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第十五章 唐之衰亡与五代之纷乱

从公元755年安史创乱起,到公元978年宋太宗灭北汉,统一中国止,凡220余年,中国又要经过一次扰乱和分裂了。这便是唐朝衰亡,和五代纷乱的事实。

唐代藩镇之跋扈

唐朝的衰亡,和藩镇的跋扈,关系最大。藩镇本是设在沿边的。从安史乱后,却遍布于内地了。其中为患最甚的,是安史余孽。当时没有能够彻底打平,仍授以节度使。河北一带,遂为其所占据。名为降伏,实在是据土自专的。唐朝所派的节度使,有的也要和他们勾结。肃宗、代宗两世,都是如此姑息着。到德宗即位,要想整饬纲纪,便因河北诸镇,要自行承袭,发兵讨他。此时河北方面,连兵拒命的,有卢龙、天雄、成德、平卢诸镇。[1]正在兵连祸结的时候,又因财政竭蹶,发泾原[2]兵东讨,路过京城,没有好好的犒赏,兵士怒而作乱,奉朱泚为主。[3]德宗逃到奉天[4],朱泚便发兵把奉天围困,形势很为危急。幸得良将浑瑊,竭力守御;又有河中[5]节度使李怀光入援;朱泚才算解围。旋李怀光又因和宰相卢杞不睦,造反。德宗再逃到汉中。此时反叛的人,实在太多了;政府的兵力,万万不够戡定。德宗乃听了陆贽的话,下诏罪己;赦其余诸人的罪,专讨朱泚,总算把他打平。后来又把李怀光也打平了。其余诸镇,就只好置诸不问。德宗死后,经过顺宗以至宪宗。此时河北三镇[6],虽然逆命,倒还安分守己些。而淮西一镇[7],跋扈更甚。宪宗任用裴度,坚持用兵,到底把他打平。淮西平后,河北三镇,就也都归降了。这实在是唐朝的一个转机。不意宪宗死后,穆宗即位,宰相以为天下已平,把河北的问题,不放在心上;给野心家利用去,再行反叛;就终唐之世,不能收服了。河北三镇,固然形同独立;就是其余诸镇,也时有称兵拒命的。就使表面上恭顺,政府对于他所管辖的地方,权力也不甚完全。而藩镇也多数陷于威权不振的地位。他们的得立,本来所靠的是军士的拥戴。军中有野心的人,就把重赏勾结军士;或乘节度使死亡之际,或者竟把前节度使杀掉,由军士拥立他。朝廷实力不及,只得加以任命。如此得来如此去,当时的节度使,实在也是很危险的。所以读史的人,说唐中叶以后,是“地擅于将,将擅于兵”。

宦官与党争

藩镇既跋扈于外,宦官又盘踞于内。这也是唐朝衰亡的重要原因。唐朝皇帝的宠信宦官,自玄宗之于高力士始。但还不敢干预政事。到肃宗时,李辅国便异常专权。代宗时,程元振、鱼朝恩,又相继用事。唐朝皇帝的卫兵,本来是从府兵里调来的。但是还有一种开国时从征的兵,事定后无家可归的,把渭水北岸的闲田给他耕种;他们也仍分班入卫,谓之禁军。至于神策军,则本是洮西的藩镇,[8]所以捍御吐蕃的。安史乱时,神策军入援。后来河西、陇右之地,给吐蕃攻陷了,神策军无家可归,就驻扎在陕州[9]。代宗时,吐蕃攻陷京城,代宗逃到神策军里。此时统带神策军的,就是鱼朝恩[10]。京城收复以后,鱼朝恩就把这一支兵,护卫代宗回京。从此以后,神策军也就算做禁军了。德宗回京以后,鉴于臣下的容易反叛,特在神策军中,设置护军中尉,任命宦官去做。此时神策军的兵饷,最为优厚,有许多兵,都愿意隶属于他。神策军之数,遂增至15万。而其权都在宦官手里。宦官自此以后,就不可复制了。德宗死后,太子顺宗即位。顺宗是在东宫时,就深知宦官干政之弊的,即位之后,要想除去他。然而在位不满一年,就因有病,传位于宪宗。宪宗虽能削平藩镇,却自己就给宦官陈弘志所弒。传穆宗、敬宗两代,都无甚作为。到文宗,又想除去宦官。两次都没有成功。从甘露之变以后,文宗且受了宦官的监制,形同幽禁,郁郁以终。[11]从此以后,宦官的势力,更为深固。唐朝的君主,虽然武宗是比较英武的,宣宗是号称明察的,也终无如之何了。

当宦官擅权之日,朝臣又要结党相争。唐朝的党争,是起于宪宗之世的。其时李吉甫做宰相,牛僧孺对策,颇讥切时政,两人因此结下冤仇。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后来就和牛僧孺各结党羽,互相排挤。文宗至于叹息说:“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流寇与唐之灭亡

宣宗死后,传懿宗而至僖宗。其元年,就是公元874年,王仙芝和黄巢,在山东河北作乱。后来王仙芝给官军打死,而黄巢竟从河南打到湖北;沿江东下,经浙闽而入广东;再从广东打回安徽,渡江攻破东都,直入潼关。僖宗年幼,专相信宦官田令孜。令孜挟着他逃到四川。长安遂为黄巢所据。海内的藩镇,也有坐视不出兵的;调得来的兵,又不肯力战;围着一个京城,竟不能攻下。不得已,就要沙陀的兵进来了。

沙陀两字,是个简略的称呼。他完全的名称,应唤作沙陀突厥[12]。他是西突厥的别部。西突厥亡后,住在北庭都护府附近的。唐中叶后,勾结吐蕃,把北庭都护府攻陷。后来吐蕃人要把他迁徙到河外,[13]沙陀乃举部归唐。唐朝人拣他精锐的,编成沙陀军。初时住在灵州,后来移到河东的北边。旋因反叛,被中国兵打败,逃入鞑靼[14]。京城既不能收复,不得已,赦其酋长李克用的罪,召他回来。李克用带着沙陀、鞑靼万余人南来,居然把黄巢打败,京城收复。然而自此以后,中央政府的威权,更陷于不振,命令简直不行。各地方纷纷割据,就要入于五代十国之世了。

此时保据淮南的有杨行密,便是十国中的吴;据两浙的为钱镠,是为吴越;据岭南的为刘,是为南汉,都是唐朝的节度使或刺史。据四川的有王建,是为前蜀,是唐朝的禁军将,随僖宗入蜀的。据湖南的有马殷,是为楚;据福建的有王审知,是为闽,其初都是强盗,占据地方之后,唐朝授以节度使。而李克用据河东,兵最强。黄巢的降将朱全忠据汴梁,[15]最有雄略。

僖宗死后,唐朝的皇帝是昭宗,颇想振作有为。然此时关内一道,全是宦官的势力。所有藩镇,都是神策军将,和他们互相勾结。朝廷动辄受他们干涉,以致乘舆播迁。其初都是靠李克用入援,把他们吓退的。后来河南、淮北,都给朱全忠所并。河北亦被其慑服。河东屡受攻击,李克用的兵势也弱了。宰相崔胤,乃和朱全忠相结,要想除掉宦官。宦官急了,把昭宗劫迁到凤翔[16]。朱全忠举兵将凤翔围困。李茂贞苦守经年,到底不能抵敌,只得和朱全忠讲和,把昭宗送还。昭宗还京之后,遂大杀宦官,只剩得几十个老弱的。唐朝的宦官,从中叶以后,把持朝局,几历一世纪半。因兵权在手,皇帝大臣,和他们斗争,总是不胜。借用外兵,是极危险的,所以历代都没有人敢做。这时候,到底逼着走这一条路。宦官亡后,昭宗便被朱全忠劫迁到洛阳。旋弒之而立其子昭宣帝。不久,就实行篡位了。时在公元907年。

五代之递嬗

属于私人的军队,其强盛,是很不容易持久的。往往一个中心人物死亡,就腐败下去了。梁太祖虽有才略,而其儿子末帝懦弱。李克用死后,其儿子存勖,却年少气盛,梁遂为其所灭。存勖迁都洛阳,国号亦称为唐,是为后唐庄宗。后唐灭梁之时,威声颇为远播。他又把前蜀灭掉。一时偏方诸国,都怀着恐惧。然而庄宗荒淫无度,宠信伶人和宦官,政治大乱。梁太祖的将高继兴,一度来朝之后,看穿他不能有为,竟尔回去,据着荆、归、峡三州[17]自立了。这就是十国中的南平。庄宗因内乱,被伶人所弒。李克用的养子明宗即位,较为安静。明宗死后,亦没有儿子。因他的养子和女婿的争斗,就把契丹引进来。

契丹之兴起

唐朝中叶以后的外患,可以分做三方面:正北是回纥,西北是吐蕃,西南是南诏。回纥虽没有同唐朝打过仗,然自安史乱后,对于中国,是很为骄横的。吐蕃因占据陇右,一动兵就达到京畿,为患最深。南诏则四川和交州两方面,时时受其侵寇。到9世纪中叶,回纥为黠戛斯所破,弃漠南北而走西域。唐朝的北方,就无复边患。吐蕃亦因内乱之故,其将据地来降,河湟之地,为中国所恢复。不多时,南诏也就衰弱了。唐朝靠着天幸,三方的外患,都自然平息。然因内乱之故,到底让一个契丹,养成了气力。

契丹是鲜卑遗族。其根据地,在今热河境内西喇木伦流域。当南北朝时,屡受北齐和高句丽的侵略,部落离散。隋时,休养生息,渐渐的强盛了。唐朝武后时,因造反又遭破坏,衰弱多年。到唐末,他部落中却出了一个英杰,便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这时候,因幽州守将暴虐,中国人民,多逃亡出塞。辽太祖加意招致,跟着他们,学习得许多知识技艺。契丹本分八部,至此并合为一。自回纥亡后,北方已无强部。许多零碎的部落,都给他征服了。疆域既广,部众又多,遂成为中国北方的劲敌。

后唐明宗的女婿石敬瑭,本来是做河东节度使的。明宗的养子废帝,要把他移到山东。敬瑭就造反。废帝派兵把他围困起来。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以求救于契丹。辽太宗亲率大兵南下,把唐兵打败。册立敬瑭为晋帝,称臣于辽,是为晋高祖。

晋高祖死后,侄儿子出帝立。晋高祖对辽,是很恭顺的。当时亦有许多人,心怀不忿。晋高祖知道国力不足;而且有些口唱高调的人,往往心怀叵测,所以总隐忍着。出帝立后,和辽开衅。论中国这时候的兵力,也还可以一战。然而政治太坏了;又看了晋高祖以假借外力得国,很有想仿效他的人,所以汴梁到底被契丹打破。出帝被虏。辽太宗入汴京。辽太宗是个粗人,不知道治中国的法子的。他派了许多亲信的人,去做节度使和刺史。契丹的行军,是不带粮草的;其军队中另有一支,称为打草谷军,四出侵掠。既入中国以后,也还是如此。于是中国人群起反抗。太宗无法,只得再回老家,又死在半路上。太原节度使刘知远乘机入大梁自立,是为后汉高祖。

后汉高祖入汴京后,明年即死。儿子隐帝立。仅三年,而为其臣郭威所篡。是为后周太祖。五代中唐、晋、汉三代,都是沙陀人,到后周,汉人才又算恢复过来。后周太祖死后,养子世祖立,内修政治,外征邻国。宋代统一天下的基础,实立于此。

燕云十六州

这时候,南方的吴,已为南唐所篡。又把闽、楚两国都灭掉。土地既广,声明文物,亦略有可观。而当后唐明宗时,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又收两川自立,是为后蜀。其后人是很狂妄的。两国都有窥伺中原之意,都想和契丹交结。周世宗乃先出兵,把这两国打败,然后北征契丹。业经把瀛、莫、易三州恢复了,正要直趋幽州,惜乎天不假年,世宗因抱病还军,未久即死。他的儿子年幼,遂为宋太祖所篡。

十国之兴亡

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即位之后,一切因仍周世祖的政策。但是有一端,和世宗不同。周世宗是想先恢复燕云的,宋太祖却想先统一本国。故把契丹之事,暂置为缓图。此时割据诸国,都衰微不振。宋太祖乃把南平、后蜀、南汉先后灭掉,又灭掉南唐。这么一来,吴越知道不能自立了,太宗时就纳土归降。当后周代汉时,汉高祖的兄弟刘崇,据河东自立,是为北汉。称侄于辽,求其救援。宋朝因不愿和辽启衅,所以最后才灭掉他。到北汉灭亡,中国就又统一了。

五代十国,是一个很纷乱的时代。但是政治虽然黑暗,社会还是进化的。只要看印刷术在此时大有进步,便可见得。古代的金石刻,都是直接供人观览的。汉朝的石经,还是如此。后来摹拓的事,渐渐的发明了,乃改刻石为刻木。公元590年,隋文帝敕天下废像遗经,悉令雕版,为印刷术可考之始。[18]但在隋唐时代,刻书的事还不多。所以要得书的人,总还是手钞。到公元908年,宰相冯道、李愚,才请令国子监校正《九经》,刻版印卖。此事继续20余年,到公元959年,然后告成。自此以后,公家私人刻书的事业,日渐兴盛。得书的难易,较诸以前,不可以道里计了。

【小结】

(一)唐朝藩镇跋扈的情形如何?其原因在哪里?

(二)试略述唐德宗、宪宗、穆宗时藩镇的叛服。

(三)唐时藩镇之患,较之汉末至南北朝的州郡,同异如何?

(四)唐代的宦官,和东汉的宦官,同异如何?

(五)唐朝自崔胤以前,为什么都不敢借外兵来除宦官?唐朝的宦官,为什么非借外兵之力,不能除去?

(六)试述唐朝禁军、卫军和神策军的区别。

(七)唐朝的党争,原因如何?和汉朝的党锢,同异如何?

(八)黄巢的军队,为什么能如此横行?当时藩镇甚多,为什么不能阻止他的横行?既据京城之后,为什么竟不能恢复?

(九)试述沙陀突厥的起源。五代之中,哪三代是沙陀人?

(十)契丹的根据地何在?契丹当唐末,为什么骤强?契丹的强盛,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如何?

(十一)燕云十六州的割让,和中国关系如何?试根据地理形势,加以说明。

(十二)晋高祖和出帝对契丹的政策,孰得孰失?

(十三)十国兴亡的大略如何?

(十四)周世宗要先复燕云,宋太祖则要先平定本国,二者孰得孰失?

(十五)试略述中国印刷术发明的经过。

* * *

【注释】

[1] 卢龙军治幽州,今河北北平县。天雄军,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成德军,治恒州,今河北正定县。平卢军,治青州,今山东益都县。后移于郓州,今山东东平县。

[2] 泾原军,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

[3] 朱泚本是卢龙军节度使。当时藩镇,虽然据地自专,朝廷的命令,他们也还看重。尤其得之不以其正的,如能得唐朝的命令,颇可以慑服手下的人。朱泚便是因此而颇感激唐朝的。当时朱泚身自入朝,命其弟滔知留后。德宗征讨藩镇之初,朱滔还是帮助朝廷的。后因赏薄怨望,也和反叛的人结合。朱泚住在京城里,唐朝虽然抚慰他,他自己总不免有些疑忌。泾原兵作乱之后,就奉以为主了。

[4] 唐县名,今陕西武功县。

[5] 河中军,治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6] 卢龙、天雄、成德。

[7] 淮西军,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8] 神策军,初治临洮西磨环川。临洮,唐郡名,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

[9] 陕州,今河南陕县。

[10] 鱼朝恩,本是神策军中的观军容使。节度使死了,没有派人,这支兵就归他统率。

[11] (11)顺宗和文宗,想除掉宦官,现在历史上所记载的,都不是真相。顺宗所用的,是王伾、王叔文等。他们的党与,像柳宗元、刘禹锡等,都是一时的名人。文宗所用的,第一次是宰相宋申锡,因事败贬谪而死。第二次是李训、郑注,是位次低微,出身微贱的,因为当时大臣中没有能谋诛宦官的人;而擢用有风骨的大臣,也不免宦官的疑忌,所以特地用这两个人。郑注运用手腕,已经把宦官中最有权势的王守澄杀掉了。郑注出为凤翔监军(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谋选精兵,入送王守澄葬,因令宦官送葬,把他们尽数杀掉。不知如何,李训在京城里,诈称殿后有甘露降,谋令宦官前往查看,把他们杀掉。事机泄漏,宦官劫文宗入宫,以神策军作乱。李训被杀,连累不与谋的宰相和朝臣,杀死的无数。京城秩序大乱。郑注亦死在凤翔军中。是为甘露之变。

[12] (12)沙陀突厥所居之地,有一个大碛,中国人称为沙陀,因称其人为沙陀突厥。他的部落,本称处月。其酋长姓朱邪,实在也就是处月的异译。后来他们姓李,乃是唐朝的赐姓。

[13] (13)语见《新唐书》本传。这所谓河,当是指塔里木河。

[14] (14)靺鞨别部,居阴山。

[15] (15)河东军,治并州,今山西太原县。宣武军,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县。

[16] (16)凤翔军,见注(11)。节度使李茂贞,亦宦官的党与。

[17] (17)荆州,今湖北江陵县。归州,今湖北秭归县。峡州,今湖北西陵县。

[18] (18)见明陆深《河汾燕闲录》。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