑。司马懿怎么拦也拦不住,末了儿,也只好跟着跑起来。

原来,负责断后的姜维和杨仪商量好,照诸葛亮生前说的,故意来了个“欲退先攻”。魏军摸不清是怎么回事,就这么给吓跑了。等到魏军跑得没影儿了,杨仪他们才放心大胆地带兵退到山谷里。一进山,全军举起了白旗,给诸葛亮发丧。从将军到士兵,一个个呼天抢地的,山谷里到处都是哭声。

蜀军这一发丧,被魏军的探子探明了,飞快地报告给了司马懿。司马懿这才弄清诸葛亮真死了,一个劲儿地拍着大腿,怪自己胆子太小了。他听说当地老百姓在四下里议论说:“死诸葛吓跑了活司马”,气也不是,笑也不是,对将士们打着哈哈:“我能料到他生,哪儿能料到他死呐?”

司马懿带人到了蜀军扎营的地方,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完了,他对大伙儿说:“蜀军的军营这么整齐,就是退走了,也一点儿不乱。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呀!”他想着诸葛亮一死,蜀国这一头暂时不会有什么大战事,可以松口气了,就收兵回了洛阳。

杨仪、费祎回到成都,把诸葛亮的死信儿报告给后主刘禅。刘禅满眼是泪,把诸葛亮给他的奏章看了又看。上面说:“我死以后,家里的财产足够子弟们用的。以后我的家里不要有多余的布帛;外面也不要有多余的财物。”刘禅想起来,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给他的奏章(就是《后出师表》)里说过要“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现在,他果然累死在军中了。这么 一想,刘禅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引得左右人也都陪着又掉了眼泪。刘禅下令按照诸葛亮的遗嘱,把他的遗体葬在定军山下。坟的大小也是按照诸葛亮说的,只放得下一口棺材。入殓的时候,遗体只穿平时的衣服,棺材里什么东西也没放。

蜀国有了大丧,满朝文武都小心着把内部的事安顿好,北伐的事只好等等再说了。这么一来,三国之间有好几年没打仗。几个皇帝都想趁这个机会好好地享受一番。其中,魏明帝曹叡的胆子最大。

装病夺权

曹叡下令在洛阳造了一座大宫殿,叫“总章观”,有十来丈高。光造这座宫殿,就征用了成千上万的工匠、民夫。这还不算,他又下令造一座高楼,叫“陵霄阙”。工程有期限,过了期限,工匠就要办罪。魏明帝时常把工匠叫去,催问工程的进度。有的工匠结结巴巴地才说几句,他听着不耐烦,一挥手,武士们上前一刀就把工匠杀了。

曹叡想起长安城有好多大钟、铜骆驼、铜人、承露盘什么的,一定要搬到洛阳来,摆摆排场。他就派人去搬。单说铜人,一个就有二十四万斤,老沉老沉的,怎么搬呐?好几千人挤到一块儿,好容易才搬到霸城。曹叡一看实在不行,只好下令说:“算了,这些铜人就让它们在霸城吧!”承露盘是汉武帝的时候造的,有好几十丈高。刚拆到半截,因为盘太重,“轰隆”一声就整个坍了下来。这一声响真吓人,连几十里以外的人都听见了,真跟地震差不了多少。搬是搬不成了,曹叡就让在洛阳另外铸了两个铜人,放在司马门的外头,还铸了黄龙、凤凰一样一个,龙高四丈,凤高三丈,放在大殿前面。曹叡觉着只有这样,才有做皇帝的威风。

没想到过了不到两年,公元239年,三十五岁的曹叡害了重病,只好等死。他没有儿子,只有个养子曹芳做了太子,才刚七岁。曹叡把几个心腹大臣叫到跟前,指着曹芳对太尉司马懿说:“我把国家的后事托付给您。您和大将军曹爽俩人好好扶助太子。”又叫曹芳上前抱着司马懿的脖子不放。司马懿流着泪,点了好几下头,曹叡这才咽了气。太子曹芳即了位,什么事都听大将军的。

大将军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比司马懿晚一辈。他掌了大权,对司马懿特别尊重。凡事总要先问问司马懿。可是在用人上,他很不客气,跟他要好的人,他都给官做。南阳人何晏、沛国人丁谧(mì)都是曹爽的心腹。他们对曹爽说:“别的还好说,这实权可不能交给外人, 免得将来出事。”曹爽直愣着眼睛“嗯”了一声,就马上上书给曹芳说,司马懿的功劳太大了,又上了年纪,应该加封。诏书下来,封司马懿做了太傅,高高在上,可就是什么实权也没有了。曹爽的几个兄弟和心腹都做了将军、尚书、校尉,在朝廷上出出进进,那个威风劲儿,谁都不敢惹。

一转眼快十年过去了。曹爽觉着自己的地位已经稳了,皇帝曹芳才十几岁,懂得个什么,还不都是他说了算。他就饮酒作乐,骑马打猎,玩赏珠宝,什么好玩玩什么,连魏明帝曹叡留下的嫔妃,也被他弄到府里去做了舞女。朝廷的事,都交给手下人去办。

大司农桓范看着曹爽这么干,很替他担心。平时,桓范的主意比谁都多,大伙儿都叫他“智囊”。这时候,他对曹爽说:“您现在大权在手,可不能随随便便的。就说出城打猎吧,哪儿能到了天黑还不回来呐?万一有人在城里作乱,关了城门,您怎么办?还是多干点儿实际的事好些。”曹爽把嘴一撇说:“谁敢这么着?你也太小心了。”

话是这么说,曹爽也真有不放心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虽说都七十岁的人了,可在朝里威望无人可比,对他得防着点儿。他听说司马懿病了,想打听打听病得怎么样。刚巧河南尹李胜来请求曹爽说,他想回自己家乡荆州去做官。曹爽二话没说,准了他做荆州刺史。李胜临走的时候,要向司马懿辞行。曹爽也就让他留神看看司马懿的动静。

李胜到了司马懿府上,等了好一会儿,里面才传出话来:太傅病着,不能出来迎接,请他自己进去。李胜进去一瞧,司马懿躺在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旁边有几个丫头伺候着。他上前问了好,就说:“蒙皇上恩典,让我到本州做刺史,今儿个特地来向您辞行。”李胜是荆州人,所以把荆州说成“本州”。

司马懿抓起一件衣裳,想要披上坐起来,可手哆里哆嗦的,怎么也拿不稳,一松手衣服掉在地下。李胜连忙扶他躺好。司马懿正要说话,突然连声咳嗽起来,呼哧呼哧直喘气。过了好 一会儿,他才有气无力地说:“委屈你啦,并州靠近胡人,你要多加小心,好好防备呀!唉,瞧我病成这样子,恐怕再见不到你了。”李胜大声说:“不是并州,我说是本州。”司马懿点了一下头说:“噢,你才到并州?”李胜的嗓门儿更大了:“我是说本州,就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这回才听明白,勉强乐着说:“我耳朵也听不清楚了。你这回到了本州,一定能立大功。我是活不成了。唉!”说着,眼泪也出来了。

司马懿看了看身边的丫头,又指了指嘴。丫头连忙把一碗粥端过来。司马懿把嘴凑在碗边喝了一口,没想到粥全打嘴角上流出来了,弄得胡子上胸口上满都是。旁边一个丫头连忙替他擦干净。

李胜等司马懿不喝了,就说:“我们都以为您是旧病复发,没想到您病成这个样子了。”司马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年纪老了,不中用了。我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你们以后要多多照顾哇!”说着,又咳嗽又喘,比刚才还厉害。李胜只好起身告辞。

李胜回来见了曹爽说:“太傅耳聋眼花,光剩一张皮,神都没有了。您不用担心。”曹爽这才放心。

转过年到了正月,魏帝曹芳要到高平陵(洛阳城南九十里)去祭祀他父亲魏明帝。曹爽带着几个兄弟和心腹何晏他们陪着一块儿去。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出去就什么都完了。

原来司马懿早就把曹爽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一笔一笔地记着,想把曹爽除掉,他的病全是装出来的。等曹爽刚出城,司马懿就从床上起来,让司马师、司马昭率领自己的兵将,关上城门,占了武器库,又派人夺了曹爽兄弟的军营,干得别提多么利索了。接着,司马懿就进宫去见郭太后,说大将军曹爽辜负了先帝的遗嘱,作恶多端,应该免职办罪。郭太后吓得没了主意,司马懿说一句,她就点一下头说行。

司马懿马上写了一个奏章,派人送到高平陵去交给皇帝曹芳。奏章说,曹爽兄弟应该马上交出兵权,回自己家里去,不然就按军法办罪。

曹芳把奏章给曹爽看了,这位大将军顿时吓得脸色刷白,平时那个威风劲儿也拿不出来了,愁眉苦脸的,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这时候,“智囊”桓范来了。他是偷偷从洛阳城跑出来的。桓范对曹爽说:“现在只有保护皇上到许昌去,再把四方的兵马调到身边,才能对付司马懿。粮草有的是,我身边带着大司农的印章,还怕调不来?”曹爽把眉头拧成个大疙瘩,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桓范着急地对他兄弟曹羲说:“你是读过书的,现在的事怎么还看不明白?只有这么办才有活路,要不然,想当个穷百姓也不成了!”谁知曹羲他们不敢吭声,只呆呆地看着曹爽。

曹爽的胆子早给吓破了,听桓范的话吧,怕万一打不过司马懿,白白地送死;不听桓范的话吧,又怕司马懿放不过自己。就这么一直磨蹭到五更天,他还没拿定主意。

第二天,大臣许允、陈泰赶来了。他们对曹爽说,只要赶快认个错,交出兵权,就没有事了;还说司马懿已经指着洛水发誓,决不会加害曹爽。曹爽这回算有了主意。他站起来把刀猛地扔在地下,说:“我不当这个大将军了。免职就免职,交兵权就交兵权。我反正还能当个财主。”

桓范听他这么一说,“哇”的一声哭起来,使劲儿跺着脚说:“想不到你们弟兄几个都是窝囊废,一点儿骨气都没有,真是连猪狗也不如。我跟着你们算是倒了霉,非灭门不可了!”曹爽不听他唠叨,还挺有把握地说:“太傅已经发过誓,只要我把兵权交出去,就没有事了。他不会骗我的。”

这么着,曹爽兄弟几个回了洛阳。司马懿让他们各回各的家,又派兵围住他们的住宅。这还不算,他又让人在曹爽住宅四角搭起岗楼,叫人在上面监视曹爽。曹爽坐在屋子里闷得慌,拿起弹弓到后院东南角转了一趟,想打个鸟儿。他刚出去,就听岗楼上放哨的人哼哼唧唧地拉长声说:“前大将军——往东南方去了!”

曹爽一听,这不成监狱了吗?没几天,粮食和菜也没有了,曹爽只好写信给司马懿,请求送点儿吃的来。司马懿马上回信说:“我真不知道您没有粮食了。现在派人送去一百斛米,还有干肉和大豆,请收下。”曹爽看了信,感激得什么似的,乐呵呵地对左右人说:“我说得不错吧,司马公不会害我的。”

他哪儿知道已经死到临头了。过了些日子,就有人告发曹爽兄弟几个阴谋造反。上面命令一下,他们全给下了监狱,定成死罪。真应了桓范那句话,曹爽别说当财主,就是穷百姓也没当成。

司马懿杀了曹爽,成了魏国最有权有势的人。可是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过了两年,真得了重病。他把大权交给大儿子司马师,就死了。司马师当了大将军,掌握了魏国的大权。听说吴帝孙权也病死了,他就打算趁这个机会攻打吴国。

带酒进宫

吴帝孙权活了七十一岁,临死前把朝政托付给了大将军诸葛恪(kè)和孙弘、孙峻几个本家族的人。孙弘和诸葛恪不和,想趁机杀了诸葛恪,自己掌大权。孙峻知道了,把这件事告诉了诸葛恪。诸葛恪没事人儿似的,派人把孙弘请到自己府上,说要和他商议大事。孙弘一到,就给杀了。这一来,诸葛恪掌握了吴国的大权。他主持着让太子孙亮即位。孙亮才十岁,什么事都是诸葛恪给他拿主意。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也就是诸葛亮的侄子,从小就很聪明。六岁上,他跟着父亲参加了孙权的一个宴会,孙权因为诸葛瑾的脸长得挺长,想跟他开个玩笑。他叫人把一头毛驴牵到宴会上,歪着头左端详右端详地给毛驴相面。相了一会儿,他拿起白粉在毛驴的脸上写了“诸葛子瑜”(诸葛瑾字子瑜)四个字。大伙儿见了,都笑得前仰后倒的。诸葛瑾心里别扭,可嘴上不好说什么,只好也跟着乐了乐。

这时候,诸葛恪走到孙权跟前,跪下说:“请您让我添上两个字吧!”孙权把白粉递给他。他走到毛驴前,踮起脚尖儿,在那四个字下面写了“之驴”两个字。这么一来, 成了“诸葛子瑜之驴”。孙权和大臣们都没想到诸葛恪小小年纪会这么有办法,都连着声儿夸他聪明。孙权还把毛驴赏给了诸葛恪,等诸葛恪长大以后,还一直重用他。

诸葛恪掌握了朝廷大权,办事十分认真。他废除了一些苛刻的法令,减少了官差,还赦免了一些罪犯,吴国上上下下见他这么做,都很高兴,说他好话的人就多起来。他每次出外巡视,百姓们都挤在街道两边,抻长了脖子,要看看这位大将军长得什么样儿。

过了些日子,诸葛恪带兵到了和魏国交界的地方。他下令在边界上造了两座城,修了一条大堤,还留下一些将士守在城里,准备随时对付魏国。不久,司马师果然派兵来打吴国,吴国因为早有准备,把魏军打败了。诸葛恪立了大功,吴王孙亮把他看成了大能人,让他掌管起全国的军队。这一下,诸葛恪就骄傲起来。别人的话,他就不怎么听得进去了。

第二年,公元253年,诸葛恪要出兵伐魏。大臣们都不同意,说将士们太疲劳了,应该休息休息。诸葛恪不听,还说出了一大套理由。他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也不能有两个皇帝。魏国的司马懿死了,力量比以前小多了。我们不能白白放过这个机会。”大臣们知道诸葛恪非要出兵不可,都不敢再反对。

诸葛恪率领二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往新城(在安徽合肥北)。没想到攻了三个月,还没攻下来。士兵们日夜不能休息,都想歇歇喘口气。这时候又到了七月,天热得像个大蒸笼。大伙儿不是中暑,就是泻肚子。不少人哼哼呀呀地躺在地下,一点劲儿都没有。好多士兵直发牢骚。将军们只好把这事报告给诸葛恪。

诸葛恪攻不下新城,心里本来就窝着火儿,一听说害病的人这么多,更是火上浇油。他拍桌子瞪眼睛,大骂士兵装病,骂将军们谎报军情,还说要再这么装病和谎报,就要把他们办罪。这么一来,说有病的不多了,偷偷逃跑的人可多起来了。有的人干脆往北跑,逃到了魏国去了。

诸葛恪没办法,这才下令退兵。士兵们忙忙乱乱的,连军械什么的都来不及搬走。那些有病的就更惨了。沿路有病死的,有自杀的,没死的也唉声叹气,直说怪话。诸葛恪只当作没听见,他还打算歇几天再进兵呐。末了儿,朝廷下了几次诏书,催他赶紧回去。

诸葛恪怒气冲冲地回到建业,把中书令孙嘿(mò)叫来,大声骂着说:“你这个家伙是干什么的?干吗三番两次地写诏书让我回来?”孙嘿哆里哆嗦地一个劲儿磕头,嘴里连说:“是,是。”他吓出了一场病,辞职回家去了。诸葛恪的火气还没消,他嫌朝廷的大臣不可靠,一气儿换了好几个,又下令加紧练兵,准备再次伐魏。他可万万想不到,这么由着自己的性子干,朝廷内外都对他不满意了。当初和诸葛恪一块儿杀了孙弘的孙峻,这会儿见诸葛恪失了人心,就想杀了诸葛恪,自己掌权。

孙峻跑到吴帝孙亮跟前悄悄地说:“大将军的权力这么大,他又这么专横,谁不恨他呀!早晚有一天会闹出事来的。”孙亮才十一岁,懂得什么呐?孙峻说什么,他听什么。孙峻说要除了诸葛恪,孙亮也依了。君臣就定下了一个法子。

这一天,孙亮摆下宴席,下诏书请诸葛恪喝酒。诸葛恪刚看完诏书,又接到他在宫里的亲信张约的密信。信上说:“今儿的宴会跟往常不大一样,我怀疑有什么别的用意。您要加点儿小心。”诸葛恪把信扔在一边儿,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孙峻这小子能把我怎么样?” 话是这么说,他心里还是有点儿担心。别的不说,要是孙峻在酒里下了毒药怎么办呐?他这么一琢磨,就决定自己带着治病的药酒进宫。

诸葛恪走到宫门口,又犹豫了。真的像密信里说的那样,可太悬啦!他马上推说自己肚子不舒服,不能进宫赴宴。这时候,孙峻满脸堆笑地迎出来了。他听诸葛恪说肚子不舒服,挺随便地说:“真这么着,您就回去歇着吧!我跟皇上说说就行了。”诸葛恪听了这话,倒放心了,说:“还行,还行,我能撑得住。”

诸葛恪还像往常一样,带着宝剑进宫,见了吴帝孙亮。宴会开始以后,大伙儿有说有笑,可是诸葛恪说什么也不喝酒。孙峻笑眯眯地对他说:“您的病还没完全好,可以把治病的药酒拿来喝嘛。这么着,大家都有酒喝,宴会才有意思。”诸葛恪点点头,就把自己带来的酒拿出来喝。

喝了两三杯,吴帝孙亮推说有事儿,进去了。不一会儿,孙峻说要上厕所,也走了。他回来的时候,已经脱掉了长袍,只穿着短褂。他慢慢地走到诸葛恪跟前,突然大声说:“皇上有话,把诸葛恪逮起来!”诸葛恪惊叫一声,伸手要拔宝剑。可是孙峻早把刀抽出来,一下子把他砍死了。站在一边的张约急了,拔出刀要杀孙峻。孙峻把身子一扭,左手给砍伤了。他又一刀杀过去,砍断了张约的右胳膊。武士们一起上来,杀了张约。孙峻强装笑脸,对其他人说:“要逮的人已经死了。别的人没事儿,快喝酒吧!”谁还敢再喝呀!

第二天,文武百官们只好推举孙峻做了丞相。就一天的工夫,大权转到了孙峻的手里。孙峻查办起来,把和诸葛恪相好的那些大臣,杀死的杀死,轰走的轰走。吴国朝廷里又换了一大批人。

诸葛恪被杀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洛阳。司马师听着,直为自己担心。他知道自己在魏国的权力比诸葛恪在吴国要大得多,会不会也要落得这么个下场呐?这么一想,他赶紧派人探听魏帝曹芳的动静。果然,曹芳正准备向他动手呐。

书生打铁

曹芳这时候已经二十多岁了,很想自己掌权。可大权在司马师手里,人家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让他气得要命。暗地里,他就和中书令李丰、张皇后的父亲张缉几个人商量,写了一道诏书,让他们带出去,找些人用个什么法子除了司马师。可司马师早有防备,李丰他们带着那封诏书刚出了宫门,就被司马师派的亲信拦住了。诏书给搜了去,交给了司马师。司马师没一点犹豫,立刻下令把李丰、张缉他们都杀了。

当年,曹操搜到汉献帝给董承的衣带诏,还只是把董承一伙杀了,没敢把汉献帝怎么样。这回司马师可不想饶了曹芳,他带人闯进宫里,对郭太后说:“这个皇上没个皇上的样儿,没资格再当天子,应该换一个。”郭太后只好答应。司马师说:“我看就让彭城王当吧!”郭太后摇摇头说:“还是立高贵乡公好些吧。”司马师这回让了一步,就让高贵乡公,也就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曹髦(máo)做了皇帝。曹芳给废了以后,改封为齐王,离开了洛阳。

这事传到了各地,好多人起来反对司马师,说他废皇帝是大逆不道,应当治罪。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毌guàn)和扬州刺史文钦挑了头,他们两个联合起兵,从寿春出发,讨伐司马师。偏巧司马师这时候得了一个奇怪的病,眼里长了个瘤子,疼得他死去活来的。可他不含糊,还是挣扎着带兵上了前线,派出几路人马围攻对方。不久,毌丘俭被杀,文钦逃到了南方吴国。司马师刚想消停会儿,治治眼病,不料文钦的儿子文鸯又起兵杀过来,攻到了军营附近。司马师受了惊吓,眼疼得裂开了,眼珠儿都掉了出来。他勉强把叛军镇压下去,自己也疼死在军中。

司马师死了,他弟弟司马昭接着做了大将军,权势一点儿没减。司马昭比他哥哥更有心计,早就拉拢了一大批人。到了这时候,魏国朝廷的大臣差不多都成了司马昭的心腹。他们瞧着曹家皇帝的权势越来越小,都想着该让司马家当皇帝了。司马昭也这么想,他不但在朝廷上独断专行,还时常在家里穿上皇帝的礼服过过瘾。

魏帝曹髦也看得出来,朝廷的事全是司马昭说了算,他当皇帝的什么也管不了,还得老赔着笑脸儿。他忍了一回又一回,到了儿忍不下去了。这一天,曹髦在朝廷上又挨了司马昭的训斥,回到后宫,他把王经几个大臣叫来,对他们说:“司马昭的心思,连路上的人都知道。我可不能等他杀我,我要去讨伐他!”

王经急着说:“不行啊!现在司马昭的心腹那么多,您这几个人怎么对付得了哇!”曹髦从怀里掏出一张早就写好的诏书,扔在地下,怒气冲冲地说:“你们拿去!我已经下了决心,死也不怕!再说还不一定死!”说完,就进去见太后了。

有两个大臣怕连累自己,连忙去给司马昭报信。等曹髦把卫兵集合好,大喊大叫从宫里冲出来的时候,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已经带兵过来了。曹髦把宝剑抽出来,举在手里高声喊:“你们反了吗?我是皇帝!”这句话真把大伙儿吓住了,有不少士兵就准备后退。有个叫成济的将官问贾充:“这可怎么办呐?”贾充使劲儿咬着嘴唇,狠狠地说:“哼!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有什么可问的?”他把手一挥,成济拍马上前,一枪朝曹髦刺过去。曹髦刚要用剑抵挡,枪头已经刺进了胸口。他大叫一声,从车上摔下来,血流了一地,不一会儿就没了气。这年,他才十九岁。

这一下宫里可乱了套。文武百官听说皇帝给杀了,都进宫来探问。司马昭一边打着哆嗦一边走,到了曹髦的尸首旁边,就趴在地下怎么也不起来。大伙儿都知道杀皇帝的是谁,可都不敢说。大臣陈泰还有些胆量,哭着说:“只有杀了贾充,才能对天下人多少有个交代。”司马昭说:“杀个小点儿的吧!”陈泰说:“只有再大点儿的,没有小点儿的。”司马昭好像没听见他的话,就说起立新皇帝的事了。当然又是他说了算,十五岁的曹奂被立为皇帝,就是魏元帝。

没几天,司马昭上了一个奏章,说成济大逆不道,杀了皇上,应该灭门。成济就这么做了替死鬼。

司马氏这么专横,看不惯的人有的是,就是不敢说。这一回司马昭连皇帝都杀了,好多人都背地里议论纷纷。有些文人学士忍不住批评起朝政来。这些人里面最有名的是嵇康。嵇康从小喜欢读书作诗,性格挺豪爽。他跟好朋友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经常在竹林子里喝酒,谈论天下大事,什么话都敢说,还写诗写文章。大家就叫他们是“竹林七贤”。

嵇康从心眼儿里腻歪跟那些当官儿的来往,说他们就会给司马昭拍马屁,太没出息。心里不高兴,他就干脆整天喝酒,没完没了地喝。他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打铁。大伙儿时常看见他光着膀子,抡起大锤,在铁炉旁边叮叮当当地打个不停。

那时候,中书侍郎钟会很受司马昭重用,又有权又有势,谁也不敢惹他。他听说嵇康才华出众,又挺古怪,就去看他。这一天,嵇康刚巧正在打铁,猫着腰,身上直冒汗,手里的铁锤一上一下的,别提多带劲儿了。别人告诉他说,钟会看他来了。他好像没听见似的,头也不抬,还那么一下一下地打铁。钟会耐着性子站在旁边等着。谁知站了老半天,嵇康根本没有理他的意思。钟会又是恼又是羞,把袖子一甩,转身走了。刚走不几步,嵇康倒说话了。他一边低头敲打着烧红的铁条,一边慢悠悠地说:“你听见了什么才到这儿来的?又瞧见了什么才想走了?”那个傲慢劲儿,气得钟会牙根痒痒。他没好气地说:“我听见了我听见的才来的,我瞧见了我瞧见的才想走了。”打这儿起,钟会就恨上嵇康了。

嵇康不愿意跟当官儿的来往,可是有人偏偏要劝他做官。这个人就是嵇康的朋友山涛。山涛被选进朝廷做了官,他知道嵇康比自己有本事,就向上边推举嵇康,接替自己。他还写信把这件事告诉嵇康。嵇康可真火儿了,马上写了一封《绝交书》给山涛,把他着实挖苦了一顿,还直截了当地批评了朝政。司马昭知道了这件事,差点儿把肺气炸了。正在这时候,嵇康又闹出了一件事,司马昭就下决心要杀嵇康。

嵇康有个好朋友叫吕安。吕安的哥哥吕巽(xùn)欺侮了吕安的媳妇儿,还诬告吕安不孝顺父母。官司打下来,吕安请嵇康给自己作证。嵇康是个耿直的人,就站出来为吕安抱不平。司马昭觉着这下子可有了机会了。那个受了嵇康的气的钟会,这会儿也跑来对司马昭说:“嵇康这个人顶坏了!动不动就攻击朝政,辱骂圣人。”他见司马昭把眼睛都瞪圆了,又往前凑了几步,压低了声音说:“听说他还想联络外面的人造反呐!这样的人要是留着他,将来可不得了哇!”司马昭狠劲地一攥拳头,下令把嵇康逮起来判了死罪。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城。有三千多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不要杀嵇康,让他去给大伙儿当老师。可是,这管什么用呐?嵇康到了儿给绑上押到了刑场。临刑以前,他还弹了琴,弹的曲子叫《广陵散》。据说这支曲子只有很少几个人能弹,嵇康就是其中一个。他弹完《广陵散》,叹了口气说:“当时有人要向我学这个曲子,我没教他。以后,它可就要失传啦!”

嵇康到死也没向司马昭他们低头,可是“竹林七贤”里的人,不都跟他一样,也有些没品行的,像王戎,就是个大财迷。阮籍的才华跟嵇康差不多,对司马家也挺不满,可他不想像嵇康这么去死。他也爱喝酒,一有酒就往醉里喝。有一次,司马昭派人来向阮籍求亲,要给他儿子娶阮籍的女儿。阮籍心里不乐意,可又不敢说不愿意,就拼着命喝酒,喝醉了就睡,一睁眼又喝。这么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还是迷迷糊糊地醒不过来 。司马昭等不及,只好算了。据说,阮籍这场醉,直醉了六十天。求婚的事是躲过去了,还有更麻烦的事可躲不过去。有人推他为司马昭做晋公写《劝进表》,他犹豫了半天,只好写了。司马昭因此挺喜欢阮籍。有人告发阮籍,司马昭还向着他。

司马昭杀了皇帝曹髦,又杀了嵇康这样的敢批评朝政的人,魏国上上下下谁还敢出来反对他呐?他倒不急着当皇帝,等着把蜀国、吴国都灭了以后再说。这么着,他就着手准备去征讨蜀国。

功成将死

蜀国的蒋琬、费祎这时候都死了。姜维当了大将军,继续着诸葛亮的事业,好多次出兵北伐。虽说打了几次胜仗,可蜀国的力量太弱了,北伐没法儿成功。他的对头可抓住了话把儿,就说他好出风头,不自量力。特别是宦官黄皓,总在后主刘禅跟前嘀嘀咕咕的。刘禅是个没主意的人,听了黄皓的话,对姜维渐渐不满意起来。姜维怕这么下去会招祸,就请求刘禅让他到沓中(在甘肃临潭西南;沓tà)屯兵种麦子去,也好训练军队。刘禅正巴不得他赶快走开,很痛快地让他去了。

姜维到沓中不多久,听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两个将军在关中操练兵马。他赶紧给刘禅上奏章说:“钟会、邓艾在关中练兵,一定是冲咱们来的。阳平和阴平(在甘肃文县西北)是入蜀的关口,您要派将军张翼、廖化分头去镇守,免得到时候吃亏。”

刘禅接到了奏章,不给大臣们看,反倒给黄皓看。黄皓知道个什么呐?就知道刘禅相信鬼神。他急急忙忙算了一卦,对刘禅说:“神仙说了,皇上福大命大,魏军不敢来。”刘禅咧开嘴乐了乐,把奏章搁到了一边儿。

哪儿知道没隔多少日子,汉中守军就送来了报告,说魏军已经打进来了。刘禅这才想起派张翼和廖化出兵增援,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大军进攻蜀国。邓艾率领三万人直奔沓中,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三万人,截断姜维后路。再就是钟会带十万大军为主力,进攻汉中。司马昭还派了卫瓘(guàn)到军前,监督钟会、邓艾的军队。

钟会这一路直攻阳平关。蜀将蒋舒投降了,里外一接应,阳平关顺顺当当到了魏军手里。阳平关一丢,进蜀的北门就给打开了。魏军没费什么工夫,把汉中全占了。

这时候,姜维正在沓中跟邓艾对阵。他听到汉中失守的消息,赶紧撤出沓中,想去夺回阳平关,半路上,正碰上廖化、张翼的援军。三个人一商量,就带兵退到剑阁(在四川北部)挡住了钟会的大军。没想到这么一来,倒给邓艾钻了个空子。

邓艾早想独自一个人建立灭蜀的大功。他跟钟会两个谁都瞧不起谁。钟会得了汉中,叫他更咽不下这口气。这会儿,他听说钟会和姜维在剑阁相持不下,就蔫不唧儿地带兵从阴平出发,到了大山里头。将士们跟着他,专挑没人的地方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几天就走了七百多里地,没碰上一个蜀兵。

邓艾带着人马走着走着,来到一座山顶上,往下一瞧,好吓人呐!原来下面是条山谷,足有几十丈深。邓艾看了看周围,一个脚印儿也没有,就知道这个地方从来没有人走过。这可把他难住了。将士们也都慌了,说这么深的山谷怎么下去呀?邓艾想了半天,心一横,叫人拿出一块毡毯。他用毡子裹住身子蒙着头,往地下一躺,就这么一骨碌从山顶滚下去了。将士们见主将不怕,胆子壮了,一个个都学着邓艾的样子,裹上毡子往下滚。没有毡子的就用绳子拴住身子,攀着树往下蹭。

邓艾带着队伍下了山,再往前走,就好走多了。他们很顺利地攻下了江油,到了绵竹(都在成都北)城下。守绵竹的正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邓艾写信劝他归顺魏国,诸葛瞻哪儿会降呐?他带着人马和邓艾打起来,可兵力太弱了,末了儿,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都战死在城下。邓艾破了绵竹,带人一溜烟儿地到了成都。后主刘禅做梦也没想到魏军这么快就攻到了眼皮底下。他哭丧着脸,一点办法也没有,还是听了光禄大夫谯周的话,派出使者向邓艾请降。蜀国就这么着被魏国灭了,从公元221年到263年,只经过了四十二年。

邓艾进了成都,神气得眉毛尖儿都飞了起来。他让刘禅下诏书给姜维,叫他赶快来向自己投降;又封刘禅为车骑将军,让心腹部下做了益州刺史。钟会算个什么?邓艾不把他放在眼里。他直接上书给司马昭,要求让自己马上带兵从益州直下东吴,连吴国也一块儿灭了。

过了些日子,给姜维下诏书的人回来说,姜维接到刘禅的诏书,已经投降了钟会了。邓艾一听就不高兴,认为姜维瞧不起他。司马昭也派人来告诉他,不但不让他进攻东吴,还教训他以后办事必须先报告,不可自作主张。邓艾更不愿意了,私下里发牢骚说:“大将在外边,这些事可以自己做主。我干吗要受这么多的限制呐?”

这事不知怎么让钟会知道了,他就想趁这个机会把邓艾的威风打下去。钟会的心思又让另外一个人看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姜维。姜维并不是真心投降,他想找机会杀了钟会和邓艾,把军队带出来,重新恢复蜀国。他跟钟会相处了一些日子,知道钟会对司马昭杀曹髦很不满,而且野心还不小,如果鼓动他反魏,不是能有人马了吗?他就打着哈哈试探钟会说:“您这么有见识,这么有志向,干什么都不怕不成功的。”钟会听了这话特别舒服。他知道姜维足智多谋,能帮助自己成大事,就把姜维当成了心腹。两个人出去坐一辆车,回来也老在一块儿,说悄悄话。过了些天,他们商量好了,先除掉邓艾,由钟会上书给司马昭,说邓艾要谋反,应该办罪。

司马昭果然下令,叫钟会进军成都,把邓艾抓起来送回洛阳审问。钟会想了想,又把抓邓艾的事交给监军卫瓘去办。他明知道卫瓘不是邓艾的对手,就是想这么借刀杀人,自己好借着这个机会杀邓艾。

卫瓘也不傻。他到了成都,先联络好邓艾手下的一些将士,然后趁着天还没亮,冷不丁地闯进邓艾的营里。邓艾睡得迷迷糊糊的,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呐,就给绑起来关进了囚车。钟会带着大军随后到了成都,知道邓艾已经被卫瓘逮住了,没法下手杀他,只好把他装上囚车,派人把他押回洛阳。

进了成都,钟会心里踏实多了。他决定起兵反魏。他想得很容易:让姜维做先锋,带五万人出斜谷,自己在后面压阵;先攻下长安,再分水、陆两头进兵,几天就能打到孟津,以后好一举攻下洛阳。那么一来,天下就到手了。可是万万没想到,正在这时候,司马昭派人送信来说,贾充已经带兵进了斜谷,他陪着魏帝曹奂亲自到了长安。这可把钟会闹愣了!

原来司马昭的心眼儿比钟会多得多。他提防着邓艾,又提防着钟会。接到钟会的上书以后,他一面让钟会进军成都逮捕邓艾,一面又派贾充带兵,赶快进兵斜谷,紧跟在钟会的后头。这么安排了,他还不放心,干脆让曹奂亲自走一趟,和自己一块儿到了长安。

钟会吓得出了一脑门子冷汗。他对姜维说:“我的人马比邓艾多好几倍,完全能对付得了他。司马昭干吗还要派贾充来呢?他又亲自到了长安。这不明摆着对我不放心吗?”姜维说:“已经到了这步田地了,您就别犹豫了,赶快起兵反魏吧!”钟会使劲儿一咬牙说:“对!我决定发兵。成功了得天下;不成功,退回来守住蜀地,还可以当第二个刘备!”

第二天,钟会把将士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太后临终的时候下了密诏,说司马昭杀了皇上,大逆不道,叫我发兵征讨。现在请各位帮助我,共图大事。”他说了半天,大伙儿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谁都不吭声。钟会一肚子火儿直往上撞,拔出宝剑往空中猛地一劈,喊着说:“谁敢说个‘不’字,我先砍了他!”这才有人说:“愿意,愿意,我们愿意。”钟会收起宝剑说:“你们先都回去准备准备,听我的命令行事。”

这天夜里,钟会刚睡着,外面吵吵嚷嚷的把他惊醒了。他刚要派人去打听,将士们已经杀进来了。原来大伙儿不愿意跟钟会起兵,已经先串通好动起手来了。钟会着急地对姜维说:“士兵叛变了,怎么办?”姜维说:“没别的法子,那就打吧!”

钟会叫人把殿门关上,命令卫士们爬上屋顶,往下扔碎砖头、烂瓦片。这管什么用呐?外面的人已经放起火来了。一眨巴眼儿的工夫,宫殿四面全烧着了。士兵们登着梯子杀进院子里,一阵短兵相接,钟会死在乱军当中。姜维连杀了几个魏兵,可打不过那么多人,临了儿也战死了。大家怨恨姜维撺掇钟会反叛,就把姜维的肚子拉(lá)开,见他的胆特别大,都惊奇地说:“怪不得姜维这么有胆量,原来他的胆有斗那么大呀(成语:斗胆包天)!”

邓艾手下的将士替邓艾叫屈,急着要把邓艾救出来,就抓了这个机会追上囚车,放出了邓艾,想把他接回成都掌管大事。这可把卫瓘吓坏了。邓艾是他给抓起来的,要是邓艾回来掌权,还有他的好儿吗?卫瓘连忙派出自己的心腹带着一支人马迎上去。邓艾刚从囚车里出来,不知道底细,卫瓘的人上来一刀把他杀了。

灭了蜀国的邓艾、钟会就这么都死了,姜维想恢复蜀国的计划也没法实现了。倒是刘禅规规矩矩地让人带到了洛阳,做了什么“安乐公”。这时候,魏元帝曹奂已经封司马昭做了晋王、相国。晋王司马昭大摆酒席,招待刘禅和他原来的大臣。宴会上有吃有喝,还有人演蜀地的歌舞。旁人见了,都替刘禅难受。刘禅反倒笑不唧儿地跟没事人儿似的,一边喝酒,一边看着歌舞傻笑。司马昭瞧见他这样儿,对左右人说:“一个人没心肝到了这个地步,就是诸葛亮不死,也没法辅助他,何况姜维呐?”他又转过脸问刘禅:“您不想念蜀地吗?”刘禅连忙回答说:“这儿好,这儿好。我不想, 我不想。”

蜀国的旧臣郤正(郤xì)听了这些话,挺不是滋味,就悄悄地对刘禅说:“晋王再问您,您应该哭着说,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现在不能尽孝,没有一天不思念蜀地的。这样,说不定晋王会放咱们回去。”没想到这话让别人听见了,马上报告给了司马昭。

过了几天,司马昭果然又问了:“您不想念蜀地吗?”刘禅背书似的,把郤正告诉他的话说了一遍,可就是哭不出来。他就把眼睛闭上,挤了挤,装成要流泪的样子。司马昭故意把脸一绷,说:“这些话怎么跟郤正说的一样呐?”刘禅吓得连忙睁开眼睛 ,傻里傻气地说:“正是他教我这么说的。”左右的人忍不住“扑哧”“扑哧”笑出声儿来,连司马昭也哈哈大笑。他这才知道,刘禅是个没心没肺的人,用不着担什么心。

三国归晋

司马昭做了晋王、相国,就有一些大臣劝他当皇帝。司马昭没答应。可他让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做了副相国。这里面的意思难道还不明白吗?

转过了年(公元265年),司马昭害病死了。当然是司马炎接着做晋王、相国。司马炎可不像他爸爸那样能沉得住气。不到年底,他就不客气地叫魏元帝曹奂让了位。曹奂本来就是个摆设儿,这个摆设儿现在再用不着了。自打汉献帝让位给曹家以来,魏国经过五个皇帝,四十五年,又把皇位让给了司马家。司马炎做了皇帝,国号晋,他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想把国家统一起来,准备去征讨吴国。可是这时候,西部的几个州有不少部族起兵反抗朝廷。因为这个,他决定先不着急灭吴。不但不灭吴,他还对吴国表示友好。吴国的使者丁忠到洛阳来给司马昭吊丧的时候,晋武帝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他。这一来,丁忠挺得意,欢欢喜喜回吴国去了。

吴国这时候是孙权的孙子孙皓当皇帝。孙皓听说丁忠回来了,立刻召见他。丁忠挺神秘地说:“我打听来了。北方根本没准备到南边来打仗,咱们趁这个机会,快点儿袭击弋阳(在河南;弋yì)吧!”孙皓还没说话,镇西大将军陆凯(陆逊的侄子)反对说:“北方刚刚灭了蜀国,又跟咱们这么来往,人家不是害怕,是在等待时机。在这个时候想碰碰运气打人家,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孙皓听了陆凯的话,没去打弋阳,可是他下令跟晋国绝了交。

孙皓又从建业迁都到武昌。武昌物产不多,朝廷的一切生活享用,要由扬州的老百姓负担。交纳大量的税收,供应皇家吃穿,已经逼得老百姓难过日子了;还要把这些东西从长江下游往上游运送,老百姓就更受不了啦。这回又是陆凯上书说:“曹、刘两家都是因为过度奢侈,失去了民心亡了国的。您应当远离小人,任用廉洁的官员,这样国家才能安宁。武昌山多土薄,连民谣都说:‘宁喝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可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可见拿它做都城太不相宜了。”孙皓听了陆凯的劝说,把都城又搬回了建业。

孙皓还下令造一座五百丈见方的昭明宫,让俸禄在两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得上山去监督民夫砍树。他还派人造了很大的一个花园,里面土山、石山、亭子、楼阁、看台什么的,豪华到了极点,花的费用简直没法儿计算。老百姓没有安定的日子过,大臣们也很不满意。可是谁敢说真话呐?以前陆凯说话,孙皓还不得不听一点儿;这回连陆凯的话,他也不想听了。

孙皓的专横残暴出了名。他不喜欢人家正眼儿瞧他。大臣们在他面前都只好低着头,垂着眼皮。这样做还不保险。他看着谁不顺眼,说杀谁就把谁杀了。东汉有个硬脖子县令董宣敢顶撞犯法的皇亲国戚。吴国也有这样的事。结果可大不一样。孙皓的一个妃子派恶奴上街,看见什么东西喜欢,用手一指就得归他。街市上开铺子的人瞧见宫里派出来恶奴,都像见着老虎似的。有个管刑事的官叫陈声,他按照法律,把一个恶奴办了罪。陈声自以为平时挺受孙皓重用,不会出什么岔儿。没想到这下子闯了大祸。那个妃子在孙皓面前一哭,孙皓就找了个碴儿,把陈声的脑袋用烧红了的锯锯了下来。

孙皓杀人的方法五花八门。有时候,他把一个大臣砍了头,让底下人把人头当毛球踢着玩儿;有时候,他用车马把人撕成碎片;还有的时候,他跟大臣们喝酒,喝醉了,就让左右指出别人的过失。过失大点儿的杀头;过失小点儿的,剥脸皮,挖眼睛。这么残暴的皇帝,除了几个喜欢拍马屁的人以外,朝廷里上上下下都把他恨透了。

末了儿,连孙皓自己也觉出大伙儿在恨他。他想着打几个胜仗,堵堵别人的嘴,就派兵攻打晋国的襄阳、合肥,结果都吃了败仗。

晋国镇守襄阳的大将叫羊祜(hù)。羊祜知道一下子凭武力征服吴国还不那么容易,就采取了一套软办法,想慢慢地争取吴国的人心。羊祜每次跟吴国交战的时候,都是先约定日子,正面交战,从不偷袭,也不布置埋伏。将士当中有谁向他献计,只要是有设了圈套的,他就请献计的人喝酒,一直到把他灌醉了,开不了口才算完。有人割了吴国地界的庄稼,羊祜用绢折价,赔给人家。打猎的时候,他规定不准过边界,如果碰巧两边儿的将士都在一处打猎,他们都自个儿打自个儿的,不去招惹对方。吴国人打中的鸟啊、兽啦什么的,如果跑到晋国这边让晋兵捉住了,羊祜一定要让他们送还给吴兵。

羊祜跟吴国的大将陆抗(陆逊的儿子)面对面地扎营,相隔不太远,时常有使者来往。有一天,陆抗给羊祜送了一些上等好酒,羊祜一点儿不犹豫地就喝了。过了几天,陆抗病了。他听说羊祜有治这种病的药,就派人向羊祜去要。羊祜马上派人送过去,还附上一个便条说:“这是最近配制成的上等药,请您用吧!”陆抗接过药刚想吃,左右人忙拦住他说:“吃不得,万一要是……”陆抗笑了,叫他们放心,说:“羊祜难道是那种害人的人吗?”他吃了药,病果然好了。

这样的事一次,两次,日子一长,吴军将士都说晋国人真够朋友,连陆抗都对大伙儿这么说:“人家那边注重道义,争取民心;咱们这儿正相反,暴虐成性,大失民心。这么下去,不用交战也可以分出胜败了。”这话一点儿不假,吴国上上下下,凡是有点儿眼光的人,都觉着让孙皓这么胡闹下去,非亡国不可。

到了公元279年,晋武帝派了二十多万人马,分成七路进攻吴国。这时候,羊祜和陆抗都死了。晋国带兵伐吴的是镇南大将军杜预、安东将军王浑、龙骧将军王濬(jùn)。

王濬率领水军从蜀地向东沿江直下。战船到了吴国的边界,忽然怎么也过不去了。原来吴军在大江里拦上木桩、铁链、铁锁,还把一丈来高的铁锥放在水下头。船一过来,铁锥就像尖刀一样扎漏了船底。晋国的船给毁了不少。

王濬也真有办法。他派人造了好些木筏子。每个木筏子有一百多步长,上面扎上一些草人。他挑了许多水性好的士兵,把这些木筏子划到有铁锥的地方。铁锥碰到木筏子,都扎在上头,就像一个人走过野草地,鞋上、裤脚上扎了不少野蒺藜似的。木筏子不怕漏,漏了也沉不下去。这一来,“铁锥阵”让木筏子破了。跟在木筏子后面的是“烧链队”。“烧链队”也是些木筏子,上面铺上泥土,架起挺大挺大的火把。火把吃足了油,一点就着。带着火的木筏子往前直冲过去,别说木桩,就是铁链、铁锁,也给烧断了。

冲破了吴国江上的封锁,王濬的水军一鼓作气地接连打下了西陵、丹阳、荆门、夷道这些地方,跟从北往南打的杜预一路人马会合到一起。杜预接着往南一直打到了广州。所有的郡县一个挨着一个,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王濬的水军继续往东,像赶鸭子似的,把吴军顺流往下赶着,一直到了建业城下。

到这时候,孙皓才着急了。他派出去的军队还没上阵,就连将军带士兵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孙皓气得直翻白眼儿,跺着脚对大臣们喊着说:“听说将士们不愿意打仗,是真的吗?啊?你们说呀,快说呀!”大臣们都耷拉着脸,哼儿哈儿地谁也不说个办法。

又过了几天,晋国的战船过了三山(在江苏南京的长江南岸;山上有三个山峰,所以叫三山)。孙皓可急了眼了,冲着大臣们一个劲儿地叫,让他们快想办法。大臣们这才说话:“您为什么不学学蜀国的刘禅呐?”孙皓这才明白,没有人会再替他卖命了。他只好派人向晋军投降。

晋武帝封孙皓做了“归命侯”。吴国从孙权称帝开始,传了四个君王,一共五十一年,到公元280年灭亡了。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分裂局面,到这儿也就结束了。三国归为一统,成了一个统一的晋朝。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中国历史故事集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