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纲鉴易知录卷八二

南宋纪

高宗皇帝

纲 癸酉,二十三年,春三月,金迁都于燕。

目 金主自上京至燕京,初备法驾,下诏改元。以燕,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汴京为南京,削上京之名止称会宁府。又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而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如旧。

纲 冬,宋朴罢,以史才签书枢密院事。

纲 甲戌,二十四年,春正月,地震。

纲 夏六月,史才罢,以魏师逊签书枢密院事。

纲 秋七月,张俊卒。

目 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帝于诸将中眷注特厚。然忌刘锜,附秦桧杀岳飞,为世所鄙薄焉。

纲 以敷文阁待制秦埙修撰实录院。

纲 冬十一月,魏师逊罢,以施巨参知政事,郑仲熊签书枢密院事。加秦熺少傅,封嘉国公。

纲 乙亥,二十五年,夏四月,施巨罢。

纲 六月,郑仲熊罢,以汤思退签书枢密院事。

纲 改岳州为纯州,岳阳军为华阳军。

目 或言“岳州乃岳飞驻军之地,又与其姓同,乞改之。”盖以媚秦桧也。岳州人谓:“飞驻军乃鄂州,于我州何与而改之?”

纲 金汴京火。

纲 秋八月,下赵鼎子汾等于大理狱。

目 秦桧于一德格天阁书赵鼎、李光、胡铨三人姓名,必欲杀之。及鼎死而憾不已。江西运判张常先笺注前帅张宗元与张浚诗言于朝,其词连逮者数十家,将诬以不轨而尽去之。会汪召锡告宗室知泉州令衿观桧家庙记,口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谪居汀州。桧乃讽殿中侍御史徐嚞论赵汾与令衿饮别厚赆必有奸谋。诏送汾、令衿大理鞫问,使汾自诬与张浚、李光、胡寅、胡铨等五十三人谋大逆。狱成,而桧病不能书矣。

纲 以董德元参知政事。

纲 冬十月,徙洪皓于袁州,未至卒。

目 皓居英州九年,始复朝奉郎,徙袁州,至南雄卒。卒后一日,秦桧死。皓久在北庭,为金人所敬。既归,金人至,必问“皓为何官,居何地?”不幸为桧所忌,不死于敌国,而死于谗慝,闻者悼之。

纲 进封秦桧为建康郡王,加其子熺少师,并致仕。是夕,桧死。

目 桧病,帝幸其第问焉,无一语,惟流涕而已。熺奏请:“代居相位者为谁?”帝曰:“此事卿不当与。”帝还宫,命沈虚中草桧及熺制,并令致仕。是夕,桧卒,赠申王,谥忠献。

桧居相位十九年,倡和误国,忘雠斁伦,包藏祸心,劫制君父,郡国事惟申省,无至上前者。同列论事上前,未尝力辨,但以一二语倾挤之,俾帝自怒,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晚年残忍尤甚,屡兴大狱。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桧每事与帝争胜,其势渐不可制。桧既死,帝谓杨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防桧逆谋矣。”

纲 黜秦桧姻党。十一月,释赵汾及李孟坚、王之奇等自便。

纲 以魏良臣参知政事。

纲 十二月,复张浚、胡寅、张九成等二十九人官,徙李光、胡铨于近州。

纲 丙子,二十六年,春正月,追复赵鼎、郑刚中等官。

纲 二月,魏良臣罢。

纲 三月,罢宰相兼枢密使。

纲 以万俟参知政事。

纲 窜东平进士梁勋于远州。

目 勋上书言:“金人必举兵,宜为之备。”帝怒,编管勋于千里外州军,而下诏曰:“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岂以存亡而渝定议邪?近者无知之辈,鼓倡浮言,以惑众听,朕甚骇之!自今有此,当重置典宪。”

纲 夏五月,以沈该、万俟为左、右仆射,并同平章事。汤思退知枢密院事。

目 初,秦桧病笃,召董德元、汤思退至卧内,属以后事,各赠黄金千两。德元虑桧以为自外,不敢辞;思退虑桧以为期其死,不敢受。帝闻思退不受,以为非桧党,遂信任之。

纲 六月,以程克俊参知政事。

纲 靖康帝卒于金。

纲 秋七月,彗出井,诏求直言。

纲 八月,程克俊罢,以张纲参知政事。

目 纲初为给事中,以秦桧用事,遂致仕,卧家者二十余年。尝书座右曰:“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其笃守如此。

纲 九月,以陈诚之同知枢密院事。

纲 冬十月,复安置观文殿大学士张浚于永州。

目 浚去国二十年,天下士无贤不肖,莫不倾心慕焉。金使至,必问浚安在,惟恐其复用,而秦桧惧其正论害己,必欲杀之。桧死,乃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洪州。时丧母将归葬,会星变求直言,浚虑虏数年间,势必求衅用兵,而吾方溺于宴安,谓虏可信,莫为之备。沈该、万俟居相位,尤不厌天下望。自以大臣义同休戚,不敢以居丧为嫌,乃上疏极言。沈该、万俟、汤思退谓“敌未有衅,而浚乃若祸在年岁间者”,皆笑其狂。台谏汤鹏举、凌哲等论浚“名在罪籍,唱异议以动国是,若使归蜀,恐或远方生患”。复安置永州。

纲 丁丑,二十七年,春二月,以汤鹏举参知政事。

纲 三月,万俊卒。夏六月,以汤思退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秋八月,以汤鹏举知枢密院事。九月张纲罢,以陈康伯参知政事。冬,汤鹏举免。

纲 戊寅,二十八年,春二月,以陈诚之知枢密院事,王纶同知院事。

纲 秋七月,金以李通参知政事。

纲 九月,以王刚中为四川制置使。

目 初,刚中言:“夷狄之情,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其强弱,而先择将帅,搜士卒,实边储,备军械,加我数年,国势富强,彼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壮其言,会西蜀谋帅,帝曰:“无如王刚中矣。”遂有是命。

纲 冬十月,金营汴宫。

纲 己卯,二十九年,春二月,金籍诸路兵,造战具。

纲 夏五月,贬礼部侍郎孙道夫知绵州。

目 道夫使金还,具奏金有南侵之意。帝曰:“朝廷待之甚厚,彼以何名为兵端?”道夫曰:“彼身弑其君而夺之位,兴兵岂问有名!”汤思退、沈该不以为然。道夫每对帝,辄言武事,该疑其引用张浚,忌之,故贬。

纲 六月,陈诚之罢,沈该免。秋七月,以贺允中参知政事。

纲 八月,召监潭州南岳庙朱熹,不至。

目 熹,徽州婺源入,少有求道之志。父松,知饶州,疾亟,属熹曰:“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三人,学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事之。”熹奉以告而禀学焉。既博求之经传,复遍交当世有识之士。及举进士,为泉州同安县主簿,罢归。闻延平李侗学于罗从彦,得伊洛之正,徙步往从之。其学大要穷理致知,反躬践实,而以居敬为主。筑室武夷山中,四方游学之士从之者如市。上闻其贤,故召之,熹卒不至。

宪,安国从子,生而静悫,不妄笑语。绍兴中与勉之同入太学,时禁伊洛之学,宪与勉之求得程颐书,潜钞默诵,夜以继日。闻涪陵谯定受易学于颐,二人往从受业,久未有得,定曰:“心为物渍,故不有见,惟学乃可明耳。”宪悟曰:“所谓学者,非克己工夫邪?”自是一意下学,不求人知。一旦揖诸生归崇安故山,力田卖药,以奉其亲,从游日众,号籍溪先生。仕终秘书省正字。朱熹尝言从宪及勉之、子翚三君子游,而事籍溪先生为久,得其学为多。

勉之从谯定、刘安世、杨时受学,卒业乃还崇安,结草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澹然无求于世,惟与宪、子翚日相往来讲论,学者踵至,勉之随其才器为说圣贤之道,因以女妻熹,门人号曰白水先生。

子翚,仲子,以父死国难,痛愤致疾,弃兴化通判,隐居武夷山中者十七年。与宪、勉之交相得,每见,讲学外无杂言,他所与游,皆知名士,而期以任重致远者朱熹而已。熹初从子翚游,子翚以易之“不远复”三言,俾佩之终身。学者称为屏山先生。

纲 九月,以汤思退、陈康伯为尚书左、右仆射,并同平章事。

纲 皇太后韦氏崩。

纲 冬十月,以王纶知枢密院事。

纲 庚辰,三十年,春正月,以叶义问同知枢密院事。

纲 二月,以普安郡王瑗为皇子,更名玮,进封建王。

目 初,帝知瑗之贤,欲立为嗣,恐太后意所不欲,迟回久之。及后崩,帝问吏部尚书张焘以方今大计,对曰:“储嗣者,国之本也。天下大计,无逾于此。今两邸名分宜早定。”帝喜曰:“朕怀此久矣,开春当议典礼。”焘顿首谢。至是,利州提点刑狱范如圭,掇至和、嘉祐间名臣奏章,凡二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断以至公勿疑。帝感悟,即日下诏以普安郡王为皇子,加恩平郡王璩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寺,称皇侄。

纲 夏六月,王纶罢。秋七月,以叶义问知枢密院事,朱倬参知政事。

目 倬初以张浚荐,自宜兴簿入对,时方以刘豫为忧,倬策其必败。帝大喜,而秦桧恶之,出为越州教授。桧死,倬知惠州,陛辞,因言前事,帝问:“卿何久淹如此?”倬言:“为桧所扼。”帝愀然慰谕,目送之,且曰:“人不知卿,惟朕独知。”遂累擢至中丞,论事多所裨益,帝信任之。

纲 八月,贺允中致仕。

纲 九月,以李宝为浙西副总管。

目 宝尝陷金,拔身自海道来归,至是召对,询以北事,历历如数,乃授官,令于平江督海舟捍御。

纲 冬十二月,汤思退有罪,免。

目 侍御史陈俊卿论思退“挟巧诈之心,济倾邪之术,观其所为,多效秦桧。盖思退致身,皆秦桧父子恩也。宜寘之宪典”。遂奉祠。

纲 初行会子。

目 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输左藏库。初行于两浙,遂通行诸州。

纲 辛巳,三十一年,春正月朔,日食,帝不受朝。

纲 风、雷、大雨雪。

目 侍御史汪澈言:“春秋鲁隐公时大雨,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谨而书之。今一夕之间,二异交至,阴盛也。今臣下无奸萌,戚属无乖剌,而又无女谒之私,意者殆为夷狄乎?愿陛下饬大臣,当谨于备边也。”

纲 二月,分经义、诗赋为两科以取士。

目 礼部侍郎金安节言:“熙宁、元丰以来,经义、诗赋,废兴离合,随时更革。近合科以来,通经者苦赋体雕刻,习赋者病经旨渊微,心有弗精,业难兼济,后进往往得志,而老生宿儒多困也。请复立两科,永为成宪。”从之。

纲 三月,以杨椿参知政事。

纲 以陈康伯、朱倬为尚书左、右仆射,并同平章事。

纲 以吴拱知襄阳府。

目 先是陈康伯以金人必败盟,请早为之备。及闻金人决败盟,乃召杨存中及三衙帅至都堂议举兵,又诏侍从台谏集议。康伯传上旨曰:“今日更不论和与守,直问战当如何?”时上意雅欲视师,内侍省都知张去为阴沮用兵,且陈退避策,中外妄传幸闽、蜀,人情汹汹。朱倬无一语。康伯奏曰:“金敌败盟,天人共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圣意坚决,则将士之意自倍。愿分三衙禁旅助襄、汉,待其先发应之。”乃以利州西路都统制吴拱知襄阳,部兵三千戍之。拱,玠之子也。

纲 夏五月,金主亮使人来求汉、淮之地,始闻靖康帝之丧。

目 金主亮尝密隐画工于奉使中,俾写临安湖山以归,为屏,而图己之像,策马于吴山绝顶,题诗其上,有“立马吴山第一峰”之句。至是,遣其签书枢密院事高景山、右司员外郎王全来贺天中节。亮谓全曰:“汝见宋主,即面数其焚南京宫室,沿边买马,招致叛亡之罪。当令大臣来此,朕将亲诘之。且索汉、淮之地;如不从,则厉声诋责之,彼必不敢害汝。”盖欲激怒以为南侵之名也。又谓景山曰:“回日以全所言奏闻。”全至临安,一如金主之言以诋帝,帝谓全曰:“闻公北方名家,何乃如是?”全复曰:“赵桓今已死矣。”帝始闻渊圣崩,遽起发哀而罢,诏持斩衰三年。

纲 以吴璘为四川宣抚使。

纲 六月,以刘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屯扬州。

纲 金主亮迁都于汴。

纲 秋七月,金大括马于诸路。

纲 金主大杀宋、辽宗室之在其国者。

纲 八月,宿迁人魏胜起兵复海州,诏以胜知州事。

目 胜多智勇,应募为弓箭手,居山阳,及金人籍诸路民为兵,胜跃曰:“此其时也!”聚义士三百,北渡淮,取涟水军,宣布朝廷德意,不杀一人。金知海州事高文富遣兵捕胜,胜迎击走之;追至城下,文富闭门固守。胜令城外多张旗帜,举烟火为疑兵,又使人向诸城门谕以金人弃信背盟,无名兴兵,及本朝宽大之意,城中人闻即开门,独文富与其子安仁率牙兵拒之。胜杀安仁,擒文富,民皆安堵如故。

纲 金主亮弑其太后徒单氏,九月,遂大举入寇。

目 徒单后闻亮欲南侵,数以言谏之。亮不悦,寻弑之。遂分诸道兵为三十二军。九月,亮戎服乘马,具装启行,妃嫔皆从,众六十万,号百万,毡帐相望,钲鼓之声不绝。李通造浮梁于淮水之上,将自清河口入淮东。远近大震。

纲 以黄祖舜同知枢密院事。

纲 金人犯黄牛堡,吴璘等败之,遂复秦、陇、洮三州。

纲 刘锜遣兵复泗州。

纲 高平人王友直起兵复大名,遣使入朝。

目 友直幼从父佐游,志复中原,闻金主亮渝盟,乃结豪杰谓之曰:“权所以济事,权归于正,何害于理?”即矫制自称河北等路安抚制置使,以其徒王任为副使,遍谕州县勤王。未几,得众数万,制为十三军,置统制官以统之。进攻大名,一鼓而克。抚定众庶,谕以绍兴年号,遣人入朝奏事。未几,自寿春来归,诏以为忠义都统制。

纲 冬十月,金人围海州;魏胜、李宝合击,大败之。

纲 金人渡淮,刘锜进军楚州以拒之。

纲 金人立曹国公乌禄为帝于辽阳,更名雍。

目 金东京留守乌禄,许王讹里朵之子,太祖之孙也。性仁孝,沉静明达,众心归之。会故吏六斤自汴还,具言金主弑母等事,且曰:“将遣使害宗室兄弟矣。”乌禄惧,谋于其勇兴元少尹李石,石劝乌禄先杀副留守高存福。乌禄遂御宣政殿即位,改元大定,下诏暴扬亮罪恶数十事。

纲 刘锜将王权军溃于昭关,锜引还扬州。金主亮入庐州。

纲 帝亲征,诏叶义问督视江淮军马,虞允文参谋军事。

目 帝闻王权败,召杨存中至内殿议御敌之策,因命存中就陈康伯议欲航海避敌。康伯延之入,解衣置酒。帝闻之,已自宽。明日,康伯入奏曰:“闻有劝陛下幸越趋闽者,审尔,大事去矣。盍静以待之。”一日,帝忽降手诏曰:“如敌未退,散百官。”康伯焚诏而后奏曰:“百官散,主势孤矣。”帝意既坚,康伯乃请下诏亲征,帝从之。以叶义问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赞军事,寻以杨存中为御营宿卫使。

纲 王权退屯采石,金主亮入和州。

纲 李宝大破金人于陈家岛,杀其将完颜郑家。

纲 金人陷扬州,刘锜遣兵拒于皂角林,大败之。

纲 十一月,召张浚判建康府。

目 殿中侍御史陈俊卿上疏,极言浚忠荩。帝悟,乃诏复官,判建康。浚至岳阳,买舟,冒风雪而行。时金兵充斥,浚遇东来者,云:“敌兵方盛,焚采石。烟焰涨天,慎毋轻进!”浚曰:“吾赴君父之急,知直前求乘舆所在而已!”遂乘小舟径进,时长江无一舟敢行北岸者。

纲 编管王权于琼州,以李显忠代将其军。

纲 金人侵瓜洲,叶义问使中军统制刘汜御之,败绩,义问走建康。

纲 虞允文大败金军于采石。金主亮趋扬州。

目 亮筑台江上,自披金甲登台,杀黑马以祭天,以一羊、一豕投于江中,誓明日渡江,晨炊玉麟堂,先济者与黄金一两。亮置黄旗、红旗于岸上,以号令进止。

时叶义问命虞允文往芜湖趣李显忠交王权军,且犒师。允文至采石,权已去,显忠未来,敌骑充斥,官军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傍,皆权败兵也。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召诸将,勉以忠义,曰:“金帛、告命皆在此,以待有功。”众曰:“今既有主,请死战。”或谓允文曰:“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受其咎邪!”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瞬息之间,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官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抚统制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中流官军以海船冲敌舟,皆平沉,敌半死半战,日暮未退。会有溃卒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允文又命劲弩尾击追射,大败之。

金兵还和州,会报曹国公已即位于东京,改元大定。亮拊髀叹曰:“朕本欲平江南,改元‘大定’,此非天乎!”遂召诸将帅谋北还,率其军趋扬州。

纲 刘锜罢,以成闵、李显忠、吴拱为两淮、京湖三路招讨使。

目 显忠至采石,虞允文语之曰:“敌入扬州,必与瓜州兵合。京口无备,我当往,公能分兵相助乎?”显忠分万六千与之,允文遂还京口。时敌屯重兵滁河,造三闸储水,深数尺,塞瓜洲口。杨存中、成闵、邵宏渊诸军皆集京口,凡二十万。允文命张深守滁河口,扼大江之冲,以苗定驻下蜀为援。且谒刘锜问疾,锜执允文手曰:“疾何必问!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一儒生,我辈愧死矣!”以疾笃召还,提举万寿观。诏以闵等为招讨使,闵淮东,显忠淮西,拱湖北、京西。

纲 金主亮为其下所杀。

目 亮至瓜洲,居于金山寺。虞允文与杨存中临江按试,命战士踏军船,中流上下三周金山,回转如飞。敌持满以待,相顾骇愕。亮笑曰:“纸船耳。”有一将跪奏:“南军有备,不可轻,愿驻扬州,徐图进取。”亮怒,杖之五十,召诸将约以三日济江,否则尽杀之。军士危惧,欲亡归,乃决计于都统制耶律元宜,且曰:“前阻淮,渡皆成擒矣!比闻辽阳新天子即位,不若共行大事,然后举军北还。”元宜然之。诘旦,元宜等帅诸将以众薄亮营,遂杀之。元宜自为左领军副大都督,使人杀太子光英于汴,退军三十里,遣人持檄诣镇江军议和。未几,金军皆北还。

纲 十二月,成闵、李显忠收复两淮州郡。

纲 帝如建康。

目 张浚至建康,即具行宫仪物,请车驾临幸,帝从之。帝至建康,张浚迎拜道左,卫士见浚,莫不以手加额。浚起复用,风采隐然,军民皆倚为重。

纲 金主雍入燕。

纲 壬午,三十二年,春正月朔,日食。

纲 山东人耿京起兵复东平,遣其将辛弃疾来朝。

目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山东忠义耿京据东平,自称天平节度使,以齐州历城人辛弃疾掌书记。弃疾劝京来归,京遣弃疾奉表诣行在。帝大喜,厚赉之,以京知东平府。

纲 金主雍遣使来聘。

纲 二月,以虞允文为川、陕宣谕使。

目 允文还朝,帝慰藉嘉叹,谓陈俊卿曰:“允文,朕之裴度。”及是陛辞,言:“金亮既诛,新主初立,彼国方乱,天相我恢复也。和则海内气沮,战则海内气伸。”帝以为然。允文至蜀,遂与吴璘经略中原。

纲 帝还临安。

纲 闰月,吴璘复大散关,分兵守和尚原。金人走宝鸡。

纲 杨椿罢。

纲 太尉、威武节度使刘锜卒。

目 锜以刘汜败,发怒呕血数升,至是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武穆。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金主亮之南下也,令有敢言锜姓名者斩,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名姓以对,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亮曰:“吾自当之!”惜锜以疾不能成功,赍恨而没。

纲 耿京将张安国杀京以降金。辛弃疾还,执安国送临安,斩之。

纲 遣起居舍人洪迈使金。

目 金高忠建至临安,议遣使报聘,且贺即位。工部侍郎张阐,请“严遣使之命,正敌国之礼,彼或不从,则有战耳。如是,则中国之威可以复振”。帝然之,遂遣洪迈充贺登极使。迈行,书用敌国礼。帝手札赐迈曰:“祖宗陵寝隔阔三十年,不得以时洒扫祭祀,心实痛之!若彼能以河南地见归,必欲居尊如故,正复屈己,亦何所惜!”迈奏言:“山东之兵未解,则两国之好不成。”至燕,金门见国书不如式,抑令于表中改“陪臣”二字;朝见之仪,必欲用旧礼。迈执不可,金锁使馆,三日水浆不通。及见金人,语不逊,欲留迈,张浩不可,乃遣还。迈,皓季子也。

纲 夏四月,以汪澈参知政事。

纲 金人复攻海州,镇江都统张子盖及魏胜大败之。

纲 金追废亮为海陵炀王。

纲 五月,立建王玮为皇太子,更名眘。

目 初,金亮南侵,两淮失守,朝臣多劝帝退避。建王玮不胜其愤,及帝下诏亲征,玮请率师为前驱。直讲史浩闻之,入言于玮曰:“皇子不宜将兵。”因为草奏请扈跸以供子职。帝亦欲玮遍识诸将,遂命从幸金陵。及还临安,帝欲逊位,陈康伯密赞大议,乞先正名,俾天下咸知圣意,遂草立太子诏以进,帝从之。玮既立,更名眘。

纲 罢三招讨司。

纲 六月,追封子偁为秀王。

纲 朱倬罢。

纲 帝传位于太子,自称太上皇帝,皇后称太上皇后。太子即位,大赦。

纲 帝朝太上皇于德寿宫。

纲 以龙大渊为枢密副都承旨,曾觌干办皇城司。

纲 诏中外臣庶陈时政阙失。

目 监南岳庙朱熹上封事,首言:“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必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次言:“修攘之计不时定者,讲和之说疑之也。今虏于我,有不共戴天之雠,则不可和也明矣!愿断以义理之公,参以利害之实,闭关绝约,任贤使能,立纪纲,厉风俗,使吾修政攘夷之外,孑然无一毫可恃为迁延中已之资,而不敢怀顷刻自安之意,更相激厉,以图事功。数年之外,国富兵强,视吾力之强弱,观彼衅之浅深,徐起而图之,中原故地不为吾有而将焉往?”次言:“四海利病,系斯民之休戚;斯民之休戚,系守令之贤否。监司者,守令之纲;朝廷者,监司之本。欲斯民之得所,本原之地,亦在朝廷而已。”

纲 秋七月,召张浚入朝,以为江淮宣抚使,封魏国公。

纲 帝手书召浚入见,浚至,帝改容曰:“久闻公名,今朝廷所恃惟公。”因赐之坐,浚从容言:“人生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济?所谓天者,天下之公理而已,必兢业自持,使清明在躬,则赏罚举措无有不当,人心自归,敌雠自服。”帝竦然曰:“当不忘公言。”加浚少傅、魏国公,宣抚江淮。

浚见帝英武,力陈和议之非,劝帝坚意以图恢复。欲遣舟师自海道捣山东,命诸将出师掎角以向中原。翰林学士史浩,以潜邸旧臣,时预枢密议,欲城采石、瓜洲。浚言:“不守两淮而守江,于是示敌以削弱,怠战守之气,不若先城泗州。”浩不悦,遂与有隙。凡浚所规画,浩必沮之,竟无成功。

纲 追复岳飞官,以礼改葬。

目 官其孙六人。

纲 八月,以史浩参知政事。九月,罢川陕宣谕使虞允文。

纲 浩上言:“官军西讨,东不可过宝鸡,北不可过德顺。若兵宿于外,去川口远,则敌必袭之。朝廷遂欲弃三路。允文上言:“恢复莫先于陕西,陕西五路新复州郡,又系于德、顺之存亡,一旦弃之,则窥蜀之路愈多,利害至重,不可不虑。”于是允文罢知夔州,以王之望代之。明年,允文入对,言今日有八可战,且以笏画地,陈弃地利害,帝曰:“此史浩误朕也。”改允文知太平。

纲 冬十月,叶义问罢,以张焘同知枢密院事。

纲 十一月,金以仆散忠义为都元帅,纥石烈志宁副之。

目 金主以宋不称臣,乃诏忠义总戎事,居南京节制诸军,复令志宁驻军淮阳。忠义将行,金主谕之曰:“宋若归侵疆,贡礼如故,则可罢兵。”忠义至汴,简阅士卒,分屯要害。

纲 十二月,诏宰相复兼枢密使。

纲 诏吴璘班师。

孝宗皇帝

纲 癸未,孝宗皇帝隆兴元年,春正月,置武举十科。

纲 吴璘还河池,金人遂陷新复十三州、军。

目 璘得诏,僚属交谏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引举所系甚重,奈何退师?”璘知朝论主和,乃曰:“璘岂不知此!顾主上初政,璘握重兵在远,有诏,璘何敢违?”遂退师还河池。金人乘其后,璘军亡失者三万三千,部将数十人,连营痛哭,声振原野。于是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新复十三州三军,皆复为金取。

纲 以史浩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纲 以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开府建康。

目 浚荐陈俊卿为宣抚判官。先是帝召俊卿及浚子栻赴行在,浚附奏,请帝临幸建康以动中原之心,用师淮壖,以为吴璘声援。帝见俊卿,问浚动静饮食颜貌,曰:“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浚开府江、淮,参佐皆一时之选,栻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及入奏事,因进言曰:“陛下上念祖宗之雠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立成。”帝大异之。

纲 二月,黄祖舜罢。

纲 三月,以张焘参知政事,辛次膺同知枢密院事。

目 初,次膺为右正言,力谏和议,为秦桧所怒,流落者二十年。帝即位,召为中丞,次膺每以名实为言,多所裨益,帝呼其官而不名。若成闵之贪饕,汤思退之朋比,叶义问之奸罔,皆被论罢。每章疏一出,天下韪之。渡江已后,直言之臣,称次膺为首。

纲 金人以书来求海、泗、唐、邓、商州之地及岁币。

纲 张焘罢。

纲 夏四月,张浚使李显忠、邵宏渊分道伐金。

目 帝锐意恢复。张浚入见,乞即日降诏幸建康。帝以问史浩,浩对曰:“先为备守,是为良规。议战议和,在彼不在此。傥听浅谋之士,时兴不教之师,寇退则论赏以邀功,寇至则敛兵而遁迹,取快一时,含冤万世。”及退,诘浚曰:“帝王之兵,当出万全,岂可尝试以图侥幸!”复辨论于殿上,浚因内引,奏浩意不可回,恐失机会,且谓“金人秋必为边患,当乘其未发攻之”。帝然其言,乃议出师渡淮。三省、枢密院不预闻。会显忠、宏渊亦献捣虹县、灵壁之策,帝命先图二城。浚乃遣显忠出濠州趋灵壁,宏渊出泗州趋虹县。

纲 五月,史浩免。

目 省中忽见邵宏渊出兵状,始知不由三省。浩因奏言:“张浚锐意用兵,若一失之后,恐陛下不得复望中原。”因力丐免。侍御史王十朋论浩怀奸误国等八罪,遂罢浩知绍兴府。

纲 李显忠复灵壁,遂会邵宏渊复虹县,金将士多降。

目 显忠自濠梁渡淮至陡沟,金右翟都统萧琦用拐子马来拒。显忠与之力战,遂复灵壁。显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于是中原归附者接踵。宏渊围虹久不下,显忠遣灵壁降卒开谕祸福,金守将蒲察徒穆、大周仁皆出降。宏渊耻功不自己出,会有降千户诉宏渊之卒夺其佩刀,显忠立斩之,由是二将不协。未几,萧琦复降于显忠。

纲 张浚渡江,李显忠大败金人,复宿州。

目 显忠兵傅宿州城,金人来拒,显忠大败其众,追奔二十余里。宏渊至,谓显忠曰:“招抚真关西将军也。”显忠闭营休士,为攻城计,宏渊等不从,显忠引麾下杨椿上城开北门,不逾时拔其城,宏渊等殿后趣之,遂复宿州,中原震动。捷闻,帝手书劳张浚曰:“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既而宏渊欲发仓库犒卒,显忠不可,移军出城,止以见钱犒士,士皆不悦。诏以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宏渊副之。

纲 帝率群臣诣德寿宫上寿。

纲 以辛次膺参知政事,洪遵同知枢密院事。

纲 李显忠、邵宏渊之师溃于符离。

目 纥石烈志宁自睢阳引兵攻宿州,李显忠击却之。金孛撒复自汴率步骑十万来攻宿州,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以所部力战,俄而敌大至,显忠用克敌弓射却之。宏渊顾众曰:“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且犹不堪,况烈日被甲苦战乎!”人心遂摇,无复斗志。诸将以显忠、宏渊不协,各遁去。宏渊又言:“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傥我兵不返,恐不测生变。”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势不可孤立,叹曰:“天未欲平中原邪?何沮挠如此!”遂夜引还,至符离,师大溃。是举所丧军资器械殆尽,幸而金不复南。

时张浚在盱眙,显忠往见浚,纳印待罪。浚以刘宝为镇江诸军都统制,乃渡淮入泗州抚将士,遂还扬州,上疏自劾。

纲 六月,汪澈罢,以周葵参知政事。

纲 贬张浚为江淮宣抚使,安置李显忠于筠州。

目 初,宿师之还,士大夫主和者皆议浚之非。帝赐浚书曰:“今日边事,倚卿为重,卿不可畏人言而怀犹豫。前日举事之初,朕与卿任之,今日亦须与卿终之。”浚乃大饬守备。帝复召浚子入奏事,浚附奏曰:“自古有为之君,心腹之臣相与协谋同志,以成治功。今臣以孤踪,动辄掣肘,陛下将安用之?”因乞骸骨。帝览奏,谓栻曰:“朕待魏公有加,虽乞去之章日上,朕决不许。”帝对近臣言,必曰“魏公”,未尝斥其名。至是帝以符离师溃,乃议讲和,召汤思退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而下诏罪己。于是尹穑附思退劾浚,遂降授浚特进、枢密使,充宣抚,治扬州。显忠责授果州团练副使,筠州安置,而邵宏渊仍前建康都统制。后朝廷知其故,复显忠太尉、奉祠。

纲 辛次膺罢。

纲 次膺以疾祈免,且奏曰:“王十朋虽上亲擢,天下皆知臣荐其贤。汤思退召将至,亦知臣尝疏其奸。”遂罢,奉祠。陛辞,帝甚惜其去,次膺奏曰:“臣与思退理难同列。”帝曰:“有谓思退可用者。”次膺曰:“今日之事,恐非思退能办。思退固不足道,窃恐有误国家尔。”

纲 秋七月,以汤思退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纲 八月,复以张浚都督江、淮军马。

纲 金人复以书来求地及岁币,诏淮西安抚干办官卢仲贤报之。

目 纥石烈志宁以书贻三省、密院云:“故疆、岁币如旧及称臣、还中原归正人,即止兵;不然,当俟农隙往战。”帝以付张浚,浚言:“金强则来,弱则止,不在和与不和。”汤思退,秦桧党也,急于求和。陈康伯、周葵、洪遵等皆上疏谓:“敌意欲和,则我军民得以休息,为自治之计,以待中原之变而图之,是万全之计也。”工部侍郎张阐独曰:“彼欲和,畏我邪?爱我邪?直款我耳!”力陈六害不可许。帝意亦然,姑随宜应之。乃遣卢仲贤持报书如金师云:“海、泗、唐、邓等州,乃正隆渝盟之后,本朝未遣使之前得之。至于岁币,固非所较,第两淮凋瘵之余,恐未如数。”仲贤陛辞,帝敕以勿许四郡,而思退等命许之。张浚奏“仲贤小人多妄,不可委信”,不听。既而命廷臣议金师所言四事,其说不一。帝曰:“四州、岁币可与,名分、归正人不可从也。”

纲 冬十月,立贤妃夏氏为皇后。

纲 十一月,卢仲贤还,有罪除名。遣审议官胡昉如金军。

目 仲贤至宿州,仆散忠义惧之以威,仲贤皇恐,言归当禀命,遂以忠义遗三省、密院书来,上其画定四事:一欲通书称叔侄,二欲得唐、邓、海、泗四州,三欲岁币银绢之数如旧,四欲归彼叛臣及归正人。仲贤还,帝大悔。张浚遣子栻入奏仲贤辱国无状,帝怒,遂下大理,问其擅许四州之罪,夺三官,寻除名窜郴州。

汤思退奏以王之望充金国通问使,龙大渊副之,许割弃四州,求减岁币之半。初,之望为都督府参赞军事,不欲战,请入朝,因奏“移攻战之力以自守。自守既固,然后随机制变,择利而应之”。思退悦其言,故奏遣之。会右正言陈良翰言:“前遣使已辱命,大臣不悔前失,而复遣王之望,是金不折一兵而坐收四千里要害之地,决不可许四郡也。若岁币,则俟得陵寝然后与,庶为有名,今议未决而之望遽行,恐其辱国不止于仲贤。愿先驰一介往,俟议决然后行,未晚也。”遂以胡昉为金国通问所审议官。张浚亦力言金未可与和,请帝幸建康以图进兵。帝乃手诏王之望等并一行礼物并回,待命境上,而令胡昉先往,谕金以四州不可割之意,如必欲得四州,当追使人罢和议矣。

纲 诏廷臣集议和金得失,召张浚还。

目 陈康伯等以和金未决,乞召张浚归国特垂咨访,仍命侍从台谏集议,帝从之。群臣多欲从金人所请,张浚及湖北、京西宣谕使虞允文、起居郎胡铨、监察御史阎安中上疏力争,以为不可与和。汤思退怒曰:“此皆以利害不切于己,大言误国,以邀美名,宗社大事,岂同戏剧!”帝意遂定。浚在道闻王之望行,上疏力辨其失曰:“自秦桧主和,阴怀他志,卒成逆亮之祸。桧之大罪未正于朝,致使其党复出为恶。臣闻立大事者以人心为本,今内外之议未决,而遣使之诏已下,失中原将士四海倾慕之心,他日谁复为陛下用命哉!人心既失,如水之覆,难以复收,而况于天则不顺,于义则不安,窃为陛下忧之!”不听。

纲 以朱熹为武学博士,既而罢之。

目 熹应诏入对,言“君父之雠不与共戴天。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雠,非守无以制胜”。时相汤思退方倡和议,不悦,除武学博士,后与洪适论不合而归。

纲 十二月,陈康伯罢,以汤思退、张浚为尚书左、右仆射,并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浚仍都督江、淮军马。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纲鉴易知录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