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第六篇 耶教在日本之盛衰(1549—1638)

欧洲自文艺复兴,以回教国强盛,据欧亚二洲交通之地,欧人不得东来,乃争觅新途以径达远东。其时航术日精,富于冒险性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各欲先至所谓黄金世界之亚洲。有哥伦布者,信地球圆形,可以西航而东达印度、中国等地。由西班牙之女王助之,遂航海而西,发见美洲。同时葡人又绕道非洲,东至印度,以渐达南洋群岛,寻与中国贸易。一五四二年,有葡船将往中国,途中遇风,漂至大隅之种子岛。其中三人,一为华人,二为葡商,言语不通。华人以手画沙,道其漂至。岛民聚观,待之甚厚。葡人因献枪,答谢藩主;藩主约与贸易。葡船寻还,述其所遇,发见日本之消息,遂传遍欧洲。欧人谓其地多黄金,来者立富;商人争至。时值日本足利氏衰弱时代,群雄纷起,据地自主,日谋扩张兵额,征服四邻。惟战胜者,非徒兵队之众,且恃武器之精,金钱之多。若与欧人贸易,可以兼数者而有之。盖欧人前来,常售其猛烈远射之枪;其购买货物,藩主可以致富;富则有余资可以养兵。故欧人至者,所在欢迎,待遇甚周。日人渐得制枪之术,以枪为军器,流传于各地。且贸易日盛,而耶教遂来。

一五四九年,法兰昔思萨弼Francis Xavier至鹿儿岛。萨弼者,天主教传教士也。天主教,自路德改革宗教以来,在欧洲之势,日益衰微,热心传教者,乃托天主教国西班牙、葡萄牙之保护,来至远东。萨弼先至南洋群岛;日人有犯罪者,逃至其地,悔罪受洗,略习葡语,因劝萨弼至日。萨弼北渡至鹿儿岛;藩主许其布道,意谓有教徒则有商人也。既而商船果至,教徒日多;寺僧忌嫉,令藩主逐之。萨弼走至平户;其地商业兴盛,藩主甚喜,爱及欧人之来传教者,力保护之。其教徒之在鹿儿岛者,一百五十余人,亦四出传教。萨弼在平户,信徒日增,乃知日人之风尚,“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遂欲至京城,见天皇将军,说令信教,步行二月,得至平安。时值大乱之后,人民流离,房屋毁圮,欲见天皇将军,而苦无贡物;传道市上,则言语不明,听者无人。数日之后,复归故地,然益信非上信道则民无从者。于是致书印度总督及教主等,请求财货,得欧钟表,精巧货物,献之藩主。藩主得未曾有,喜甚,力与援助,给以空庙,或逐走僧徒,而以其地赐之。神父时或乘船出游,船上葡人率衣锦绣,执火器;日人羡其豪富,争欲通商,益厚遇神父。神父又多为学者,具有世界常识;日本学者,多从之游。萨弼与僧徒论道,辨论有至五日者,因知日本学术,来自中国,尝谓“耶教能传布于中国,则日本自为教国矣”。萨弼卒于一五五二年,居于日本,时间甚促,信徒至七百六十余人。

萨弼卒后,其徒承其遗法,四出传道;每雇幼童,使游行街市,高举旗帜,摇铃鸣钟,招市人聚观;天主教之名,渐渍于人心。神父性情,又极和蔼,尝慰抚贫民,设立医院,瘳治疾病,故信者渐多。九州南部诸藩,间有信之者;其战胜皆归功于天主耶稣,益热心传教,至于焚毁佛像,逐戮僧徒。人民有不信者,迫之不改,则诛戮其家,人心惶恐,有惧祸而受洗者。《传教记录》称:“三月之中,受洗者凡二十万人。”斯可见信教之不自由矣。一五七六年,有地名丰后,其藩主信教,遂招家臣,命皆受洗。邻邑有仇天主教者,率兵伐之,其势益张。方天主教之初传入也,僧徒不知其将仇己。萨弼再至京师,高僧有馆之者,且聚集僧徒,听其讲道。及教士得势,排斥佛教,鼓动藩主,据夺其寺,而逐其人,佛教耶教,相恶日甚。其时织田信长素恶僧徒之横,扰及政治,矫将军义昭之命,以书招教士使来京城,赐地建礼堂,名曰永福寺;僧徒请于天皇,敕其改名,乃以南蛮寺称之,谓其来自南方也。僧徒既恶信长,败将有逃之睿山者,信长使僧徒内应,夹攻灭之,僧徒不听;信长遂纵火,焚毁寺堂,执僧徒斩之。信长又与大阪之僧有隙,遣兵往攻,毁本愿寺。又尝招高僧论难,其辞屈不能答者,命褫僧衣,辱而逐之。会有奉天主教之将士叛,使神父招之,遂降;信长尊之益甚。一五八二年,九州将士之信教者,遣使四人,西往罗马,谒教皇。教皇待之甚厚,示以宫室之壮巍,珍宝之多,圣像之威严。时值新旧二教战争之后,教皇方横恣,全欧之地,王侯争权,农奴困苦;使者尽悉其情,历八年始归。

上已略述耶教兴盛之故,兹再举其他原因,借以明知当时社会之情况。佛教自大化改革后,僧徒拥有雄资强兵,渐忘佛教之真义,不知戒律为何物,往往暴敛资财,纵于酒色,扰及政治。当信长火焚睿山屠戮僧徒之时,人多快之,可见佛教久失人民之信仰。一旦耶教传入,其神父富于服务之精神,能安慰人心,故有弃佛而归之者。就形式而言,巍然礼堂,与佛寺无异;高悬耶教圣母圣徒之像,与佛像无异;礼拜之时,鸣钟歌诗,焚香燃烛,时跪时起,与僧徒之参拜无异。愚民狃于耳目,不生异感。加以诸藩之威迫,神父之和善,信徒数增,所以若此之速。

信长殁后,丰臣秀吉执政。神父有谒见者,秀吉赐以大阪之地一所,为传教之用;且任用教徒,为其亲臣。神父之来大阪者,建筑礼堂,信者颇众。及一五八六年,秀吉征讨九州,知教势强盛,一变故态,立招神父,严加询问,出示禁之;并限传教师于二十日内,概行出国,其不出者,以违命论罪;外船载传教师至者,货物充公。秀吉之所以若此,盖以神父设立学校,赈贫疗疾,谓其“以利诱人,是将有所为也;若今不灭,后必为患”。适其时葡船来至日本,购买幼童,带之远去,鬻以为奴。船中拥挤,幼童至枵腹,疾病无以医治。秀吉疑其以博爱劝人,而不能变国人之心;施药济人,而不能救奴仆之苦;“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因以此事罪之。令出之后,教士会议,遣其愿往中国者数人,借蔽耳目;余多藏于信教之诸藩。秀吉使人至京城大阪圮其礼堂,又遣兵至九州等地毁其教室;兵士得贿,置之不毁。明年,葡使来告,谓非保护教会,则将中止贸易。秀吉惧失贸易之利,复弛其禁。但其心欲杀教徒之势,未尝暂忘,因命教徒中之骁将小西行长,西征朝鲜,其兵教徒也。然弛禁后,信徒骤增,秀吉又闻西班牙教士之欺己,大怒,复严禁耶教。先是,朝见教皇之使者,归自欧洲,日人知欧洲诸国新旧教徒之纷争扰乱,怀疑于耶教者渐多。及是,西班牙之教士在菲律宾者,欲至日本,惟为教皇之命所限,乃冒充聘使,贡献方物。秀吉礼之。教士建礼堂于京城大阪,势力寖盛。秀吉得知,谓“国贼日多”,立命捕获,割其鼻耳,游行市上,寻杀之长崎。长崎,外商会集之地也,教徒尤多。杀之于其地,欲借以警其他之来传教者尔。秀吉严命长崎邑守,尽逐教士,焚毁教堂。但当时教士在日者,一百二十五人,其被逐出者仅七人而已。俄闻秀吉来巡,邑守大惧,乃毁教堂一百三十余所,教士咸潜匿。其明年,秀吉病殁。

德川家康执政,复弛前禁。西班牙之教士,有远来谒见者,得其许可,建设教堂于江户。教士尝为秀吉所逐者,皆归,四出传道,势又大盛。一六〇〇年,英水手有名魏尔·爱丹斯Will Adams者,受雇于荷兰商船,来至日本。时西班牙之海军,已大败于英人,新教之势大盛,以英荷为主。爱丹斯素恶天主教徒,旧教士知其来必相倾轧也,数谋杀之,不成。家康令送之江户,亲自讯问者三。爱丹斯富有口辩,善于应对,悉告以欧洲大势。由是被任为船长,制造巨舰,甚见信从,得赏邑地。荷英商人至者,托其转请通商,家康许之,新教教士来者渐众。向之垄断商业之葡人,一旦因有人与之竞售货物于市场,忌嫉日深,互相倾轧,扰及宗教,辩论甚多。爱丹斯尝告家康曰:“天主教士,包藏祸心,其意颇不测。”家康亦知旧教教皇权力过于国王,天主教徒,率服从教皇之命。苟天主教大盛于日,日本教徒,其服从至高至上为天主使者之教皇耶?抑服从万世一统天照女神之胤耶?时日本政权,已归家康之手,令日人不从其命,非家康所欲也。尤有进者,中世纪政教为一之说,深入神父之心,彼等尝欲干涉政治,借政权为武器,威逼农民,使其奉教。充其所欲,必使日本为一天主教化之国。家康因之乃先杀其权,罢免天主教徒之官于江户者,锢其终身。一六〇六年,家康重申秀吉之禁,教士伪若未闻者,长崎教徒,且举行庆祝大会,游行街市,提灯者万人,为空前之盛典。既而西班牙之船,有来测量日本海岸者,家康益信爱丹斯之言,屡召询问;爱丹斯辄攻击天主教徒,且谓“其势已衰,方见排于英荷诸国”。一六一二年,有教徒谋叛,且求外援,谋泄而败;家康恶之益甚。家康臣属,若加藤清正,佛教徒也。自耶教传入以来,九州僧徒,多遭屠杀,佛寺变为教堂,拜佛者被迫为耶教徒,此固清正等之所深恶者。又自佛教与神道和合之后,信者仍可以祭神祀祖;而教皇神父反之,有禁祀先祖之意。日本神国也,上自天皇,下及庶民,皆自谓神子神孙之遗;一旦骤废祭祀,抛弃报恩追远之义,违反忠君孝亲之说,万世一统之神话,将不能存在,日本之道德观念,将根本破产。当时佛教之势犹盛,天皇朝臣,文学之士,皆读其书;多数人民,虔诚拜佛;其迫为耶教徒者,犹愿归依佛教;僧徒固有报复之心,而家康及其臣,皆谓有严禁耶教之必要矣。一六一三年,又申前禁,而重其罚;然无效果。明年,家康颁布“外人来传道者概皆逐出,毁圮教堂,严禁信教”之令。一时外人来传教者,一百五十六人,或先隐藏逃匿;或托名乘船他往,而复来归;其由家康命船送之他地者,不数月后,又复潜归,隐出布道。

丰臣秀赖

自秀吉殁后,其子秀赖年幼,居于大阪,家康妻以孙女,秉理国政。秀赖兴土木,造寺观,穷极奢华,日渐穷困。家康恐其将为后世忧,借事迫之。秀赖遂传檄四方,号召兵队。其因教禁潜匿者,争先来归,城中步骑至六万余人。家康亲率大军讨之,不克,议和罢兵。秀赖寻复招兵;家康令其他徙,不从,复战。家康围秀赖于大阪,秀赖势迫自杀。家康益恶教徒,将重惩之,会病而死。其子秀忠继之,厉行教禁:凡与教士往来,及善遇之者,财产充公,身以焚死;妻子先报者免罪,邻人不告者罪五家。既而荷船劫掠葡船,得其书信,中有致日教徒劝其叛乱,将遣兵舰助之者,以报秀忠。秀忠知有教士潜归,谓非去国贼,终必叛乱,遂有威迫之令。凡教徒形迹可疑者,皆立捕之;惟践踏十字架,及认上帝为恶鬼者,皆赦免。其固执不从者,先以毒刑拷之,皮破血淋,或死后一二小时而复苏。若犹不改,聚之成堆,使父子相对,夫妇相视,朋友相见,绝其饮食,纵火焚死。九州南部,其地教徒,尝毁佛寺,屠戮僧徒,逼人受洗。信道者,多非所愿,受洗之后,不能祭其先祖,犯不孝之大罪,乃疾首痛心于教会。及是,佥谋报复,毁礼堂,碎十字架,焚其偶像及圣经,一以向之对待佛教徒之成法加诸其身。受祸尤烈者,首推长崎。长崎为通商要地,教徒众多,被斩者,身首异处;乃其死时,毫无惧色,若将因是而归天国者。教徒益相奋勉,或于夜间私取一二片断之尸,归而宝存之。奉行知之,使焚尸成灰,投之于海。顾严刑之后,犹有自认为教徒者;奉行知徒杀不足以服人心,乃招教徒至署,和颜说之。始知多数教徒,极其愚蠢,不识教义,仅能口述祷文,及信死于道者入天国而已;以其迷信之深,宁愿一家同死。既而和善之奉行他迁;新任下车,亲出巡搜;凡形迹类教徒者,皆自讯问,若存有圣经十字架及像画关于耶教者,辄置之于死。尝执信教之妇人,褫其衣裤,令裸体匍匐于市,有若犬豕,如此无人道之酷刑,古今未闻也。当时奉行报功,谓一六二六年,长崎有教徒四万;及三年后,无一存者云。

如此残暴不仁之宗教杀戮,卒以酿成日本前古所无信教不自由之岛原战争。先是,岛原为欧人贸易之市,邑主崇信耶教,人民从之。家康欲除教徒之势,远徙邑主,而代以亲臣。其人鄙吝,不恤下情,赋税苛重,人民流离,复纵兵为虐,民不知命在何时,渐思叛乱。会胥吏验得教徒,遣人捕之;乡民拒捕,复遣兵往。俄闻城中有内应者,仓卒奔还,果获其党。未几,村民大至,城兵逃去;来者益众,至八千人,益田时贞起而应之。时贞者,藩侯也,以信教故,流于其地。至是起兵,民奉为主,焚毁寺观,杀戮僧徒,树十字旗帜,自谓宗教战争;四方教徒之隐匿者,争来归之,势颇盛,数败来兵,进攻重城。败报闻于江户,将军遣兵讨之。教军闻其来也,修岛原故垒,运粟入城,焚城外庐舍,使敌无可凭依。既而诸军来攻,教军据城固守,妇女皆出助战。攻者立于矢石之下,死者相枕藉,终乃败退。及援军至,复不能克。于是诸将集议,有献策者曰:“贼为铤而走险之愚民,急不能择,皆殊死战。吾人侮之,所以败也。请筑长围困之。”谋遂定;且请荷兰战舰发炮相助。卒以城中粮竭,被攻破,屠杀男女老幼,凡三万七千余人。此役也,官军十六万人,围攻一城,历一百二日之久,乃陷之,实西历一六三八年也。

自此战后,将军以与外人贸易则有教徒,有教徒则危及幕府,遂厉行闭关主义,驱逐欧人及血胤混合者,外人已不许再至,日人亦不得外出;且严禁制造可涉风浪之大舟,凡渡海者死无赦。惟荷人以炮击教徒之故,得通商于长崎之小岛;其来贸易者,亦不得越岛一步,俨然囚徒也。荷人贪于重利,相安无事者,二百余年。荷人而外,其得与日本往来通商者,惟中国朝鲜琉球耳。将军之意,以为若此可以免教徒之害,成子孙万世之业,不知后日之所以覆亡幕府者,乃闭关之结果也。又自岛原战争后,日人谓教徒已悉灭绝。乃一八六〇年,有法教士至日者,偶于一村,见教徒万人,斯足见威武之不能服人,及其上下之相欺矣。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给大家看的日本通史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霸图书馆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48